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5760100000004

第4章 饮食养生的现实意义

一、饮食养生的意义

营养是健康的根本,食物是营养的来源,人的生命是靠能量来维持的,人体的能量主要来源于食物。如不注意饮食,则有损人体健康。

长期以来,我国逐渐形成了一套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饮食养生理论,它在保障人民健康方面发挥了非常大的作用。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如果能够注意饮食方法及饮食宜忌的规律,并根据自身的需要,选择适当的食物进行补养,不仅可以使身体保持健康,还可以提高人体新陈代谢能力,使人延年益寿。目前,富于中国传统特色的保健膳、御膳、药膳餐馆,日益出现在国内各大城市。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现在人们不仅要求吃得饱,而且要求吃得好,对保健营养品普遍提高了要求。

下面,就具体谈一谈饮食对人体的作用。

(一)人体营养物质的重要来源

《黄帝内经》中说:“食气入胃,散精于肝,淫气于筋;食气入胃,浊气归心,淫气于脉。”这里明确指出了食物在进入人体以后,滋养脏腑、气血、经脉、四肢、肌肉以及骨骼、皮毛、九窍等方面的作用。当食物进入胃里后,通过胃的消化吸收,脾的运化,然后输布全身。可散布精华于肝,而后浸淫滋养于肌肉;食物的精华之气归心,精气浸淫于脉,以充营心脏、血脉。人体所需的营养物质,必须依靠饮食源源不断地予以补充。一个人一生中摄入的食物远远超过自己的体重,这些食物中的营养素,几乎全部转化成人体的组织和能量,用来满足生命运动的需要。

由于食物的味道各不相同,从而对脏腑所起的作用也不一样。《黄帝内经》中说:“五味入胃,各归所喜,故酸先入肝、苦先入心、甘先入脾、辛先入肺、咸先入肾,久而增气,物化之常也。”这说明了含有酸、甜、苦、辣、咸这五种味道的食物,不仅是人类饮食的重要调味品,可以促进饮食、帮助消化,而且是人体不可缺少的营养物质。

食物对人体的营养作用,还表现在各种食物对人体脏腑、经络、部位的选择上,即通常所说的“归经”问题,不同的食物,归经也不相同。如:葱归肺经,可用于肺气不宣之咳嗽;苦瓜归心经,可用于心火上炎之口舌生疮;茶叶可明目清肝而归肝经等。这就要求人们要有针对性地选择食物,以尽可能地发挥食物对人体的营养作用。

(二)人身三宝“精、气、神”的物质基础

传统中医学认为,“精”是食物中的营养素所化生的物质,是人体各种活动的物质基础;“气”是人体一切生理功能的动力,是由水谷之精气与吸入人体的自然界大气合并而成;“神”则是指人体的精神活动,为生命之主宰。可见,“精、气、神”是人之三宝,养生就是要养“精、气、神”。《寿亲养老新书》认为:“主身者神,养气者精,益精者气,资气者食”,强调了食物是精、气、神的营养基础,精、气、神三者息息相关,互相制约,只有机体营养充盛,精、气才会充足,神志才能旺盛。

(三)预防疾病

传统中医学非常重视“治未病”,并把它提升到战略高度来对待。《黄帝内经》中说:“夫圣人之治病也,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矣!”“治未病”重要的一点,就是加强饮食的滋养作用,因为饮食对人体的滋养作用本身就是对人体一种重要的保健预防。关于这一点,《黄帝内经》又指出:“正气存内,邪不可干”,说明如果人体正气充盛,邪气就不能侵袭人的身体从而使人致病。正气怎样才能充盛呢?这就要合理安排饮食,只有这样做,才能保证机体所需的营养,五脏功能才可旺盛。现代医学证明,人体如缺乏某些营养成分,就会导致疾病,如钙质不足会引起佝偻病,维生素缺乏会产生夜盲症、脚气病、口腔炎、坏血病、软骨症等,而通过食物的全面配合,吸收各种营养成分,便可预防上述疾病的发生。传统中医学早在1000多年前,就已用动物肝脏预防夜盲症,用谷皮、麦麸预防脚气病,用水果和蔬菜预防坏血病等。除此之外,中医学还注意发挥某些食物的特异性功能,如用绿豆汤预防中暑,用大蒜预防癌症,用葱白、芫荽预防感冒,用胡萝卜粥预防头晕等。近年来,随着人们对食物中所含营养物质的不断研究,人们还主张用生山楂、红茶、燕麦降低血脂,预防动脉硬化,用玉米粉粥预防心血管病等。

(四)治疗疾病

食物和药物都有治疗疾病的作用,但食物人们天天都要吃,与药物比较起来,食物与人们的关系更为密切,所以历代医学家都认为“药疗”不如“食疗”。远在古代,我国就很重视饮食治疗,《周礼·天官》中提到的“食医”,与“疾医”、“疡医”、“兽医”,被并称为当时医学的四个专科。宋代《太平圣惠方》中将擅长用饮食治病的医生称为“良工”,认为:“若能用食平疴,适性遗疾者,可谓良工。”

能够用于治疗疾病的食物很多,如猪骨髓可补脑益智、山楂可消食积、大蒜可治痢疾、当归羊肉汤可治产后血虚、赤小豆可治水肿等。

(五)抗老防衰

《养老奉亲书》中指出:“高年之人,真气耗竭,五脏衰弱,全仰饮食为资气血。”这说明对于老年人来说,必须注意饮食的调配及保养,只有这样才能延缓衰老。清代大养生家曹廷栋提出老人以粥调养身体,可以长寿。他说:“老年有竟日食粥,不计顿,饥即食,亦能体强健、享大寿。”合理饮食之所以有抗老防衰的作用,是因为食物补肾益气、滋肾强身。临床实践证明,肾的精气不足,常会导致牙齿松动、须发早白、健忘等未老先衰的症状出现。

二、饮食养生的原则

饮食养生包括饮食的合理搭配、烹调加工技巧、进食的卫生、饮食前后的保养、饮食的节制、饮食的禁忌以及食疗等诸多内容,它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一些基本的原则,这些原则是我国医学的宝贵遗产。

(一)合理搭配

人吃一种食物是不能维持身体健康的,因为有些必需的营养素,如一些脂肪酸、氨基酸和某些维生素等,是不能由其他物质在体内合成的,只能直接从食物中获得。而自然界中,没有任何一种食物,含有人体所需的各种营养素。所以,为了维持人体的健康,就必须把不同的食物搭配起来食用。

在几千年以前我国人民就认识到了这一点。如《黄帝内经》中说:“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益气”。“谷肉果菜,食养尽之。”这就全面指出了粮谷、肉类、蔬菜、果品等几个方面,是饮食的主要内容,并且指出了它们在体内起“补益精气”的主要作用,人们必须根据需要,合理摄取。但目前在我国的大部分地区,尤其是广大农村,人们只有吃饱、吃好的想法,而所谓“吃好”,主要是指吃鸡鸭鱼肉奶等中高档荤腥食品或味道好的食品。他们几乎不知道人体需要什么营养素,哪些食品含有什么营养成分,应当怎样搭配才能成为营养平衡的膳食。例如,营养学要求早餐必须含有足够的营养,特别是要有一定量的蛋白质和脂肪。但是,我国绝大多数居民早餐都是“凑合”。1988年上海华东医院作了200户居民家庭调查,发现其中50%的家庭的早餐完全没有动物蛋白或大豆蛋白。一些机关、学校、工厂食堂的早餐也往往只有稀饭、馒头、咸菜,很少供应含有优质蛋白的食品。一些学校学生,由于早餐质量太差,常常在第三节课就产生饥饿感,以至于听课效率下降。

现代营养学将食物分成两大类:一类主要是用来供给人体热能的,叫热力食品,也叫主食,在我国主要是粮食;另一类是副食,主要是用来更新、修补人体的组织,调节生理机能的,又叫保护性食品,如豆制品、蔬菜、食油等。以从事轻体力劳动、65公斤体重的成年男子为例,如果他每天吃主食1斤、动物性食品2两、豆类食品1两、蔬菜1斤、食用油4钱,基本上可达到营养平衡。主食的种类繁多,它们所含氨基酸、维生素、无机盐的种类和数量又互不相同,所以不能只用一种粮食作主食,应做到粗细粮合理搭配,干稀搭配。而副食中的肉类、蛋类、奶类、鱼类、海产类、豆类和蔬菜等,都含有丰富的优质蛋白质和人体必需的脂肪酸、磷脂、维生素、钙、磷、镁、碘等重要营养素,对人体健康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副食在营养上也各有所长,因此,也应搭配食用和变换食用。中国营养学会1991年曾向我国人民推荐当时几年间的膳食构成标准,按平均每人每月计算,应摄取如下数量的食品:粮食类28.4斤,薯类6斤,干豆类2斤,乳类4斤,蛋类1斤,鱼虾类1斤,蔬菜类24斤,水果类16斤,肉类3斤,植物油半斤。以上例子说明,食物的种类多种多样,所含营养成分各不相同,只有做到各种食物搭配食用,才能使人体得到各种不同的营养,从而满足生命活动的需要。

除此之外,根据中药学的理论,还应注意食物的配伍问题。食物的配伍分协同与颉颃两方面。在协同方面可分为相须、相使,在颉颃方面分为相反、相杀、相畏和相恶。这些知识对于我们调配饮食也是很有用的。

所谓相须,是指同类食物相互搭配使用,可起到相互加强的功效,如百合炖秋梨,这两种食物都有清肺热、养肺阴的功效。所谓相使,是指以一类食物为主,另一类食物为辅,两者搭配使主要食物功效得以加强,如姜糖饮,温中和胃的红糖,增强了温中散寒生姜的作用。所谓相反,是指两种食物合用,可能产生不良后果,如柿子忌茶,白薯忌鸡蛋。所谓相杀,是指一种食物能减轻另一种食物的不良作用。所谓相恶,是指一种食物可以使另一种食物的功效变弱。所谓相畏,是指一种食物的不良作用能被另一种食物减轻,如扁豆可引起腹泻、皮疹等,它的不良作用能被生姜减轻。

(二)五味调和

所谓五味,是指酸、甜、苦、辣、咸。含有这五种味道的食物,不仅是人类饮食的重要调味品,可以助长食兴,促进食欲,帮助消化,也是人体不可缺少的营养物质。

中医认为,食物中味道不同,作用不同。如酸味有敛汗、止汗、止泻、涩精、收缩小便等作用,像乌梅、山楂、山萸肉、石榴等;甜味有补益、和缓、解痉挛等作用,如红糖、桂圆肉、蜂蜜、米面食品等;苦味有清热、泻火、燥湿、降气、解毒等作用,像桔皮、苦杏仁、苦瓜、百合等;辣味有发散、行气、活血等作用,如姜、葱、蒜、辣椒、胡椒等;咸味有泻下、软坚、散结和补益阴血等作用,如盐、海带、紫菜、海蜇等。因此,在选择食物时,必须使含有这五种味道的食物互相搭配,这样才有利于健康,若五味过偏,可能会引起疾病。《黄帝内经》就已明确指出:“谨和五味,骨正筋柔,气血以流,腠理以密,如是则骨气以精,谨道如法,长有天命。”说明合理搭配五味是身体健康、延年益寿的重要条件。

