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疗法是糖尿病治疗的一项重要措施,其疗效已被举世公认。
糖尿病患者常有高脂血症,血脂与载脂蛋白结合,可以形成乳糜微粒、极低密度脂蛋白、中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及高密度脂蛋白。其中低密度脂蛋白脂固醇血中浓度增高,易于导致动脉硬化,而高密度脂蛋白增高可以降低低密度脂蛋白,有助于预防动脉硬化,二者在血中具有相互对抗的作用。长期体育锻炼可以降低血中胆固醇的浓度,降低低密度脂蛋白,升高高密度脂蛋白与低密度脂蛋白的比值,利于预防动脉硬化。糖尿病合并心脏病中,冠心病心绞痛较为常见,长期身体锻炼可以明显减少冠心病的发病率,改善脂肪代谢紊乱,增加心肌收缩力,降低交感神经的应激反应,以及减少心绞痛的发生率。
由于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的增多,体力活动的减少,过剩的脂肪在体内的堆积,从而产生肥胖。肥胖是诱发Ⅱ型糖尿病的重要因素之一,因肥胖身体对胰岛素不敏感,需要的胰岛素增加,增加了胰岛β细胞的负担,最终导致胰岛β细胞的衰竭而产生糖尿病。所以肥胖型糖尿病患者必须减肥,使机体恢复对胰岛素的敏感性。糖尿病的运动疗法需要消耗大量的能量,能促进脂肪的分解,促进脂肪、胆固醇及游离脂肪酸的利用,从而消耗剩余脂肪,把体重降下来,而体重减轻后,胰岛素敏感性的恢复,所用的胰岛素或口服降糖药都可以明显减少,糖尿病也会得到满意控制。上身肥胖(特别是腹部)是冠心病的危险因素,有目的地进行腹部锻炼,能有效地减少该处堆积的脂肪。另外,长期锻炼可以造就发达的肌肉,而肌肉是葡萄糖转变为糖原的场所,发达的肌肉可以贮存更多糖原,因而有利于提高身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改善胰岛素的抵抗。
糖尿病患者血中胰岛素的水平,影响运动疗法的效果,血中胰岛素浓度不同的糖尿病患者,运动后产生的效果也不一样。血中胰岛素浓度略有不足的轻型糖尿病患者,其运动治疗的效果最好。体内胰岛素充足的患者;运动时易于发生低血糖。胰岛素显著不足的患者,容易发生严重高血糖甚至酮症。因此,并不是每个糖尿病患者运动锻炼都能收到理想的效果。但是,临床上绝大多数Ⅱ型糖尿病患者都属于轻型糖尿病,血中胰岛素浓度仅略有不足。运动锻炼对绝大多数Ⅱ型糖尿病患者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运动可增加骨骼矿物质的含量,减少骨质疏松的发生。运动还能增加循环血容量,增加红细胞变形能力,促进纤溶过程,防止淤血或血栓的形成及动脉硬化。
适宜的体育运动能改善心肺功能,调整神经内分泌系统的功能,促进全身的新陈代谢,使高血压、高血脂、动脉硬化、肥胖等得到预防或改善,减少了心血管的并发症。特别是该疗法改善了微循环系统的血液循环,促进了新陈代谢,可预防或延缓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发生和发展。此外,运动促进大脑疲劳的恢复,改善神经系统的功能,有利于糖尿病的治疗。
精神过度紧张,血中的升血糖激素如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都会升高,从而升高血糖浓度。患者对疾病的自我评价是建立在精神状态的基础上的,适当的运动可以疏通气血,调畅情志、愉悦精神,消除忧虑和恐惧,也有助于对血糖的调节。
研究表明,运动强度为最大耗氧量的50%~70%,连续2 0~4 5分钟,可使葡萄糖对胰岛素的敏感性改善12~72小时。坚持日常锻炼的人,其葡萄糖对胰岛素的反应敏感性可以得到长期改善。Ⅱ型糖尿病患者对胰岛素的反应敏感性降低,因此运动锻炼对Ⅱ型糖尿病的治疗有非常积极的作用,尤以高胰岛素血症患者的治疗是很有必要的。肥胖病是由于身体对胰岛素不敏感所致,通过体育运动可使体重降下来,胰岛素受体的数目增加,胰岛素与受体的亲和力提高,从而使机体恢复对胰岛素的敏感性,而对胰岛素敏感的迟钝、对胰岛素的需求量减少,血糖反而下降的明显,糖尿病的症状消失,机体对糖的利用增加,糖代谢紊乱得到纠正。因运动促进葡萄糖进入肌肉细胞,而且运动时肌肉细胞本身对葡萄糖摄取的能力加强,加之肌肉运动时在其周围产生类似胰岛素作用的物质,可刺激肌肉增加对糖的摄取,这些因素均使肌肉及末梢组织对糖的利用增加,使尿糖减少,血糖下降。
