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5722600000001

第1章 寿辰礼俗

第一节 张果老高寿

张果老是八仙中最老的一位。他本名张果,为什么又称他为“张果老”呢?据说他年岁大得出奇,寿龄竟高达八千岁,所以就称他为张果老了。

张果老在历史上真有其人,是个有名的术士,在新旧《唐书》中都有传可查。他先是隐居中条山,后又到恒山修炼。今恒山仍留有果老仙迹多处。据《唐书·方伎传》记载,唐太宗、唐高宗时都曾请他出山,他均不肯。武则天再请,他走到半道便化为腐尸,装死不去。后又复现,唐玄宗遣使硬将他迎入长安,他又以精美绝伦的幻术,令玄宗眼花缭乱,被封为“银青光禄大夫”。唐玄宗甚至还决定把女儿玉真公主嫁给他,然而这位骑毛驴的老神仙一副玩世不恭的模样,面对皇帝老子的千金也不动心,张果老骑驴他辞去驸马不当,径自返回恒山。后唐玄宗又遣使征召,他再度装死,“闻旨而卒”。可是当被人开棺时,他竟踪影全无,不知去向了。

张果老善骑驴,民间对他倒骑毛驴的传说颇多。据说有一天,腹中饥肠辘辘的张果,途经一处古庙,突闻一阵奇异的肉香。他便将白毛驴拴系在庙侧古树上,闯进庙里打开灶上的锅盖,饱餐一顿。填满肚子后,他想起毛驴还空着肚子,于是便端起铁锅,把汤端去给毛驴喝。正在这时,忽听身后一声吆喝:“何地村夫,敢偷吃俺采摘来的仙药‘何首乌’?”张果闻声,回头一看,就扔下铁锅,解驴便逃。奇怪的是,这时他竟变得身轻如燕,连毛驴也像离地而起。待毛驴驮着他远离了古庙,他才发现慌乱之中自己竟是倒骑在驴背上的。从此,张果便倒骑着毛驴行路。

第二节 麻姑献寿

在我国传统观念中,麻姑是一位寿延千年的女寿星。在女性长者寿诞之际,家中的寿堂上往往会张挂一幅美丽吉祥的“麻姑献寿”图。图中的麻姑手中托着贡盘,内装自己酿造的灵芝酒,以及金樽、酒壶和仙桃等,而麻姑呢,她正笑容可掬地凝望着你。

我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麻姑,是一位相貌出麻姑献寿众、聪慧伶俐的女神仙。相传她十八九岁时,便有很深的道术,经她之手扔出的米粒,可以立时变为金珠。关于麻姑的来历,历史上有许多不同的传说。有的认为她是后赵石勒时悍将麻秋之女,麻秋为人“猛悍,筑城严酷,昼夜不止,惟至鸡鸣少息,麻姑心怀恤民之念,常假作鸡鸣,群鸡变鸣,工得早止。后父觉疑,欲挞之,姑惧而逃,入仙洞修道”;有的说她是晋代仙家王方平之妹;也有的说她是唐代解放出宫的美女。近代民间还有传说麻姑乃秦始皇之女,面麻而心善。修长城时,秦皇叫她传圣旨让民工“三天吃一顿饭”,她则传为“一天吃三顿饭”,并谴责秦始皇暴政,因此被杀。她被杀的七月十五日,唐山地区将其作为“麻姑节”,百姓年年祭祀这位善良的女仙。

麻姑在大多数图画中,都被描绘成一位年轻美貌的女子,可是,据晋代葛洪《神仙传》记载,麻姑曾与仙人王方平“不相见忽已五百年”,可见麻姑的寿命至少已有数千年之久。更令人惊奇的是,麻姑自言已经三次看到东海变成桑田,现在蓬莱岛附近的海水,比上次又浅了一半,想必是又要第四次变为陆地了吧?可见,麻姑的年龄已有千万年之久了。

据《神仙传》载,麻姑是建昌(今江西南城县)人。在南城县西南十里处,有一座麻姑山,山势雄伟,高4500米,主要山峰都以长寿等吉祥语命名,如万寿峰、五老峰、葛仙峰、秦人峰等。相传这里是麻姑得道之处。她和东汉仙人王方平曾在此相会,山上有“会仙亭”,传为麻姑与王方平相会之地。山上还有“麻姑仙坊”,唐代即有庙祭祀,道教称“第二十八洞天”。唐大历六年(771),颜真卿作抚州刺史时,曾照《神仙传》的记载,作《麻姑仙坊记》,有大字、小字共两本,现真迹已无存。麻姑山中多特产,其名多与麻姑有关,取长寿吉祥之义。如麻姑酒、麻姑茶,麻姑米等,均享盛名。

有关麻姑传说中最为著名的还在于她的为西王母祝寿的故事。相传农历三月初三西王母寿诞那天,麻姑在绛珠河畔用灵芝酿成美酒,献给西王母。王母一时高兴,便封她为女仙,于是麻姑献寿故事就此流传开来。

第三节 东方朔偷桃

在我国历史上,东方朔实有其人,是汉武帝时期的金马门侍中。他字曼倩,长于文辞,又善于诙谐滑稽,常常讽刺诤谏武帝的过失,因此而被称为忠臣。

东方朔与汉武帝

在民间传说中,东方朔曾偷过西王母的仙桃。传说有一次汉武帝寿诞之日,有一只黑鸟降落在殿前,汉武帝问东方朔那是什么鸟?东方朔说是西王母饲养的青鸾鸟,它的到来,预示着西王母将要下凡来为陛下祝寿。武帝听后,龙颜大悦。过了一会儿,西王母果然降至,晋谒武帝之后,还献上盛有七只仙桃的玉盘,托东方朔转呈武帝。可是东方朔只将其中五只献给武帝,自己偷偷留下两桃。武帝不知道,还命令侍臣种植桃核,西王母知道后阻止他说:“这桃可不能种在下界,它的枝叶伸展方圆三千里,三千年才开一次花,过三千年结一次果,此桃已是第三次结果,但这小子(指东方朔)每次都偷我的仙桃。”明代唐寅曾画有东方朔像,并题诗云:

王母东邻方小儿,偷桃三度到瑶池。

群仙无处追踪迹,却自持来荐寿卮。

东方朔因个子矮小,故被戏称为“小儿”。

东方朔本来只是一个历史人物,与长寿并不沾边,但因为偷吃了西王母的仙桃,而此桃是三千年才开一次花、三千年结一次果,那么偷吃了三次仙桃,寿命起码也应在一万八千岁以上了,难怪民间要把他奉为长寿之祖了。在旧时为老人贺寿之日,人们往往喜欢在寿堂上悬挂东方朔的图画,以此象征长寿、吉祥。

第四节 彭祖

彭祖也是我国民间传说中一个以长寿出名的神仙人物。据说他是颛顼帝的孙子、陆终氏的儿子,生于夏代,至殷末已有八百余岁。他常吃桂芝,八百多岁容貌不变,尤其善于导引行气和房中术。

彭祖善养生,并享有高寿,这大概是符合历史的真实的。在《庄子》、《荀子》等书中都有关于他的养生之道的记载。孔子也很羡慕他,在《论语·述而》中曾说:“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于我老彭。”

彭祖

有一种传说,说彭祖是一位名医,做得一手好菜,最拿手的是野鸡汤。一天,彭祖遇见了一位饥寒交迫的老人,就把老人领回家,做了野鸡汤给老人喝,老人喝后突然变得容光焕发,神采奕奕。原来,这位老人是到人间来寻访的天帝。喝了彭祖做的野鸡汤,天帝心里一高兴,就赐他享寿八百岁。屈原在他的《天问》中,针对这个传说曾提出一个问题:“彭铿斟雉,帝何飨?受寿永多,夫何久长?”意思是说彭祖调制的野鸡汤,天帝为什么要品尝?得到的寿命那么长,彭祖为什么还觉得惆怅?

