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我们从永定开始我们的土楼之旅,到土楼世界里追寻客家先民的身影,感受客家文化的博大与精深,从一座楼、一段传说、一则轶闻、一间祖堂、一扇门、一部楼梯、一眼水井、一对石墩、一角屋檐甚至一片斑驳的土墙,你都能触摸到一种文化生生不息的脉动。
走向土楼,就是走向客家人勃勃生机的生活场景。
走向土楼,就是走向一个绚丽的客家文化世界。
来到永定县湖坑镇洪坑村,沿一条山溪往山里走,渐渐听到水车声,只见一部古老的水车在溪里转动着,发出哗啦啦的声音,再往前走几米,猛然看到一座巨大的土楼,那就是振成楼。
远远看去,振成楼浑圆阔大,气势磅礴,人们总是亲昵地把它叫做:土楼王子。
振成楼占地5000平方米,是洪坑村林氏家族十九代林在亭的后裔兴建的。林在亭家境贫穷,生有三子,长子名德山、次子名仲山、三子名仁山。太平天国时期,林在亭为避战乱,带着三个儿子到永定抚市学艺——打烟刀。
早在北宋年间,烟草便由菲律宾传入中国,时称瑞草,很快从广东南雄引进永定,随即成为永定经济收入的重要来源。林氏三兄弟学成回到家乡洪坑,以3个银元起家,办起了第一家烟刀厂,字号“日升”。三兄弟肯吃苦,讲信用,经营有方,3年里先后在邻村创办了十多个厂家。老大负责在各厂检验质量,老二负责采购,老三负责推销。由于“日升”号烟刀工艺独特、价廉物美,产品畅销全国。三兄弟在广州、上海等城市设点推销,经过多年的艰苦创业,终于成为乡里首屈一指的大富翁。
三兄弟致富后,四处修桥、筑路、建凉亭、办学校,只要是乡邻的公益事业,总是出手大方。兄弟合资20万光洋建造一座府第式的方型土楼——福裕楼,不久,老大、老二相继去世,这个大家庭也一分为三,烟刀厂也分开各自经营。由于受到日本现代机器批量生产的朝日牌烟刀的猛烈冲击,日升号烟刀日渐衰败。老三林仁山深切感受到科学技术的重要性,投入巨资,在村里创办了两所新式学校:光汉学校和日新学堂。1909年,林仁山开始筹划兴建一座圆土楼,但是选定为楼址的土地,他只有一半的产权,另一半是他一个侄儿的,建楼的事就几度搁了下来。1912年,林仁山在未能建成圆楼的遗憾中离开人世,其次子林鸿超继承父志,亲自设计并邀集叔伯兄弟合资共建,历时5年,花费8万光洋,终于大功告成。
走近振成楼,你可以看到门楣上有石刻的三个苍劲大字:振成楼,楼门联是:“振纲立纪,成德达才。”
人们一般把振成楼当作圆楼,其实它是一座八卦形的同圆心内外两环的土楼。外环四层高16米,一共有184个房间,内环两层,有32个房间。外环以标准八卦图式分为八卦即八大单元,一卦设有一部楼梯,从一层通向四层。每卦之间筑青砖隔火墙分开,但有拱门相通,如果关起门来,便自成院落,互不干扰,开门则全楼贯通,连成整体。
走过振成楼的楼门厅,面前是二层的内环楼,门楣上刻着“里堂观型”四个字,出自当年北洋政府总统黎元洪的手笔,意为“乡邻学习效仿的楷模”。楼主林鸿超在1913年做了北洋政府的参议员,曾与黎元洪共事,振成楼落成时黎元洪特地赠匾褒奖。
穿过两环两重大门,便是全楼的核心:祖堂。这个宽敞明亮的祖堂大厅,像是一个现代化的多功能大厅,可供全楼人婚丧喜庆、聚会议事、接待宾客以及演戏观戏。正门两边耸立四根圆形大石柱,象征灵魂接天的意思,屋顶呈三角形,酷似古希腊的雅典神庙。每根石柱高7米,周长1、5米,重达一万余斤,八十多年前没有机械作业,全靠人工运进楼内并架构起来,实在令人叹服。
内、外环楼的东西两侧,各有一口水井,恰好位于八卦的阴阳两极上。也许正是因此给这两口井蒙上一层玄秘的面纱。东边水井处于阳极,相传建楼之初,不少人常喝此井之水,后来都成了工匠师傅,故称为“智慧井”。西边水井在阴极,水质清冽,犹如镜子,喝入口中则清爽甘甜,据说常饮此水会使皮肤娇嫩,头发变得更黑更亮,所以就叫做“美容井”。游人到此,也就不能不喝几口井水。令人称奇的是,两井之间距离不过30米,同处一个水平面,水温、水位和水的清澈度却明显不同,当然你如果来到这里,最好两口井的水都喝它几口,既聪明一点又漂亮一点,熊掌与鱼得兼,再也没有比这更美的事情了。
