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经济学家大卫·李嘉图也是一名犹太人,9岁时,有一天他在商店的橱窗中看到了一双边缘有皮毛的皮鞋,他非常喜欢,吵着让大人给他买下。他父亲不同意买,认为这双鞋不适合他穿。大卫·李嘉图哭闹着,执意要买,父亲同意了,但是有一个条件,买了就必须穿。穿上皮鞋后,大卫·李嘉图发现,这是一双木鞋,穿着在街上走起来喀哒喀哒直响,惹得所有的行人都回头盯着他瞧。本想穿一双独特的皮鞋,满足一下自己的虚荣心,结果却穿着木鞋每天去丢脸。为了摆脱这双鞋子,他真愿意付出一切代价,但他又没有别的鞋子可穿。任何人都无法想象他穿这双鞋有多痛苦,他每次走路都要小心翼翼,以免发出那丢人的喀哒声。从此,大卫·李嘉图再也不敢任性和贪图虚荣了,这对他日后的成长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教子的方法很重要。让孩子自己说出答案,就可以收到奇妙的效果。
饥饿才能唱出动听的歌
苦难是人生的一位良师,它能教给孩子学会用感激的心情、积极的态度对待一切问题,养成坚强的意志,勇敢地参与社会竞争。
《圣经》中说:从没有人发现过智慧存在于什么地方,或曾经进入过智慧的宝库。你想要得到智慧,就得用你的身躯去接受命运的考验。
人的一生中,遇到挫折是十分正常的。
苦难是人生的一大财富,不幸和挫折可能使人沉沦,也可能铸造成人的坚强品质,成就一个人充实的人生。苦难是人生的一位良师,它能教给孩子学会用感激的心情、积极的态度对待一切问题,养成坚强的意志,勇敢地参与社会竞争。
一个人的道德意志与他的品格完全是一致的:道德意志越是强大其品格的形成越快,越牢固。意志是一个与克服困难相联系的概念。一个人在达到自己目标的过程中,总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困难。克服困难的过程就是意志活动的过程,强大的意志正是在这个不断克服困难的过程中培养起来的。
一个人如果具备了坚强的意志力,那么他就能克服前进道路上的种种困难,百折不挠,坚持不懈,直到成功。因此,坚强的意志力是人行为的持久动力,是成功的关键因素。为此,父母应当有意识地培养孩子坚强的意志力,让孩子能吃苦。
今天的孩子生活在一个富有的年代,优越的生活条件已经使他们不知道什么是贫穷与艰难。过分溺爱自己的孩子是今天不少父母的通病,也是今天的父母所面临的一个真正让他们感到无所适从的问题。
在许多国度,吃苦是孩子的必修课之一,尤其是在发达国家的家庭中,家长普遍重视从小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和吃苦精神。因为发达的市场经济要求每一个社会成员必须具备这种能力和精神,只有具备了这种能力并拥有这种精神才能出人头地。
在今天不少的犹太家庭中,为了锻炼孩子,每逢冬天,幼儿都要赤身裸体地在冰雪中滚爬跌打一定时间。天寒地冻,孩子冻得嘴唇发紫,浑身发抖,但父母们硬起心肠,决不会提前抱起自己的孩子。他们明白,只有这样才能锻炼孩子的意志,使孩子身心健康地成长。
在一些富有的犹太家庭,还鼓励学生到车间去进行学工教育,并写出学工报告。在那里,孩子们认识到诚实劳动、团结协作和坚强的意志的真正价值。
在以色列的国土中有一所“鲸鱼学校”,这所学校就是让孩子们乘上帆船在一年之内横渡两次大西洋,游遍三个岛,这期间除了要经受住大风大浪,还要忍饥挨饿。这所学校的孩子必须学会驾船、捕鱼、做饭,还要完成考察、读书、讨论等课程。同时他们还要与当地人打交道,熟悉当地风土人情。孩子们经过这样一番磨炼,大都会成为一个智勇双全的人。
爱孩子是父母的责任,也是父母的天性,但在爱之中要明白什么才是真正的爱,怎样才能爱得有意义、有价值。人生是不可能一帆风顺的,给孩子关于苦难的教育与适当的磨难,教导孩子正确对待失败、挫折,从失败和挫折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培养孩子良好的心态和百折不挠的坚强意志,会使孩子终生受益。
生活中不可避免的是困难与挫折,每位父母都有责任让孩子明白失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跌倒了爬不起来。
把惩罚的目的告诉孩子
惩罚的目的是为了减少孩子的不良行为和举止,如果这种不良行为和举止不改变,那么这种惩罚就没有发挥作用。
每个孩子都有蛮横任性、不讲理、打架骂人、对长辈无礼、破坏公物的时候。这是因为孩子的感情很脆弱,容易被激怒,内心有种无法遏制的冲动。孩子发怒时什么都忘了,内心被任性所控制。
