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家洼这所学校,是解放前一个大地主家几代人的大宅院。解放后归集体所有,从此就成了大队一所学校。风雨飘摇数百年,可以说是四处残壁了。几处稍微坚固点的青砖大瓦房做了学生的教室,其它比较残破点的也就闲置那里。学校从小学到初中,共有二十来名教师,二百多个学生娃。一到三年级学生们的课桌,都是土坯垒成的,上面再抹一层光溜溜的泥巴就是课桌了。调皮的学生娃们常用铅笔头在桌面上抠出好多个小眼眼。校园里也只有一个操场和一副篮球架子,供全校师生活动。
新学期,一场别开生面的开学典礼仪式在学校操场上开始了。这位新上任的年轻校长,是去年大队革委会推荐的,意气风发,盛气凌人。他首先庄严的朗读了一篇毛主席语录。新入学的小娃娃们啥也不明白,只管看热闹。紧接着,一部分中学生又跟着老师们振臂高呼:“宁长社会主义草,不长资本主义苗。”开学典礼在一阵阵高呼声中结束了。
新入学的学生娃。年龄参差不齐,小的八九岁,大点的十二岁。没有办法,尤其是女娃娃家长能让上几年学就算开明的父母。有部分顽固家长那种男尊女卑的思想非常严重,认为女娃早晚是人家的人,在家看弟弟妹妹,帮助父母料理家务,识几个字,算几个数就不错了。
新的一年级是位刚从公社高中毕业的女老师,教十个阿拉伯数字那是自然省劲,十来岁的娃娃在家跟着妈妈数鸡蛋也学会了。教汉语拼音,老师就费劲了,她念(a,o,e,)时哪嘴巴一张一合,舌头一卷一伸的样子,引来了小娃娃们,尤其是调皮男娃们的哄堂大笑,把这个年轻的女老师搞得非常尴尬。
好不容易上完了第一节课程,学生娃们便急匆匆地走出了教室。小山菊眨着一双大眼睛,最后一个走出了教室。
好陌生又新奇的天地。小女娃们在课外尽情的踢着毽子,男娃们则是甩着一张张自己用废纸叠的帊叽。南边一群娃娃在那里玩老鹰捉小鸡,前边的男娃当老鹰,追的后边一群娃娃们前仰后合的,开心极了!
这就是那个时代农村娃娃全部的课余活动和童年生活!也是在那个年代有红薯窝窝头吃外,小伙伴们最大的乐趣。
秋风劲吹。十岁的小山菊完全沉醉在这个小小的校园里,开始了她生命中的又一个起点。
历史又翻开了新的一页。1970年的正月初十,社员们陆续还在走亲戚。也是一年四季中难得的休闲时机。大地还残余着没有融化的一点积雪,刮着嗖嗖小西北风。一大早,李金刚刚起床蹲在房屋西侧的茅坑里,隐隐约约就听见有人咋咋呼呼地来家串门子。李金点燃旱烟锅,一是解一夜的烟瘾,二来也能避一避窄小简陋茅坑难闻的臭味。这也是农村人一种常见的陋习。听到这一高一低的说话声,李金心里在捉摸,这一大早谁就来串门子?肯定有要紧的事情!他方便完后,急忙走出了茅房。回到院里一看,原来是队长。
李金很意外:“吆!是队长呀!有啥事还让你跑一趟,差个人喊一下就中吗。”
“嗨,憨叔。昨天我去街上我表姐家串门,表姐夫让我帮个忙,给他同学的弟弟说门亲事,男娃家就在街边的王庄。老太太早年守寡,两儿一女,姐姐出嫁,哥哥因七之隔八当误,二十五六了还打着光棍。这不,他娘想趁小儿子过年回来探亲,尽快想说门亲事。这娃在大连当五年兵了。今年二十三岁,在部队入了党,干得好呢,很有希望在部队提干他。这小伙子个头不算高,高小毕业,家里有两间砖瓦房,一间土坯瓦房。小伙子的条件就是找个有文化的闺女。这不我看你家大丫头最合适不过了。憨叔,你看咋样?”