彭祖是道教的尊神,更是民间长寿的象征,其画像至迟在明代已出现。彭祖形象为浓眉细眼,秃头黑胡子,手里持有一根象征长寿的鸟头长拐,脸部表情沉静,略显呆滞,符合传说中彭祖平静无为、只重养身的性格。人们在寿族中,也常常提到他的名字,如“福禄欢喜,彭祖无极”等等。

第五节 康熙“千叟宴”

相传清代的康熙皇帝六十九岁寿诞时,在京城举办过一次“千叟宴”,来赴宴的都是耄耋长者,其中有十三位三教九流的代表——儒生、道士、和尚、小说家、地方官、郎中、阴阳先生、吹鼓手、优伶、铁匠、农夫、兵士和商人。当时康熙笑眯眯地高举酒杯说道:“今天请诸位长者饮酒,人人都要行一个酒令,酒令既要与本人身份相称,又要带千个‘老’字。朕先起个头。”说罢,便吟出一首:

叟叟叟,今日欣逢,松朋鹤龙。

朕虽老矣,为你祝酒。愿君活到九十九。

康熙行令已毕,满座皆呼:“谢万岁恩典!”接着便挨个儿举起酒杯,行令祝酒。席间儒生摇头晃脑地吟道:

叟叟叟,三教九流,儒家为首。

耆宿元老,功成名就。愿君活到九十九。

道士则慢条斯理地说:

叟叟叟,恬淡无为,清虚自守。

前有老子,后有庄子。愿君活到九十九。

小说家眉飞色舞地道:

叟叟叟,道听途说,广采博收。

老人谈资,茶余酒后。愿君活到九十九。

和尚笑容可掬地吟诵:

叟叟叟,阿弥陀佛,常开笑口。

积善聚德,老人长久。愿君活到九十九。

地方官一本正经地说:

叟叟叟,明镜高悬,刚正不阿。

狱讼平息,老幼夸口。愿君活到九十九。

阴阳先生以手加额,做了一个看风水的姿势,说道:

叟叟叟,师法羲和,星卜占候。

风水宝地,老人认可。愿君活到九十九。

郎中用手做了一个摇“串铃”姿势,说:

叟叟叟,走街串巷,祛病除忧。

妙手回春,老者益寿。愿君活到九十九。

吹鼓手做了个吹唢呐的姿势,说:

叟叟叟,红白大事,吹弹鼓奏。

别看吾老,气足音厚。愿君活到九十九。

优伶(戏子)做了个登台亮相的姿势,说:

阴阳先生

叟叟叟,粉墨登场,生旦净丑。

老爷叫好,少年拍手。愿君活到九十九。

农夫做了个挥锄的姿势,大声说:

叟叟叟,汗滴禾苗,躬耕田亩。

虽老犹健,精神抖擞。愿君活到九十九。

士兵立正挺胸说:

叟叟叟,为保社稷,执戟荷戈。

廉颇已老,尚能饭否?愿君活到九十九。

最后一个轮到商人,他向大家拱拱手,做了个打算盘的姿势,说道:

叟叟叟,公平交易,不欺老幼。

近悦远来,财源富有。愿君活到九十九。

康熙帝一一听毕,不觉哈哈大笑。满座老人也都兴高采烈,整个宴会上欢声笑语此起彼伏。

第六节 寿星

现代人们在举行寿庆活动时,往往把被祝寿人称为“寿星”,年纪大的称老寿星,并称男的为“寿公公”,女的为“寿婆婆”;年纪小的则称小寿星。

寿星,顾名思义,原来是星的名称。一说寿星原是二十八宿中的角亢星,为东方苍龙七星——角、亢、氐、房、心、尾、箕之一。每年五月初的傍晚,寿星便带着长寿的吉祥之光出现在东方。

寿星

还有一种说法,认为寿星即老人星,亦即南极老人星。《史记·封禅书》司马贞索隐:“寿星,盖南极老人星也,见则天下理安,故祠之以祈福寿也。”可见汉代时已认为寿星就是南极老人星,而天空中只要出现寿星,天下便平稳安定,所以当时人们祭拜它,以祈祷福寿。唐代时将角、亢与南极老人星都当作寿星,并设坛合祭,从此两种寿星崇拜遂合而为一。

寿星的人神化与祭祀风俗有关。东汉时每到仲秋之月都要举行敬老与祭祀寿星的活动。《后汉书·礼仪志》说,仲秋之月,“年始七十者,授之以王杖,哺之以糜粥。八十、九十,礼有加赐。王杖者九尺,端以鸠为饰,鸠者,不噎之鸟也,欲老人不噎。是月也,祀老人星于国都南郊老人庙”。王杖即鸠形手杖。传说鸠是一种胃口常开的“不噎之鸟”。老人使用鸠杖,寓有进餐可防噎的意思。朝廷赏赐王杖给七十以上的老人,是古代尊老敬老、祝福老人健康长寿的标志,也是我国尊老养老史上的一段佳话。

由于祭祀寿星与敬老活动相结合,寿星遂定格为一拄长杖的老人形象。南宋时的寿星像是“扶杖立”,“杖过于人之首,且诘曲有奇相”。明代,寿星长头短身的形象逐渐突出。《西游记》所描绘的寿星形象是:“手捧灵芝飞蔼绣,长头大耳短身躯。”

近代以来,寿星的形象更具喜庆色彩,深受百姓喜爱,其形象为一位白发老翁:白须飘逸,长眉间透着慈祥,手持龙头拐杖,最突出的是那长而大的光秃秃的脑门,民间称为“寿星头”。关于寿星的特号大脑门,还有一则传说:寿星母亲怀上寿星九年,尚不能分娩。母亲十分着急,竟然问腹中的孩子:“儿啊,你为什么还不出来?”寿星在娘胎中说:“如果家门口的石狮双眼出血,我就要出生了。”这话被隔壁的屠夫听到了,就用猪血涂在石狮双眼中,结果寿星就急急忙忙从母亲腋下钻了出来。由于未足年份,寿星的头就变得长而隆起了。

年画《寿星图》是民间喜爱的吉祥物,图上那位慈眉善目的寿星老人满足了人们对健康长寿的美好祈望,人们看到他便心旷神怡,从中得到一种心理的满足和精神的安慰。《寿星图》四周还点缀有松、鹤、龟、桃、灵芝、葫芦等表示长寿吉祥的动植物,这就更增添了吉祥的气氛,突出了长寿的主题。还有些年画将寿星与福、禄二星画在一起,表现出既求长寿,又求官运、福运的意思,被称为“福禄寿图”。

第七节 献酒上寿

我国的祝寿活动究竟始于何时,又是如何发展与演变的呢?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我国上层统治集团中已经出现了“献酒上寿”的原始形态的祝寿活动。《诗经·豳风·七月》云:

九月肃霜,十月涤场。

朋酒斯飨,曰杀羔羊。

跻彼公堂,称彼兕觥,

万寿无疆。

就是说,九月开始下霜,十月打扫场院,等到一年农事活动结束后,人们便杀羊饮酒,来到主人公堂,举杯祝他万寿无疆。《诗经·小雅·天保》又云:

如月之恒,如日之升,

如南山之寿,不骞不崩。

如松柏之茂,无不尔或承。

这是臣子祝颂主人的话:您像月亮一样持久,像太阳一样永恒,像南山一样长寿,像松柏一样四季常青,人们没有谁不拥护您。

上述诗句表明,在春秋战国时期,在一些欢乐、喜庆的场合中,地位较低的人举起酒杯为地位较高的人庆贺祝福,祈祝他们寿运永继、长生不老时所用的祝福语,就已经用了“万寿无疆”,“南山之寿”这样的颂语。这在今日的祝寿活动中仍十分常见。

