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用心血养育了我们,我们,应用真诚回报父母。
剡子扮鹿取鹿乳
郯子是我国东周时期一个叫郯国的小国家的国君,他的孝名远近闻名。
他的父母年老时,都患了很严重的眼疾,为此,郯子非常焦急,为了救治父母的病,他想方设法四处求医。
他听医生说,治这种病最好的办法是食用鹿乳。但是,鹿乳在市场上不能买到,到哪儿去找呢?即使到深山里去找,鹿一见到人,也会一溜烟儿逃走的呀!该怎么办呢?郯子冥思苦想,终于想到了一个办法。
他化了装,找来一张鹿皮披在身上,还在头上安了假角,然后趴在地上左蹦右跳的,远远看去,极像一头顽皮的小鹿。郯子就这样扮成小鹿,学着鹿走路的样子,学着鹿“呦呦”的叫声,混进了鹿群中,取母鹿的乳汁给父母亲治病。
一次,他忽然发现林中有一支箭对准自己,他意识到,那是猎人的箭,猎人并不知道他是“一只假鹿”。慌忙中他赶紧站起来,迎着利箭大喊“别射!别射!我是人!”猎人被郯子的孝心孝行深深地感动了,竟然表示以后再也不射杀鹿了。
郯子为了给父母取回治眼疾的鹿乳,差一点被猎人射死。他的这种孝心真是感天动地,我们也要孝敬父母,为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老莱子博亲一笑
老莱子生活在东周时期,但他的本名史无记载,人们只知道当时的人是这么称呼他的。
从小到大,老莱子一直是个孝顺的儿子,他每天都会准备甘甘甜甜、清脆爽口的食物来孝敬父母。
老莱子比一般人更懂得体贴父母的心意,除了在物质方面满足双亲的喜好,尽量让他们感到舒适之外,还注意他们精神上的需求,他总是想出各种方法,使父母从心底里感到快乐、欢喜。
老莱子七十岁的时候,他的父母仍然健在,那时他的父母已经很老了。
平时,老莱子都十分注意自己的言行,从不在父母面前提到一个“老”字,怕惹父母伤心。
可是有一天,他父亲有感于自己一天天的衰老,一天天走向生命的尽头,忍不住长吁短叹地对妻子说:“老伴啊!咱们来日不多了,如果我比你先走一步,你可要自己保重哪!”
他母亲也叹了一口气说:“最好是我们两个人一起走,一来黄泉路上也有个伴,二来可以减轻我们那个老儿子的负担。”
正巧这时候老莱子从父母的房门前走过,听见了他们的对话,他当即难过得掉下泪来。他走回自己房里,脑海里不断映现出爹娘的感叹,以及他们伤心的样子。
“怎样才能让爹娘暂时忘却自己的年龄,重新感受生命的活力,感觉自己还很年轻呢?我该怎么做才好呢?”老莱子挖空心思,不停地想呀想呀……
“有了!我何不把自己打扮成婴儿的模样出现在爹娘面前,这么一来,一定可以勾起他们的回忆,仿佛时光倒流,他们又回到从前了。”
于是,老莱子立刻出门张罗道具、服装,为了博亲一笑,已经七十岁的老莱子,神采奕奕地开始忙碌起来。
第二天早上,两位老人家正坐在厅堂闲聊,老莱子把自己的头发扎成两条小辫子,身穿五颜六色、鲜艳夺目的衣服,故意跌跌撞撞的走了进来。
他一边摇晃着拨浪鼓,一边模仿童音唱着童谣,那手舞足蹈的模样,真是滑稽极了!
老莱子的爹娘见他打扮成小娃儿的样子走进来,先是一愣,后来,看他又唱又跳地表演起来,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
“儿呀!你装扮成这样,真是好可爱啊!哈哈!”老莱子的母亲笑弯了腰,脑海里不禁浮现出老莱子小时候承欢膝下的情景。
早已老掉牙的父亲也是笑得合不拢嘴,老莱子见这招奏效,十分高兴,表演得更起劲了。
从此以后,他就经常这样取悦双亲。有时候,老莱子也会换些新花样。
他挑了两桶水到屋里,然后故意跌个四脚朝天,学着婴儿啼哭的声音说:“爹、娘,人家屁股痛痛,好痛啊!”
