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5718100000030

第30章 王叔和《脉经》

王叔和,名熙高平人,约生活于公元3世纪,曾做过太医令,生卒年代无确考。西晋皇甫谧《甲乙经》序晋代王叔和中有“近代太医令王叔和”等语,后世唐代甘伯宗《名医录》有“晋王叔和”记载,故向来认为他是西晋时代人。但近年有不少学者经过考证,认为王叔和应为三国魏的太医令,这种观点正被越来越多的人认可。其籍贯高平,过去一直认为是今山西高平县,但经考证,山西高平后魏时始置,魏晋间尚无此建制,当时安徽、山东、甘肃均有高平地名,现在一般认为王叔和乃山东高平(现今属地则有山东省济宁、兖州、巨野等歧说)人。关于王叔和其他生平事迹,除后魏高湛(一说张湛)《养生论》有“博好经方,洞识养生之道,尝谓人曰:食不欲杂,杂则或有所犯”,及《名医录》“性度沉静,通经史,究研方脉,精意诊切,洞识修养之道”的记载外,甚少其他记载。由于王叔和与张仲景时代相距不远,余嘉锡先生认为王叔和可能为仲景亲授弟子(见《四库提要辨正》),然而尚无确证,故存疑待考。不过仲景曾为王仲宣“候色验眉”,而仲宣为叔和宗人,故王叔和很有可能与张仲景还是比较接近的,对其医学事业亦当比较了解。

王叔和对医学的贡献,首先是他整理了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使之得以流传。自皇甫谧首先提出此说,已为历来所确信不疑,虽近来有人提出质疑,但缺乏有力证据,尚不足以凭信。《伤寒杂病论》成书不久,即散失于战乱兵燹之中,赖王氏汇集、整理、补充,编次为“张仲景方论为三十六卷”。因时隔、不远,故当较多地保存了该书原貌。王氏对《伤寒论》的研究亦颇有功夫,他从脉、证、方、抬几个方面着手,体现了仲景辨证论治的精神。一般认为,现行成无己本《注解伤寒论》中之《辨脉法》、《平脉法》、《伤寒例》三篇和书后部分《辨不可发汗病脉证并治》以下八篇,均系王叔和所增,将这些篇章与其所著《脉经》有关诸篇相参,则知此说确有可信之处。在此诸篇尤其是后八篇中,王氏突出研究了仲景治法,将仲景所用汗、吐、下、温、刺、灸、水、火诸法加以分类比较,进行分析,很切合临证运用。

王叔和在整理、研究《伤寒杂病论》中所做出的贡献,曾经颇得后世一些医家颂扬。如金代成无己说;“仲景《伤寒论》得显用于世,而不堕于地者,叔和之力也。”元末明初医家王安道也说:“叔和搜采仲景旧论之散落者以成书,功莫大矣。”宋代林亿等在《校正伤寒论·序》中甚至说:“自仲景于今800余年,惟叔和能学之。”可谓推崇备至。然明清以来,有研究《伤寒论》,所谓“错简重订”一派,则非议王叔和,认为王氏整理《伤寒杂病论》舛谬尤甚,乱仲景本来面目,应当加以重订。则知伤此说以明代方有执倡于前,清代喻嘉言、程郊倩等人竞相和之,其中以喻嘉言攻击尤力,他不仅认为“仲景之道,人但知得叔和而明,孰知其因叔和而坠!”而且还攻击推崇叔和的林亿、成无己,说:“其所谓校正,所谓诠注者,乃仲景之不幸,斯道之大厄也!”言辞之激,无以复加。与之相对,则有张遂辰、徐灵胎、陈修园等人的“维护旧论”一派,尊王赞成,认为叔和编次《伤寒论》有功千古,其《伤寒论》传本至为完整,不可随意妄加改订,一时争讼不决。其实,各家研究《伤寒论》方法不同,各有心得,实事求是地进行学术争鸣,未尝不可,但若攻击一点,不及其余,固执己见以为是,则未免失之偏激,正如闵芝庆所讥:“设使人各一见以自高,何时复出仲景而始定”,终难使人信服。王叔和整理编次《伤寒论》,固有杂乱、矛盾之处,但于该书存亡危急之际,使之保存并得以流传至今,贡献是很大的。吕震名说:“然以余平心而论,叔和传书之功,诚不可没。”这个评价是公允的。且王氏去仲景时代不远,如果余嘉锡推断其为仲景之徒弟可靠,其编次毕竟比其他人当更为可信。

王叔和在医学上的另一贡献,是编著了一部我国现存最早的脉学专著——《脉经》。脉诊在中医诊断方法上具有很重要的地位。我国医学中的脉诊起源很早,如早在《周礼·天官冢宰》中就载有诊病时要“参之以九藏之动”,这是讲要结合触知九藏之脉的动态来诊断病情,体现出当时脉诊在诊断中的运用。至《内经》、《难经》中均有关于脉诊的丰富内容,扁鹊、淳于意、涪翁、华佗、张仲景等对脉学也都有深刻研究,但尚缺乏专门、系统的整理。王叔和在临证实践中体会到了脉诊的重要性和复杂性,正象他在《脉经》序中开篇即指出的那样:“脉理精微,其体难辨”,“在心易了,指下难明”,所以他选取《内经》、《难经》及扁鹊、华佗、张仲景等人的有关著述,编著成《脉经》一书。全书共10卷。原有“手检图三十一部”,今已亡佚。本书经宋代林亿等校订后,卷数未变,而篇次和内容有所更动。现有多种刊本印行。