当然,那时的“献酒上寿”并不是在诞生的纪念日里,而是一种特定涵义的祝酒。有时除了一般的娱乐意义之外,还带有一定的政治目的。例如秦末时刘邦与项羽会于鸿门(今陕西西安东北),项羽的谋士范增想借机除掉刘邦,便命项庄进帐为刘邦敬酒贺寿,舞剑助兴,欲乘机刺杀刘邦。后来被刘邦手下人发现,阴谋才未得逞。

应该说,春秋战国以后的献酒上寿活动虽然并不一定与特定的生日联系在一起,但由于活动本身具有“为人上寿”的特点,因此仍然可以说是今日祝寿礼仪的滥觞。

第八节 万寿节暨唐宋寿礼

万寿节也即皇帝的寿诞日。我国唐宋两代的皇帝,非常盛行为自己祝寿。在封建社会中,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利,因此他们的寿诞日后来就逐渐发展成为一种具有全国影响的重大节日。

鎏金鱼龙纹银盘

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将自己的寿诞日定为节日、并且举行盛大庆祝活动的皇帝是唐玄宗。唐玄宗李隆基本是一个琴棋书画、声色娱乐之事无所不能的风流天子。开元十七年(729),丞相源乾曜、张说等上表,请将唐玄宗的生日(八月初五日)定为千秋节,“著之甲令,布之天下,咸令宴乐,群臣以是日献甘露醇酎,上万岁寿酒”。当时唐玄宗亲笔批复:“当朕生辰,卿等请为令节,上献嘉名,自我作古,是为美事,依卿来请,宣付所司。”到了这一天,全国休假三天,朝野上下共同举行隆重的庆祝活动。王公大臣们向皇帝献上甘露、珍宝、器玩等各种礼品表示祝贺,皇帝也颁赐金镜、珠囊、缣彩、束帛等表示圣恩。

从这以后,唐宋两代的许多皇帝都为自己的寿辰制定了专门的节日。如唐武宗寿辰叫“庆阳节”、唐宣宗寿辰叫“寿昌节”、唐昭宗寿辰叫“嘉会节”、唐肃宗寿辰叫“天成地平节”;宋太祖寿辰叫“长春节”、宋太宗寿辰叫“乾明节”、宋真宗寿辰叫“承天节”、宋仁宗寿辰叫乾元节“宋英宗寿辰叫”寿圣节,等等。

当然,也有皇帝并不赞成为自己的寿辰设定节日、举行庆祝活动的。如唐太宗李世民就反对属下为自己举行做寿活动。据《唐实录》记载,贞观二十年(646)十二月某日为唐太宗寿辰,但他没有像其他皇帝那样兴师动众地大办寿礼,反而十分悲苦地对长孙无忌等人说:“今日吾生日,世俗皆为乐,在朕翻成感伤。诗云‘哀哀父母,生我劬劳’,何以劬劳之日,更为燕乐乎?”唐太宗在生日这一天,想到父母因生育自己而付出了极大的辛劳,自己没有理由去吃喝玩乐、庆贺生日。这显然是儒家的孝亲思想在起作用。根据儒家的孝亲理论,愈是遇到生日,愈是要想到父母把自己生下来的艰辛。

应该说,庆贺生日这一习俗的基本核心还是思亲娱乐,与儒家孝亲观念的大方向是一致的,再加上对当事人祝吉祝寿的祈祥成分,因此,除皇帝以外,在唐宋时期的许多官绅学士中也已普遍盛行祝寿活动。宋代大文豪苏轼曾作诗祝贺弟弟苏辙生日:“但愿白发见,年年作生日。”著名词人辛弃疾十分喜爱比他年龄小得多的妻子,在老年时经常为妻子做寿,厅堂上挂起寿星图,桌上摆置寿酒,儿女们还纷纷在她面前叩首跪拜。

宋代时期,赠送寿礼的风气已逐渐开始盛行。开宝年间,有个神泉县令张某,十分贪财。一天,他在县城门上张榜告示,说某月某日是他的生日,请大家务必不要送礼。他的僚属曹吏都暗暗议论开来:宰君公开了他的生日,不就明摆着暗示我辈去送礼吗?不送怎么行呢?到了张县令生日那天,各人拿着缣绢之类的礼物前去祝寿,张县令自然也都一一笑纳。想不到过了几天,张县令又如法炮制,张榜公布了他妻子的生日,请大家不必送礼,弄得僚属们叫苦不迭。

唐宋时期已流行以诗词祝寿。专门为祝寿而写的诗歌大概从唐玄宗立“千秋节”算起。上表请立千秋节的名臣张说,曾为千秋节的祝寿乐典配写过六首《舞马词》和三首《舞马千秋万岁乐府词》。敦煌文书中,也发现了不少以长短句形式为玄宗千秋节所写的祝寿颂圣词。此风一开,便一发而不可收拾。据研究统计,《全宋词》中为祝寿而写的颂词竟约占了全部作品的九分之一,作者则占了全部作者的四分之一!由此足见宋代寿礼中诗词所占比重之大,亦可见宋代祝寿礼仪活动之盛。

第九节 明清寿礼

我国的祝寿礼仪发展到明清时期,其意义已突破了单纯的祈寿求祥,而与人们的娱乐、享受、炫耀等等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寿礼的规模越来越大,费用也越来越高。

皇帝们的寿庆活动自然较前更为隆重。当时,皇帝的寿圣之日统称为“万寿节”,皇后的寿诞则统称为“千秋节”。清代康熙皇帝六十寿庆时,京城中搭设长达二十二里的祝寿彩棚,文武官员穿戴朝服向康熙致贺。康熙大帝在大清门内举行寿庆大典,然后携皇太后游畅春园,摆设寿宴。慈禧太后六十寿庆时,要各省地方“贡献”为她祝寿,从故宫到颐和园,“跸路所经,设彩棚经坛,举行庆典”;沿路还要办“万寿点景”,五步一景,穷极奢侈。

民间祝寿的排场也越来越大。《红楼梦》中的贾母八十寿辰时,宁、荣两府到处张灯结彩,摆设古玩画屏之物,奏起笙箫鼓乐之音,入夜时整条街上灯火一片通明,整整闹了八天八夜方才结束。上海知县叶廷春的母亲七十大寿那天,衙门中到处张灯结彩,一日预祝,一日正寿,一日谢客,足足庆贺了五天。

贺礼赠送的规格也越来越高。《红楼梦》中的贾母八十岁寿庆时,前来赠送寿礼的人员不计其数,礼品的规格也很高。其中,礼部赠送的寿礼有钦赐金玉如意一柄、彩缎四端、金玉杯各四件、帑银五百两;贾元春赠送的礼品有金寿星一尊、沉香拐一支、伽楠珠一串、福寿香一盒、金锭一对、银锭四对、彩缎十二匹、玉杯四只等等。其他亲王驸马以及文武官员赠送的寿礼也极多。当时贾府堂屋内设下大桌案,铺垫红毡,将所有礼品摆设其上,供大家欣赏。

近代皖系军阀、安徽督军倪嗣冲做五十大寿时,所受寿礼有整颗象牙雕刻的“八仙过海”、“西湖全景”、黄金镶玉的麻将牌、名贵的古董字画、金光闪闪的纯金关公像等,真是奢侈之极。

明清时期祝寿活动中演戏唱曲之风很盛。皇帝万寿节时的戏剧演出活动最为隆重,京城内要搭设三层高的戏台,几百名儿童和演员分别扮作仙童、寿星、八仙等上台表演,有时还会扮成各种珍禽异兽登台亮相,渲染祝寿的喜庆气氛。

