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与莘瑶琴接触,是秦重攒够了钱去买色的过程。他经过努力,终于攒够了十两银子前去妓院。而当时恰好莘瑶琴外出陪酒,直到深夜才回来。回来以后她看见秦重,心生不悦,于是又喝了十来杯酒,直到酩酊大醉。至此,秦重全无一点轻薄的念头,他伺候对方睡下,衣带未解,端茶送水,眼睛都不敢合,生怕对心上人不周。而在对方呕吐时,他又用自己的新袍子接了秽物。这一段是全作最为精彩的部分。在这里,我们看到了秦重的老实、厚道和对女性人格的尊重。
秦重第三次与莘瑶琴接触,是在莘瑶琴受到了欺负后。当时莘瑶琴正蓬头垢面,赤着脚,无法走路,坐在地上大哭。莘瑶琴虽是个妓女,但仍有着自尊。她得知吴八公子人品甚差,尽管对方多次来歪缠,但她始终不予理睬。而对方竟然强抢她去,上船后又羞辱了她。
她坚决不为对方助兴,对方恼羞成怒,将她的鞋脱掉,撕去裹脚布,让她赤脚回去。而秦重正好路过这里,连忙上前安慰,将自己随身所带的汗巾撕成两半,为她裹脚,又雇了一乘暖轿将她抬上,一路亲送她回去。这时,我们更看到了秦重的善良和他对莘瑶琴的爱情。
秦重的真情,终于赢得了花魁娘子的芳心。他的胜利,来自于他的真情。因为他清楚地知道,凭自己的社会地位,是无法赢得爱情的,而他所拥有的是一片爱心、一片衷情。因此,他的胜利,是市民阶级的胜利,是对传统的重门第地位、重贞节的婚姻观念的摒弃。
(二)悲剧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是《警世通言》中的名篇,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最为杰出的短篇小说之一,其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代表了中国古代短篇小说的高峰。也许正是这个原因,这篇小说被编入了高中语文新教材(试验修订本)第四册的中国古代小说单元中。而且,这个故事多次被改编成戏曲、电影,被翻译成外文,在国内外都产生了很大影响。
1.故事梗概
明朝万历年间,北京城南的“教坊司”名妓杜十娘一天在接客时,偶遇南京布政老爷的公子李甲。李甲爱其美貌,杜十娘倾其举止文雅,二人情投意合。李甲不顾学业,日日沉浸在温柔乡里,渐渐花光了钱财。其父闻听后怒不可遏,断了他的供给,并劝说京城的亲戚都不要借钱给他。
十娘决心将终身托付给温存忠厚的李甲。老鸨儿同意只要李甲在十日内拿出三百两银子就可赎出十娘。但他在亲友中早已“坏了名声”,谁也不会拿出钱来帮他往妓院里填。李甲奔波数日,一筹莫展,杜十娘取出缝在被子里的碎银一百五十两,李甲的好友柳遇春被这位风尘女子的行为感动,设法凑足了那一百五十两银子。十天后,李甲把银两如数交到老鸨儿面前,老鸨儿本想反悔,但杜十娘晓以利害,老鸨儿只得放人。
于是,李甲和杜十娘两个有情人在柳遇春住所结百年之好。杜十娘与李甲本要回到老家去,无奈李甲心存顾虑,携妓而归难以向父亲交代。杜十娘献计说:先到苏杭胜地游览一番,然后回家,求亲友在尊父面前劝解,待李父消气后,再来接她。李甲依命而行。
途中,二人遇到了好色又阴险的富商孙富。他夜饮归舟,听到杜十娘的歌声,心动不已。天亮以后,从窗口向内视其容貌,更觉心荡神摇。孙富假意与李甲相接近,饮酒畅谈,谈到杜十娘时,李甲告知其事情的原委,孙富叹道:“尊父位高,怎容你娶妓为妻!到时候进退两难,岂不落得不忠不孝不仁不义的下场。”他这么一说,李甲更觉步履维艰,孙富又拿出一副为朋友肯两肋插刀的架势说:“在下倒是愿以千金相赠,你拿着银钱回去,只说在京授馆,你父定会原谅你。”一番话说得李甲动了心,他一直怕回家后不能交差,如今也只有如此了,于是当下立了契约,按了手印,把杜十娘转卖给孙富。
杜十娘得知此事后,如雷轰顶,回忆自己童年被卖,受尽屈辱,眼看已经逃出了火坑,就要过上幸福的生活,如今全告破灭。第二天,杜十娘穿上盛装,先让孙富把银两放到李甲船上。自己站在踏板上,打开百宝箱,里面装满金银翡翠各色珍奇玩物。杜十娘指着价值连城的金银珠宝,怒骂孙富拆散他们夫妻,痛斥李甲忘恩负义,把一件件宝物抛向江中,最后纵身跃入滚滚波涛之中。
2.主题思想
作品通过对杜十娘追求爱情幸福的愿望和行为的描写,以及她最终含恨投河自尽的悲剧,赞扬了杜十娘追求自尊、刚烈不屈的品格,从而反映了明代中后期市民妇女追求爱情幸福和美满婚姻的愿望与封建制度下的妇女,尤其是所谓失节妇女低下地位的冲突,控诉了封建贞节观念对妇女的残害,表现出作者可贵的女权意识。
其实,关于痴情女子负心汉的题材,在中国古代小说中并不少见,但这部作品没有沿袭以往同类题材作品的模式,仅仅将作品主题停留在俗套的痴心女子负心汉方面,而是把批判的矛头指向主流的社会制度和传统观念,挖出了杜十娘悲剧的社会根源。从悲剧冲突的表面意义看,是高尚的杜十娘与卑鄙的李甲和孙富,尤其是与李甲的个人矛盾。但是进一步分析,就可看出,李甲的负心并不是他个人品质,如轻薄、见异思迁造成的。那造成他负心的深层原因是什么呢?