要做到五味调和,一要浓淡适宜。二要注意各种味道的搭配。酸、甜、苦、辣、咸的辅佐,配伍得宜,则食物各具特色。三是在进食时,味道不可偏颇,偏颇太过,容易伤及五脏,对健康不利。对于最后一点,《黄帝内经》中指出:“多食咸,则脉凝位而变色;多食苦,则皮槁而毛拔;多食辛,则筋急而爪枯;多食酸,则内胝而唇揭;多食甘,则骨痛而发落,此五味之所伤也。”这段话的意思是咸味的东西吃多了,会使流通在血脉中的血瘀滞,甚至改变颜色;苦味的东西吃多了,可使皮肤枯槁、毛发脱落;辣味的东西吃多了,会引起筋脉痉挛,手变得干枯,指甲失去光彩;酸的东西吃多了,会使肌肤失去光泽,肌肉变粗变硬,甚至嘴唇翻起;多吃甜味食品,能使骨骼疼痛、头发脱落。以上都是因偏执于五味之一而影响机体健康的情况,从反面强调了五味调和的重要性。

(三)饮食要卫生

俗话说:“病从口入”,说明了注意饮食卫生的重要性。但一些人却不以为然,“不干不净,吃了没病”的口头语,常常挂在某些人嘴边。在广大农村,尤其是边远的地方,这更是需要人们高度重视的一个问题。

我国人民历来有注意饮食卫生的习惯,大教育家孔子就提出了一些食物不宜吃:“食饐而竭,鱼馁而肉败,不食;色恶,不食;臭恶,不食;失饪,不食;割不正,不食……”其中最重要的一条是不吃腐败变质的食物;所谓“食簇而竭”,就是说食物放久了就会腐臭;“鱼馁”是指鱼腐烂,“肉败”是说肉腐败,这样的食品不能吃。那么怎样判断食品是否变质呢?孔子的办法是观察食品的颜色和闻食物的气味。“色恶”,是说颜色难看,“臭恶”,是指气味难闻,凡是这样的食品都不应吃,吃了会引起食物中毒:特别是鱼、肉、蛋、水果、蔬菜等含水分较多的食物,在气候炎热时,常常在短期内就会发臭、发酵、发霉。防治食物变质的方法非常多,方法之一,是采用低温冷冻防腐,因为降低环境温度能抑制微生物的生长繁殖,降低酶的活性和食品内化学反应的速度。但低温无法杀死微生物,也不能够将酶破坏,因此保藏的时间应该有一定限制。现在,一些人过春节时,喜欢买很多食品放在冰箱里贮存,时间长了同样会腐烂变质。

家用餐具上往往会沾染各种细菌、病毒、寄生虫卵,因此,餐具要经常清毒。消毒前,应先将餐具洗净,用热水或碱除去油垢,这样能使消毒效果更好一些。常用的消毒方法有煮沸消毒、蒸气消毒和漂白粉消毒。

食用油脂或含油脂丰富的糕点、饼干、火腿、香肠等食品,在贮存过程中,由于受到阳光、金属容器以及微生物的作用,往往会产生一种“哈喇味”,这就是化学上所说的油脂酸败。油脂酸败后不仅会引起食品变味,降低食物本身的营养价值,还会对人体不利,食后会刺激消化道黏膜,使人恶心、呕吐。

一些人喜欢拿报纸包装食品,但报纸、杂志、书上印满了油墨字,油墨中含有多氯联苯,是一种毒性很大的物质。此外,旧报纸、书上还沾有大量致病菌、虫卵与病毒,用来包装食品,还会污染食品,影响人体的健康。

黄曲霉素是当今世界上公认的强致癌物质,长期摄入含黄曲霉素较多的食物,不仅会发生急慢性中毒,使肝脏纤维变性、出血、坏死,而且会诱发肝癌。预防黄曲霉素污染食品的根本措施是防霉,如果发现花生、玉米发霉,应马上拣除干净。家庭中的植物油若被黄曲霉素污染,可将油烧沸,再加些粗盐炸锅,这样即去毒95%左右。如果大米发霉,认真搓洗几遍后,在蒸饭时再稍微加点碱,可使黄曲霉素大大减少。花生若发霉不严重,可用水反复搓洗,再用粗盐炒,也可使毒素减少。

一般情况下,土豆发芽后就不要吃了,这是由于土豆中含有龙葵素,这是一种对人体有害的生物碱。平时土豆中龙葵素含量非常少,一旦土豆发芽,芽眼、芽根变绿,溃烂地方龙葵素的含量会急剧升高,如果吃了,可产生恶心、呕吐、腹痛、腹泻,重者则导致呼吸困难、昏迷。如果发芽不严重,可将芽眼挖干净,并削去发绿部分,再放在冷水中浸泡一小时,有毒的龙葵素便溶解在水中;烹调时,再加点醋,烧熟烩烂就能去掉毒素。

(四)饮食有节

《黄帝内经》中说:“饮食有节……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管子》中也提到:“饮食节……则身体利而寿命益;饮食不节……则形累而寿命损。”《千金要方》里亦指出:“饮食过多则聚积,渴饮过多则成痰。”这些全都说明了节制饮食对人体的重要意义。相反,如果不重视饮食有节,想怎么吃就怎么吃,想什么时候喝,就什么时候喝,就会对健康带来很大危害。

所谓饮食有节,是指饮食要有节制,不能随心所欲,要讲究吃的科学与方法。具体地说,是要注意饮食的量和进食时间。

一是饮食要适量。这是说人们吃东西不要太多,也不要太少,要恰到好处,量要适中。人体对饮食的消化、吸收、输布、贮存,主要靠脾胃来完成,如果饮食过度,超过了脾胃的正常运化食物量,就会产生很多疾病。南北朝时道家著名人物、医药学家陶陶居曾写过这样一首诗:“何必餐霞服大药,妄意延年等龟鹤。但于饮食嗜欲中,去其甚者将安乐。”“餐霞”、“服大药”,是那个时代追求长生不老常用的两种方法,陶陶居这首诗歌劝告世人:何必去追求什么长生不老药,还想靠那些东西增长寿命,寿比龟鹤。只要在饮食嗜好中,改掉那些最突出的毛病,就能给你带来安乐。那么,哪些是饮食嗜欲中的“甚者”呢?饮食过饱就是一甚。

饮食过量,在短时间内突然进食大量食物,势必加重胃肠的负担,使食物滞留于肠胃,不能及时消化,从而影响营养的吸收与输布,脾胃功能也因承受过重而受到损伤。事实上,对于这一点,古人早有认识。如《黄帝内经》中说:“饮食自倍,肠胃乃伤”。《博物志》指出:“所食逾多,心逾塞,年逾损焉。”《东谷赘言》中更明确指出饮食过量对身体的具体危害:“多食之人有五患,一者大便数,二者小便数,三者扰睡眠,四者身重不堪修养,五者多患食不消化。”

过饱不利于健康,但吃得太少对健康也有害。有些人片面的认为吃得越少越好,结果强迫自己挨饿,由于身体获得的营养不够,反而变得虚弱不堪。正确的方法是“量腹节所受”,即根据自己平时的饭量来决定每餐该吃多少。“凡食之道,无饥无饱——是之谓五脏之葆”。这“无饥无饱”,就是适量进食的原则。只有这样,才不致因饥饱而伤及身体。

二是饮食应定时。“不时,不食”,这是孔子的饮食习惯,就是不到该吃饭的时候,就不吃东西,这是正确的。一日三餐,按时吃饭,脾胃适应了这种进食规律,到时候就会做好消化食物的准备。好吃零食的人,到了该吃饭的时候,往往没有饥饿感,勉强塞进些食品,也不觉得有何滋味,而且难以消化。对饮食应定时这一点,《尚书》早就指出了“食哉惟时”,就是说人们每餐进食应有较为固定的时间。这样才能够保证消化、吸收正常地进行,脾胃活动时能够协调配合、有张有弛。中医学认为,一日之中,机体阴阳有盛衰之变,白天阳旺,活动量大,因此食量可稍多;而夜暮阳衰阴盛,即待寝息,以少食为宜。所以古人有“早餐好,午餐饱,晚餐少”的说法。清代马齐《陆地仙经》中提到:“早饭淡而早,午饭厚而饱,晚饭须要少,若能常如此,无病直到老”。根据现代营养学的要求,一日三餐的食量分配比例应该是3:4:3,即如果一天吃1斤粮食的话,早晚餐各吃3两,中午吃4两,这样比较合理。有人观察,如果每天早餐进食2000千卡的热量,对体重并无明显的影响,但是假如把这么多热量放在晚餐,人的体重就会明显增加。这说明,对体重的影响,“什么时候吃比吃什么还重要”。

我们强调“按时进食”,但是也不完全排斥“按需进食”,即想吃时就吃一点,不想多吃就少吃一点。比如加夜班的人,在第二天早餐时一般不想吃东西,希望赶快睡上一个好觉;心情不好的人,在吃饭的时候往往没有食欲;午睡过久的人,常常在晚餐时间不想吃东西;正全神贯注、忙于工作或比赛的人,自然没有时间停下来吃东西。对于他们来说,等有了食欲时再吃会更好一点。关于这一点,我国著名养生学家陶弘景早就指出:“不渴强饮则胃胀,不饥强食则脾劳。”意思是,人若不渴而勉强喝水,会使胃部胀满,若不饿而勉强进食,则会影响脾的消化吸收,使脾胃功能受损。以上说明“按需进食”,是为了适应生理、心理和环境的变化而采取的一种进食方式。但它不是绝对地“随心所欲”,零食不离口;也不是毫无规律地随意进食,而是于外适应变化的环境,于内适应变化的需要,使饮食更符合内在规律。

总之,“按需进食”和一日三餐按时吃饭的饮食习惯应该相辅相成,互为补充。它们可以适应人们在不同环境中的饮食需求,目的都是为了使人们的饮食活动变得更科学、对健康更有益。

(五)烹调有方

这是因为合理的烹调可以使食物色、香、味俱全,不仅可以增加食欲,而且有益健康。如炒菜时要急火快炒,避免长时间炖煮,而且要盖好锅盖,以免溶于水的维生素随水蒸气跑掉,也防止在加热的情况下,本来就容易被氧化破坏的维生素C因为得到充足的氧气供应而加速氧化破坏。在炒菜时,可以加一点醋,既可调味,又可保护维生素C少受损失,这是因为维生素C是一种还原性物质,在酸性环境中比较稳定,而在中性或碱性环境中加热,很容易氧化变成二酮古洛糖酸,从而失去作用,加醋可以减缓这一氧化过程。

在各种烹调方法中,以蒸对营养素的损失最少,其次是炸,再次是煎、炒,而对营养素破坏最厉害的是煮。不论使用哪种方法,最好能够做到热力高,时间短。总之,要掌握做菜的火候使做出来的菜恰到好处。