王公贵族人家做寿时也经常请戏班来演戏唱曲,上演一些具有吉祥喜庆意义的剧目。《红楼梦》中曾多次写到贾府中贾母、王熙凤等人做寿时请戏班唱寿戏的情形。民间做寿时也会请戏班子唱戏,常演的戏曲有《五女拜寿》、《郭子仪上寿》、《寇莱公思亲罢宴》等。《郭子仪上寿》演唐代汾阳王郭子仪寿辰时,唐皇赏赐甚厚,百官、子婿纷纷前来庆贺,朝笏满床。幼子郭暧之妻升平公主自恃金枝玉叶,不肯拜寿,暧心怀不满,怒打公主。公主进宫向唐皇哭诉,唐皇反斥公主无礼,适逢郭子仪绑子上殿请罪,唐皇将郭暧带进后宫,温言相劝,使其夫妻言归于好。

一碗热气腾腾的寿面,金灿灿,黄腾腾,吃在朋友的肚子里,喜在寿星的眉梢上。在我国,凡遇到生日,不论是大生日还是小生日,也无论在城市还是乡村,更遑论是富贵还是贫贱,请亲戚朋友或者同事邻居,吃上一碗寿面,已是最常见也是最普通的祝寿礼仪。

做生日吃寿面的习俗起源很早。传说汉武帝有一次与大臣们开玩笑说,人的寿命长短与人中有很大关系,谁的寿命长,那么他的人中一定也很长。此时东方朔便接口说,那么彭祖活了八百多岁,他的人中一定很长,他的面孔更是不知有多长了。此说本是讽刺汉武帝的戏言,但经过长期流传以后,人们却真的以为人中长、面孔长的人寿命就也一定很长。由于“面孔”的“面”与“面条”的面谐音,于是民间便以为吃了面条就会使人长寿。还有一种说法,是因为面条形状绵长不断,“面”与“绵”两音也相谐,容易使人联想到长寿。《清稗类钞》中载:“馈人以米面及炒热之面,面条长,取其绵绵不断长寿之意也。”做寿之日吃面条的习俗,也就这样流传下来了。

《新唐书》上曾载有这么一则佚事:开元年间,唐玄宗的王皇后恩宠渐衰,颇不自安,某日向玄宗哭诉说:“陛下独不记阿忠脱紫半臂易斗面为生日汤饼邪?”这里的阿忠指王皇后的父亲,半臂是唐时妇女的一种服装,汤饼就是面条,这句话的意思是说过去王父曾经用女儿的衣服换来一斗面粉做面条,给唐玄宗做生日。这则佚事说明唐代已经盛行过生日吃面条的习俗了。

旧时寿面还经常被作为馈赠生日的最佳礼品。一些富裕人家凡遇亲友大寿,便要专门派人用竹筐抬送寿面到其家中。寿面的长度多在三尺以上,分量重达十余斤,一般还要凑成双数。摆放寿面时先要将寿面装成一束束的面束,盘成高高的塔形,给人以高耸的感觉,然后在顶上插上寿字,外面再罩以红绿缕纸拉花,隐喻做寿者福星高照,寿运绵长。经过这样装束的寿面送到做寿人家,除了送上馈赠者祈祝长寿的一片心愿之外,自然也为整个寿庆增添了一种隆重热烈的气氛。

第十节 寿酒和寿宴

寿酒,是祝寿或寿宴上所用之酒。“酒”与“久”谐音,“祝酒”也就是“祝久”,有祝人长寿之意。以酒祝寿,在我国早已有之。《诗经·豳风·七月》说:“跻彼公堂,称彼兕觥,万寿无疆。”意思是说众人跻身公堂,举起牛角酒杯,祝主人万寿无疆!这是先秦时期以酒祝长寿的习俗。宋代黄庭坚诗云:“欲将何物献寿酒,天上千秋桂一枝。”可见宋代是以桂花酒作寿酒的。

在寿宴中,往往还有祝酒行令的习俗。酒足诗多,已逐渐形成一种寿诞文化,并在清代达到高潮。据记载,仅嘉庆元年举行的一次“千叟宴”(数千位老人出席的筵宴)上,赋诗就达三千多首。

现代寿酒通常又是和寿宴连在一起的,“吃寿酒”便是出席寿宴的俗称。都市人的大生日——即逢十整数的寿宴,一般在宾馆或酒店举行,寿数越高,寿宴也就越隆重。到了寿辰这一天,家庭成员以及亲朋友好友都要携带上各种寿礼,团聚在宾馆或酒店,大家笑语连连,为寿星祝寿。寿宴上的菜谱一般和婚宴及其他喜庆宴席一样,只是席间的奶油蛋糕和长寿面是必不可少的。

旧时民间在举办寿宴时,菜点的名目和数量也有一定的规矩。菜点的总数要取九或是九的倍数;菜点的名目则多用“三仙”、“六合”、“九子”等吉祥词语,藉此祝愿寿星长寿。也有不少菜名是暗切三、六、九的,如三鲜(仙)猴头、挂炉(六)烤鸭、韭(九)黄鸡丝、罗汉(十八)大会、重阳(九九)寿糕等。民间视九为吉祥的数字,九在汉语中是最大的数,也是极数。现代人因此将九月九重阳节定为敬老节,便是取其“重”九至高无上的意思。还有一些菜名如“八仙过海”、“麻姑献寿”、“鹿鹤同春”、“寿星罗汉”等,祈吉求祥的意蕴更为明显。

第十一节 寿堂

现代人的寿宴一般多在宾馆或酒店举行,因此举行寿宴的厅堂自然成了寿堂。在偌大的一个餐厅,有时是一个包房里,正面墙壁上,被挂上大红的“寿”字,两边是寿联或寿图,有时还摆上一个案桌,供上寿烛和寿香。寿堂的中间则摆上数桌或数十桌豪华酒席,整个环境显得富丽堂皇。

旧时的寿堂一般设在家中,平时的客厅或客堂就是祝寿时的寿堂。每逢家中有人要祝寿了,较为富裕的人家往往要精心布置一番。厅堂四周要张灯结彩,陈列各种古玩、画轴与文物,厅堂中央的案桌上,摆满寿桃、寿糕和吉祥植物之类的物品。案桌的中间置放着一个大香炉,内插长达一尺、宽至数寸的寿香,香体盘成一个大大的“字。寿堂香炉旁边是一对蜡扦,上面插着重达一至三斤的蜡烛,烛体上绘有金色的”字与各种彩色的吉祥图案。厅堂正面的墙壁上,一定是一幅充满喜庆吉祥色彩的寿星图,图中的老寿星头部隆起,笑容可掬,一手拄拐杖,一手捧仙桃。如果是为妇女祝寿,也有挂年轻貌美、手提花篮或捧着仙桃的麻姑图像的。有时,也挂上一幅书有一个大大的字图案。厅堂两侧还有高挂各种寿幛、寿联与寿屏的,大都为金色或红色的纸质、布质条幅,色彩极其艳丽,上面书写有各种祝贺长寿的文字。厅堂的正前方是案桌,供有各种寿礼。案桌的旁边还有两把沉重的太师椅,这是专为寿公寿婆准备的。到拜寿之时,寿公寿婆分别坐于东西两侧的太师椅上,接受堂前儿孙们的依次叩拜。