运动疗法的原则
(1)要持之以恒,要保证每天有一定的时间进行运动锻炼,时间安排要固定,同时也可见缝插针,利用工作间隙进行。
(2)要循序渐进,活动的强度、方法、时间的长短都应遵循从少到多的原则。当找到一个合适的运动量后,要坚持按这个标准进行,最好不要忽多忽少。
(3)活动方法与活动量因人因时因地而异,要使身体得到足够的活动,但又不能过劳。要以低强度、长时间的方式进行,不主张高强度、短时间的锻炼方法。活动时要注意气候季节的变化,防止受凉感冒。
如何选择适宜的运动量
运动有诸多益处,但并不是只要运动就都可以达到运动所起的良好效果。只有在运动达到一定量的情况下,才能达到防治糖尿病、降低血糖、改善胰岛素抵抗的目的。另一方面,不恰当的运动又有许多潜在的危险。所以说运动是一把双刃剑。如果运动选择的不合理,会引起适得其反的许多不良反应。因此糖尿病患者必须掌握好运动的有关知识,选择一个适合于自己的运动量。
运动时,一定要先考虑好两个问题,要进行多大强度的运动合适,要运动多长时间合适和什么时间运动合适。经研究证明,运动强度只有达到最大耗氧量60%的中等运动强度以上时,才起到防治糖尿病的作用。不过还要考虑到每位患者的身体状况、耐寒能力等因素,归纳起来可按下列原则选择:
选择最大耗氧量60%的中等强度运动的糖尿病患者应符合下列条件:中青年糖尿病患者;Ⅱ型糖尿病、肥胖、血糖在1 6.7毫摩尔/升下,不伴有高血压、糖尿病肾病、糖尿病眼视网膜病、缺血性心脏病等患者;Ⅰ型糖尿病稳定期、血糖低于11.1毫摩尔/升,也不伴有以上几种并发症者才适用。
选择轻度运动要符合以下条件:Ⅱ型糖尿病老年患者;妊娠糖尿病患者和糖尿病合并妊娠、慢性并发症的患者。但同时要考虑运动方式,如并发轻度视网膜病等患者,不要做运动时吸气后的屏气动作,以防止眼底出血或视网膜脱离;并发有末梢神经炎、关节病及足部病变者,应避免引起或加重足部外伤的跑步运动方式;妊娠的糖尿病,妊娠4 个月后要避免引体运动。
有以下情况之一的糖尿病患者,绝不可以进行任何强度的运动:各种感染;肝、肾、心功能衰竭;轻度活动即发生心绞痛;新发的心肌梗塞;严重心律失常;新发生的血管栓塞;肺心病;未控制的高血压;空腹血糖高于16.7 毫摩尔/升;糖尿病并发急性并发症者;糖尿病合并有严重慢性并发症者;严重的Ⅰ型糖尿病;一运动就血压升高,运动后出现体位性低血压者;血糖波动大,易发生低血糖的脆性糖尿病患者等。
1.运动强度的衡量标准
运动医学中,是以运动时最大耗氧量的百分比来区分运动强度的。最大运动强度就是达到10 0%最大耗氧量的运动。强度运动是最大耗氧量 80%的运动。依次还有最大耗氧量6 0%的中等强度运动,最大耗氧量40%的中等强度运动,达到最大耗氧量20%的轻度强度运动。患者多用以下方法判断自己适合的运动强度:根据运动时脉搏跳动的次数来判断。因为在运动时,脉搏跳动的次数会随着运动强度的增加而加快,所以根据运动中脉博每分钟跳动的次数多少,判断运动强度。我们把运动中脉博每分钟跳动的次数叫“运动时脉率”,用“次/分”表示。安静状态下的脉搏每分钟跳动的次数叫安静时脉率。运动时脉率计算公式:
如果运动时脉率=安静时脉率+(210-年龄-安静时脉率)×10 0%———就达到了最大运动强度。
如果运动时脉率=安静时脉率+(210-年龄-安静时脉率)80%———就达到了强度运动。
如果运动时脉率=安静时脉率+(210-年龄-安静时脉率)×60%———就达到了60%中等强度运动。
如果运动时脉率=安静时脉率+(210-年龄-安静时脉率)×40%———就达到了40%中等强度运动。
如果运动时脉率=安静时脉率+(210-年龄-安静时脉率)×20%———就达到了轻度运动。