在主食方面,煮饭、煮粥、煮豆,都不要放碱,因为碱容易加速对食物中含有的维生素C以及维生素B的破坏。

中医营养学还主张在食物的制作过程中,应该注意调和阴阳、寒热;对老人来说,饮食还应该温热、熟软,反对粘硬、生冷。

所谓在制作过程中调和阴阳,是指在助阳食物中,应该加入青菜、青笋、白菜根、嫩芦根、鲜果汁以及各种瓜类等甘润的食品,这样能中和或柔缓温阳食物辛燥太过之偏;而如果在养阴食物中加入花椒、胡椒、茴香、干姜、肉桂等辛燥的调味品,则可调和或克制养阴品滋腻太过之偏。

所谓制作中的调和寒热,是指对体质偏寒的人来说,烹调时,最好多加姜、椒、葱、蒜等调味品;而对体质偏热的人,则应少用辛燥物品调味,而且应该注意制作清淡、寒凉的食品,如蔬菜、水果、瓜类。

老年人因脾胃虚弱,烹调时更应多加注意。《寿亲养老新书》中说:“老人之食,大抵宜温热、熟软,忌粘硬生冷”,粘硬的食物难以消化,筋韧不熟的肉类更易伤胃,胃弱年高之人,常常会因此而患病。所以煮饭烹食,以及制作鱼、肉、瓜、菜之类,均须熟烂才能食用。

还应注意的是,饭菜宜淡不宜咸,这也是烹调中要注意的一条原则。食盐是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必需品,它对人体的作用有两点:一是调味,二是为身体提供维持正常生理代谢功能的钠和氯。但食盐不能多吃,许多调查结果表明,吃盐过多,高血压、冠心病、脑溢血甚至癌症发病率都明显提高。一般来说,每人每天从食物中获得的食盐量最多不应该超过10克。但也有特殊的时候,如盛夏季节,人们因大量出汗,使体内盐分流失过多时,就要注意随时补充丢失的盐。

(六)四时宜忌

《饮膳正要》中指出:“春气温,宜食麦以凉之;夏气热,宜食菽以寒之;秋气燥,宜食麻以润其燥;冬气寒,宜食黍以热性治其寒。”这段话说明:因为四时气候的变化对人体的生理、病理有很大影响,所以人们在不同的季节,应选择不同的食物。《周礼·天官》中也认为:“春发散宜食酸以收敛,夏解缓宜食苦以坚硬,秋收敛吃辛以发散,冬坚实吃咸以和软。”这种因时择味的主张至今仍为人们所喜用。

春天,万物复苏,阳气升发,人体之阳气也随之升发,此时应养阳,在饮食上要选择一些能助阳的食品,如葱、芫荽、豆豉等,使聚集了一整个冬天的内热散发出来。在食物的品种上,也应由冬季的膏粱厚味转变为清温平淡。一般来说,冬季蔬菜品种较少,人体摄取的维生素常常不足,因此,在春季膳食调配上,应多采用一些时令蔬菜,如冬种绿色蔬菜春笋、菠菜、芹菜、太古菜等;在动物性食品中,应少吃肥肉等高脂肪食物。中医还提倡:“当春之时,食味宜减酸益甘,以养脾气,饮酒不可过多,米面团饼不可多食,致伤脾胃,难以消化。”这些都是我们应该注意的地方。

夏季酷热多雨,暑湿之气易乘虚而入。这常会导致人们食欲降低,消化力也减弱,大多数人不喜欢吃肥肉和油腻的食物。因此,在膳食调配上,要注意食物的色、香、味,尽力引起人们的食欲,使身体能够得到全面充足的营养。中医认为,夏季阳气盛而阴气弱,所以应该少吃辛甘燥烈食品,以免过分伤阴,应该多吃些甘酸清润的食品,如绿豆、西瓜、乌梅等。《颐身集》指出:“夏季心旺肾衰,虽大热不宜吃冷淘冰雪、蜜冰、凉粉、冷粥”,否则吃太多冷饮会使腹中受寒,导致腹痛、呕吐、下利等胃肠疾病,这点对年老体弱的人尤其重要,此外,夏季食物很容易腐烂变质,所以,夏季一定要注意饮食卫生,不喝生水,生吃瓜果蔬菜一定要洗干净。

秋天,气温变得凉爽、干燥,随着暑气消退,人们从暑热的困乏中解脱出来,食欲逐渐提高,而且这时各种瓜果大量上市,应特别注意“秋瓜坏肚”。立秋之后,不论是西瓜、香瓜还是菜瓜,都不能随意多吃,否则会损伤脾胃的阳气。因为气候干燥,在饮食的调理上,要注意少用辛燥的食品,如辣椒、生葱等都要注意,可以多食用芝麻、糯米、粳米、蜂蜜、枇杷、甘蔗、菠萝、乳品等柔润食物。明代李挺认为:“盖晨起食粥,推陈致新,利膈养胃,生津液,令人一日清爽,所补不小”,也就是说秋季早晨要多喝点粥。

冬天,气候寒冷,虽宜热食,但燥热之物不可食之太多,以免使内伏的阳气郁而化热。饭菜口味可适当浓重一些,有一定脂类。由于绿叶蔬菜较少,所以应注意摄取一定量的黄绿色蔬菜,像胡萝卜、油菜、菠菜及绿豆芽等,避免发生由于维生素A、维生素B2、维生素C缺乏而生病。为了防御风寒,在调味品上可以多用些辛辣食物,如辣椒、胡椒、葱、姜、蒜等。此外,炖肉、熬鱼、火锅亦可多吃一点。冬季切忌食用粘硬、生冷食物,此类食物属阴,易伤脾胃之阳。对于体虚、年老之人来说,冬季是饮食进补的最好时机。

(七)因人制宜

这是指因为人们的年龄、体质、职业不同,饮食应有差异。

第一,不同年龄的饮食要求。

胎儿期,是指孕妇从受孕到分娩的时期,为使胎儿先天营养充足,这一时期加强孕妇的膳食营养极为重要。总的饮食要求是以清淡可口、富有营养为主,不要多吃生冷、燥热、辛辣和油腻的食物。具体地说,怀孕早期,饮食应该少而精,以新鲜蔬菜瓜果为佳,忌食腥辣刺激的食物,以免加重妊娠反应。在妊娠4~7个月时,孕妇应该吃富有蛋白质、钙、磷的食品。如磷存在于黄豆、鸡肉、羊肉中,钙含于蛋黄、乳类、虾皮中,而鱼肉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妊娠晚期,孕妇应多吃优质蛋白,并注意动物蛋白与植物蛋白的搭配食用。

新生儿期,是指婴儿从初生到满月的时期。此时一定要用母乳喂养。因为母乳中不仅含有孩子所需要的营养物质,而且含有较多的抗体。

婴儿期,是指婴儿从满月到1周岁的时期。这个时期的喂养,最好用母乳;假如不能母乳喂养,可采用牛奶或代乳粉代替,并需要添加辅助食品,如菜水、蛋黄、水果泥、碎肉等。

幼儿期,是指儿童1~3周岁的时期,食物应以细、烂、软为宜,此时不要给孩子吃油腻食物,更不要吃刺激性食品。添加的辅食应该逐渐变化:由流质到半流质,到固体,由少到多,由细到粗。

儿童期,是指从3岁到12岁这段时期,在饮食上,营养价值应该高一些,精一些,使之充分被儿童消化、吸收、利用;另外。在食量上应有所节制。

青少年的身体生长发育迅速,代谢旺盛,必须全面、合理地摄取营养,而且要特别注意蛋白质和热能的补充。因此,应保证足够的饭量,并摄入适量的脂肪。

健康的中年人常用的饮食,通常除了正常热量的饮食外,就是在劳动量增加的情况下,分别考虑摄入高热量、高蛋白的食物。所谓正常热量的饮食,一般认为,每天每公斤体重需蛋白质1克左右,脂肪为0.5~1.0克,糖类每天约400~600克,其他各种矿物质、维生素,主要从副食品中获得。

老年人的饮食中必须保证食物中钙、铁和锌的含量,这三种物质每人每天分别需要0.6克、12毫克和15毫克。人到老年后,体内代谢过程以分解代谢为主,所以需要及时补充这些能量消耗,尤其是组织蛋白的消耗,人体每天所需蛋白质以每公斤体重1克计算。此外,老年人要注意米、面、杂粮的搭配食用,并应在一餐中尽量混食,以便提高主食中蛋白质的利用价值。

第二,不同体质的饮食要求。

每个人的体质各不相同,对于不同体质的人,有不同的饮食要求。

对于阴虚之体质,应该多吃些补阴的食品,如芝麻、糯米、蜂蜜、乳品、甘蔗、蔬菜、水果、豆腐、鱼类等清淡食物,对于葱、姜、蒜、椒等辛味的食物则应少吃。

阳虚之体质者,应多吃些温阳的食品,如羊肉、狗肉、鹿肉等,在夏日三伏的时候,每伏可食用附子粥或羊肉附子汤一次,配合天地阳气旺盛之时,以壮人体之阳。

气虚之体质者,在饮食上要注意补气,药膳“人参莲肉汤”可经常食用;粳米、糯米、小米、黄米、大麦、山药、大枣,这些都有补气作用,也应该多吃。

血虚之体质者,应多吃桑堪、荔枝、松子、黑木耳、甲鱼、羊肝、海参等食物,因为这些食物都有补血养血的作用。

阳盛之体质者,平时不应该食用辛辣燥烈食物,如辣椒、姜、葱、蒜等,对于牛肉、狗肉、鸡肉、鹿肉等温阳食物也应该少食用。可多吃些水果、蔬菜、苦瓜。因为酒是辛热上行的,所以应戒酒。

血瘀之体质者,要多吃些具有活血祛瘀作用的食物,如桃仁、油菜、慈姑、黑大豆等;应该经常喝酒,也可以多吃些醋,因为酒和醋都有活血作用。

痰湿之体质者,应多吃一些具有健脾利湿、化痰祛痰的食物,如白萝卜、紫菜、海蜇、洋葱、扁豆、白果、赤小豆等,对于那些油腻味重的食物,则不应多食。

气郁之体质者,可以少量饮酒,以活动血脉,提高情绪,平时应多食用一些能行气的食物,如佛手、橙子、柑皮、荞麦、茴香菜、香橼、火腿等。

第三,不同职业的饮食要求。

职业不同,对人体能量的消耗也不同,所以不同的职业饮食也有不同的要求。

体力劳动者,最重要的是要保证足够热量的供给,因为热量是体力劳动者进行正常工作的保证。因此,必须注意膳食的合理烹调和搭配,应该增加饭菜花样,提高食欲,增加饭量,以满足工人们对热量和各种营养素的需求。此外,还要多吃一些营养丰富的副食以及维生素含量丰富的蔬菜和水果。