老人家看他浑身湿透了,叫他赶快起来。老莱子不依,赖在地上不肯起来,还撒娇地说:“给我吃李子糖我才起来。”
他的双亲见儿子又换了新花样,觉得既新鲜又有趣,笑声此起彼伏,不绝于耳。欢乐的气氛充满了老莱子的家。
由于老莱子能够在物质和精神两方面都满足双亲,所以他的父母在他细心的服侍下,始终笑口常开,精神愉悦,成了当时远近闻名的长寿老人。
老莱子为了奉养双亲,可谓煞费苦心,当然他的付出也得到了回报,使他的父母成了当时人人羡慕的长寿老人。所罗门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智慧之子使父亲快乐,愚昧之子使母亲蒙羞。”老莱子就是一个智慧的孝子。
子欲养而亲不待
孔子出行在外,忽然听到有人哭得很悲痛。孔子说:“快点赶车,前面有个贤人。”来到哭声传来的地方,只见一个人身穿粗布衣服,手里拿着镰刀,正在路边哭泣。孔子认识他,他的名字叫皋鱼。
孔子下了车,前去跟他说话:“您并没有遇到丧事,为什么哭得这么悲痛呢?”
皋鱼说:“我已经有三种过失了。年轻的时候,为了求学而周游于诸侯国之间,我的双亲去世了,我因此而失去了侍奉双亲的机会,这是我的第一个过失;我当初所立的志向非常高远,不想在国君手下从政做事,失去了为国家和百姓尽力尽责的机会,这是我的第二个过失;本来我与朋友的关系很深厚,但是,只因为一点小事就与他们断交了,这是我的第三个过失。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过去了就永远无法追回来的,是岁月。一旦失去了就再也无法见到双亲。我要从此离开人间了。”
皋鱼说完,立刻就死去了。
孔子说:“弟子们一定真诚地看待他所说的话,并牢牢地记在心里。”
于是,孔子的门人辞别孔子而回家赡养双亲的有十三个人。
或许我们都有孝顺父母之心,但时光匆匆,稍不留神,父母就老了,或离世了,我们一定要吸取皋鱼的教训,在父母健在时多孝顺他们,多照顾他们,力争不要有皋鱼的遗憾。
闵子骞孝母
闵子骞是春秋时鲁国人,他和曾参一样,都是孔子的学生。
闵子骞也和舜一样,幼年时亲生母亲便离开人世,他从此失去了母爱。父亲为了生活,又娶了一个妻子。这位继母起初并没有亏待闵子骞,但在她生了两个儿子以后,闵子骞就没有好日子过了。
后母对两个自己怀胎十月所生的儿子,无微不至地呵护着,可却把闵子骞当小仆人般差遣。
每天,闵子骞都要面对后母凶恶的表情,还要做许多后母派给他的工作。至于他那两个同父异母的弟弟呢?他们在母亲的羽翼下,整日愉快的嬉戏,享受被母亲宠爱的幸福。
乖巧孝顺的闵子骞,虽然受到了后母的不公平待遇,但是他从来不向父亲抱怨,他怕父亲担忧,而父亲也一直没有察觉,始终被蒙在鼓里。
直到有一年的冬天,皑皑的白雪,厚厚的覆盖在屋顶及道路上,因为已经一连下了好几天的雪了。虽然景致颇佳,不过实在是太冷了,有事外出的行人都缩着脖子,直打哆嗦。
闵子骞的父亲见天气寒冷,就对妻子说:“天气这么冷,我看,你再为孩子们准备几件棉袄吧!”
“我心里也是这么想的。”后母回答。
隔天,后母便开始缝制棉袄。由于私心的驱使,她竟准备了不同的材料。给自己亲生儿子穿的,她塞进了厚厚的棉花,细心装填缝制;而给闵子骞穿的,里头竟然是芦絮(芦苇种子上的白细毛,古代穷人拿它当作丝絮,缝在衣服中),从衣服外观上,看不出它们的差别。
几天后,闵子骞的父亲有事外出,他唤来闵子骞,说:“子骞,爹要出去一趟,你来帮爹驾车。”
孝顺的闵子骞立刻去准备。
一到屋外,凛冽的寒风迎面袭来,闵子骞身上虽然穿着后母缝制的芦袄,可是芦絮一点也不保暖,根本抵御不了强大的寒风。闵子骞不知道自己穿的并非棉袄,心里还暗自想着:“哇,今年冬天似乎特别冷,瞧我穿了一身冬衣,却一点也不觉得暖和。”
不一会儿,闵子骞的身体逐渐被冻僵,开始不听使唤了。他努力想让双手活动,好继续牵引马车,可是努力了很久,根本使不出力气来。
父亲察觉有异样,便出声问道:“子骞,怎么了?是不是马车坏了?”