旧时北京地区的寿堂非常讲究气派,大户人家的堂上正面高悬红缎彩绣的“百图”、“一笔”,还有用八仙图案拼成的巨型“字中堂,两旁是寿联,正中供一尊寿星或福禄寿三星,案前摆一副圆形蜡扦,高点寿烛。另有一对梅花鹿形的花筒,用以插花。香炉顶盖上卧一头梅花鹿,嘴内叼一枝灵芝,谓之”百年草“若是给女寿星做寿,堂上正面须悬挂绣有彩色或金色”五蝠捧寿“图案的红缎,前边供一尊麻姑,谓之”麻姑献寿“案上摆的蜡扦是一对对称的仙鹤,嘴里叼一朵莲花,花芯中出一根签子,上插寿烛,谓之”仙鹤灯“香炉顶盖上也有一只单腿独立的仙鹤叼一灵芝。供案的桌围子多为红地大金圆寿字或鹤、鹿、青松等彩色图案。桌上的供品有寿桃、寿面和寿酒五盏。此外,按季节另设鲜桃、面鲜、点心各五碗,上插金寿字供花。还要在一对蜡扦底下各压一份黄钱、元宝、千张,下垂供案两旁。案前设红地毯或红毡子及拜垫。一般小户人家的寿堂,则只是到香蜡铺请一份木刻水色印刷的”本命延年寿星君“的神”杩“儿,夹在神纸夹子上,还要摆上寿桃、寿面,点上一对”大双包红蜡,压一份敬神钱粮。

前往祝寿的亲友至寿堂行礼,照例是两揖三叩,主人则谦让一番。祝贺人如是晚辈,必须跪拜,并说些祝愿的吉祥话。受贺的座位设在供案旁边,照例是男左女右。如遇平辈,受贺人则站起,做用手搀的动作,表示请对方免礼。对未成龄的小孩前来叩拜,还须适当给些喜钱。受贺者的晚辈八字排开,站在两旁,对往贺跪拜者逐一还礼。

在寿宴及堂会结束以后,本家“寿星”及其眷属亲友们还要齐聚寿堂,祭祀福禄寿三星或麻姑。在每个灯盘上放一盘用彩色灯花纸捻成的灯花儿,蘸上香油燃灯。灯花儿的数目按本家“寿星”的年龄计算,一岁一盏,但要多增加两盏,如六十岁用六十二盏,七十岁则用七十二盏,谓之“本命年”一盏,“增寿年”一盏。首先由“寿星”上香,然后由子女及众亲友依次行跪拜礼,最后参加寿礼的每人托一灯盘,列队“送驾”,也叫“送灯花儿”,至大门外,将神杩、敬神钱粮焚化,庆寿典礼始告完成。

第十二节 求寿

求寿是旧时流行于我国各民族之间的一种宗教色彩较为浓厚的习俗。民间认为,人的寿命虽由天定,但通过求神拜佛,可以延年益寿。

汉族有借寿之俗。在世俗的观念中,人的寿数也如同物品一样可以借用。为了延长病危亲长的寿命,子女们往往自愿将寿数出借,方法是在斋戒沐浴后祷告苍天,愿减去自己寿命若干年岁,把它借给亲长延长寿命,以此表达孝心。

供品

云南丽江纳西族以氏族或村落为单位,于夏历正月初四以后择吉日举行“日初比”(亦称“求寿”)仪式。仪式举行前,先将用麦面捏制的三十七位神像和一捆香树枝、十三根梨树枝、十三根竹棍置于神台上。翌日晨,东巴(巫师)将香树枝削成棱形插于屋顶,并揭开盖着中柱头的木瓦,从柱头用树枝搭一百一十八道“楼梯”至屋内地上,谓引诸神沿“梯”而降。然后念《长寿经》,为求寿者祈祷诸神赐予福寿。

中午将诸神送走。晚上,为全体求寿者喊魂,以一根竹棍代表一个月,十三根剩一,表示有多,即象征长寿。

青海地区的藏族有“念刚索”习俗。这是一种为老人念活经的活动。在念刚索之前,须准备充足的酥油、糌粑、青油、桑切(指柏叶和白香青等敬神物)、哈达之类。在念经的前一日,从巷道、院内、廊庑到堂屋内,都要铺上毡或毯子,家道富裕的人家,墙上要挂“贤布”(用布帛制成的墙饰物)等,遮住所有的墙土;一般人家或用毯子掩盖,或用红布、花布之类罩住;最差的人家也得用纸糊掉,入门不准见土。念刚索之日,要点千盏酥油灯。所请念经僧人,通常为八个左右。所诵之经,一般为祝福增寿、子女报恩、来世入天堂之类的祈祷性经文。念经时,老人专在一堂屋内静坐饮茶,接受儿孙亲友的罗拜,念经间歇时,也到经堂去拜神佛。当地人以为这样就可以增福添寿,颐养天年。

第十三节 安度寿关

俗语云:“人活五十五,阎王数一数”;“六十六,天皇老子吃块肉”;“七十三、八十四,阎王叫你商量事。”

旧时流传的这些俗语,表明人到了五十五、六十六、七十三、八十四这些岁数,就像是到了生命进程中的关口,也即“寿关”,阎王要来向你索命,生命会很难持久。此外,还有“明九”和“暗九”的说法,“明九”是指带“九”字的年龄数,如四十九、五十九、六十九;“暗九”是指“九”的倍数年龄,如五十四、六十三、七十二、八十一,认为这些带有九或九的倍数的岁数,都是人生的关口。为顺利度关,世俗认为必须采取各种手段进行禳解,才能安全度过,保住生命。

驱邪的“龙巴图”

寿关禳解有各种方式,大都是在寿诞之日进行。根据各种寿关的特点以及不同地区的习俗,禳解的方式也各自不同。如度五十五岁“寿关”时,在北京地区,先要给主管人间寿夭的“十殿阎君”写一道祈求增福延寿的表文,用黄纸叠成大疏,在祝寿活动结束后,由寿者亲自随着“送灯花”一并焚化,然后把一些现钞扔在街上,认为谁拾了去,谁就为自己消了灾,其中含有较强的驱邪逐灾之意。

六十六岁被认为是人生旅途中最重要的一个关口,因此禳解的方式也最为繁多。上海地区旧时民间凡遇家中老人六十六岁生日时,要由女儿亲自烹烧猪肉六十六块(肉丁也可),让做寿的父母一餐吃完,认为这样就将灾祸转移到了猪肉上,以后父母便可安享太平了。浙江地区也有类似的习俗,只是在六十六块猪肉中,要先拿出两块,一块敬天,一块敬地,其余的再给父母享用。北京地区的人们在过六十六岁寿日时,要杀猪宰羊并将肉拿到路上散发给众人,意味着已经“掉”了一块肉,就可以免除真的掉肉(指意外的天灾病祸)了。在为父母做六十六岁生日时,还有女儿赠送红色衣裤、红色腰带等给父母,表示以正压邪、以吉驱凶。

现代社会,一些城镇尤其是广大农村地区,依然流行女儿为父母烹烧六十六块肉以及赠送红色衣裤等习俗,但意义已与以前大不相同,更多体现的是一种子女对父母的孝敬与爱护,以及作为在为父母做寿时渲染气氛的一种方式。

第十四节 做九不做十

我国民间在举行祝寿活动时,往往有做“九”不做“十”、做虚(岁)不做实的习俗。本来遇到五十、六十、七十和八十、九十等整十岁寿辰时,是最值得庆贺和纪念的日子;但民间却往往将其提前到虚岁四十九、五十九、六十九、七十九岁时来举行隆重的祝寿仪式,到了整十岁生日时,则反而无所表示。这是因为在我国传统观念中,认为“十全为满,满则招损”,“十”反而有着到头、到顶的意思,做了整十岁的生日,似乎就意味着已将寿做完,这当然是很不吉利的。因此,人们往往将整十岁的寿辰提前到虚岁逢九的寿辰来做,以表示寿还远没有尽头。此外,“九”在我国人的心目中是一个吉利的数字,“九”与“久”相谐,寓有生命长久、时日持久等意,因此十分适应庆贺、纪念。