脑力劳动者,脑消耗的能量占全身总消耗量的20%,因此,对脑力劳动者来说,大脑需要大量的营养。经研究表明,核桃、芝麻、金针菜、蜂蜜、花生、豆制品、松子、栗子等均有健脑补脑的良好功效,这些食品可以多吃些。此外,蔬菜水果是钙、磷、铁和胡萝卜素、核黄素、维生素C的主要来源,这些矿物质和维生素对身体来说很重要,因此,脑力劳动者亦应多吃含这些物质的食物。由于一般脑力劳动者活动量较小,对脂肪和糖的消耗量不大,所以不宜多吃含糖和脂肪过多的食品,否则会造成体内脂肪过多,身体肥胖。

三、饮食养生的方法

《汉书·郦食其传》说:“民以食为天”,这说明饮食是保证人类生存不可缺少的条件。每个人只要活着就要吃东西,但是,人为什么要吃、应该怎样吃?这却不是每个人都清楚的。

吃是生命活动的表现,是健康长寿的保证,“安谷则昌,绝谷则危”;只有足食,才能乐业,“安民之本,必资于食”。由此可见,饮食不仅维系着个体的生命,而且关系到种族的延续、国家的昌盛、社会的繁荣、人类文明的发展。如果说,过去由于贫穷,人们不得温饱,营养不良,那么,在今天,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大部分人衣食无忧,营养不良状况有了很大改善,但是与此同时营养不平衡的问题却日益突出了。《九十年代中国食物结构改革与发展纲要》表明,在饮食中,热量摄取虽然达到供给数量的标准,但是蛋白质的人均日摄入量却只有69.2克,处于供给标准的低水平。摄入的钙、核黄素、维生素A的数量明显低于供给标准。尤其突出的是青少年摄入的热量、蛋白质均低于供给标准。这就是说,绝大部分人虽然有能力实现温饱,但是饮食结构不合理,营养供给不平衡。有些人尽管口袋里有钱,但是由于不懂得科学调配饮食,仍然会造成营养不良。根据有关部门对21个省市11万婴儿的调查结果显示,佝偻病率达32%以上,其中有些省达到50%以上。对3万名城市儿童调查表明,缺铁性贫血患儿达40%。在新疆南部,曾经流行一种癞皮病,每到春季,全身皮肤溃烂,但是,到瓜果蔬菜上市后,这种病就不治而愈了。调查结果显示,这是由缺乏尼克酸引起的。但是,从另一方面来说,营养过度也不好,如美国目前膳食的特点是动物性食品多,油脂含量高,食糖量大,谷类食物少。这种营养过多的膳食,对美国人民的健康造成了不良影响,如高血压、冠心病的发病率高等等。随着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独生子女越来越多,父母舍得在孩子身上花钱,结果使孩子饮食无度,摄入过量的蛋白、脂肪和糖分,造成体内蛋白质、脂肪过剩,以至于出现了许多体重超标的孩子。据统计,1991年仅北京市儿童中体重超标的小胖子就已占儿童总数的5%。

所有这一切表明,我们必须重视饮食养生。明代大医药学家李时珍曾说过:“饮食者,人之命脉也”,这是完全正确的。养生,必须首先从饮食做起,真正懂得吃的科学和方法是身体健康的先决条件。下面就谈谈饮食养生的具体方法,它主要包括进餐时的情绪、进餐的方式,进餐后的注意事项等内容。这些都非常重要,因为吃的方法不对,会影响食物的消化和吸收。

(一)进餐情绪

这是吃饭前首先要注意的一个问题,就是说要有一个好的情绪。因为情绪好坏直接影响着进食。食欲是人的本能,丧失食欲的人,任何美味佳肴,吃到口里也味同嚼蜡,毫无兴趣。据报道:江西一位妙龄女郎患神经性厌食症,终日靠吃水果过日子,看到别人用餐时,她自己却躲在屋里喝开水。她已经失去了对食物的兴趣,就算看到别人吃饭也是一种痛苦。现代医学认为,人的下丘脑有一群专管食欲的神经细胞,叫食欲中枢。食欲中枢在大脑的控制下,根据胃部的反馈信息进行工作,所以也受人的情绪所制约。当心情愉快时,吃什么都津津有味。因为愉快的情绪和兴奋的心情都可以增进食欲,使胃肠功能增强;相反,人在愤怒、忧郁或苦闷时,茶不思,饭不想,就算勉强吃下也难以消化,正如古人所云:“食后不可便怒,怒后不可便食。”事实证明,任何紧张和不安的情绪都会破坏食欲,抑制唾液分泌,影响进食。所以,在进餐时应保持良好安定的环境和舒适愉快的心情,尽量避免各种不良因素的干扰。有些家庭常常利用吃饭的时间,争论问题,训斥孩子,这些都违反了营养卫生学的要求。那么,怎样才能使人在进餐时保持愉快的情绪呢?

首先,要“以乐侑食”,据《周礼·天宫·膳夫》记载:“以乐侑食,膳夫受祭,品尝食,王乃食。”意思是,周代君王在进餐时,要奏乐助兴。《寿世保元》中记载:“脾好音声,闻声即动而磨食。”说明,在进食时,听轻快的乐曲,有助于消化吸收。

其次,要选择适宜的进食环境。即安静、整洁,让人看了舒服。假如环境喧闹、脏乱、嘈杂,就会影响人的食欲,对消化和健康不利。

最后,要注意在吃饭过程中,不要讨论令人不高兴的事情,也不要与人发生争吵。生意人往往喜欢在餐桌上谈生意,这很有可能影响人的情绪而无法愉快用餐。

(二)细嚼慢咽,不可暴食

“细嚼慢咽,益寿延年”,这句谚语,就是说吃饭时细嚼慢咽对健康有好处。

人体对食物的消化过程,是从口腔开始的。食物进入口腔后,牙齿把它们嚼碎,将大块的东西变成碎小的容易吞咽、消化的食糜。在咀嚼的过程中,唾液也起了作用,人生有三对唾液腺:腮腺、颌下腺和舌下腺。这些腺体能分泌唾液,正常成人每天大约分泌唾液1.5升,唾液中含有淀粉酶,它能够促进食物中的淀粉分解,使之转变成麦芽糖。唾液还有杀菌作用,可预防牙周病。了解了食物在口腔中的消化过程,就可以明白细嚼慢咽的重要性,如果吃饭时狼吞虎咽,不仅食物嚼不烂,而且食物在口腔里停留时间短,来不及起化学变化,吞下去后必然加重胃肠道加工的负担,有时还会引起打噎。尤其是老年人,他们的牙齿不好,胃肠功能减退,细嚼慢咽更为必要。古代名著《养病庸言》中说:“不论粥饭点心,皆宜嚼得极细咽下。”日本医学家从实验中证明,细嚼30秒便有可能使致癌物质的毒性失灵。其试验方法是:把非常有害的致癌物质放入试管内,把吐出的唾液与它混合在一起,然后取样化验,观察其变化,开始没有发现什么变化,但当把混有唾液的试管反复摇动30秒以后,再观察时却发现里面的致癌物质的毒性80%~100%都已经消失。同志社大学的西冈教授,依照这一试验报告的方法,让大家对含微量致癌物质的食品添加剂、农药、食物霉菌、烧焦的鱼肉,一一进行试验,结果完全一样。这一试验表明,人们咀嚼食物产生的唾液,具有很强的消毒能力,细嚼慢咽使口腔分泌出更多的唾液,它与食物中的致癌物质充分接触,使其毒性失灵。不过,食物进入口内,必须细嚼30秒以上,才能达到最佳效果。

在咀嚼时,不要用一侧牙齿咀嚼。单侧咀嚼天长日久会造成下颌骨单侧肥大,脸形扭曲,对侧的牙床也会萎缩。因此,要养成双侧咀嚼的习惯,慢慢纠正扭曲的脸形。

(三)进食姿势与速度

一些人喜欢坐低凳或蹲着吃饭,这样不符合饮食卫生。其原因主要是胃体受压,食物在食管里不能顺利通过贲门进入胃里,食道黏膜长期受到机械刺激,容易损伤变性,甚至发生癌变。因此,进餐时应当端坐,上体与大腿应大于90度角,这样才能保证食物顺利入胃。

吃饭速度最好不要太快,老人和小孩更要慢点。这是因为进餐速度太快,使胃部饱满信息向饱腹中枢反馈的速度变慢,饮食就易过量。调查发现,胖人大多数都有吃饭过快的习惯。

(四)食宜专心

这是指吃饭时不可分心。我国古代早有“食不言,寝不语”及“食勿大言”的训诫。吃饭不说话,是我们中国人传统的美德。如果吃饭时喋喋不休,口沫四溅,唾液很有可能飞到别人的饭碗里。这样既不卫生,又妨碍自己或他人进食。《马琬食经》主张:“凡食,欲得安神静气,呼吸迟缓。”所谓安神,是指进食时,应该将头脑中各种琐事尽量抛开,把注意力集中在饮食上。倘若进食时,头脑中仍然思绪万千,或一边看书报,一边吃饭,注意力没有集中在饮食上,对吃饭心不在焉,那么,也不会激起食欲,当然吃饭就不香,自然影响消化吸收。

此外,《养生要集》中记载:“已劳勿食”,“已汗勿饮”。所谓“已劳勿食”,是指在非常劳累之后,不要立即进食,应该先休息,等身体疲劳稍为缓和时再吃饭。所谓“已汗勿饮”,是说大汗后不要立即暴饮,出汗时,毛孔张开,利于体温散发,此时猛喝水,妨碍体温散发使血容量急剧增加,加重心脏负担。

(五)不抽烟,少饮酒,多喝茶

烟、酒、茶,与人的一生关系密切,对于许多人来说,如果没有烟、酒、茶,它们会觉得生活中好像缺点什么。特别是在一些稍显正式的宴会上,必须要有好烟、好酒、高级茶,否则不成宴席。不仅宴会是这样,就是家里来个客人,也都离不开烟、酒、茶。甚至平时不来客人,人们也好像离不开烟、酒、茶,它们真可谓人生中的重要内容。正是由于烟、酒、茶与人的健康密切相关,所以讲养生,必须讨论烟、酒、茶的作用。

首先,最好不要吸烟。

吸烟有害健康,这是人人都知道的道理。但近年来,我国抽烟的人越来越多,不但中年人抽,青年人抽,甚至有些八九岁的小孩也在学着抽,女性抽烟者的数量也在迅速增加。尽管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抽烟等于慢性自杀,可这对于那些抽烟成瘾的人来说,好像是耳旁风,不抽就活不了。所以,我们必须大喝一声:为了您的健康,为了您家人的健康,为了国家的富强,还是不抽烟好!那么,怎么做才能不抽烟呢?

