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琳琅疑惑的摇摇头,不懂。
夏廉扫了一眼所有人的表情,不免在心里偷笑着。
“共生动物,就是说两种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缺一不可,它们可能是刚出生的时候就在一块儿了,也可能是自主在一起的。它们的生活非常的简单。有的共生动物,可能是一个找食物,一个保护找食物的!
跟你举几个例子你就懂了。互利共生白蚁和肠内鞭毛虫的关系,是一种互利共生关系。白蚁以木材为食,但是它本身不能消化纤维素,必须要依靠肠内鞭毛虫分泌的消化纤维素的酶,才能将纤维素分解,分解后的产物供双方利用。还有蚂蚁和蚜虫;
偏利共生(commensalism)亦称共栖。两种都能独立生存的生物以一定的关系生活在一起的现象。偏利共生对其中一方有利,对另一方无关紧要,如一种色彩鲜艳的双锯鱼常在海葵的触手间游动。
因为它受到海葵的保护,而其他种类的小鱼若靠近海葵,就会被其触手抓住并被吃掉的。
原始协作(protocooperation)是两种能独立生存的生物间的协作关系,它对双方都有利。如鸵鸟视觉敏锐,斑马嗅觉灵敏,它们常生活在一起,对发现天敌有利。
又如海葵附着于寄居蟹匿居的贝壳上,其刺丝胞可保护寄居蟹,寄居蟹的活动又扩大了海葵的觅食范围。鱼利用强有力的吸盘吸附在鲨鱼等大型鱼类的体表,它吃大鱼吃剩的食物,还靠大鱼扩大自己的活动范围。(cr)”
夏廉温润儒雅的笑了笑,开口解释道。
唐白音似懂非懂的点点头,顾琳琅仍旧是疑惑不解,冷君是若有所思的点点头。
顾琳琅来了兴趣,“那,夏廉哥,你说的那个共生动物在哪儿啊?”
“哦。听声音可能是在那边儿。”冷君好心的指了指一个旮旯角。
顾琳琅好奇满满的走过去,听见了咔嚓咔嚓的声音,也不为所动。
“一只螃蟹,还有,还有……一个,一个,海胆!”顾琳琅借着闪光灯闪烁的灯光,仔细的辨认着那一坨黑不溜秋的玩意儿。
唐白音提步走来,蹲在海胆和螃蟹面前。
“这是雪人蟹,很少见到的。
雪人蟹,甲壳类动物,其模样同龙虾、螃蟹相似,全身覆盖着丝绸般的丝毛。科学家给这种动物命名为“基瓦多毛怪”,由于与其他甲壳类动物截然不同,科学家为其新创了一个动物科属。
据专家称,“基瓦多毛怪”是被一支由美国人领导的潜水小组于去年在南太平洋复活节岛以南1500公里处、2300米深水中发现的。
研究人员还发现,其他一些小型甲壳类动物也寄生于中华绒螯蟹的刚毛上。
发现“基瓦多毛怪”的小组表示,尽管每年都会发现大批新的海洋动物,但发现一种值得新创一个科属的海洋动物却十分罕见。这个新科属以波利尼西亚神话中甲壳类动物的保护神“基瓦”命名。
“基瓦多毛怪”具有令人吃惊的特征,螯上覆盖着头发般细细的绒毛,全身雪白,体长15厘米,也被称为“雪人蟹”。它似乎生活在太平洋深海热泉区,而热泉区会不断喷射出令许多动物中毒的液体。
“基瓦多毛怪”的毛螯上含有许多丝状细菌。有些科学家认为,这些细菌能消除热泉水的有毒矿物质,从而让“基瓦多毛怪”能在危险重重的热泉区存活下来。单纯从形状和外表看,“基瓦多毛怪”与生活在南美淡水水域的“小毛蟹”很相似。基因分析结果表明“基瓦多毛怪”与“小毛蟹”的关系很近。
研究人员还惊奇地发现,这种动物是“瞎子”,其眼睛视网膜已经退化。研究人员称,覆盖在“基瓦多毛怪”螯上的绒毛(称为刚毛)与在中国发现的中华绒螯蟹和其他甲壳类动物
。
“基瓦多毛怪”很有可能以寄生在其毛螯上的细菌为食。通过对其行为的观察,研究人员发现,它可能是一种常见的食肉动物。他们曾看见“基瓦多毛怪”为争食物,与两只螃蟹发生冲突。”
夏廉淡淡的说了一长串特殊用语,专业术语,试着解释给他们听。
但是,他们又不是专门学生物的,哪儿知道呢,就算是学生物的,还用得着夏廉跟他们解释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