“不是的,爹,马车没坏,我这就帮您驱车。”闵子骞连忙回答。
闵子骞要求自己再加把劲,希望能顺利驱驾马车,可是马车不但一动也不动,缰索也因为他的手僵硬,无法控制而跌落,并钩破了他那单薄的芦袄。
父亲见状,从马车上下来,有些生气的责备他:“你今天是怎么了,做事这样漫不经心。”
“爹,我……”闵子骞欲言又止。
这时候,闵子骞的父亲才发现,他的孩子已经冻得嘴唇发紫,浑身颤抖不停。寒风里,飘飞着因衣服绽裂而散落的芦絮。
父亲见状,紧紧地抱着闵子骞,爱怜和歉疚之心油然而生,他说:“孩子,委屈你了。”
回到家里,闵子骞的父亲怀疑另外两个儿子穿的不是芦袄,于是把他们叫过来摸摸看。果然不出所料,他们穿的正是棉袄。
顿时,闵子骞的父亲燃起了怒火,他生气地斥责妻子说:
“想不到你是这种心胸狭窄的女人,对待子骞这么刻薄无情,这些年来我竟然一点都不知情,你叫我怎么对得起子骞死去的母亲呢?你还是赶快滚吧,免得有一天子骞被你折磨死。”
“我知道错了,求求你不要赶我出去,求求你!”后母跪着向闵子骞的父亲忏悔求饶,泣不成声。
两个弟弟见了这情景,也吓得哭成一团。
这时,闵子骞走到父亲面前跪下,向父亲苦苦哀求:“爹,请您不要把娘赶走,娘在家,只有我一个人穿不暖罢了;可是一旦娘离开这个家,我和两个弟弟都失去了娘的照顾,都要受饥寒啊!”
这番话,听得父亲心里既难过又感动,最后终于让妻子留了下来。
而闵子骞的后母见他这么懂事明理,自己觉得很惭愧,于是痛改前非,对待三个孩子都一视同仁了。
这件事在乡里传了开来,人人都赞美闵子骞的贤孝。
闵子骞是一个真正知道感恩的孩子,也是一个有着宽广胸怀的孩子,他不仅知道感恩自己的父母,还知道心痛自己的异母弟弟,对于一个年幼的孩子,他的这种行为是非常难能可贵的。
江革千里背母
东汉初年,临淄有个叫江革的人,他从小就失去了父亲,与母亲相依为命。
那时各地战乱不断,盗贼四起。他们不仅抢财物,还把别家的男子抓去,逼他们入伙。为了避乱,江革和母亲弃家逃难。由于母亲年迈,腿脚不便,江革便整天背着母亲东奔西走。他们一路上风餐露宿,还要躲避盗贼,母亲虽然年老体轻,但长途跋涉仍把江革累得满头大汗。母亲心疼他,要下来自己走。江革却说:“孩儿背母亲,一点儿也不累,就像小时候母亲背孩儿一样。孩儿背母亲能感觉到母亲的温暖,孩儿心里很欢欣,所以越背越有力气。”
在逃难中,江革多次遇到盗贼,几次都险些被盗贼动去。每当面临这种情形时,江革便会在盗贼面前苦苦哀求:“我从小失去了父亲,是母亲含辛茹苦把我拉扯成人。如果我随大王去了,留下孤零零的老母亲,兵荒马乱,让她如何保全生命、度过余生呢?恳请大王念我有老母在旁,没人奉养,就放过我吧!”盗贼无不被他的孝心所感动。就这样,江革屡次化险为夷。
后来盗贼被平息了,江革和母亲在江苏省下邵县定居下来。为了奉养母亲,江革到一个富裕人家当佣人,每天天不亮便开始担水、劈柴、烧火、做饭,白天还要牧马放牛,这样不分昼夜地干活儿,以赚取微薄的收入来维持生活。江革虽然赚的钱很少,但凡是母亲日常生活必需的用品,他都尽力买到,而他自己却舍不得乱花一分钱。江革的事迹传开后,人们对他仰慕不已。
江革千里背母,令人赞叹不已。其实,孝顺父母,尊敬长辈,赡养老人,是我们应该履行的责任和义务。因此,我们不能仅仅只停留在赞颂别人这个层面上,而应该使自己也拥有江革那样的孝心和行动,这样,才能算是一个真正的人。