1.要使更多的人认识抽烟的危害性。

有人曾做过一些统计:90%的肺癌、75%的肺气肿和25%的冠心病是由吸烟所引起的。全世界每年大约有250万人死于吸烟所导致的各种疾病,平均每13秒就有1人。每年因为被动吸烟造成的死亡,在各国人数也很多,例如在美国有4000~5000人,英国有1000人,加拿大有500人。

1支香烟所含的尼古丁量可杀死1只老鼠,20支香烟所含的尼古丁可使人丧生。

男性吸烟人数比女性多很多,而世界上男性吸烟率最高的国家都是发展中国家,例如孟加拉国、中国、印度尼西亚、摩洛哥、尼泊尔和泰国。这些国家有70%以上的男性吸烟。男性吸烟率最低的国家都是发达国家,像奥地利、德国、芬兰、新西兰、挪威、瑞典和美国。这些国家中吸烟的男性比例不到40%。

让我们来算笔账,抽烟人的一生,如果按每日吸一包2元钱的香烟计算,一年就要花费730元。若从20岁吸至60岁,就有29200元化作青烟。如将每月的60元存入银行,连本带息,到头来将会省下不少钱。

综上所述,对于戒烟,人们绝对不能麻木不仁,必须下决心戒烟。但对不少人来说,为什么又下不了戒烟的决心呢?这其中的原因自然很多。烟确实有其他东西难以替代的作用。有一幅香烟店的对联说:“醉我非关酒,留宾可代茶。”表明了香烟既方便又惬意的特点。吸烟还可松弛人的神经,可以缓和交谈气氛。在影视和文学作品中,伟人名人及作品主角大都吸烟,生活中有众多的吸烟者,无疑也给想学吸烟的人一种心理支持和影响。尤其是青少年对吸烟充满好奇心,受父母影响吸烟的很多。其实,只要人们真正认识了吸烟对身体健康和他人的危害,烟瘾也是可以戒掉的。历史上和现实生活中有不少名人都戒烟成功了,这里只举几个例子。

乾隆很爱吸烟,几乎一有空就吸,以至于后来经常咳嗽,请太医治疗。太医说:“皇上的咳,是因为吸烟伤肺,如果要治咳,必须先戒烟。”乾隆听从太医的建议,戒了烟,咳嗽也治愈了。

马克思曾经烟瘾很大,常常一边工作一边吸烟。他曾说过,《资本论》的稿费甚至不够偿付他写作时需用的雪茄烟钱。后来,他得了气管炎,医生禁止他再吸烟,他就下决心把烟戒掉了。

原来,美国前总统里根抽烟斗,自1985年起,他认为吸烟对身体危险很大,决定戒了烟。1988年他签署了一项法案,规定香烟盒广告必须附载更多的有关吸烟危险的警告。美国曾经为在2000年以前建立一个“无人吸烟”的社会而努力,虽然没有成功,但吸烟人数受到控制,对吸烟有害健康的认识也越来越深。

以上例子说明,只要下决心,烟是能戒掉的。

2.要根据不同情况,采取戒烟措施。

烟草并不具有成瘾性和病态的依赖性,只是一种在长期生活中形成的习惯或者叫做条件反射,是一种精神心理反应。有的人,在戒烟开始时,可能会产生一种若有所失的感觉,有点心绪不宁。有的觉得精神不振,唾液增多,这主要是条件反射的表现,几天之后就没事了。

现在,有越来越多的青少年形成了抽烟的习惯。据统计,在大中城市中至少有1/3的15~25岁的青年人吸烟,甚至有些女青年也开始抽烟。该如何劝他们戒烟呢?关键是针对其思想状况,耐心地劝导他们。有的抽烟是出于好奇心,这其中尤其以在校中学生居多。他们有着强烈的成人感和成人欲,对于大人们的一举一动总是有意无意地加以模仿,这是其一。其二是虚荣心,普遍存在于20岁左右的青年工人中,认为不抽烟,怕被人讽刺不合群,为了摆阔,不得不用名牌香烟来装门面。其三是时髦感,这种心理以女青年居多,她们以为染得血红的指甲夹着一支又细又长的烟卷,似乎很时髦、新潮。有的由于在生活中压力太大,借助吸烟来为自己减压。其实这种方法是不可取的。青年人抽烟时间不长,戒烟比较容易,只要耐心说服,正确引导,大多数人是会戒掉的。

对于一般人来说,戒烟是需要一个过程的,要有面对困难的准备:

一是辛苦疲劳关,就是说当感到疲劳或是动脑筋、写材料时,千万不能放松自己,把抽烟当成一种慰劳品或者兴奋剂,企图用抽烟来缓解疲劳。

二是特殊日子关,逢年过节,或者参加婚丧喜庆活动,或者招待多年不见的老友、远方的宾客,都不能当作例外,用抽烟来表示庆贺或欢迎。这种日子里,别人如果敬烟给你,应当婉言谢绝。如果客人吸烟,可以招待他,但自己不能吸烟。

三是情绪低落关。思想苦闷烦恼,遇到烦心事时,都不可存在偶然的心理,用吸烟来排解。

四是自尊关。朋友间经常把戒烟当作开玩笑的资料,有说戒烟是为了省钱的,有说戒烟是因为“气管炎”(妻管严)的,往往经朋友一刺激,“自尊心”勃然而起,于是前功尽弃。

五是“最后”关。戒烟的人常常麻痹自己,这是最后一支,下不为例,便是往往最后边还有最后,一支后边又来一支。

以上只要有一关闯不过去,就会死灰复燃,前功尽弃,所以戒烟千万不能等闲视之,戒烟需要恒心和毅力,面对诱惑和困难要理智对待。

对于戒烟者,有几种情况尤其应当注意。不妨试着在这几种情况下开始戒烟。

一忌饭后立刻吸烟。不少人常说:“饭后一支烟,赛过活神仙”,这是大错特错的。因为饭后人体代谢功能旺盛,许多脏器处于吸收物质的最佳状态,如果饭后立即吸一支烟,比平时吸10支的中毒量还要大。

二是忌服药后吸烟。因为吸烟会减弱药物的疗效,这是因为口服或注射入体内的药物由肝脏代谢,而抽烟则会增加肝脏药物代谢酶的活力,使药物分解速度变快,浓度降低。美国纽约市一家医院还发现,服用某些药半小时后吸烟者,药物在血液内的有效成分只有1.2%~1.8%,而不吸烟者则达到21%~24%,约为前者的20倍。

三是忌一边饮酒,一边吸烟。因为吸入口腔的烟中含有致癌物质,这些物质沉淀于吸烟者的嘴、鼻、喉、肺等部位,当吸烟后饮酒时,粘附在口腔、咽喉上的烟油就会随酒下肚,然后迅速溶解,被血液吸收。因为酒精要经过肝脏代谢,而肝分解了酒精就无法及时清除烟毒,致使烟毒加倍危害人体健康。

四是忌上厕所时吸烟。因为厕所里氨浓度很高,含氧量不足,而烟草在低氧情况下会燃烧不全,这样就会产生更多的二氧化硫和一氧化碳,那么就会有更多的有害气体被吸入体内,易使冠心病人诱发心绞痛,气管炎患者急性发作。

五是忌孕妇、儿童在场时吸烟。因为被动吸烟的危害不低于主动吸烟。妇女怀孕后,如果长时间闻烟味,会发生流产或早产现象;儿童长期生活在被动抽烟的环境里,可能引起肺功能降低,患呼吸系统疾病。

六是妇女在怀孕前和怀孕时不应吸烟。看烟中的尼古丁可以使血管收缩,而妇女子宫血管和胎盘血管收缩,不利于精子着床。而香烟在燃烧过程中所产生的苯丙芘有使细胞突变的作用,对生殖细胞有害,卵子和精子在遗传因子方面的突变,会导致胎儿畸形和智力低下。

第二,如何喝酒?

几千年来,人们和酒结下了深厚的情谊,它是友谊的标志,胜利的象征,是欢乐气氛的催化剂。喜怒哀乐都用得上酒,所以,“酒逢知己千杯少”,“闲愁如飞雪,入酒即消融”,古今中外,都是这样。直到今天,酒仍然是人们离不开的“朋友”,是每个家庭的必备之物。常言道:“无酒不成席。”每逢过年过节,走亲访友时,沽酒欢叙,可增加情谊和欢乐气氛。

酒是各种粮食与曲或果类酿成的一种饮料,分蒸馏酒(烧酒、白酒)与非蒸馏酒(黄酒、葡萄酒)两大类,它的主要成分是酒精(乙醇)。

白酒:主要成分是酒精和水,乙醇含量越高,酒的度数越烈,对人体的危害也就越大。酒精既是一种调味品、刺激剂,又是一种营养物质。动物实验证明,酒精(乙醇)化学能的70%可被人体利用,即1克乙醇可以提供热能5千卡。

葡萄酒:是一种低度酒,一般为12°~16°,除去酒精和水以外(约占89%~90%),还含有较多量的糖、甘油、蛋白质、有机酸、有机盐和矿物质等,是具有降低胆固醇和甘油三酯的作用。葡萄酒具有轻度的酸味,这种酸度正接近于人体胃液的酸度(pH2~2.5),是蛋白质食品最优良的佐餐饮料,可以降低血脂,防止动脉硬化。葡萄酒含有丰富的维生素B,但缺乏维生素C;钾盐、镁盐含量也很丰富,但磷酸和钙较少。

啤酒:是一种低度发酵酒,每升啤酒可供给热量100千卡,一升啤酒热量相当于200克面包或500克马铃薯或45克植物油。热量一半来自酒精成分,一半来自各种糖分。啤酒可刺激胰岛素分泌和糖类代谢,容易使人发胖。并含有大量B族维生素,尤其是维生素B12的含量很多。

黄酒:是我国最普遍的一种低度饮料,含有18种氨基酸和大量维生素B,既能去腥,又能作药引,所以深受人们的喜爱。黄酒有去鱼、虾腥味,除膻味的作用。造成鱼虾腥味的是三甲胺等,它可以溶解在黄酒的酒精中,当加热烹调时,腥味随着酒精而蒸发消失。《本草纲目》上说:“诸酒醇不同,惟米酒入药用。”这里所说的入药用,是指在中药里作为药引子。

药酒:这指在酒中加入一定量的某种食品以及药物等制成的酒,可以用来防病健身:如人参酒,可治神经衰弱、疲倦、气虚乏力、阳痿等症;山楂酒,能够治劳动过度、身体疲倦和妇女痛经等症;枸杞子酒,治肝肾虚损引起的门暗、视弱、迎风流泪等眼睛疾病,并可长肌肉,益面色;龙凤酒,可以治神疲乏力、神经衰弱、腰酸背疼、未老先衰等疾病;白术酒,可坚齿,使面有光泽,除病延年。

对于酒,人们毁誉参半,这种现象由来已久,从古到今没有什么大变。事实上,酒可成事,亦可坏事。《今古奇观》中“李太白醉酒下蛮书”,讲得是李白在豪饮后,凝激情于笔端,挥毫修书,大振国威。李白嗜酒如命,只有饮酒之后,诗兴才能大发,因此才有“李白斗酒诗百篇”的佳话。《水浒传》中,武松醉酒打猛虎,也是因为酒壮了英雄胆。曹操与刘备“青梅煮酒论英雄”,赵匡胤“杯酒释兵权”,都是拿酒做文章。但酒也可败事,如殷纣王的垮台和“酒池肉林”有关;隋炀帝的呜呼哀哉,也和“沉溺酒色”脱不了干系;“当咱一声吼,喝断桥梁水倒流”的猛将张飞,也因喝醉了酒,胡乱打人,以至睡死了稀里糊涂地被人割去脑袋。即使到了20世纪未,也有不少饮酒丧生的悲剧。

既然酒对人来说是把“双刃剑”,那么,怎样喝酒才对身体的健康有利呢?