首先,李布政严酷家法的威胁。作品中说:“老布政在家闻知儿子嫖院,几遍写字来唤他回去。他迷恋十娘颜色,终日延挨。后来闻知老爷在家发怒,越不敢回。”本来,嫖娼在封建社会是个小节,老爷的发怒主要是怕李甲因此而荒废了学业事业。想想看,嫖妓老爷尚且不容,何况纳妓回乡?因此在作品中我们看到,“十娘见李公子忠厚志诚,甚有心向他。奈公子惧怕老爷,不敢应承”。尽管李甲后来为杜十娘赎身,并且带着她一路回乡,但这种心理阴影一直笼罩着他,是他的一块心病。孙富是一个久走江湖的商人,得知他的心病后,马上展开进攻,说:“尊大人位居方面(布政使是明代一个省的最高行政长官),必严帷薄(帷幕和帘子,引申为男女之事)之嫌。平时既怪兄游非礼之地,今日岂容兄娶不节之人?”这种严酷的家法威胁,是促使李甲变心的直接原因。其次,是李甲头脑中的等级观念和道德观念。杜十娘同李甲的结合与莘瑶琴同秦重的结合是不同的。莘瑶琴是以名妓的身份嫁给一个贫穷的小贩,是典型的下嫁屈尊,降格以求;而李甲则是出身高级官僚家庭,以他的身份地位,娶个妓女,不管这个妓女多么有名,也是个耻辱。这种事既不容于家庭,亦不容于社会,是大逆不道的。对于这一点,李甲是非常清楚的。他惧怕家法,说到底,是因为他的所作所为背离了主流社会的门第观和道德观。
李甲是个具有忠于爱情与负心双重人格的人。从他自己的感情出发,他愿意与杜十娘长相厮守,但是作为一个社会人来说,他又为自己的离经叛道深感不安。他与杜十娘的感情纠葛,其基本动力就是这双重人格的此消彼长。在作品中,我们开始看到的是个志诚种子,一点都不轻薄,对杜十娘有着深深的恋情。即使是后来卖掉杜十娘时,还要同杜十娘商量,说只要杜不愿意,他就取消。但是他的另一重人格,即不能违背主流社会的意志,也时时告诫他,娶妓回家是不合道德的,不合家规的,也与他的身份地位不相符。他没有勇气抛弃传统观念,怕同家庭和社会决裂。这双重人格斗争冲突的结果,是他动摇了,畏缩了。起程返乡,踏上归程后,越离家近,他越害怕,而门第道德观念越占上风。正因如此,他才听信孙富的规劝,造成负心行为。他的负心,实在不应由他本人承担责任,而应由他背后的社会负责,由这个社会确立下来的制度和观念负责。孙富征服李甲,所依仗的正是社会的撑腰,孤军作战的李甲如何不败。
最后,妇女处于可以作为商品被买卖的卑下地位。李甲同孙富的交易,在他们两人看来,是完全合情合理的。杜十娘,既然是他出了三百两银子(实则他出了一百五十两,还是借柳监生的)买来的人,当然在有利可图时就可以卖掉,这在当时是非常顺理成章的。结果机会很快来了,两下成交,一千两银子出手,保本而且赚了一大笔。而妇女作为商品被买卖,归根到底是封建社会男尊女卑的制度和观念造成的,是受当时的法律保护,而且为社会舆论所普遍认可的,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了。而对被作为商品买卖的妇女,造成的伤害则是刻骨铭心的。而像杜十娘这种对自己的爱情和人格看得重于一切的人以死相抗,也是题中应有之义。
由此可见,作者批判的矛头不只是对着软弱的负心汉,而是直逼造成负心的社会原因,而这才是造成杜十娘悲剧的真正根源。作者就是通过对负心者道义上的谴责,上升到对社会的控诉,大大深化了作品的主题。
3.艺术成就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堪称中国古代白话短篇小说中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一篇,它的出现标志着白话短篇小说艺术的高度成熟。
(1)作品的抒情性。
我国古代小说极其重视情节。一般叙事文学作品都以客观冷静地写人叙事为主,作者的感情通常潜藏在人物和情节之中。话本小说和拟话本小说也不例外,经常以偶然性构成作品的故事情节,吸引读者听众的注意力。但《杜十娘怒沉百宝箱》这篇作品情节很简单,场面不大,时间不长。主要情节只是从赎身到路上这一纵剖面上的几个场景。因此它虽然是以写人为主,但作者在作品的诗意抒情上大笔渲染,对读者的感情有强烈的震撼作用。
文学评论家在谈起杜十娘这部作品时,几乎都承认尽管作者没有着力描写过多的离奇情节,但读者看来却波澜起伏。情节不离奇、不热闹,但读起来并不感觉平淡,而是充满了曲折变化。这种阅读快感是如何获得的?不是来源于外部的人物关系的激烈冲突,而是靠主要人物杜十娘的感情起伏变化推动的,因此使读者也往往身不由己地与她共履感情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