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此可见,赏识孩子必须注意技巧,言不由衷不行,言过其实也不行。换言之,赏识过分或赏识不当都会有悖于赏识的初衷。
父母不要轻易夸赞孩子聪明,因为这很容易使孩子自我陶醉,容易将失败归咎于不够聪明,更重要的是,虚假的恭维会让孩子变得虚荣。应该记住:赏识孩子的努力比赏识聪明更有价值,因为劳动才能使人伟大,奋斗才能给人持久的快乐。
真的才是最有力量的。我们认为这句话完全适用于赏识孩子这件事:赏识必须真诚、适度,否则就变成了虚假的恭维,反而对孩子有害,对孩子必须进行赏识,但是不能信口开河。
那么,怎样做才会达到赏识孩子的目的呢?
国外有关专家认为,最好是了解孩子做事情的过程,把孩子的良苦用心和艰难努力都看在眼里,然后再赏识孩子。
有一位父亲在认真阅读了孩子的作文之后是这样赏识孩子的:
这篇文章的开头很好,你能想出这样的典故来作为文章的开头实在不容易;中间这个事例写得很详细完整,说明你经过了仔细的观察。结尾的一句话也比较精彩,用它来点题很恰当……
这样的赏识有什么好处呢?就是因为说到了孩子的心坎上。
为了防止赏识变成虚伪的恭维,下面几点是应该注意的:
1.不能一味赏识
对孩子应该要求严格,但是不能毫不留情地批评孩子,也不要走向另一个极端,把批评变为一味的赏识,这样,孩子非但不会变得听话,反而可能会愈加顽皮。
过去人们信奉“不打不成材”的教条,一味地批评,那是违背教育原则的;但是一味赏识,也不符合教育原则。所以成功的父母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们总是能够找到两者之间的平衡点。
2.不宜过分赏识
不要当着孩子的面过分赏识他。因为过分的赏识会使孩子成为爱虚荣、骄傲自满、自以为是的人。因此父母对孩子最好是“严在面上,爱在心里”。
有些父母可能常犯这种错误:他们认为自己的孩子不错,禁不住要把心里的得意对别人讲出来,家里来了客人,也要当着孩子的面对客人赏识耀起来,客人自然随声附和,也对孩子赏识一番,这样做对孩子是无益的。
如果孩子真正是各方面都表现得挺好,该不该赏识呢?适当的赏识是必要的,但在赏识的同时要对他说明,取得成绩也是长辈和老师们辛勤教育的结果,要保持谦虚好学的精神。
如果父母只是赏识而不教育,就会使孩子看不到自己的不足,总觉得自己优于别人。有一些被赏识惯了的孩子,做了好事没有被注意到或者没有受到赏识就会觉得委屈,不赏识就再不做好事了。
个别孩子追求虚荣,有时甚至还会弄虚作假来骗取赏识,养成虚伪的品格,所以,父母不要当面赏识自己的孩子。当孩子受到别人的赏识时,最好喜在心上而不要挂在嘴上,这样才有利于孩子争取更大的进步。
九、过分夸大孩子的优点
过犹不及!尤其是在夸赞孩子的时候,孩子们不同于成年人。有时过分的夸赞会让他们彯彯丝。有时过分的夸赞只会让他们觉得大人们好虚伪,从而产生防备心理。
一个12岁的小男孩唱了一首歌,老师夸他说:“你真是个歌星。”可小男孩说:“我希望我是,但我知道我不是,那是不可能的。”老师大为不解,为什么她的赞扬会得到学生的拒绝呢?因为这个小男孩认为老师对他的赞扬过于夸大,是不实事求是的。老师可以赞扬他歌唱得好,但没必要把他夸张成一个歌星。
另一个12岁的女孩写了一篇文章。老师说:“我读了你的文章,觉得文字很优美,描写很细致。”女孩听了非常高兴,她以后,的文章一篇比一篇写得好。老师对她的文章作了实事求是的评价和赞扬,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对一个长得很一般的女孩说她漂亮极了,她会害羞得满脸通红并会很快就否认,说不是这样的。你这种言不由衷的赞扬不会令女孩满意,给她以安慰,相反,倒给她带来了自我防御的心理,她认为这种赞扬是对她的讽刺。
所以说,并不是所有的赏识都会起积极的作用。对人的性格、人品以至整个人进行夸大的赏识,其消极作用更大,它就像裸眼看太阳,耀眼直射的阳光会让人睁不开眼睛。如实地描述被表扬者所做的事情,对其进行实事求是、恰如其分的表扬和赏识,而不轻率地评价他的性格和人品,这样才能使赏识起到它应有的积极作用。