首先,饮酒宜少而不宜多。饮酒是一种享受,少量饮酒可使人精神振奋、愉快,解除消极情绪。人在受凉之后或风寒初起时,饮少量酒还可以防止感冒的发生和发展。“大寒凝海,惟酒不冰”,说明酒性热,进入人体后可以使血液流动速度变快,温通血脉,祛风胜寒。冬天破冰入水,人们经常会先喝上两口白酒,这已成为习俗。林冲雪夜看守草料场,冻得不行才去买酒喝。妇女产后喝黄酒红糖,可以活血去瘀逐恶露。所以,酒也是一味历史悠久的药,既可舒筋活血,散寒祛风,又能使人兴奋,令人豪放。“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此诗是何等豪壮!以上说明,适度饮酒对人是有益处的。但酒不宜多喝,这是由于饮酒过量往往会发生酒精中毒。据研究表明,引起中毒症状的酒精量大约为75~80克,这与酒精在人体血液中的浓度有密切的关系。中毒轻者由于高级神经系统大脑皮层受到抑制,低级神经中枢失去控制,面色苍白或潮红、皮肤湿冷、嘴唇微紫,表现为兴高采烈,口若悬河,滔滔不绝,其辨别力、注意力、记忆力和洞察力都变得迟钝,大大降低做事效率。重者,抑制进一步加深,中枢神经麻痹,往往出现大小便失禁、沉睡、昏睡等症状,严重的甚至危及生命。据临床观察,饮酒过量导致昏迷超过12小时以上者,死亡的危险性最大。那么,究竟应该喝多少酒才算适量?人的酒量各不相同,酒量小的,沾酒即醉;酒量大的,三碗不乱。所以各人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而定,人似醉而非醉,心若即若离,身体温暖,精神振奋。或者只饮到自己酒量的1/5就够了。要是不自量力,非喝到迷迷糊糊、舌头不听使唤的程度不可,那实际上已经有害于健康了。

其次,饮酒时要慢慢饮,也可以一边说话一边饮;千万不要“一饮而尽”,或连喝猛酒。饮酒中间可以吃些适当的菜肴,以减轻酒对人体的危害。据日本《人间医学》报道,日本90多岁名画家横山大观的饮酒秘诀:边饮酒边吃豆腐、豆芽等豆制品,是饮酒而又不影响健康的好方法。报道说:豆类食品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了B1和半胱氨酸等,可以说是世界上最佳的解酒良药。

还有,饮酒要适时。俗话说:“酒落饥肠容易醉”,意思是说,人不能在空肚时喝酒,因为空腹饮酒,会使人体内的氨基酸和叶酸严重缺损,并且酒精阻碍了蛋氨酸和叶酸的吸收,易引发结肠癌。同时,空腹饮酒也大大增加了血液酒精浓度,加大了酒精对人体的危害。那么,什么时候喝好呢?一般是在晚餐之时,小酌慢斟,恰到好处。

再有,饮酒后有许多禁忌。一禁“醉以入房”。这是指酒喝太多后,禁行房事,因酒醉后性行为难以控制,必欲竭其精而后快,这样就会严重损耗人体最宝贵的物质——阳精,男性饮酒后,精子的遗传物质受到影响,破坏染色体,酒后行房事会影响下一代的健康。二禁酒后开车。虽然主要是针对司机而言,但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各种机动车辆已经进入千家万户,近年来,酒后驾车在交通事故中所占比例越来越大,因此,这一条也非常重要。三禁“不可大呼小叫及大怒,奔车走马……使人五脏颠倒,或致断绝、杀人”。意思是,酒后不要情绪激动,大喊大叫、乱发火,也不可从事奔车、走马等剧烈运动。情绪如果激动,易致肝浮胆横,肝风内动,会发生中风等症状。

最后,要知道酒醉后如何解酒。对已出现言语含糊、举止失态的轻度醉酒者,症状立即劝其停止饮酒,并让其饮用豆类食品或白萝卜汁以醒酒。对步态不稳、哭笑无常的中度醉酒者,一方面安抚他,使他安静休息,一方面用食醋、白糖解酒。方法是:食醋30毫升加白糖15克和少量开水,白糖溶解后,一次饮服;还可以用黑豆60克或扁豆30克,加水煎服;还可多喝些淡盐汤。如果醉酒者连连作呕,可用生姜一片,放到他舌头下面,有止吐作用。对于昏迷不醒的重度醉酒者,要立即送医院急救,以免发生意外。

第三,必须坚持喝茶。

茶叶历来被人们视为延年益寿之品,是世界上的优良饮料之一,有“灵丹妙药”之效。宋代著名诗人苏东坡主张人有小病,只需要饮茶,不用服药,有诗说:“何须魏帝一丸药,且尽卢同七碗茶。”卢同是历史上因喝茶闻名的唐代文人,他在《谢孟谏议寄新茶》一诗中,对饮茶的好处作了淋漓尽致的描写:“一碗喉咙润,两碗破孤闷,三碗搜枯肠,惟有文字五千卷;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七碗吃不得,惟觉两胁习习清风生。”这首诗就是闻名于世、脍炙人口的“卢同七碗茶”。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茶、饮茶的国家,是茶的故乡,唐朝陆羽写成的世界上第一部茶叶巨著《茶经》,书中详细介绍了茶的起源、茶的品种、种茶技术、加工方法、烹法、饮法与采制烹饮有关的各种器具等。这部论述茶叶的科学技术著作,传播了茶的知识,不仅对我国茶叶的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而且对世界茶叶的发展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茶于9世纪传到日本,17世纪传到欧洲。中国茶叶的输出,逐渐引起了世界饮茶的发展,使茶叶成为世界三大饮料之一。

茶叶为什么这样受欢迎呢?这主要是由于茶对人体具有保健功能。

茶不但有很好的疗效,而且有许多功能,可以防治很多疾病。早在唐代,医学家陈藏器就注意到了这一点,提出:“诸药为各病之药,茶为万病之药”,高度评价了茶对人体的保健作用。具体来说,茶的主要作用是:

1.提神醒脑

“北窗高卧鼾如雷,谁遣香草换梦回”,这是陆游《试茶》诗中的句子,说明茶叶有提神醒脑作用。人们在头昏脑涨、身心疲惫的时候,喝一杯新泡的茶,会觉得神清气爽,就连唐代大诗人白居易,也用“破睡见茶功”的诗句,来赞扬茶叶的提神醒脑作用。茶叶之所以能提神,是因为茶叶中含有咖啡碱,而咖啡碱能兴奋高级中枢神经,使人精神兴奋,思想活跃,可以消除疲劳,提高工作效率。

2.利尿强心

俗话说:“茶叶浓,小便通。三杯落肚,一利轻松。”这说得是茶的利尿作用,而且饮茶可以治疗多种泌尿系统的疾病,比如水肿、膀胱炎、尿道炎等;对于泌尿系统结石,茶叶也有一定的排石作用。福建医科大学曾在安溪茶区对1080人进行了调查,发现喝茶与减少冠心病的发生有很大的关系。不喝茶的人群冠心病的发病率为3.1%,偶尔喝茶的为2.3%,常喝茶的为1.4%。可见,常喝茶对预防冠心病的确有好处。这是因为茶叶中所含的咖啡因和茶碱,能够直接兴奋心脏,扩张冠状动脉,使血液充分地输入心脏,增强心脏本身的功能。

3.生津止渴

《本草纲目》中说:“茶苦味寒……最能降火。火为百病,火降则上清矣”。因为茶叶中的很多成分只有在热水甚至是沸水中才能充分溶解,饮用热茶可以促进茶的芳香油、咖啡碱等成分尽快发挥作用,扩张血管,开放汗腺,使身体开始出汗,从而散发体内的热量,达到消暑降低体温的作用。茶又可促进小便排泄,一部分热能也随小便排出体外。出汗、排尿使体温降低,口渴之感也随之缓解了。唐《本草拾遗》也指出:“止渴除疫,贵哉茶也。”尤其是在夏天,茶是防暑、降温、除疾的好饮料。

4.消食解酒

饮茶能去油腻,助消化,除宿食,逢年过节,加菜食荤,泡饮一杯浓茶,便容易化腻消食,这几乎成为我国的风俗。这是由于茶中含有一些维生素B及芳香族化合物,它们能溶解脂肪,帮助消化肉类食物。我国西北地区一些以肉食为主的少数民族深明此理,他们说:“宁可三日无粮,不可一日无茶饮。”茶之所以可以解酒,是因为茶叶中的咖啡碱能提高肝脏对物质的代谢能力,增强血液循环,可以更快地把血液中的酒精排出体外,缓和也消除由酒精所引起的刺激。因此,在酒后泡饮一杯好茶,有助于醒酒和解除酒毒。

5.杀菌消炎

茶叶抑菌是茶叶多种成分的综合效能。其中所含的茶多酚、鞣质在抑菌中起主要作用。实验证明,茶叶对大肠杆菌、葡萄球菌和病毒等都有抑制作用,这是因为茶叶中的儿茶素和茶黄素等多酚类物质可以与病毒蛋白相结合,从而降低病毒的活性。茶叶浸剂或煎剂,对各型痢疾杆菌都有抗菌作用,其抑菌效果与黄连不相上下。

6.降压、抗老防衰

茶多酚、维生素C和维生素P,都是茶叶中含有的有效成分,这些有效成分能够溶解脂肪、降血压和改善血管功能。根据《国外茶叶动态》报道,有80例高血压患者,进行饮茶治疗临床实验,能够在5天之内使血压恢复平常者有50例。一般认为:从降血压说,绿茶疗效优于红茶。绿茶中的叶绿素,进入人体后能破坏食物中的胆固醇,从而使体内胆固醇含量降低。茶的抗老防衰作用,是茶叶中所含的维生素E和各种氨基酸等化学成分综合作用的结果。在日本,据说“茶道”人士多长寿,而且气色好、皮肤红润,这与他们经常饮茶有密切关系,所以日本有人称“茶叶是长生不老的仙药”。

除上述作用外,茶叶还具备很多保健、医疗作用,因此,坚持经常喝茶,有益于身体健康。但喝茶还必须讲究方法,懂得科学饮茶。具体方法有:

首先要根据不同的体质、年龄与工作性质、生活环境等条件,选择不同种类的茶叶,采用不同的饮用方式。从体质方面看,身体健康的成年人,饮用红、绿茶都可以;老年人则以饮红茶为宜,可偶尔饮一杯绿茶或花茶,但茶汤不要太浓。对于妇女、儿童来说,一般以淡绿茶为宜,儿童还可提倡晨起以茶漱口,但儿童正在发育期间,身体需铁量较多,茶叶会妨碍铁的吸收,所以儿童不宜常喝茶。少女经期前后,性情烦躁,情绪不稳定,饮用花茶可疏肝解郁、理气调经;更年期的女性,也以喝花茶为宜。孕期适当饮用绿茶有好处,因绿茶中含有较多的微量元素锌,但不可多饮,否则会使婴儿瘦小体弱;产妇在临产前,宜饮红茶,如果加红糖更好。患有胃病或十二指肠溃疡的病人以喝红茶为好,不宜多喝浓绿茶,浓茶促使胃活动增加,胃酸增多,导致胃溃疡。有习惯性便秘的,应喝淡红茶。睡眠不好的人,平时应饮淡茶,而且要注意睡前不能饮茶。对于心动过缓或窦房传导阻滞的冠心病人,可多喝点红、绿茶,有利于提高心率。患有前列腺肥大的人,宜喝花茶。手术后的病人,宜喝高级绿茶,有利于伤口愈合。从工作性质来看,体力劳动者、军人、地质勘探者、常常接触放射线和有毒物质的人员,应喝些浓绿茶;脑力劳动者也应该喝点高级绿茶,以助神思。

其次,要重视泡茶用水。泉水甘洌,所含杂质极少,水质软,含多种无机物,因此,饮茶用水以泉水为上。泉水泡茶最佳,江河水又何尝不美。大诗人白居易曾经写诗赞赏江水煮茶,诗曰:“蜀茶寄到但惊新,渭水煎来始觉珍。”但江河之水,因为邻近市镇和工矿区易受污染,最好到远离市镇和工矿区的地方汲取净水。纯净水呈弱碱性,用纯净水泡茶,可以和茶叶的碱性中和,从而降低了茶的效果,所以纯净水效果不太好。此外,井水也可泡茶,有些井水的水质也很好。但是井水在地层流动中溶解的物质较多,硬度较大,一般属硬水;而且井水不见天日,与空气接触很少,水中溶解氧和二氧化碳气体也少,泡茶不够鲜爽,所以,茶圣陆羽说井水泡茶为下。池塘水,水量少而无法流动,污染后难以自净,水质往往较坏,用它泡茶效果最差。

还有,要选择好的茶具。首先,茶具要干净,尽量去除茶垢,因为茶垢中含有有害物质,对身体不利。常用的茶具五花八门,各具特色,但其中最好的是江苏宜兴紫砂茶壶、江西景德镇的白瓷或者瓷茶杯。在不同的茶具中,就算放入同样质量的茶叶和水,冲泡出来的茶,色、香、味也各不相同。

再有,要讲究科学的冲泡方法。饮茶最好用茶壶冲泡,不要用保暖杯泡茶,泡好后再将茶汤倒入茶杯中,这样,不仅有利于茶香的保存,而且还可以节省茶叶。用茶杯直接泡茶,容易使茶香散失,茶汤是先浓苦后淡薄,这样就会影响饮茶效用。饮用一般的红、绿茶,每杯用茶3克左右,200毫升沸水冲泡三五分钟,即可饮用。时间太长,茶水就会有苦涩味。但一些名茶则有特异的泡法,比如福建乌龙茶,头一泡要随泡随饮,冲泡第二次时间稍长,一分钟左右,以后随着冲泡次数,时间也随之延长些,但不能过长。

尽管茶对人体有很多好处,但也不是“有百利而无一弊”,假如过多或不适当地饮茶往往会带来许多不良后果。如茶叶中的茶碱、鞣酸对胃肠道有刺激,多饮浓茶尤其是空腹饮茶增强了对胃黏膜的刺激,可引起胃部不适、胃痛,诱发和加重胃或十二指肠溃疡。茶叶中的鞣酸有收敛作用,能减轻肠管蠕动,有人发现许多严重便秘的年轻人与饮茶过多有关。另外,过多饮茶可引起机体贫血,在以色列,茶是婴儿的普遍饮料,那里的婴儿缺铁性贫血发病率竟高达26%~68%。这是因为茶中的鞣酸在肠道内可与铁生成不溶性的化合物,不能被机体吸收利用。因为铁的吸收受到影响,使铁的贮存量降低,长此以往就出现贫血。有些人喜欢用茶水服药,这也是不正确的。茶不能同小苏打、安眠药、奎宁、铁剂等药物同时饮用,这是因为茶叶中含有大量的鞣酸,可以和药物中的蛋白质、生物碱及金属盐等发生化学作用,从而产生沉淀,影响药物疗效,甚至使药物失效。还要指出的是,在睡觉以前,不宜服用大量浓茶,这样会引起失眠,即使再服镇静药物,也无济于事。

茶叶作为饮料供人食用,历史悠久,但是用作茶浴却是才兴起的事。茶浴,实际上是药浴的一种。各种茶叶的有效成分溶于浴水中,通过皮肤毛细血管的吸收进入体内,有些茶叶的有效成分可随蒸汽蒸发,通过呼吸道进入体内,一并发挥茶浴作用。现代医学研究认为,用茶水洗浴,有益健康。因为,茶叶含有鞣酸、咖啡碱和芳香油,能够帮助清除污垢与体臭,浴后使人精神爽快,消除疲劳。茶叶还含有单宁酸和脂多糖,经常看电视的人,或长期在烈日下工作的人,经常用茶水洗浴,有助于防御光辐射对皮肤的伤害。

最后介绍一些常用的保健茶。

人参茉莉花茶

“原料”东北五年老参、茉莉花、黄芪、绿茶。

“制作”水煎,不拘时,代茶饮。

“功能”补气虚,适用于气短乏力、病后亏虚、倦怠神疲、自汗不已、饮食不香、心悸、口干等症。

酥油茶(见《验方》)

“原料”酥油(即奶油,是以鲜乳提炼而成)150克,砖茶、精盐适量,牛奶一杯。

“制作”先将100克酥油、约5克盐及牛奶倒入干净的茶桶内,再倒入约2000毫升熬好的茶水,然后用细木棍上下抽打5分钟,再放入50克酥油,再抽打2分钟,打好后,倒进茶壶内加热1分钟(不要煮沸。否则茶油分离,不好喝),代茶饮。饮用时轻轻摇匀,使水、乳、茶、油相交融。

“功能”适用于病后或体弱者常饮,能够增加食欲、强健身体,加快康复;老人常饮,可增加体力;产妇多饮可增加乳汁,补养身体。

乌龙保健茶(见《良药佳馐》)

“原料”乌龙茶4克,槐角24克,冬瓜皮24克,首乌40克,山楂肉20克。

“制作”乌龙茶置器内,余药用清水煮沸,取汁冲泡,代茶饮。

“功能”防病保健,经常饮用可健身延年。

乌龙戏珠枣茶(见《本草纲目》)

“原料”沧州金丝小枣,福建乌龙茶。

“制作”将茶滤纸袋直接放入杯中,用开水冲泡,代茶饮。

“功能”益智安神,适用于胃病、神经衰弱及各种慢性病。

刺五加茉莉花茶

“原料”刺五加、茉莉花、绿茶。

“制作”水煎不拘时,频频饮。

“功能”益智安神,适用于气短乏力、神疲怠倦等症。

琴鱼茶

“原料”琴鱼10克,绿茶3克。

“制作”将琴鱼去鳞与内杂,用水洗净,晾干,微炒(不要妙焦),晒干,用瓷瓶收贮。每次用白开水冲泡,代茶饮,每日饮一次。

“功能”开胃和中,适用于消化不良。

蜜糖红茶(见《药膳食谱集锦》)

“原料”红茶5克,蜂蜜、红糖各适量。

“制作”红茶放入保温杯中,沸水冲开,盖好盖浸泡10分钟,然后调入蜂蜜与红糖,趁热频饮,日饮三次。饭前饮用。

“功能”温中养胃,适用于春天由于肝气偏亢,脾胃功能不佳者。

花参麦茶(见《江西中医药杂志》)

“原料”厚朴花、佛手花、红茶各3克,党参、炒麦芽各6克。

“制作”将原料捣成粗末,沸水冲泡。不拘时,代茶徐徐饮之。

“功能”理气止痛,适用于气郁不舒、脘闷腹胀、痰积食滞等症。

甘露茶(见《古今医方集成》)

“原料”桔皮120克,乌药、妙山楂、姜炙川朴、麸炒枳壳各24克,炒谷芽30克,麸炒六神曲45克,茶叶90克。

“制作”先将桔皮用盐水浸润炒干,碾为粗末,和匀过筛,分装,每袋9克,每次一袋,加鲜姜一片,用开水泡,代茶饮。

“功能”理气消积,适用于食积停滞引起的脘腹胀闷、不思饮食及水土不服等症。忌生冷、油腻之物。

香附川芎茶(见《中国药膳学》)

“原料”香附子、川芎、茶叶各3克。

“制作”上药共碾为粗末,沸水冲泡,代茶频饮。

“功能”疏肝解郁,适用于肝气郁滞所致慢性头痛。

绿梅茶(见《常见病验方研究参考资料》)

“原料”绿茶、绿萼梅各6克。

“制作”上二味共用沸水冲泡,代茶频饮。

“功能”理气止痛,适用于肝胃气痛、两胁胀满、郁闷不舒、食纳减少等症。

清音茶

“制作”是用绿茶、红茶、十几味中草药和食用醋、甜味料、芳香油、维生素等配制而成。

“功能”具有生津利咽、清热提神的作用,对口干舌燥、咽喉不适有不同程度的缓解作用。

(六)食后漱口

医圣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提到:“食毕当漱口数过,令牙齿不败口香”,清楚地指出了饭后要注意口腔卫生,要经常做到食后漱口。这是因为,食后口腔内很容易残留一些食物残渣,如果不及时清除,会发生龋齿、口臭、牙周炎等病。一日三餐之后,或平时吃甜食后都应该漱口;漱口的方法很多,例如水漱、茶漱、津漱、盐水漱、食醋漱、中药泡水漱等,可根据个人的情况,选择使用。

(七)食后摩腹

腹内是胃肠所在之处,腹部按摩是历代养生家一致提倡的保健方法之一,尤其适合在食后进行。《千金翼方》中说:“平日点心饭后,即自以热手摩腹,出门庭行五六十步,消息之。”又指出:“中食后,还以热手摩腹,行一二百步,缓缓行,勿令气急,行讫,还床偃卧,四层手足勿睡,顷之气定。”这就较为全面地论述了进食后如何摩腹养生的方法。食后摩腹的具体做法是:先搓热双手,然后双手重叠,置于腹部,用掌心绕肚脐沿顺时针方向由小到大转摩36周,再按逆时针方向由大到小绕脐摩36周。这种方法能增加胃肠蠕动,理气消滞,增强消化功能和防治胃肠疾病。

