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城湖有丰富的历史遗迹和民间传说,故事生动有趣,烽火台、天乐城、李陵碑、钱匣泉、花木兰营城等,令人平添思古之悠情,频领文化之魅力。
1、花木兰营城:在花城湖西岸,城池残留,依稀可见。传说花木兰代父从军、征战沙场,见此处湖广草茂,便在湖边修筑营城、率兵御胡。“花城湖”之名由此而得。
2、李陵碑:花城湖西南方向不远处有块立于水中土墩之上的石碑,人称“李陵碑”。相传,汉武帝时骑都尉李陵率军由肃州北出居延河抗击匈奴,大获全胜,班师凯旋后见花城湖一带水草茂密,四面沙丘回护是个屯兵的好地方,便下令在此驻扎。一日,李陵举目南望,远处祁连雪山皑皑生辉,近处烽燧岿然耸立,想到征战匈奴的赫赫功绩,不禁豪情顿生,萌发了勒石记功的念头。于是,命令全军将士夜以继日轮班运土填湖,夯筑了一座黄土墩台,李陵亲笔书写了“誉满边关”四个大字,署名“骑都尉李少卿题”,然后刻字勒石,立于墩台之上。匈奴早就探知消息,趁机起兵反攻,李陵急忙督军迎击。由于士卒长时间填湖筑台,劳累过度,士气低落。而单于兵强马壮,攻势凌厉。汉军很快就溃散兵败。李陵力竭而被单于生擒,只得降服。汉武帝闻讯后,把李陵家满门处斩。后来,宋朝名将杨业兵败,被契丹大军围困于李陵碑附近的狼心窝羊入狼窝,焉有生机?遂碰李陵碑而死”。千余年来,湖滩中的这块碑一直斜而不正。如果人用力推一推,碑石就晃一晃,正不了,也倒不下。人们一看到李陵碑,就想到李陵沽名钓誉而惨遭失败的沉痛教训,也会为杨家一代名将而深感惋惜。
3、天乐城:位于花城湖东北1公里处,是蒙古王子乌里罕的驻地,现留有部分城墙遗址。这里地势平坦、水草丰盛、风景秀丽,来自花城湖的泉水长流不息,水利条件得天独厚,堪称世外桃源。
4、悬泉圣水:悬泉又称“钱匣泉”、“廉泉”、“药泉”。据当地老百姓讲,悬泉状如古人盛藏银钱的匣子,喝了悬泉水就可以财源滚滚、一生富贵。但钱匣泉有一个奇怪之处,贪官污吏喝了泉水,贪占之心就会顿消;发不义之财者喝了泉水反会破财,因而又叫“廉泉”。因此缘故,凡贪官污吏和发了不义之财的人往往不敢喝此泉水。“药泉”之称是由悬泉温胃养脾、爽口怡神、清热散毒等疗效而来。比如刚吃过热腾腾的羊肉,再喝此清凉甘甜的泉水,不但不闹胃痛腹胀之病,反而神清气爽,有助消化。据说,酒泉某部队一首长,每月派人前来悬泉取水两次,给其夫人治病。农历六月六,附近十里八乡的人,都要来此泉喝水,当地有名言曰:“喝了花城湖的水,拳头能当打铁的锤”。
5、出水口子:位于花城湖湖尾,天乐城北1公里处,也就是花城湖流水消失的地方。相传不知什么朝代,金塔地方的农民要修渠引水灌慨农田。渠修好的那天,正吃午饭,一老翁飘然而至讨饭吃,吃过后悠然离去。农民放水时,有一条蛇一直跑在水的前面,水流多快,蛇就跑多快,人们奇怪,就用铁锹将蛇一剁两截,渠水立刻倒流了。这时发现蛇肚子里有面条。人们正感惊讶,老翁又出现了,说:“要想水到金塔庄,猪狗不吃麸子糠。”从此以后,不管水有多大,至此再不向前流,所以金塔人未能将花城湖的水引到金塔。而且,据说在水停流的地方,只要出现金塔人,水就会倒流。
6、烽燧:凡到过花城湖的人都会注意到,这一带的长城只有烽燧而不见城墙。为什么呢?据说,当年秦始皇修长城搞得天怒人怨,孟姜女哭夫哭倒了长城,后世续修长城,偏偏这一带修了就倒,一直到明代也没有修起来,只留下了一个个烽燧。民间有这样的顺口溜:“长城西起嘉峪关,只见墩墩不见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