当孩子们考了优异的成绩,家长们最常见的表现就是说:“宝贝儿真聪明,又考了第一名。”殊不知这是赏识教育的又一大误区。
美国《个性与社会心理学》杂志的一篇文章指出:如果孩子在校成绩好或天资聪颖而经常受到赏识,这可能对孩子有害无益。如果孩子因为学习成绩优异而经常获得赏识,其结果就完全可能使他们形成这样一种观念:与其学习新的知识而吃苦,不如追求高分而获得赏识。
不论是男孩还是女孩,不论来自哪个民族,也不论他们生活在农村还是城市,赏识对大多数孩子都是适用的。
这能够解释这样一种现象:为什么一些很聪明的女孩子在低年级时学习成绩很好,可是在升到高年级之后学习就落后了。原因就是:老师们可能进入了这样一个误区:就是当老师在赏识奖这些女孩子聪明伶俐的同时,很可能也抑制了她们的学习动力,因此这种才女的成功率也相对减小。
因此,赏识孩子,与其赏识他们聪明,不如赏识他们努力。因为聪明是天生的,是很难改变的;而努力是一种行为,只要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这是每一个人都能够办到的。
十、让批评变成阳光雨露
孩子们都会十分抵触批评,而且家长们态度越强硬,他们就越反感。如果碰到有逆反心理的孩子,后果有时会变得十分严重。
但,也有一些人挺聪明,总能把批评变成阳光雨露。
有一次,某学校几个属鼠的男同学在期中考试中考了满分,挺得意,有点飘飘然,他们的班主任发现了,就对他们说:“怎么,得意了?你们知道得意意味着什么吗?今天下午的班会的时候,我告诉你们。”那几个男同学猜想:糟了!在下午的班会上,等待他们的准是狂风暴雨!可奇怪的是,在班会上,班主任的批评却妙趣横生。他是这么说的:“树林子要是大了,就什么鸟儿都有。自然,天下大了,就什么老鼠都有。我就听说过这么一个故事。有只小老鼠外出旅游,恰好两个孩子在下兽棋,小老鼠就悄悄地看,还发现了一个秘密,这就是,尽管兽棋中的老鼠可以被猫吃掉,被狼吃掉,被虎吃掉,却可以战胜大象,于是立刻认定,我才是真正的百兽之王呢!就这么一想,小老鼠就得意起来了,从此瞧不起猫,看不起狗,甚至拿狼开心。有一天,他还大摇大摆地爬到老虎的背上,恰好老虎正在打瞌睡,懒得动,就抖了抖身子。小老鼠于是更加得意,他还趁着黑夜钻进了大象的鼻子,大象觉得鼻子痒痒,也就打了个喷嚏,小老鼠立刻像出膛炮弹似的飞了出去,就这么飞呀飞呀飞,好半天好半天,才扑通一声掉在臭水坑里!好,现在就请大家注意一下,‘臭’字是怎么写的?‘自’‘大’再加一点就是‘臭’。今年正好是鼠年,咱们班有不少属鼠的同学,那么,这些‘小老鼠’们会不会也掉到臭水坑里呢?我想不会,但必须有一个条件,这就是永不骄傲!”说到这,这位班主任还特意看了看那几个男同学,那几个男同学当然明白,老师的批评全包含在那个有趣的故事中了!他们挺感激老师既没有点破他们,又给了他们方向、动力。所以他们很快改正了自己的缺点。
还有一位老师更幽默,他的批评简直就是艺术,那是在一次数学考试之后,他发现班上的女生普遍考得比男生好,就在班会上给大家讲了个故事:“昨天我做了个梦,梦见我的老师在课堂上问我,来生当男生还是当女生,我就回了一句:当女生!我的老师就问我,为什么?我就说,男生与女生下棋时,要是女生赢了,她就会立刻被大伙称为女才子,要是输了,人们也不会责怪她;可男生就惨了,要是他下赢了,肯定没人说他是男才子,可要是下输了,人们又立刻说他是个大草包。天!亏不亏!”听到这个奇怪的梦,大家全都笑出了声,而他也就从从容容地接着说:“不过今天我不说梦,而是要表扬咱们班的女生,为什么?因为她们考得好,超过了男生!这说明,不仅下棋,考试也一样,女才子特别多!因此,我既要为我们班女生们的胜利而骄傲,也要为我们班男生们的谦虚而骄傲!”哄的一声,大家又一次快活地笑了!女生们笑,是因为老师在夸她们;男生们笑,则是因为老师的妙侃是对自己的一个极巧妙的批评!
