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章.探望病人的语言艺术
“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旦夕福祸”,谁都会有生病住院的时候。当上司或下属生病的时候,作为单位或部门的领导者,肯定不能装聋作哑,而必须抓紧时机向其示爱。这样对于病人保持良好心态、早日康复很有好处;同时也有利于领导者团结同志,顺利开展以后的工作。
不要触及病人的痛苦
探望身患重病的不幸者,不必过多谈论病情,谈话不要触到病人最难受的症状,以免病人心烦。如果对方本来就背着病的精神包袱,你再过多地谈病情,势必包袱加重。当你看到病人脸色憔悴时,不能大吃一惊地问:“您的脸色怎么这样难看?”而要说:“这儿医疗条件好,您的病一定会很快好转的。”
探望时较好的谈话方式是:先简要问问病情,然后多谈一谈社会上生动有趣的新闻,以转移对方的注意力,减轻精神负担。久居病室,这种新消息正是他渴望知道的。如能尽量多谈点与对方有关的喜事、好消息,使他精神愉快,心宽体胖,更有利于早日康复。
多谈愉快的事情
尽量多谈一些使病人感到愉快、宽慰的话语和事情。安慰病人,目的是为了让他精神宽松,早日恢复健康,所以,决不能把有可能增加其忧虑和不安的消息带去,还要避免谈论可能刺激对方或对方忌讳的话题。然而一般来说,病人总要对探病者讲讲自己的病情和感觉,这时,应该认真聆听,并从中发现一些对病人有利的因素,以便接过话题,对病人进行安慰。例如,病人说过“胃口不错”的话,探望者就可以借题“发挥”,多讲些胃口好对战胜疾病的重要意义,使病人认同这是个有利条件,从而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从反面谈生病的意义
人生病了,从哪个角度去讲都没有积极意义。但是,为了让病人宽心,我们完全可以换个相反的角度,从人生的过程着眼,赋予生病一些价值与意义,使病人觉得自己尽管耗损了身体,耽误了工作,却一样能够收获一些特殊的体验或能力,从而在精神上有一种补偿感。当然,在此之前最好先强调一下病人病情的好转,使其具备一个深入思考的心理基础。
例如,某人去看望朋友,他一反惯例,既不问病情也不讲调治方法,而这样安慰道:“看来,你的危险期已经过去了,这就好了。今后,你就多了一种免疫功能,比起我们,也就增加了一重屏障,这种病,也许就再不会打扰你了!”探病者对生病有意义的另一面的看法颇为独到。他先指出病人的危险期已经过去,让病人稍感宽慰,然后再强调生病虽然不是好事,但却使病人具备了别人没有的优势:对此病产生了免疫能力,今后不会再得此病了。病人听他这样一说,心理上自然得到了某种补偿,心情也就好多了。
强调其他优势
病人被病痛所折磨,只会关心该病本身的严重与否,却很少会考虑决定病情与康复的其他重要因素。作为探病者,我们很有必要把病人在其他方面的优势因素挖掘出来,摆到突出而重要的地位上去,强调这些优势因素是其他病人所不具备的,因而病人完全有理由采取比他人更为乐观的态度。病人认识到自身的这些优势条件,肯定会对康复恢复应有的信心。
例如,有一个年轻建筑工人在高空作业时不慎摔伤,处于昏迷状态。患者在医院里苏醒后,觉得下肢不听使唤,遂怀疑自己将终身残废,萌生了轻生念头。患者的一个友人发现他的这一思想苗头后及时鼓励说:“你年轻力壮,生理机能强,新陈代谢旺盛,只要你积极配合治疗,日后加强锻炼,肯定不会残废,这是医生说的,请你相信我!”短短几句鼓励话,终使患者抛却了轻生念头,增强了治疗信心。以后的日子,患者不但积极配合治疗,而且坚强地投入了生理机能的恢复锻炼。数月后即伤愈出院。后来他跟友人说:“要不是你适时给予我鼓励,我是无论如何也不会对恢复健康抱有信心的。”
在这里病人仅根据自己下肢不听使唤这一症状就认为自己将终生残废,这说明他过多地考虑病情,却没有认识到其他方面的影响因素。友人抓住病人身体素质好这一优势,突出强调,尽力使他相信自己不会残废,并强调这是医生所说,结果使病人重新对康复抱有了信心。
注意病人身上的细微变化做出乐观估计
在生病时,由于受病痛困扰,病人往往会对病情怀有深深的忧虑,如得不到及时的疏导就可能导致悲观情绪的滋生,对治疗采取消极的态度。在探病时,我们不妨抓住病人身上的细微变化作做文章,强调此变化意味着病情正在慢慢好转,预示着康复已是大有希望。在说此番话时,我们可以装作不经意的样子,越是这样就越能让病人信以为真,使其对自己的病情做出乐观的估计。