这时严格的教育是应该的。不过,父母尽量不要打骂、吓唬和体罚孩子。即便需要惩罚孩子时也要使用以下几种办法:
态度语言暗示。当孩子犯了错误时,他会从父母的语气、音调、表情、态度中觉察出父母对他行为的不满、伤心和失望。一个爱父母的孩子,会为了重新得到父母亲的欢心和爱,而改正自己的错误行为。
剥夺游戏的机会。如果孩子随便乱扔东西,乱砸玩具,不听劝阻,父母就应该把玩具藏起来,使他在一段时间内失去玩玩具的机会。又如在游戏时,孩子欺侮了同伴,父母可以禁止他与同伴游戏,直到他觉得寂寞并请求父母允许他和小朋友一起玩。如果孩子说脏话,屡教不改,父母可以通过不让他看电视、假日不带他出去玩、不和他游戏、不给他讲故事、不买已经答应好给他买的玩具和图书等,以示惩罚。
轻打孩子的屁股。在教育中孩子实在不听话,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父母打孩子的屁股以示惩罚也是可以的。但是要注意不要打孩子的脸,或用棍子狠打孩子,这会使孩子感到屈辱而对父母怀恨在心。
打骂孩子很难使责罚真正奏效。责罚孩子时父母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不要光听孩子口头认错,而要他用行动改正。
不要很快饶恕孩子。只要有一两次饶恕了他,他就会在一件事还未了结时,又大胆地去做另一件错事。因为孩子知道,他只要一求饶,父母就会轻易地宽恕他。
父母要认识到惩罚是一种否定性的后果,在使用得当的时候,惩罚能消除或减少孩子的不良行为。正确使用惩罚并不容易,它需要父母从一而终。父母首先要知道对孩子的惩罚是有害的,它会制造令人不快的感情,同时还耗费人的精力。
惩罚的目的是减少孩子的不良行为和举止,如果这种不良行为和举止不改变,那么这种惩罚就没有发挥作用。
许多父母聚焦于惩罚,而不是孩子的不良行为、举止。如果你为孩子的不良行为、举止,一天惩罚他六七次,这种惩罚毫无意义。
大约10%的父母打孩子的屁股,而且看不出打屁股有什么不对。大约20%的父母从不打孩子的屁股。大约70%的父母打孩子的屁股,但他们并不愿意这样做。很多父母承认说:“我打他们的屁股。尽管我知道那样做不对。我总是生气,然后又生自己的气,可我又有什么别的办法呢?”
许多父母希望找到一种别的更好的办法来惩罚孩子,并希望自己不发火、不打屁股地处理孩子这种不良行为举止。
一位犹太教育家认为,任何一种使用得频繁的惩罚都是不起任何作用的,孩子的不良行为、举止不会得到改善。孩子们对父母的吼叫充耳不闻,他们对打屁股也是习以为常,父母还有什么别的办法呢?
父母首先要认识到,对于孩子重要的不是惩罚,而是某种惩罚可以改变孩子这种不良行为、举止。如果它不能改变孩子的不良行为,父母可以尝试其他的惩罚方式。父母可能认为威胁、吼叫、责备、打屁股是好的方式,这些惩罚可以发泄父母的怒气,但不是最好的惩罚方式,对改正孩子的不良行为、举止没有长期的效果。
娇宠不是一件好事
孩子在一岁左右时是不是需要类型教育,能不能顺利进行,这是关系到母婴之间能否建立牢靠的心理纽带的问题。
著名的犹太拉比耶雷赫说:
藏身于宫殿深处的美人,在她的朋友或爱人经过时,才悄悄打开一扇隐蔽的窗子,让朋友或爱人看到她绝世的容颜,然后就闪身不见了,窗门紧闭,下一次的相见又不知何时了。知识就如这美人一样,只向她所选中的人展示,但又总是以不同的方式展示。
教育孩子也是这样,机会在任何时候都是一闪而过。
作为人,作为社会的一员,为了生存,就要在可能的时期里,通过类型教育培养一种求生的能力,一种生存与发展的能力。
犹太人特别重视孩子这方面的发展。也许是他们有着深重的历史与苦难的经历,他们总是认真对待家教问题。
一说到家庭教育,似乎会给人一种责怪和哄劝孩子的想法。只让孩子这样做,不许孩子那样做。其实,父母没有必要这么辛苦。如果父母早在孩子一岁左右时,就开始给他一种良好环境或让他不断地接触这种环境,那么孩子长大以后就会自然有家教。这样一来,家教的问题就变得简简单单了。
教育家们认为,孩子在一岁左右时是不是需要类型教育,能不能顺利进行,这是关系到母婴之间能否建立牢靠的心理纽带的问题。其实,母亲对孩子满怀爱心的接触,这本身就是一种良好的类型教育。
因此,教育家说,母亲对孩子的娇宠不是一件好事。
犹太人教育家弥塞亚说:
在家教方面,教育孩子什么事是不能做的,非常重要。因此,有时候也要对孩子严厉一些。
父母和孩子在一起的日常生活,本身便是“家教”。
批评前先说优点
批评前,先说说他的一些优点。这样,孩子对大人的批评会心悦诚服,更易于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