十一、巧妙改变批评孩子的形式,使他们易于接受
去问问大多数孩子你就会知道在他们看来,挨批评肯定是苦的,是一件丢面子的事,因为“苦”,受批评的孩子往往要产生抵触情绪,使家长原本想要通过批评达到的效果大打折扣。有些人能够很恰当地把握批评的方法尺度,使批评达到春风化雨、甜口良药也治病的效果。
美国南北战争时期,某属下向林肯总统打听敌人的兵力数量,林肯不假思索便答:“一百二十万至一百六十万之间。”下属又问其依据何在,林肯说:“敌人多于我们三四倍。我军四十万,敌人不就是一百二十万至一百六十万吗?”为了对军官夸大敌情、开脱责任提出批评,林肯巧妙地开了个玩笑,借调侃之语嘲笑了谎报军情的军官。这种批评显然比直言不讳的指斥要好多了。
其实,许多时候批评的效果往往并不在于言语的尖刻而在于形式的巧妙,正如一片药加上一层糖衣,不但可以减轻吃药者的痛苦,而且使人很愿意接受。批评也一样,如果我们能在必要的时候给其加上一层“外衣”,也同样可以达到“甜口良药也治病”的目的。
身为父母,在责备孩子的时候也应该采用这一原则。
毋庸置疑,任何父母对孩子都有很高的期望,在很早便已替孩子的未来描好自己心里所想的轮廓。实际上,这往往变成父母的一厢情愿,孩子完全无意照他们的想法行事。因为他们有自己的理想和意愿。每当面临这种情况时,大多数的父母常忍不住如此责怪小孩:
“你为什么不听我的话?”
“你现在不听话,将来没出息可别怨我!”
这些话能不能算是责备呢?所谓责备乃是为了改变现况,使将来变得更好。若以这个观点来看上面两句话,显然只是生气的语言罢了。事实上,责备若单纯地只是一种生气的行为,人们就不需为它大伤脑筋了。在责备孩子时,家长至少得考虑到三件事:
1.如何使孩子能率直接受?
2.如何让孩子激起更高的意愿?
3.怎样才不致伤及孩子的自尊?
在责备孩子之前若能先考虑到上列几项,便不致使用过于严厉的话语,像翻旧账般地施予无情的抨击。
当责备的对象是小孩时,事前更必须了解到一项事实,那就是应让小孩在挨骂时“明白自己为什么挨骂”。当他们已经有了这种自觉后,身为父母者仍不知节制地逼他们俯首认罪、或者当众羞辱,自然不可能出现好的后果。
此时,有两点必须让孩子知道:
(1)做那些事时父母会有哪些想法?
(2)做坏事时父母绝不会稍加宽容!
将这些事情交代清楚之后,下次责备孩子时,就能让他从错误中学习,知道收敛、改变自己的行为。所以,责备绝非仅把想说的话说出口,如何让对方接受更为重要。就像在工作场所指点部属一样,务须告诉对方缺点何在,使他愿意改进,这才是责备的真正目的。
十二、红脸黑脸一起唱
京剧里的红脸是关公,充当的是正义的角色,而黑脸张飞虽也是侠义之士,却长相吓人。在家庭教育中,人们常常把温和慈善的一方,称为红脸;而把厉声责备的一方,称为黑脸。作为舌战的一种谋略,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一个扮红脸,一个扮白脸,互相配合,互相借力,以此来说服教育孩子。
某校特级教师老李曾与派出所的王同志一起用这种办法来教育挽救了一名失足青年。张青是李老师的学生,绰号“座山雕”。他邻居家自行车和手表失窃,经检举怀疑是张青偷的。派出所的王同志身穿警服,十分严肃,问:“叫什么名字?昨天下午3点50分你哪儿去了?为什么不上课?”又对他说:“我们已经掌握了情况,之所以还来找你,主要是给你一个机会。你们学校杨小山为什么判了五年,不仅仅在于他的罪行,还在于他态度恶劣,不争取宽大处理。”
最后王同志严肃的对张青说:“今天在办公室先考虑一个上午,下午我们找你。”说完,王同志就留下张青一个人,走了。
王同志走后,李老师马上找张青谈心:“你看,派出所的王同志为什么在学校找你?这是真正为了挽救你啊!你父母离婚,你妈为了养活你,晚上还要替别人缝衣服,你这样做,对得起你妈妈吗?现在你别急于把你做的坏事告诉我,先仔细想想,想通了,想明白了,再告诉我。我并不是要抓你的把柄。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我现在要的是你的真心,要真正地改过自新,而不是假的。如果要抓你,现在就不这样与你谈了。我有50多个学生,在你身上下了那么多功夫,为了什么?是要你真正改正错误,你可以对不起我,但不能对不起生你养你为你吃尽苦头的妈妈。”
李老师的一席暖心话,使张青感动得热泪盈眶。
张青终于交代了偷窃自行车、手表的事,并表示要改过自新,重新做人。
李老师和派出所的王同志从不同侧面向张青展开攻心战。派出所王同志身着警服,义正辞严,显示了法律的严肃性和不可阻挡的威慑力。李老师的一番话侧重感情,从师生情,母子情,展开攻心,这样一软一硬,恩威并施,终于攻破了失足青年的心理防线。
红脸也好,黑脸也好,都要演的真,扮的像,要是让孩子看出破绽,一点用也没了,而且还会让孩子们觉得长辈的奸诈和虚伪,并产生拒不认错的情绪,严重者还会借机故意捣乱,同时还要找准对象或把握好时机,让孩子在不知不觉中钻入长辈们善意的“圈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