例如,有一个患黄疸型肝炎的患者通过一段时间的住院治疗,总以为自己的病没有好转,产生了悲观情绪,丧失了治疗信心。这时,一个朋友前来探视,遂暗示说:“你的脸色比以前好多了,听医生说,你的黄疸指数已有所下降,这说明你的病情在好转!”这句暗示性语言,使患者的精神倏然振作,于是,他乐观地接受治疗,加快了康复进程,不久便病愈出院了。
探病者抓住了病人的脸色变化,暗示病人的病情“比以前好多了”,然后又引用医生的话来加以证明,使病人很自然地信以为真。其实,病人的脸色是不是真的好多了,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让他振作精神,鼓起勇气,坚定信心。
培养病人的耐心
病人生病后,正常的学习、工作、生活等都被迫中断,自己不得不暂时与外界隔离,过上与病痛为伴的索然无味的生活,换了任何一个人,恐怕都会为此而感到烦躁、焦虑,特别是一些性子急的人,巴不得马上康复,把失去的时间补回来。对于这样的病人,讲个故事或打个比方,让其意识到“一心不得二用”的道理是非常必要的。只有明白了这个道理,病人才能够认识到自己的焦虑是非但无益、反而有害的,从而安心养病。下面就是这样一个例子: 某校的高中生刘明,因班内学习竞争比较激烈,又面临期末考试,结果一下子把身体累垮了,住进了医院,体重锐减了十几斤。住院期间,他一方面病痛缠身,一方面又总惦着自己的学习,生怕因为耽误了功课而落到后面去,结果反而加重了病情。他的朋友王东来探望他,知道了刘明的这种情况,对他说:
“我希望你把你的生活想像成一个沙漏。你知道吗?在沙漏的上一半,有成千上万粒沙子。然而,永远也没有办法让两粒以上的沙子同时从一个窄细的漏管中流下去。我们每个人都像这个沙漏。每一天都有许多事情要做,如果我们一件一件地做,就像沙子一粒一粒地通过沙漏一样,那么我们就既能把事情做好,又能保证身体不受损害。相反,如果像你这样一面养病,一面还想着去背课文、做习题,那你就既没法搞好成绩,又养不好病,只有坏处没有好处,是不是?”
刘明听了王东的话,终于慢慢地把心放平静了。他记住了王东说的“一次只流过一粒流子,一次只做一件事情”的忠告,很快恢复了健康。
刘明以沙漏作比方,向刘明讲述了“一心不得二用”的道理,形象生动,颇给人启发。刘明明白了这个道理,意识到只有现在安心养病,才能把失去的功课补回来,真正搞好学习,也就不再焦躁了。
注意保持一致的口径
对于病人,特别是身患严重疾病的病人,探望时,不仅应该尊重医嘱,尊重病人家属的意愿,做到守口如瓶,而且在病人面前还要做到若无其事,甚至与之谈笑风生,显得轻松愉快。病人对其周围亲友的一举一动一般是十分注意的,所以,要规劝病人的家属善于控制自己的感情,尤其在危重病人面前,决不能流露出自己的悲伤情绪。一定要表现得镇静自若。还要注意:当病人有什么治疗上的要求时,应尽可能给予满足。病人托办的事,要千方百计去完成。在向病人告别时,要转达其他亲友对病人的问候和祝愿,并表示自己下次一定要来看望,使病人满怀希望和信心。
探望病人的语言忌讳
探望病人时,有些话是千万不能说的。领导者一定要注意这方面的语言忌讳,以免踏进雷区。
例如,对一个有癌症之嫌的病人,你当不会傻到一见面,就对他说:“据说你患了癌症,是不是真的?”虽然不至于如此说,然而,却有很多人采取相近的说法。那就是:当获知了对方的病名以及病态之时,如此地说:“听说你心脏不好,真是难搞的疾病呢!”或者:“哟!你的热度好高,听说这是危险的信号哩!千万要小心啊!”等等的说话。
只要你探望过病人,你就不难明白一个事实,那就是:病人四周的人,并不一定向他诉及实情。因为病人的感情是脆弱的,心志已不够坚强了。这时,如果你是处处为病人着想的话,那就不该把实情全部告诉他,你应该把病名及病情稍微改变一下“面目”,然后轻轻松松地告诉他,切勿把听自医生或别人的消息,原原本本地告诉他。
有时,病人是会勉强撑起来招呼你的。这时,你切勿“表错情”地说:“哎!你看起来比我想像中更有精神么!”这实在是最没有心肝的说法。
这么一想之后,前往探病时,只要对方不讲话,你还是不要多说话较好。充其量,你只要说说:“你感觉如何?身体的状况如何?”或者:“请多多保重……”就可以了,不必说一大堆多余的话。
又如“岁暮天寒,请多多保重……”等的说法,亦会惹起某些人的不快的。尤其是年老的人,有很多人是不喜欢听到“岁暮”两个字的。这一点请多多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