还有两种用脉率表示运动强度适中的方法,即老年人运动中最高心率不超过1 20次/分,中年人最高心率不超过13 0~140次/分,运动后收缩压不超过1 80毫米汞柱,身体微感疲劳,但能较快恢复为宜。另一种更为简学的方法是运动后心率加年龄为1 70次/分,也就是17 0-年龄=运动后的脉率,这样的运动量属于中等强度。比如50岁的人,运动后脉率应达到1 20次/分为适度的运动。
另一种方法是根据运动时的感觉判断运动强度。最大强度运动则表现为非常吃力,有受不了的感觉。最大耗氧量60%的中等强度运动表现为运动时有累的感觉,但并不吃力,运动后的第二天感到舒服。如果运动时很吃力,运动后的第二天仍感到疲劳无力,说明有点过头,如果很轻松,则强度不够。最大耗氧量40%的中等运动强度,有一点点运动的感觉,比较轻松。轻度运动强度,感觉到很轻松的活动。
2.运动时间的安排
当确定了合适的运动以后,要想达到治疗目的,运动的持续时间必须每次在30~60 分钟,每日一次,或每周至少4~5次,并持之以恒。为了不半途而废,最好选择一些自己喜欢的趣味性强的集体性运动项目,起到互相督促的作用。
在何时去运动的时间安排上,是以防止运动时及运动后的低血糖发生为原则。避开胰岛素分泌的高峰期,或降糖药物作用的高峰期。具体地讲,Ⅰ型糖尿病患者,应在餐后1小时后,开始轻度运动有利于降低血糖。延长运动时间比提高运动强度对血糖控制更有利,但延长运动时间一定要避开药物作用的高峰期(一般注射普通胰岛素2 小时后为药效最高峰)。对于Ⅱ型糖尿病患者,上午11 点钟是机体胰岛素作用最强的时候,此时要避免运动。所以建议运动时间选择在早餐后1 小时进行。
糖尿病患者的典型运动方式
糖尿病患者运动锻炼的方式有多种多样,如散步、步行、跑步、骑自行车、广播操、各类健身操、太极拳、球类活动、游泳、滑雪、划船等。可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及爱好选择。下面介绍几种典型的适合糖尿病患者的运动。
1.步 行
步行速度因人而异。全身情况较好的轻度肥胖患者可快速步行,每分钟120~150 步;不太肥胖者可中速步行,每分钟1 10~11 5步;老年体弱或心功能不全者可慢速步行,每分钟9 0~1 00 步。
步行不同于散步,它坚持以一种较快的速度步行一段距离。一般选早晨或晚上,在平坦的大街或公路边进行,每次半小时至一小时,步行3~5 千米为宜。步行速度可采取快慢结合的方式,即快步行走5 分钟,然后慢速行走(相当于散步)5分钟,然后再快行,这样轮换进行。
开始进行时,每天半小时即可,以后可逐渐加大到每天1小时。可分早晚两次进行。在山坡地区可采取上下坡轮流进行的方法,即上坡行走5 分钟,然后循原路下坡行走,然后再上坡、下坡,保持同一步速。
2.慢 跑
慢跑的运动量属中等或较大,适用于有锻炼基础的轻型患者。慢跑时要求由足跟着地慢慢过渡到脚掌着地。慢跑时要注意脉搏,当脉律不齐或过快时应减慢速度或步行。慢跑持续时间每次以15分钟为宜,逐渐延长至20分钟。
3.走跑交替
体力不足者常用步行和慢跑交替,步行30秒钟后跑20秒钟交替进行,并逐渐缩短步行时间,延长慢跑时间。
4.太极拳
太极拳是我国传统的健身运动。它汇集了我国古代保健体操的精华,几百年来非但历久不衰,而且还引起中外医学界的高度重视,成为我国医疗体育的一种重要形式,深受人民群众的欢迎。仅从生理解剖的角度看,太极拳就有如下几个优点:
(1)太极拳动作柔韧、稳定、圆活、缓慢,特别适宜上了年纪的人和体弱有病的人(尤以慢性病为宜)练习。练拳时,腕、臂、肩、胸、腹、背等全身各部肌肉均须放松。柔和的练习和肌肉的放松使人感到轻松、舒畅,可以使大脑皮层得到“安静”、“休息”。
(2)打太极拳时“用意不用力”,所有动作都要以意识作引导,安详中兼带全神贯注,使神经系统的兴奋和抑制过程得到更好的调整。
(3)太极拳是一种动中有静的全身性运动,全身各大肌群和关节都参加活动,因此长期练习有助于使关节运动灵活,关节韧带弹性改善,肌肉力量得到增强。
(4)打太极拳时呼吸要调整得深沉稳定,匀细深长,特别是太极拳运动要“以腰为轴”,腰部动作多,所以能活跃腹腔血液循环,促进胃肠蠕动。