我国民间还流传着这么一个“做九不做十”的故事:据说八仙之一的张果老,一天倒骑着毛驴来到花果山,路遇一砍柴的后生,仔细一瞧,十分惊讶,对他说:“小伙子,别砍柴了,你的寿数已尽,是明天午时三刻,快回去准备吧。”这个砍柴的后生名叫王儿,当他得知老头是神仙张果老时,就双膝跪地,求大仙救命,说家中有年迈老母需要侍奉。张果老被他说得心软,就如此这般地设下一计,叫王儿去照办。

第二天,张果老邀集众仙及十殿阎罗,去花果山水帘洞孙悟空那里喝酒。来到花果山上空,只见半山腰摆着一桌丰盛的酒席,并无一人。众仙禁不住酒香的诱惑,按下云头,不管三七二十一,围桌畅饮。酒至半酣,张果老将手在空中摆了三下,躲在树丛中的王儿便走了出来,说道:“诸位,我这桌酒席是摆给天神和阎王爷吃,好为我添寿的,现在你们将它吃了,这便如何是好?”众仙听了,不禁面面相觑,一时无言以对。这时张果老故意问道:“你年纪轻轻,求的什么寿?”接着叫阎罗取出生死簿来查看,一看,果然写明王儿只布十九岁阳寿,恰好今日午时三刻寿终。众仙大惊,张果老叫阎罗帮忙改一改,阎罗怕违犯天条,不敢答应;但又禁不住众仙纷纷劝说,又加上吃了人家求寿酒,只好在十九前面加了个“九”字,于是,那个王儿活到了九十九岁。后来,民间就把这个故事逐渐演化成了逢“九”做寿可延年益寿的习俗。

遇到“明九”,如五十九,六十九、七十九,或“暗九”,如六十三、七十二、八十一时,有些地方还要请和尚、道士来念经做道场,以求安全度关。

此外,旧时民间还有“做三不做四”的习俗。俗语云“贺三不贺四,贺四要淘气”、“活人不拜四十,死人不拜四七”,这当然是因为“四”与“死”谐音,是一个不吉利的数字,所以四十岁寿辰是不应该大肆渲染庆贺的。还有一种说法,认为“男不做三十,女不做四十”,男到三十岁,刚到而立之年,年纪尚轻,无须做寿;而女的上了三十,已经“老”了,所以要做,但到了四十岁,真的老了,又怕人家说老,所以不做。另有一种说法,“三”和“散”、“四”和“死”谐音,不吉利,不做是为了回避。那么,女做三十、男做四十,就不怕“散”和“死”吗?这又有一种解说,即旧时妇女没有地位,就怕“散”,做了“三”就不怕“散”了;男做了“四”,就破了法,该死的也不会死了,这种左右逢源的自圆其说,自然也是为了图吉利、求长寿罢了。

七十三或八十四岁,旧时在北京地区谓之“大坎儿”,有钱人家过生日时,一定要大办三天。头天为庆寿;正日子为诞辰;第三天为祝寿。正日子要举行一个礼佛仪式,旧传“孔圣人活了七十三岁,佛祖活了八十四岁”,自己与圣人或佛祖齐寿,所以要礼佛,要请僧众来念寿经。

第十五节 冥寿

冥寿也叫“阴寿”,是指已经亡故的父母或祖(外祖)父母的寿日。《清稗类钞》云:“祝寿者,祝其人之长生不死也。乃有为已卒之祖父母、父母称觞祝寿者,曰冥寿,亦曰冥庆。”就是说,到了父母或祖父母冥寿的日子,子女们就要为他们举行祝寿庆贺活动。为父母做冥寿的子女自称“追庆子”、“追庆孙”,意思是“追思”、“追庆”父母或祖父母寿诞的子女(孙)。

为什么人死了以后还要祝寿过生日呢?我国传统观念认为,人死了以后会变成鬼,鬼虽然生活在阴间,但他们仍像活人一样也有喜怒哀乐、七情六欲,也一样喜欢参加现实世界中人的各种活动。因此,每到这些亡故之鬼的寿诞之日,人们便要像他们在世时一样举办祝寿礼仪,以示对他们的祝贺和怀念。此外,中国人大都有着强烈的祖先崇拜意识,对于自己的祖先极为崇仰,希望依靠祖先的力量来战胜困难,求取幸福。因此,在亡故的父母、祖父母的寿诞之日对他们行礼诵经,跪拜磕头,便是十分自然的事情。正因如此,千百年来,我国广大城乡中做冥寿之风盛行不衰。

较为隆重的冥寿庆祝活动大都是在寺院、道观中举行,时间也相对较长一些,或一日,或三至五日,以圆满之日为正日,最长的则要达到七七四十九日。届时要搭设神坛,并请和尚道士来为亡故的父母做水陆道场,念诵各种经文,子女们除了不断地在先人牌位前焚香点烛以外,还要跟着和尚道士一起念经文,做经忏,然后焚烧锡箔与衣物。用于冥寿的锡箔箱上,大都要写一些“阴先父(母)×××享用”、“阳×××敬献”等字样,认为这样便能使阴间的寿者专一享用而不为他人所得。

冥寿庆祝活动一般要做到死者一百岁为止,因为按照我国民间说法,人到了一百岁以后就要重新投胎,去做后一世人。因此一般来说,百岁的冥寿庆祝活动仪式最为隆重,规模也最为宏大。

第十六节 寿桃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桃,其花红,其叶绿,其果硕。桃之美,人共识。桃在我国民众心目中,是怎么成为长寿的象征的呢?

在我国民间传说中,桃是能驱鬼避邪的。《山海经》里有这么一则故事,说上古时期有一对神荼和郁垒兄弟,都有捉拿恶鬼的本领。他们住在东海度溯山(又名桃都山)上的一棵大桃树下,树的东北一端有一根拱形枝干,树梢弯下来挨到地面,就像一扇天然的大门。这里被叫作鬼门,是万鬼出入的地方。哥俩每天都在洞口检查群鬼的行踪,发现哪个鬼怪为非作歹,便用草绳捆起来送去喂老虎。黄帝知道这件事后非常感激这兄弟俩,并令每户人家在门口立一块桃木板,上面画这两兄弟的像或写上他俩的名字,这便是桃符的来历。唐五代以后,桃符才逐渐演变成春联。宋代王安石《元日》诗中有“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句,说明那时民间盛行的仍是桃符。

桃能驱邪避害,自然也象征着长寿。《神农经》中已有“玉桃服之,长生不死”的记载,《西游记》中西王母的蟠桃园里,三千年一熟的仙桃,人吃了成仙成道,体健身轻;六千年一熟的仙桃,人吃了霞举飞天,长生不老;九千年一熟的仙桃,人吃了与天齐寿。传说东方朔曾三次偷吃仙桃,寿命至少在一万八千岁以上;还传说西王母每逢桃熟,都要在西天瑶池设下蟠桃会,大宴各路神仙。

正因桃是神话中的仙物,在民间自然成了长寿之物。各地百姓每逢亲友寿诞之日,总喜爱用寿桃作为礼物来相互馈赠。相传早在春秋战国时,齐国人孙膑曾远离家门去拜鬼谷子为师,学习兵法。他一连十二年没有回家,也没有捎信,他的老母亲未免牵肠挂肚。忽一日,孙膑猛然记起老母的八十岁生日。鬼谷子得知后摘了个桃子给孙膑作为给他母亲的寿礼。孙母吃了桃后老态渐渐消退,百岁而终。家人都惊叹此桃的神力,把它视为仙桃。

