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灯会,杨正也来了兴趣,“是咧,晚上灯火通明的,人挤人,可热闹了。吹糖人儿的、卖糖葫芦的、捏面人儿的,全都出来了。”
玉小弟使劲儿点头,表示杨正说得一点儿都不错。他看向李青云,“李大哥,咱们晚上去看看吧。你整天在屋子里待着,不觉得憋闷么?出去活动活动,对筋骨也好。”玉小弟一心想拾掇李青云跟着他们一起去,也不管李青云伤的是不是筋骨,总之他认定出去走走,有益身心健康。要是他整日在房里待着,没病也憋出病来了。
玉小弟说完又补了一句,“我三姐最喜欢中秋灯会了。”
李青云好笑地看着他,“真的?”
玉小弟只觉得他看自己的眼神,像是将自己心里的那点儿小心思都看透了,不由自主地吐露心声:“我是看你和我三姐之间有些别扭,想帮你们,嗯,,,化解。”
“玉墨,你想多了,我和你三姐之间并无任何矛盾。灯会何时开始?”
玉竹听他这么说知道他是同意去了,高兴道:“过了酉正,灯会上的那些摊贩差不多全都出来了。灯会是在村子东头,靠近南湖的位置。。”
杨正想起来自己还要去帮玉竹翻晒药材,然后表示自己也要和他们一道去灯会,就出去了。剩下玉小弟还在兴致勃勃地对李青云描述着灯会。
杨正走到前头医馆,见玉竹已经在搬药材了,连忙跑到她身边,“阿碧姐,我来帮你。”
“嗯,和我一起将药房里的那些一小麻袋一小麻袋的药材都搬到医馆外头铺着的苇席上。”说完抱了袋药材出去了。杨正也抱起一袋药材,跟在她后头。
医馆外的空地上铺上一层苇席还有竹匾,有几卷席子上已经铺上了药材。玉竹将药材从麻袋里捧出来,薄薄地铺在苇席上。杨正在一旁学着做。
玉竹一边铺,一边解释,“药材在药房里对方的时间长了,容易受潮生霉。生霉的药材便不能在用了,所以要隔一段时间晾晒一下。晒干的药材也方便研磨。我手中的这个是夏枯草,又叫夏枯头、大头花,这夏枯草很常见,多长在阴湿的山沟、水岸或者道路两旁,乡野间随处可见。据《药草集》记载,夏枯草需趁夏季果穗呈棕红色时采收,除去杂质,晒干。晒干后体轻质脆,微有清香气,味淡。以色紫褐、穗大者为佳。《神农本草经》记载了其功效,主寒热、瘰疬(淋巴结核)、破症。散瘿结气,脚肿湿痹。还能清热泻火明目护肝,用途甚广,只是脾胃寒弱者慎用。”
玉竹一番说完,看向杨正,也不知他能否能听懂,想了想便拣了个有趣的故事说给他听。
“这关于夏枯草还有则故事。说的是从前有个秀才,秀才的老母亲,得瘰疬病常年不好。看了好些大夫,都说这病难治,纷纷束手无策。一日乡里来了个郎中,诊治过秀才的母亲后,说山里有种草能治他母亲患的病。秀才进了山里,照着郎中说的草的模样,找到了一种紫色花穗儿的野草,郎中将野草入药给秀才母亲煎服了。喝了十多天,那秀才母亲的瘰疬病竟然真的被治好了。
于是这秀才就在家中好生款待郎中。郎中临别前告诉秀才,治好他母亲的病的草药只有在入夏之前才有,若是到了夏天,草药就都枯死了。所以要趁着入夏前采摘备好。
后来,县官也得了这瘰疬病,遍寻大夫不得好,秀才便去了府衙,将自己母亲的情况同他说了,又说了是在哪找到的那草药。于是县官派人去山里找药材,结果人回来说是找个大半个山都没有找到。县官认定秀才是个江湖骗子,让人打了秀才几十板子。秀才挨了打,回到家中,心里很是难过。他觉得定是那郎中没有告诉他实话。
后来第二年郎中再到乡里来,秀才便向他抱怨,郎中听后,却问:“去年我曾同你说过这药草入了夏天后,便都枯死了,你是何时让人去寻草药的?”秀才闻言,想起来却有此事,他涨红了脸回答说是入秋之后。于是郎中领着秀才去了山里找到了那个紫色花穗的草药,秀才带着草药又去了县官府衙,将事情来龙去脉说清楚。县官服用了十多天药草后,果然他的瘰疬病也好了。“
“入夏之后便会枯死,所以才叫夏枯草是么?”
玉竹点点头,“嗯,因为每种药草的生长习性皆有不同,所以才会有不同的功效。”
两人又是一阵忙活,将苇席和竹匾都铺满了,才拍拍衣服,往后院去了。
杨正一边走一边说起今晚的灯会,李青云也要和他们一起去,“阿碧姐,你也会去的吧。”
“当然了,中秋谁不去放河灯啊。我昨晚没去,今晚定是要去的。”说好今晚要教她身法的人都去了,难道她还要去竹林里自己一个人蹲马步么。
注:夏枯草,相关资料来自中医世家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