《脉经》把脉象分成24种,即浮、芤、洪、滑、数、促、弦、紧、沉、伏、革、实、微、涩、细、软、弱、虚、散、缓,迟、结、代、动。基本上概括了临床上经常出现的一些脉象,后世脉象种数虽有增加,但基本不出其左右。同时书中还对各种脉象作了比较形象具体、容易理解的描述,这就使学习者易于理解和掌握,王氏可谓在脉学中做此类工作的第一人。另外,《脉经》进一步确立了《难经》提出的寸口脉法,分寸、关、尺三部脉位及脏腑分配原则,解决了寸口切脉的关键问题,推进了独取寸口脉诊法在临床的实际应用。这种脉诊法突破了《内经》的三部九候法的束缚,是脉诊法的一个简化与改进,而临证效果并无什么差异,故为后世所普遍采纳。《脉经》还注意在阐明脉理的基础上联系临床实际,将脉、证、治、判断预后等统一起来,其所论述的结脉、代脉等至今在临床诊断心脏疾患方面还有实际意义。

《脉经》集汉以前脉学之大成,总结了3世纪以前的脉学知识,并充实了新的内容,使脉学理论与方法统一化、系统化、规范化,并保存了一部分古代诊断学的文献资料。本书对后世影响较大,如唐代太医署医学生的必修基础课程中就有本书。而本书所论述的脉学理论与方法大部沿用至今。本书对世界医学也有一定影响,如著名的阿拉伯医学之父阿维森纳(980—1037)所著的《医典》,其中关于脉学的详细记载,许多脉象的资料即采自《脉经》。其后波斯(伊朗)学者兼医生拉什德·阿尔丁·阿尔哈姆丹尼(1247—1318)主持编纂了一部波斯文的中国医学百科全书,名为《伊儿汗的中国科学宝藏》,书中包括有脉学内容,并附有切脉部位图,书中特别提到了王叔和的名字。我国脉学即由阿拉伯传到了欧洲,其后并广泛传播世界,对欧洲医学——现代医学的发展有其不可磨灭的影响,其中王叔和的《脉经》对此有着较大的贡献。另外,公元8世纪初,日本颁布大宝律令,其中医药方面基本上仿照唐制,它规定《脉经》是医生必修的教科书之一。其后日本医学家编成的《大同类聚方》(100卷)等医书,《脉经》也是其参考的蓝本之一。

但是本书也存在一些缺陷,如选材不严,编纂体例也较混乱,尤其所谓“王脉”、“相脉”、“囚脉”等说法,显属荒诞不经的封建迷信。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 你是我的不辞之歌

    你是我的不辞之歌

    『1v1』『双洁』『超级宠文』“战辞,你会爱我一辈子吗”“会,始于心动,止于枯骨”“歌儿,对我来说,我不想要财富自尊权势,我只想要你”“歌儿,我很偏执,我很自私,我想你的眼睛里映出的全是我的样子。”“战辞,我爱你。”战辞:所念皆是你权北歌:山河不可依
  • 穿越英雄堂

    穿越英雄堂

    闲暇时间接触了一群形形色色的高三毕业生,这群孩子充满着朝气,独自拥有鲜明的性格。加之自己喜欢的几款游戏《星际争霸系列》《英雄联盟》(可能还有西游仙剑等个性鲜明的游戏猪脚)将他们糅合在一起,写进了这个故事。
  • 重刊汾阳和尚语录

    重刊汾阳和尚语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修仙幻

    修仙幻

    世界本是一个混沌,混沌为永恒,无天地,无生灵,无善恶美丑,无恩怨纠葛,无始无终,是为圆满。不知何时,这片混沌中孕育着的无穷的灵气在无穷的变化中也孕育了许多强大的生灵。这些生灵自变化中生,各有天性,却不知天数。
  • 暗黑旋音

    暗黑旋音

    柳青云是世界神秘的暗杀组织四殿王之一的神秘刺客,但是在一次任务中改变了心性逃出组织被连续追杀,故事将在此展开,以后遇到的各种同伴也将帮助他抗衡组织
  • 浅爱:男神走开

    浅爱:男神走开

    一次偶遇,彻底让两人就这么杠上了,我说“你能不能不要就这么在我后面打转了?你是不是很闲?!!”
  • 神魂戒

    神魂戒

    看神魂互换少年一步步走向武道巅峰。被世人嘲笑,纨绔少年,不学无术,直到灵魂互换后父母被陷害致死,看透世人,一步步踏上杀戮之路……
  • 植物强化系统

    植物强化系统

    【从韭菜贩子到植物界大佬】吴优获得了某系统,不禁陷入了沉思:“强化韭菜,选择补肾温阳+1。这年头卖强根丸多赚钱,成人消耗品,日夜皆需求,男人不绝,永不愁卖。”“强化木瓜,选择丰胸效果+1。鲁迅说过,女人宜大不宜小,丰胸业务应该很有市场,不过若是招蜂引蝶怎么办,我不打算开后宫。”“强化猫薄荷,试试加速药效+1。”“强化芦荟:一、抗衰老;二、促进愈合;三、强心活血;四、免疫和再生。这可怎么选?”吴优再次陷入了沉思……(日常、轻松、种田、生活、虐狗……)
  • 穿越过去当神探

    穿越过去当神探

    一个21世纪的IT男因为车贷房贷拼命工作可是没过几年一口老血喷出就过劳死了,却不知道什么原因穿越回了过去,没想到他的灵魂竟然在一个神探身上。
  • 恶魔总裁的天使新娘

    恶魔总裁的天使新娘

    “求求你,放过我爸爸,我愿意为你做任何事。”她面带忧伤,苦苦哀求。他冷笑,不屑一顾:“除非你愿意和我签下契约。”她默默点头同意,时刻接受他对她的一切折磨和侮辱。直到有一天,她再也无法忍受,怀着身孕离开他。他才发现,原来已经在不知不觉间爱上了他……我要你做我的女人,一生一世。他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