还有这么一枚“百子寿桃”。相传先秦时,有一次周文王寿诞之日,他的臣子命厨师特意制作了一枚大寿桃。将此桃剖开,里面露出精美的九十九枚小桃,这当然是暗寓文王子孙满堂、多寿多福的意思。后来,这种百子寿桃便经常被大臣们作为贺礼,在皇帝寿诞之日奉献给皇帝。《红楼梦》中贾宝玉过生日时,王子腾送的贺礼中,也有一万个寿桃。

现代民间的寿桃一般是用面粉或米粉做成的,其形状为下圆上尖,酷如桃形,颜色大多为红色,桃嘴上还点上一个红点。寿桃的里面有时还包有一些豆沙、松子、百果等甜馅。

赠送寿桃的数量也有一定的讲究。有的地方赠送寿桃的数量必须为九枚,其寓意是一桃象征寿,其余八桃象征八仙。有的地方是八枚,以表八(百)福长寿。也有的地方是按寿者的年龄来赠送寿桃的,例如六十岁寿诞便送六十枚,七十岁寿诞便送七十枚。赠送寿桃时还要把它们层层相叠,堆成宝塔形,顶上也要插上大红寿字。这样的摆放方式,有祈祝寿者寿高命长、洪福齐天的含意。

第十七节 寿糕

寿糕也称“定胜糕”,是我国传统社会中一种典型的祝寿礼品。在汉语语音中,“糕”与“高”相谐,有高兴、高升、抬高等吉祥寓意,因此糕是民间十分喜爱的食品,并成为用来表示祈祝长寿、吉祥的馈赠礼品。寿糕大都是用面粉或米粉制成的,其形状如同一个绕线板,用两块梯形状的糕对叠粘搭而成,颜色为粉红或深红。赠送寿糕和寿桃一样,也必须将它们叠成高高的宝塔形,上面插上一些彩色的寿字。较为讲究的,还要插上一些粉捏的吉祥人物塑像,如八仙、寿星、王母等等,以增加喜庆的色彩。

第十八节 寿香寿烛与寿金

旧时人们在祝寿时经常要举行敬神祭祖的活动,要向神灵献上各种礼品,也就是所谓的“神礼”。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寿香与寿烛。沿袭至今,祝寿时即使不敬神祭祖,也往往要在寿堂的供桌上插上寿香,点上寿烛,以渲染吉祥欢乐的气氛。

寿香是以木屑加香料制作而成的,有的香体形状是一个连笔写成的“寿”,可高达一尺左右。将寿香插在香炉内,点燃以后,清香扑鼻,烟雾缭绕,将寿堂衬托得更加庄严神圣。

寿烛以石蜡与油脂为原料制作而成。颜色深红,烛体上写有一些富有吉祥意义的硕大金字,如“寿比南山”、“福如东海”等等,也有烫上金色的“寿”字及其他花纹的。寿烛点燃以后,烛光荧荧,扑腾闪耀着照亮寿堂,与寿香的袅袅烟雾一起,将人们带入一种玄妙的境界。

寿金,就是用来作为寿礼的钱。寿金的最大特点,就是可以不受时间和使用的局限而任意使用。据《史记》等史书记载,汉武帝时期的大将卫青曾经献五百金为王夫人做寿,严仲子也曾奉以黄金百镒为母亲做寿。明清以后,祝寿送礼金的风气逐渐盛行起来,并且出现了以钱币为主的礼金赠送形式。人们在向寿者赠送礼金时,一般都要将其装入一个印有红签条的信封中,信封上还要写上一些祝贺性的吉利语,诸如“华诞之喜”、“彭祖同庆”、“福寿康宁”、“寿比南山”、“蟠桃献瑞”等等。比较简单的,也有只写“寿仪”或“贺仪”两字的。

随着现代社会物质水平的提高和生活节奏的加快,做生日馈赠寿金的形式越来越受到现代人的欢迎。寿金以它的灵活方便、流通性强、可不受时空限制地使用等优点,成为现代人贺寿送礼的最佳选择。除此之外,现代人还流行以金银首饰作为寿礼。

第十九节 寿联

在我国传统社会中,遇到亲朋好友寿诞时,尤其是具有较高学识修养的文人学者之间,送上一副寿联,既表达撰写者的祝寿心愿,也称颂寿星的生平业绩,是一种颇为高雅的祝寿礼品。

寿联作为对联中的一种特殊类型,除了具有对联讲究平仄和对仗的一般要求外,还具有内容、作用专一的特色。寿联大都写在裱糊过的字轴上,形制为上下两联,每联少则四字,多则几十字不等。

寿联分自寿联和贺寿联两种。自己为自己撰写的寿联称自寿联,他人为寿星撰写的则叫贺寿联。

自寿联内容往往多诙谐,以自嘲的笔墨写出,妙趣横生,或感慨人生得失,或抒发志趣情怀,具有鲜明,突出的个性。自寿联要写得既雅有文采,又恰如其分,实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历代自寿联中较有名的,是清代郑板桥的六十自寿联:

常如做客,何问康宁,便使囊有余钱,瓮有余酿,釜有余粮,取数页赏心旧纸,放浪吟哦,心要阔,皮要顽,五官灵动胜千官,过到六旬犹少

定欲成仙,空生烦恼,只令耳无俗声,眼无俗物,胸无俗事,将几枝随意新花,纵横穿插,睡得迟,起得早,一日清闲似两日,算来百岁已多

郑板桥以诗、书、画“三绝”闻名于世。此联共104字,如行云流水般地一气呵成。联语直抒胸臆,质朴中略带幽默和调侃,表达了他为人的豁达和随遇而安,读来令人忍俊不禁。

传统的贺寿联一般以恭维客套话居多,如“寿比南山”,“福如东海”之类。一副出色的贺寿联,往往写出贺者的真情和受贺者的特点。或赞其职业,或赞其品格,或赞其特殊的功德。如果没有对被贺者的深切了解和深厚的文学功底、高超的语言驾驭能力,是很难产生佳作的。

冯玉祥六十寿辰时,朱德和彭德怀曾送过他一副寿联:

南山峨峨,生者百岁

天风浪浪,饮之太和

极其精炼地表现了冯将军为人处世的风貌,并祝他精力充沛,永葆青春。

寿联中还常常嵌入数字,或运用“花甲”、“古稀”、“幼学”等典故,巧妙地将被祝寿的年龄包含其中,读来饶有趣味。

乾隆皇帝八十寿庆,纪晓岚献上的寿联是:

八千为春,八千为秋,八方向化八风和,庆圣寿,八旬逢八月五数合天,五数合地,五世同堂五福备,正昌期,五十有五年

乾隆看后高兴不已,赏他白银千两。原来这一年既是乾隆八十寿诞,又是他即位第五十五年。上联贺乾隆八十寿辰,连用六个“八”字;下联写乾隆即位年数,紧紧扣住“五”字,全联气势酣畅,巧妙无比。

传说南宋著名词人李清照与她丈夫、金石学家赵明诚,一次参加一位老寿星的150岁寿宴,众人推举李清照夫妇做贺寿联。赵明诚立即吟出上联:

花甲重逢,又增而立岁月

“花甲”为六十岁,“重逢”则是120岁;“而立”为30岁,两数相加,正好150岁。众客正喝彩时,李清照的下联也已吟出:

古稀双庆,复添幼学青春

“古稀”为七十岁,“双庆”自然是140岁;“幼学”是10岁,加在一起,也是150岁。上、下联可谓珠连璧合,天衣无缝。

我国民间传统寿联内容最为多见的,是祈祝长寿。如“松龄长岁月,鹤算纪春秋”、“海屋仙筹添鹤算,华堂春酒宴蟠桃”;有庆贺双寿的,如“蓬岛真人瑶池仙子,家庭全福天上双星”、“年享高龄椿萱并茂,时逢盛世兰桂齐芳”;有庆贺八十寿诞的,如“盘献双桃岁熟三千甲子,箕衍五福庚同八十春秋”;百岁寿诞的,如“人瑞同称耀联弧痕,天龄永享庆溢期颐”,等等。寿联的词语一般须根据寿者的性别、年龄作相应变动,如送给男性的,大多用“松柏”、“北斗”、“南山”、“泰岱”、“鹏程”等,以表现男性的刚强坚韧;送给女性的,则多用“瑶池”、“王母”、“萱草”、“婺彩”等,以赞美女性的柔美温和。

