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其无以易之。
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
是以圣人云:“受国之垢,是谓社稷主。受国不祥,是为天下王。”
正言若反。
(尹子,老朽常嘱你要心如止水,这是修德的至高法门,不是信口而言。水是天下善于示柔的榜样。)水,常见天下之物,没有比她更柔弱的了,但攻坚之厉最显其威。大水起时,无坚不摧,能致墙倒山崩树拔火灭,谁也不能代替她。所以,老朽说弱胜强,柔胜刚,非是虚语。天下人都能看到现象、明白道理,但都不愿意示柔示弱。好在圣人能观物而知理,总结说:能承受百姓万民的诟辱谩骂或非议,配做国家君主;能承受百姓万民的祸殃,配做天下的君王。明明是至理真言,只是听起来不是那个味道。
忍得辱得
上善若水,老人家常以水性来比喻道性,讲述柔弱胜刚强之道,希望后人能效法水性,放下争强好胜之心,坐进自然之道,真是慈心昭昭。佛也教化众修要布施持戒忍辱,然后才能精进禅定般若。
这个忍辱,就是能受 “垢”,能受 “不祥 ”。
有段偈子,讲修炼如何忍辱持戒,其中两句说:
有人骂老僧,老僧呵呵笑。
有人打老僧,老僧自摔倒。
这是一种姿态,只把诟骂当做孩子游戏。三岁小孩是不懂事,才开口就骂人,所以大人和三岁小孩对骂的事甚为稀有,这才见胸怀。大水 兮,不管什么物事乃至一座山,一入海中立时无影,大海依然是大海;不管是人是物,有形时是四大,无形时还是四大,终是归于虚无,天地依然是天地,大道依然是大道。修炼,如果能把心放下空掉,把心头的 “我”扔掉,自然能无所不容,从而显示水性道性。
生活无时无处不是道,乞讨行为就体现了这个 “受垢 ”。能低眉垂眼地口称大爷大妈、先生夫人,满脸谦恭,一身低顺,则能讨来银两满钵。若有乞讨者,要路人叫他大爷或叫她姑奶奶,这不是在讨钱讨饭,纯粹是在讨打了。
有人骂道济疯癫,道济哈哈一笑,现被称济公活佛,在享受香火。
有人骂张君宝,张老呵呵一笑,三疯成了三丰祖师,吃仙桃去了。
以前在南京遇一老太太被人诬陷,受了委屈,路人劝她骂两声出出气,老人家白眼一翻说:就不骂他,骂他是给他消业,我等他到阎王那里评理,让小鬼给他消业。
她认为骂人是替人消业,这颇有几分道理。
听过一个故事,说一女恶业较重,以至于半瘫,但终知回心转意,向一老法师乞求护佑。老法师一脚把该女踏到泥水里,边踏边骂,说你这东西也配救护?众人不解,觉得老法师有辱斯文,有辱大德形象,然而见老法师态度凶蛮,又不知该说什么好,只好眼巴巴地看着。女也不挣扎,只是哭嚎。法师打罢,一把扯起头发,又骂,哭你
的甚,给老子好生站着。该女居然一立而起,病愈矣———这是不是被骂被诟的作用呢?至少表面上是。
老修行牛先生也说,有种修炼功态,当满怀恶意地谩骂、侮辱、诋毁他人时,骂者身上会有一种白色物质逸出,进入被骂被辱被毁者身上;同时,被骂被辱被毁者身上,也有一种黑色物质出来,进入骂人毁人辱人者体内。这是不是 “德”的存在呢?佛说一切法无我,得成于忍,难道因为此个天机?
现网上帖多,跟帖者有赞有骂,而且骂得非常刻薄,一般都可以理解,但修行人跟帖恶骂,则不妥了。修炼,修的是一腔真意,修的是一个能容,况且开口神气散,所以,不管合不合自己胃口,笑一笑也就罢了,不必给自心打鸡血。再从大道生化的角度,大家一体同根,谁在骂谁呢?
对受者而言,古人讲一个唾面自干之德,如果被人诟骂,能当自我或对方不存在,骂也只是骂者自己听,一个不理便了事。实在做不到也可以理解,如果在路上或公交车上被人踩一脚,能笑笑算了,总是可以做到的。毕竟,想成就花繁叶茂,不光需要阳光空气水分,也需要大粪滋养的。
故曰:受国之垢,是谓社稷主。受国不祥,是为天下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