李金一听思虑了一下说:“小伙子能在部队入党,思想肯定没错,家里又有房子。那你就捎话我见见再说吧。”李金和队长合计了一下,决定最近两天就去相亲。
刘娣说:“她爸,你不问问大丫头的意见了?”
“队长提的,我先见见再说。丫头都二十一岁,人家的闺女的娃都满地跑了,她还挑三拣四的,要求还怪高,也不看看咱这个家。她能遇上个好人家,人品端正的男娃,就是她一辈子的福气。”夫妇俩理论了一番。
虽然历史进入了七十年代,可中原一带农村人那种根深蒂固的老思想意识还是非常严重的,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是轻易不可改变的。更何况他们大多数人一辈子没有去过三十里外的小县城,几乎是三百六十五天就在这黄土地上摸爬滚打。整个村子四百多口子人,就有两家有个巴掌大个收音机,一个人是城里妹子给买的,另一个是在公社当干事的姐夫给买的。大部分人斗大个字不识一个,对于外面的世界那更是孤陋寡闻。近两年倒是不一样,生产队多了个大喇叭,一天到晚吱哩哇啦的喊:“农业学大寨,工业学大庆。阶级斗争一抓就灵。”田间地头那彩旗倒是越飘越多,越飘革命歌曲越嘹亮。本是种地的农民也参与到这场轰轰烈烈的文化大革命当中。部分年轻人手中的镰刀,锄头似乎忘了握在手中,那五彩缤纷的大旗倒是扛在了肩上。上了年纪种地的老把式们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也只能唉声叹气。农村有的地方形势很激进,搞得人心慌慌。社员想多养一只鸡,一头猪都不敢。恐怕给化成资本主义,让造反派们拉去游街示众。
正月十三这天。队长和李金腰里别把旱烟杆,手揣在袖窝里,走着去给大丫头相亲了。
十来里的路程,个把小时两个人就到了男娃家。李金里外一看,确实是两间砖瓦房,一间土坯瓦房。老太太裹着一双小脚满硬朗。小伙子虽然个头不高,但人满精神。特别是穿着那身碧绿色的军装,很神气。老人们爱以貌取人,在两个时辰闲聊中,李金对男娃很中意,觉得这娃厚成可靠,又是党员。吃过晌午饭,临走李金就表明了自己的态度。第一是,男娃在部队提干后带闺女随军。第二是,不会要任何彩礼!给闺女买几身衣服就中。男方家自然很满意。男娃就要求双方交换一张照片,李金一口答应。一切商议完后,李金和队长把男娃递给的香烟别在了耳根后面,乐悠悠地赶在太阳还没有西落到家了。
刘娣正在灶火准备做晚饭,李金把大丫头叫到了灶火里说:“大丫头今天我去给你相了门亲事,男娃在部队,还入了党。人模样也不错,高小毕业就去当了兵,再好好干上两年就能提干。家里还有两间砖瓦房。我看这门亲事不错。”
大丫头吭哧了几声后说:“爸,我不太满意。才念个高小,还没有我念的书多,算了吧。”
李金严厉地说:“你都二十一岁了,再不出嫁、叫村里人笑话死。这婚姻大事都是当老人的做主,不能任你那性子。明天叫你妈给你拿一块钱,去公社照个相片。男娃说,想要一张你的照片。”
大丫头撅个小嘴说:“爸妈,反成我不同意。文化水平太低了。”
李金用手弄两下鼻子又说:“你个丫头片子懂个啥?男娃吗,只要思想端正,人厚诚就中,何况人家还是个军人。这事情由不得你,老子还没有死呢。明天去公社照个相片。你们先相互看看照片,再做决定。”
大丫头从柴火堆上蹭一下,站起来说:“反正我不愿意,也不去照相。”
好家伙,这下可惹火了李金,他脱下棉鞋照着大丫头的脑壳就是一下:“我是你老子。这事情轮不到你做主。”
大丫头瞅了瞅年迈的父母,无声地落泪了。
刘娣一边掉眼泪一边说:“丫头呀!听你爸的吧,老人不会害你的。你是姐姐,看看咱这个家,你两个弟弟都这么大了,你爸爸都舍不得把你说个婆家要一分钱的彩礼。换两间瓦房的材料。再说了当兵的多好呀!”刘娣耐心地劝着她大丫头。
这时小山菊从外边玩回来了,看看爸妈愁眉苦脸的样子说:“大姐,你咋不听咱爸妈的话呢?”