楼里的镂空屏门、门上的木雕、螺旋形的铁栏杆,精致典雅,每一处都是完美的艺术品。楼里还有二十多对楹联,其中后厅有一副脍炙人口的长联:
振作那有闲时,少时、壮时、老年时,时时需努力;
成名原非易事,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要关心。
从振成楼继续沿着山溪往前走,脚下是苍老的石砌小道,两边是一座座古老的土楼,星星点点散落在小河畔和田野上,河边一棵棵高大的榕树撑起了大片的树阴,树阴里有供人休息的石凳石椅,还有小小的土地庙,小桥流水人家,四处一片乡村风情,可是走到一处平地,你看到地势不高的坡地耸立着一座方形土楼,却像是宫殿似的巍峨壮观,那就是奎聚楼。
奎聚楼占地6000平方米,始建于1834年,历时5年,楼主林奎扬请他的结拜兄弟、当时的翰林学士巫宜福设计的。据说这是一块虎形地理,远远看来,整座楼与背后的山脊连成一体,犹如猛虎下山,奎聚楼即是“虎头”,楼前围墙上有两扇窗,像是炯炯有神的一对虎眼。
奎聚楼的门联是:“奎星朗照文明盛,聚族于斯气象新。”走进楼门厅,面前是一座祖堂:儒林第。两边门柱上刻着一对简捷的对联:“干国家事,读圣贤书。”奎聚楼的建筑特点是前低后高,中厅高两厢低,高低起伏,似乎形成了一种森严的等级。
祖堂的中门平时不开,只有贵客来到,才打开中门迎接,以示隆重。据说楼内檐梁雕刻十分精美,可惜“文革”期间受到严重破坏,现在只能看到一些残迹,令人唏嘘不已。如果说奎聚楼像是一座宫殿,可是现在多少已有些破落,像是前朝遗弃的旧殿,从三楼的回廊看去,屋瓦上长出了一蓬杂草,在风中很寂寞地摇晃着。
“高四层,楼四圈,上上下下四百间;圆中圆,圈套圈,历经沧桑三百年。”这句顺口溜说的就是有“土楼大王”美誉的承启楼。
承启楼坐落在永定县高头镇高北村,依山傍水,面前是一片开阔的田野。楼名是今人江静波教授补题,楼门联是:“承前祖德勤和俭,启后孙谋读与耕。”据传,承启楼从明代崇祯年间破土奠基,到清代康熙48年(1709年)方才竣工。三代人满怀夯造家园的雄心大志,前赴后继,薪火相传,经过半个世纪的奋斗,终于建成这座巨大的江姓家族之城。
站在承启楼外面,你开始感叹它庞大的体积,占地5376平方米,直径73米,外墙周长229米,这些数字冲击着你的想象力,可是当你走进楼门厅,你一定会更加惊叹,甚至忍不住惊叫出声:三环主楼层层叠套,中心位置耸立着一座祖堂,就好像一支气势恢弘的四重奏乐章蓦然在你耳边奏响。
承启楼外环楼四层,每层72个房间,第二环楼两层,每层40个房间,第三环楼为单层,有32个房间,中心是祖堂。三环楼就像三员大将紧紧守护着祖堂。这就是土楼大王的威仪,庄重而又壮观。
承启楼里保存着当年国民政府主席林森等人的题匾数十个,最珍贵的莫过于楠木寿屏了。这件稀世奇珍是乾隆19年(1754年),承启楼创建者江集成次子江建镛7旬寿辰时,朝中尚书、京城太学士们合赠的。寿屏由12扇楠木板连接而成,雕刻面积达15.03平方米。正面中间雕刻一幅特大的《郭子仪拜寿图》,上下两边分别为《二十四孝图》和《四季图》,雕刻着从三公九卿、文武百官到凡夫俗子、平民百姓,凡187个人物,个个栩栩如生,呼之欲出。据说不久前有人出八千万元购买,被承启楼人断然拒绝。
4部楼梯,400个房间,假如你要每个房间住上一天,那么你一年也住不完。承启楼最多的时候住过80多户人家,600多人。据说有的新媳妇嫁到承启楼,一年多了,还无法认识全楼的人。你想一想吧,傍晚时分,田地劳作的人回到楼里,学堂读书的孩子回到楼里,大人们在廊道上说着话,孩子在三环楼之间捉迷藏,家家户户烧火做饭,灶间亮起灯火,那是多么热闹的生活画面。安定、祥和、温饱、快乐,这正是土楼人所期待的生活梦想。
承启楼里有一副堂联:“一本所生,亲疏无多,何须待分你我;共楼居住,出入相见,最宜注重人伦。”从这里你就可以看到一楼人和睦相处的情景。
与承启楼同在一个村,还有一座三环式圆楼,叫作深远楼。它直径70米,略小于承启楼,结构完全相似,但是承启楼声名远扬,它却一直默默无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