(八)食后散步

俗话说:“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可见饭后散步的健身方法对人体健康是非常有用的。饭后散步,是一种很好的卫生习惯。众所周知,饭后胃里盛满了食物,既不适合剧烈运动,又不适合躺倒睡觉,而可以适当地做一些从容缓和的活动。如在院里、周围或田野散散步,轻微活动一下,对消化是很有帮助的。这是因为,散步的轻微震动,对内脏器官有良好影响。再加上走路时腹肌前后收缩,膈肌上下运动,对胃肠和肝脾可以起到很好的按摩作用,不仅使胃肠蠕动加快,黏膜充血,而且能使消化液分泌旺盛,这样能够更好地对食物进行消化,防止发生“积食”。假如吃饭后即卧,会使食物停滞,食后急行又会使血流于四肢,而胃肠的血液供应相对减少,影响消化吸收功能。唯有食后散步,才有利于胃肠蠕动。饭后散步,每次以百步为佳。散步之后,应该作适当休息。中医认为,食后看书、说话、跳踯、骑马、登高、劳作等各种活动,都是应当避免的。除此之外,情绪的波动会影响胃肠的正常功能。由此看来,食后必须避免各种精神刺激和情感变化,如愤怒、忧郁、思虑、悲哀、惊恐等。

(九)注意忌口

人吃东西,不能随心所欲,想吃什么就吃什么,必须注意忌口。所谓忌口,不仅包括有病的人需要注意,不同疾病有不同的饮食禁忌,即使是健康之人,也有忌口的问题。如果有人因为河豚肉美、味鲜,便“舍命吃河豚”,这是不正确的,过多食用很可能致病,因此需要忌口。

现代医学是很重视饮食禁忌的,如对肾脏病、心脏病、高血压病、妊娠中毒症等病人来说,应该减少食盐的摄入,实行“低盐食”。这是因为食盐中的钠,能够使血管收缩,并能影响血管的通透性,使小血管壁水肿,增加血液流动的阻力,破坏肾脏的排泄功能,引起血压升高和水的潴留,从而加重肾脏病、心脏病等病人的病情。

传统中医学对饮食禁忌积累了很多经验,并有系统的理论指导。例如对发热病人,提出要忌辛辣、油腻,不应吃姜、椒、肥肉、酒类等;久病之人要忌食猪头肉、母猪肉、鹅肉、鱼腥类;胃脘胀满、呕吐、恶心之人,要少吃甜食,如饴糖、砂糖、甘蔗糖;疮痛肿毒病人,应少吃羊肉、蟹、虾以及辛辣刺激性食物;对于有出血现象(如鼻血、咯血、吐血、尿血、便血等)的患者,应忌辛辣食物;咳喘痰多的患者,应少吃酸涩之物,如杨梅、石榴、樱桃、梅、杏、李、山楂、木瓜等,因为酸能敛津,因而也能聚痰,这样会使病情加重;痢疾后,不要吃得太饱,也不要吃甘甜、滑利、生冷、瓜果、动物血等。此外,肥肉有滑肠作用,所以大便稀薄者莫多吃;公鸡性热,有热性病的人则不应该吃;柿子最寒,脾胃虚寒之人不应多吃;荔枝热性大,内热较盛的人不宜多吃。

总之,吃东西必须注意忌口,要讲方法。对于有些人来说,钱多了不一定是件好事,他们用多余的钱胡吃海喝,随心所欲,天天都在用自己的牙齿给自己挖坟墓,还一点危机意识。

同类推荐
  • 巧吃食物治百病

    巧吃食物治百病

    “民以食为天”,这句俗语的意思不仅仅是说食物可以饱腹,其实它还可以养生和治病。食物大致分为谷类、豆类、蔬菜类、水果类、干果类、肉禽蛋类、水产类以及调味料、饮品等类别,其中所包含的具体食物数不胜数,它们用各自所含的不同营养素支撑着身体机能的正常运行,并可以有效抵抗各种疾病对人体的侵害,达到调理、医治的作用。本书以维护身体健康为目的,努力做到将各种食物的属性、养生及治疗功效准确、科学、细致的讲解给读者,并在每种食物下罗列了百余种家常菜谱,让读者可以在简便易行的美食中获得健康。可以说,本书就是读者科学养生、正确食疗的指导老师,真可谓“一书在手,健康不愁!”
  • 女人体虚先变丑

    女人体虚先变丑

    本书是身心养生专家佟彤继《脸要穷养身要娇养》《脾虚的女人老得快》之后,写给现代女性的驻颜抗衰健康书。本书提示女性朋友,如果你有身材走样、面色不佳、精神萎靡的症状,很有可能是体虚,而体虚是使人变老、变丑的罪魁祸首。佟彤结合中国中医科学院的专家陈小野多年的研究精华,从脸型、身材等方面讲述了能够体现健康状况的各种标准、日常生活中身体的体态习惯可能引发的疾病,以及哪些事、物最容易耗虚身体。并给出具体的方法,来调整先天的不足,将体态、容颜向健康的方向进行调理,从而达到真正的美。
  • 闹市听“花”开:性心理咨询个案实录(高校青春季)

    闹市听“花”开:性心理咨询个案实录(高校青春季)

    本书实录了笔者十多年来从事心理咨询工作所经手的12个案例。分为同性之爱、忘年之恋、爱之迷茫、情之困境、性之诱惑五个板块,涉及了青年朋友们在爱情、婚姻生活方面一般性心理困惑的咨询。
  • 时尚小主妇的瑜伽生活

    时尚小主妇的瑜伽生活

    瑜伽可以让女人的美由内而外地得到改善,因为格格一直认为,健康是美丽的基础。在循序渐进的瑜伽练习中,感受身体外部的舒展和内部的滋养,在汗水与酸痛中,体会到体内整个循环系统都被调动起来的快感。让我们抛开紧张的都市生活。感受宁静与甜美,体会到原来自己应该是那样地钟情于自己身体的健康和美丽,在坚持和改变中了解自己所能承受的极限。瑜伽告诉我们,女人要关爱自己,因为我们没有理由不去关爱自己,不去向往健康的生活,不去追求我们的美丽和梦想。
  • 老年人应该这样养生

    老年人应该这样养生

    《老年人应该这样养生(医学专家给老年人的养生良方)》在吸收古今中外老年人养生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当今社会老年人所处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的实际情况提炼出了老年人养生的良方;——拥有一颗青春的心态。青克不是人生某一时期的标志,它是人应有的心理状态,人老心不老,让心境青春又快乐是老年人养生的第一良方。——自信人生正当年。拥有了自信,才能拥有健康;拥有了自信,使人忘却年龄,从心理上不老,从而焕发出蓬勃生气,青春活力。这些养生良方集古聚新,筛选精华,内容充实,简便易行,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将为老年朋友科学养生提供有益的帮助和积极的指导。
热门推荐
  • 炎黄之华

    炎黄之华

    其实这个世界上一直存在着能力者,如华夏的古武修炼者,米国的改造人,日木帝国的忍者,西方世界的巫师等等。最近华夏一时间风起云涌,接二连三的,真正的异能出现在了许多年轻人身上。磁力?重力操纵?控火?龙化?读心?在高二学子林少龙的召集下,一支完全由异能者组成的组织——炎黄之华,诞生!
  • 我的丞相大人是驸马

    我的丞相大人是驸马

    【假高冷.二货.公主】x【真笑面虎.专情.丞相】双洁,暗恋,甜文,仙侠假文案介绍:洛清淮什么也不缺,权势?她有个摄政王哥哥。钱?她有个江南第一富商的大伯。相貌?她说第二没人敢喊第一。出身?公主你怕了吗?无奈,她就缺了一个好驸马,一朝叛乱,前朝权臣贱如泥,但是幸好姓洛,保住小命一条,结果发现自己越来越厉害了?公主变成长公主了?咳咳,结果她原本打算斗一辈子的前朝丞相出现了。结果……,南楚八卦日刊:长公主跟丞相大人关系暧昧又或丞相大人的儿子是跟长公主的私生子。洛清淮:我什么也没干!
  • 妖妃天下

    妖妃天下

    苏黛也穿越了。人家都是穿在王候将相的府上,她可倒好,直接穿成一具白骨,结果却被一个少年埋在花冢之中。天总算不绝人,终于借住白狐的力量投胎了,可是,为什么一出生就被人视为妖怪?
  • 心中有你真好

    心中有你真好

    “嘿~小妹妹!哥哥好看嘛”一个低沉又带着一点诱人的声音传来“好康康,超好康康”一声甜甜的声音回答到邪魁的男生看着沐甜儿抱着一个比她脸还大的棒棒糖还是一股劲的舔着棒棒糖说着有点滑稽也不为过了...他摸了摸沐甜儿的头发发丝很软很软嘴角洋溢着宠溺一笑那一笑倾国倾城~又不知以后会有多少女孩子被迷倒
  • 基男与百合女的恋爱喜剧

    基男与百合女的恋爱喜剧

    当柔弱基男遇到强势百合女,将会上演怎样的爱情喜剧。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极品女参谋

    极品女参谋

    毕业于新陵军校的女兵钟楚辰为成为萧军鼎力人物,甘愿舍身赴险捣毁冯军粮仓,却在途中遇上了暗恋多年的男子吕东明。两人患难与共,彼此倾心,却遭遇萧家千金横刀夺爱。为了生存,楚辰毅然转投冯军,并凭借自己的胆识和聪慧成为冯军营不可或缺的女参谋。彼此相爱的两个人从此被迫为敌,亦爱亦恨。纠缠半世,最终孰胜孰负……
  • 愿喜欢与合适撞个满怀

    愿喜欢与合适撞个满怀

    林疏出生于普通家庭,但在童年时期,爸爸被撞见出轨,妈妈一怒之下果断离婚,从此她便和妈妈相依为命。她虽然在一个很糟糕的环境下长大,但却很热爱学习,凭借自己不懈的努力,考上了国内最好的大学。云遮出生在一个富裕的家庭,爸爸年轻时在朋友的帮助下创业,现在是一位成功人士;妈妈是国内有名的钢琴家。她是大家眼中"别人家的孩子",他是大家眼中的"纨绔子弟"。原本毫无交集的两人,在一次机缘巧合下遇见,一曲定情……
  • 谁的青春谁做主啊

    谁的青春谁做主啊

    你的加上我的,对付年轻那点破事足够了吧?
  • 小城春暖:错缝花开

    小城春暖:错缝花开

    改编自作者真实经历,灵感自谢春花唱的《无终》一袭清风,一盏思念,没有大城市夜晚的灯火阑珊,只有着小城镇午夜摇曳的火花,就像凌晨独自一人踏着漆黑的步伐,听不到耳畔凛冽的呼啸,却抹不掉心底最后的绝望......仅仅15岁的年华,母亲不在了,父亲也另寻新欢,战战兢兢的可笑模样每天都在她的生活上演,于是在胆怯与放肆中,她选择了后者。十年后,又是一个夏天,她看着碧绿中掺杂的一抹洁白,浅浅的笑了笑,栀子花....又开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