大丫头扭头转身气呼呼的说:“你懂个屁!”无奈大丫头拂袖擦泪走出了灶火,默认了这门婚事。
冬去春来又一年。在1971年的秋季,大丫头随十万官兵转业的男娃去了东北建设兵团,在那里成了亲,安了家。
大丫头走后,村里人咋说都有。但说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李金太憨了,养这么大个闺女一分钱彩礼都没要。也有个别人说李金有主见,是这个村里没有过的最明智的父亲,把闺女送出了黄土窝窝。
在哪片落后又闭塞的黄土地上,李金以一个父亲伟大的爱,把人世间所有的苦难自己吞下,抛开世俗,默默的为女儿搭起了一座通往未来的桥梁。
春雨茫茫。时光穿过苍茫的大地,迎来了绿色的海洋。那冬日一抹的苍凉消失在辽阔的地平线上。黄河的涛声如怒吼的巨人,呼唤着万里河山!辽阔的中原大地上,那一片片返青的麦苗也染绿了大地。
小山菊十二岁了,出落得越来越招人喜欢!虽然家里贫穷,但刘娣会把她穿的补丁衣服洗的干干净净。这是村里的娃娃们不能比的。轰轰烈烈的文化大革命使她们这些学生娃们一个星期根本上不了几节课。老师带着学生们田间地头搞宣传,参加农业第一线劳动。书没有正儿八经的认真读过,大部分考试都是开卷考试。热热闹闹的文艺宣传倒是一出接着一出的汇演。娃娃们更不知这是为什么?跟着热闹,跟着朗读语录。学校就是她们欢乐的天堂,也是山菊梦想的开始。
自从大丫头走了以后,李金的两鬓渐渐地斑白了许多,明显的消瘦,常常望着这个风雨飘摇的家闷闷不乐。他一个人常蹲在院墙的一角,不声不响地吧嗒着他那只烟袋锅。
星期天,山菊可以不上学了。她和大人们一样早早起了床。东边的旭日非常的柔和。瓦楞上的麻雀也跳跃的欢喜。山菊准备吃过早饭同几个小伙伴也去割草挣工分。随着流速的岁月,也是她早早懂得了父母的艰辛,人世的凄苦。
刚撂下饭碗,她就急忙背起背篓,拿着镰刀出门了。
几个小姐妹相互一吆呼就是割草的伙伴了。一路上十几岁的女娃们少了她们这个年龄的欢喜。十四岁的黑妮说:“山菊你会割草吗?看看你那细皮嫩肉的样子。”
“慢慢就会了。我就是不知那里草多,啥草牛最爱吃呀!你们要告诉我,要是割不满背篓那就丢人了。”山菊和小姐妹们说笑着,走在坑洼地小路上。
十三岁的兰芝上前说:“咱看看谁的手大。俺妈说,女娃手大脚大,就是干活的命。手小,脸方正,就是有福的命。”
五六个小姐妹齐刷刷的伸出了手。“哎呦!你看人家山菊的手,细长细长。看看咱们的手,粗短粗短,咕噜噜圆。”兰芝说。
“哎呀!黒妮姐,你手咋没有洗干净呀!还有鼻涕疙疤呢?”不料兰芝突然又说这一句。顿时:黒妮姐的脸刷一下子红了,非常的不高兴,扭身撅个小嘴自己前头走了。
山菊眨巴眨巴两只大眼睛,瞧瞧几个小姐妹响亮的喊了一声:“黒妮姐,等等我。。咱们一块割草。”
透明的蓝天之下,长长的破壁上。几个小姐妹忘却了啃窝窝头的苦涩,手握镰刀,猫个腰一刀一刀割着牛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