黄香凉席温被
东汉时期,有个着名的孝子名叫黄香。
黄香很小的时候,母亲就常年生病。为了照顾母亲,小黄香一直守护在病床前,端汤喂药,无微不至地照顾母亲。他希望母亲早点儿好起来,可是母亲还是去世了。
黄香伤心极了,以后就把全部孝心都倾注于父亲身上。
转眼夏季到了,黄香家低矮的房子非常闷热。懂事的黄香为了让父亲睡个安稳觉,就拿着扇子,在闷热的屋子里驱赶蚊蝇,他还使劲地扇父亲睡觉的床和枕头,想尽量让父亲睡觉时凉快一点。
到了冬天,家里没有任何取暖设备,整个屋子冷得像冰窖一般。黄香心想:这么冷的天,父亲一定睡不好。他为了使父亲睡得暖和,自己脱光了衣服,钻进父亲的被窝儿里。当他用自己的体温温暖了冰冷的被褥后,才请父亲睡下。
9岁的小黄香就是这样孝敬父亲的,人们称赞说:“温席的黄香,天下无双”。
一个九岁的孩子,能够替父亲想的这样周到,确实令人感叹。现在生活条件好了,我们不需要再像黄香那样凉席温被了,但他那种孝敬父母的精神永远值得我们效仿。
吴猛裸身喂蚊
吴猛是晋朝豫章(今江西南昌人),他从小就非常孝顺父母。吴猛家里很贫穷,床榻上没有蚊帐。南方蚊子多,每到夏天,又大又黑的蚊子咬得一家人睡不好觉。
八岁的吴猛心疼劳累了一天的父母,为了让他们睡个踏实觉,他想了一个办法。每到晚上,吴猛就赤身睡在父母身旁。小孩子家细皮嫩肉的,蚊子都集聚在他身上,且越聚越多。吴猛却任蚊子叮咬吸血,一点也不驱赶。
吴猛认为蚊子吸饱了自己身上的血,便不会去叮咬父母,八岁孩童的这种想法真是可笑,却让人笑不出来。虽然其法不可取,但只有对父母爱到极点,才会有这种“痴傻”的行为,这是一颗多么纯净的童心啊!
吴猛的做法虽然幼稚,但他这种精神却异常感人。作为子女,能够处处为父母着想,并不惜“献身”以保护父母,这种精神是多么可贵啊!
张菊花跪父留母
宋代,江南有一个孝女名叫张菊花。她七岁那年,母亲不幸得病去世了,父亲又娶了第二个妻子。张菊花对待继母非常恭敬,百般孝顺。但继母却居心不良,想方设法来刁难张菊花。张菊花对这一切都忍了,并且还瞒着父亲,因为他怕父亲知道后会伤心。
有一天,张菊花的父亲外出做生意,继母一看,时机来了,就把张菊花卖给人家作了婢女。
事情很凑巧,张菊花的父亲在外出回来的路上,遇见了菊花。当父亲问张菊花为何在此时,她满眼泪水,却不回答,生怕连累继母。父亲一再追问,她才把自己怎样被继母卖给别人的事告诉了父亲,父亲听后大吃一惊,当即将张菊花赎了回来。
三天后,张菊花父女二人回到了家中。她的父亲见到继母后,十分恼怒,对继母呵斥道:“没想到,你是如此狠心之人,亏得平时菊花对你还那么孝顺,你却能做出这种事。我要立刻就休了你。”
张菊花见此情景,当即下跪为继母求情,父亲最终被菊花的孝心所感动,答应她不休继母。
张菊花的继母没有生子,菊花在父亲去世后,对待继母跟对待父亲在世时一样孝敬。
古时有句话说:“亲爱我,孝何难;亲恶我,孝方贤”,意思是说,当父母疼爱我时,做到孝顺并不困难;但当父母厌恶我时,还能一如既往地尽孝心,这才是难能可贵的贤良的子女。张菊花就是这种贤良的子女。
包实夫拜虎求生
明朝时,有个叫包实夫的人,对父母非常孝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