同类推荐
  •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故事文库——名至实归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故事文库——名至实归

    本丛书筛选内容主要遵循以下原则要求:(1)坚持批判继承思想,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既不全盘肯定,也不全盘否定。坚持抽象继承、演绎发展、立足当代、为我所用。(2)坚持系统整体的原则。注意各历史时期分布;注意各民族的进步人物;注意各层面人物;注意人物各侧面。做到:竖看历史五千年,纵向成条线;横看美德重实践,横向不漏面。(3)坚持古为今用,为我所用原则。在发掘美德资源时,特别挖掘古代人物故事、言论,注重寻找挖掘各阶层、各民族的传统公德、通德、同德;注重人民性、民主性、进步性、发展性、普遍性、抽象性,不求全古代,不求全个体。
  • 人杰的抒情志

    人杰的抒情志

    读史可以明智,读史亦可以知兴衰,最真实的是历史,而最模糊的也是历史,历史的魅力与精彩就在于此。“人杰”是历史中极具魅力的一群人物。顾名思义,“人杰”简单地说就是人中之杰,是芸芸众生中的杰出人物。既包括那些定国安邦、成就霸业的人杰,也包括那些心怀壮志的豪侠之士,而那些忧国忧民、满怀豪情的文人墨客,也可以称之为人杰。人杰应该是一个较为宽泛的概念。
  • 粽叶飘香:端午节

    粽叶飘香:端午节

    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传统节日——端午节,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等。关于端午节的起源也有众多说法,如纪念屈原说,吴越民族图腾祭说等。然而吃粽子,喝雄黄酒,挂菖蒲,赛龙舟等却是沿袭下来的不变习俗。本文探究端午节的历史起源,记录它的习俗演变,有助于炎黄子孙更好地继承和弘扬中华文化。此刻鼻间仿佛已飘过一丝丝粽叶香气,耳边也响起了龙舟上的鼓声与呐喊声……
  • 古代民俗神话传说

    古代民俗神话传说

    盘古开天地、女娲造人、大禹治水、精卫填海……这一个个流传广泛的古代神话传说,无一不展现着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对自然的认知和无穷的幻想,体现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有助于我们了解中国古典文化。
  • 李劼人说成都

    李劼人说成都

    懒散近乎“随时随地找舒服”。以坐茶馆为喻罢,成才人坐茶馆,虽与重庆人的理由一样,然而他喜爱的则是矮矮的桌子,矮矮的竹椅——虽不一定是竹椅,总多关是竹椅变化出来,矮而有靠背,可以半躺半坐的坐具——地面不必十分干净,而桌面总可以邋遢点而不嫌打脏衣服,如此一下坐下来,身心泰然,所差者,只是长长一声感叹。本书从李劼人小说中分门别类,节录出有关成都文明发展的大量文字,如清末的叽咕车(鸡公车)到抗战时的木炭汽车,足以见出成都交通的一个侧面。所有这些变迁的实录,后人完全可以视为一代信史。其中收入本书的《成都是一个古城》和《旧帐》,都是一九四九年后没有公开发表过的。
热门推荐
  • 全能作弊

    全能作弊

    一个普普通通的少年,一个来自于混沌的作弊器,当两者相遇后会发生什么呢……
  • 霸道首席欺上瘾

    霸道首席欺上瘾

    父亲惨死,未婚夫与养女姐姐的联合背叛,这一切突如其来的变故将她从世人眼中的公主变为落魄千金,险些丧命。究竟是天灾?还是人祸?然而,命运弄人,就在她绝望至极的时候,他却如神一般降临在侧,将她解救于水火中,且许给她一份惊天动地的唯美爱情,她以为是幸福的降临,却不想竟是一次次撕心裂肺痛苦的开始。阴谋!背叛!禁锢!折磨!他与她同经风雨,生死与共,却难逃宿命纠缠,究竟有情人能否终成眷属?
  • 机甲星辰

    机甲星辰

    这是————机甲的时代!机甲帅气但却冰冷且残酷,但驾驶机甲的人,永怀热血!——————无尽宇宙,璀璨星河,异族窥视,机甲升空!机甲启航群:797909328
  • 废材逆袭:帝尊狂妃不好惹

    废材逆袭:帝尊狂妃不好惹

    21世纪杀手女王被朋友出卖穿越到相府一个废材七小姐身上,爸爸不爱,姐姐不疼,圣兽圣器,我也有,且看废材小姐逆袭,报复仇人,惊艳所有人,连高高在上的帝尊也为之倾身。。。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鬼物供应商

    鬼物供应商

    道士不仅捉鬼,还卖鬼!小道士张布灵来到帝都,依靠着推销鬼物一点点走向人生巅峰。性感妩媚的女鬼卖给宅男当充气/娃娃用,高大帅气的书生鬼卖给腐女当宠物玩。猛鬼恶鬼卖给大佬们当保镖,鬼萝莉卖给大叔们实行少女养成计划,至于张布灵这只“死鬼”,直接免费赠送给那些警花,村花,校花……
  • 重生之打怪升级

    重生之打怪升级

    重生的洛清歌在无意中获得了一个随身空间,而末世也随之降临。面对父亲继母的冷漠,女主会如何面对?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诛之!这句话成为了洛清歌创造辉煌的座右铭。喂,对面那个,你挡道了,什么?你要娶我为妻?看男主与女主在末世中会闹出怎样的乌龙事件。
  • 长决

    长决

    “潇涯,再见了,不要回头。如果很久之后,你想起我时还会心痛。那你就忘了我吧。”“我只是习惯了独自行走,怕你陪我承受。”“所有人都道我潇涯无情败类,但未曾有人真正怀疑过当日事情的真相。在下已厌倦了辩白,他们若认为我是魔,我罪孽深重,那便如此认为好了。不论后世如何评说,我只做我认为对的事,用尽生命保护我所珍惜的人。”那是一场永远无法醒来的梦境,琴箫和鸣,从迷失了又觉悟,觉悟了又堕落的生死轮回。生来就像是受到了诅咒,注定被轮回忘却。如果此生不能相望,那就绝不苟且。碌碌红尘影相吊的日子,白发空垂,既然生离,何惧死别?我还在,烟锁看不见云封的高山,向你伸出手,“带我离开,就在日升看不见孤影的云巅。”
  • 快穿之姻缘牵

    快穿之姻缘牵

    粟筱被蠢货黑团子哄骗到小世界帮反派追媳妇,只是帮反派追着追着,咋身后还跟了个痴情男人呢粟筱:“你……你别过来”,鬼畜医生拿着药膏的手一顿:“你过来,伤口在流血”粟筱怒视某男:“你要有军阀的样子”,冷酷军阀脱下外套,跪着搓衣板:“夫人,还生气吗”粟筱:单纯竹马咋变成不要脸了,还我当年的青涩小哥哥。不要脸的某人:媳妇,该回家了。……本书1ν1,双洁
  • 快穿之虐渣高手

    快穿之虐渣高手

    唐筠做为快穿SSS级的满级大神,他的任务就是在各个位面完成虐渣的任务。本文1.苏,苏,苏2.雷,雷,雷3.狗血文4主攻第一次写文,文笔渣,逻辑不通。请多多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