(5)太极拳运动量可大可小,男女老幼、体强体弱都可练习。例如,体弱的患者练习时可把式子打得高些,或只打简化太极拳,体质好的则可把式子打得低些。
(6)太极拳动作复杂,前后连贯,绵绵不断,协调性和平衡性要求很高。患者只有经过长期认真锻炼,贯气、精、神于一身,才能做到既舒展大方,又能强身健体。
各式皆可,初学以简化二十四式为宜。一般每作一遍,放松休息3分钟,再作一遍,每次30 分钟,早晚各一次比较合适。具体实行方法可参有关书籍,或请老师指导。
5.广播韵律操
可根据兴趣选做一种,多于工作间隙或空闲时间进行,每次10~15 分钟,上下午各一次。也可选择早晚时间,每次30分钟左右。本法简单易学,活动量适中,适合于各种情况。但过于激烈的健美操、老年迪斯科等,应视身体状况慎重选用。
6.骑自行车
选早晚时间,或上下班时进行,每天两次,每次半小时至1小时,骑行速度以15~20 千米/时为宜,太快则劳累,太慢则无锻炼效果。也可在空闲时间进行,或选择坡度不大的山坡公路,进行上下坡轮换锻炼。
7.室内运动
适合于后期有多种并发症的患者,或身体比较虚弱者以及住院患者。以下几项可作为参考项目:
蹲下起立:开始时,每次做15~20 次,以后可增加至100次。
仰卧起坐:开始时,每次做5次,以后逐渐增加至20~50次。
床上运动:分别运动上、下肢,做抬起放下、左右分开等动作。对卧床患者较为适合。
运动疗法的注意事项
运动可使胰岛素分泌减少,儿茶酚胺、生长激素、皮质醇及胰升糖素显著增加。当糖尿病患者胰岛素严重缺乏时,急性运动使肝糖输出显著增多,而不伴有葡萄糖的利用增加,会使血糖增加,病情加重。此外,急性运动又可对糖尿病患者的并发症产生不良影响,运动时肌肉血流增加,肾血流减少可使糖尿病肾病加重;运动时血压上升,增加玻璃体和视网膜出血的危险性。因此,尽管运动锻炼是治疗糖尿病的有效方法之一,但应避免出现事故,应从较轻的体育活动开始,待适应后再逐步增加运动量,从而达到健康治疗糖尿病的目的。
因此,糖尿病患者在运动锻炼时应注意下列事项:
(1)避免早晨空腹时运动。正常人习惯早晨空腹时运动。而糖尿病患者不可,因为糖尿病患者此时体内胰岛素很少,而抗胰岛素的激素分泌增多,此时运动容易出现高血糖而发生酮症,所以应避免。
(2)参加运动治疗都应随身携带疾病卡,写明姓名、住址、联系电话、疾病名称。以便在运动中发生意外情况及时处置,此外还要备少量易吸收的糖(葡萄糖),以便低血糖时服用。对糖尿病酮症等也最好有一定的了解。
(3)对Ⅰ型糖尿病,运动时要注意低血糖问题。不要在运动时肌肉活动处注射胰岛素,以防胰岛素吸收过快造成低血糖。运动前稍增加饮食量或减少胰岛素用量,以防运动后出现低血糖。注射胰岛素的患者在胰岛素作用最强时刻(上午11 点,下午4 点)应避免体育运动,因为此时运动易发生低血糖。
(4)患者出现应激状态暂时停止运动,待应激状态解除后再恢复运动,应激状态可由各种感染、创伤、手术、严重精神刺激等因素引起。
(5)已确诊合并糖尿病肾病者、活动性视网膜病者、有糖尿病末梢神经炎者,不宜参加剧烈或复杂的运动,以防病情加重发生意外。
(6)重症糖尿病者,清晨未注射胰岛素时不要进行体育锻炼,因此时体内胰岛素很少,容易出现酮症,对健康不利,运动应在注射胰岛素后并按规定进餐以后进行。
(7)运动疗法要求达到一定的运动量,只有达到运动量才能真正达到治疗糖尿病的目的,但运动量又不能过大,否则会使病情恶化,应根据自己的身体情况,在医生的指导下,从短时间轻体力活动开始,逐渐增加运动时间和运动强度,最终确定一适合自己本身情况的运动量,一定要以运动后不感到疲劳为限。确定了运动方式和运动量后要长期坚持。除不宜锻炼的情况外,应当长年累月持之以恒。
(8)运动疗法、饮食疗法、药物疗法三者是相辅相成的,不可偏废哪一种疗法,而饮食疗法又是糖尿病最基础的治疗方法,只有按要求控制饮食,再辅以运动和药物的治疗才能获得最满意的疗效,所以运动疗法必须在饮食治疗和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