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在火药发明并用于军事上后不久,在弓弩的基础上发展而成枪与炮。现代的枪,多种多样。但不论是哪一种,都可以分成枪管、炸药、弹丸几个部分。中国是最早发明和使用枪这种管形火器的国家。
最初的火枪用长竹做枪管,内装火药,点放后,喷出火焰伤人。严格地说,这还不能称作枪,因为它没有弹丸。把它看作喷火器,恐怕更恰当一些,但它为以后枪的发展打下了基础。
公元905年,中国出现了最早的“原始枪”,即火枪(又称火矛)。据史料记载,这种最初的火枪是在矛上捆一个爆破筒式的大爆竹,向前喷火而不炸,可它的威力要比单独的爆竹大得多。世界上第一幅细致绘出“枪”的图画,是在10世纪中叶中国敦煌的一幅丝绸图上:如来佛正在打坐,美女和恶魔们企图使他分心,把一枚手榴弹向他投去,同时还有一个头顶上长有3条蛇的恶魔在用横着的火枪对准他,枪口正喷出火焰。这种“枪”已有了现代枪的雏形。
火枪的发展,经历了漫长的演化过程。开始是用几节竹管,仅能喷火。后来发展用金属做枪管,可用来射弹。弹丸能射出30~40步远,而且弹头常带有毒药,因而杀伤力较强。据史料记载,1132年(南宋高宗绍兴二年),军事家陈规防守德安(今湖北省安陆县)时,就曾使用了“长竹竿火枪二十余条”。这种枪是用粗毛竹筒做“火枪”,内装入火药,由两个人抬着。在交锋时点着火药,喷射出去,烧伤敌人。这种在火矛的基础上创制的突火枪,即以陈规的姓名定名为“陈规火枪”,距今已860余年。它已具备了如今枪的主要性能,可说是现代枪炮的祖先。
1259年,南宋寿春府在“陈规火枪”中装上“子窠”(即小石块、砂子等一类硬东西),制造出了“突火枪”,借火药力量发射出“子窠”,杀伤敌人。这个“子窠”就是中国的、也是世界上最原始的子弹。这种枪应该说是地地道道的枪了。《宋史》记载说,突火枪“以巨竹为筒,内安子窠,如烧放,焰绝,然后子窠发出,如炮声,远闻百五十余步。”虽然这里没有说明“子窠”是用什么原料制成的,但它作为后来子弹的雏形,成为兵器史上的一大创举。这种竹制突火枪,尽管还很原始,但却具备了现代射击武器的枪管、炸药、弹丸等基本要素,为现代枪炮的产生和发展奠定了基础,在兵器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突火枪和子弹的制造工艺很快传向各地。蒙古军队围攻金朝军队时,他们用火枪发动猛烈的夜袭。结果蒙古人抵挡不住金兵喷火枪的反击而败逃。由于竹、木制的管形火器燃放后易开裂,威力也不可能很大,所以后来金属管形火器的出现就是必然的了。
火枪的式样在当时很多。常用的是多管火枪,一管射完,另一管的导火线又点燃了。构造巧妙而实用的“鹤枪”,除了喷火之外,从它的金属枪膛内一次可射出六七个专门制造的弹丸,大大增强了杀伤力。约发明于14世纪的大火枪组,由一个有几个大轮子的车架上每层装16支火枪组成,这些枪管一层挨一层地排成几层,需要10个人同时点燃所有的导火线,从能移动的车架上同时开火。后人由此可看出这种带活动发射架的“排枪”,可说已有原始火箭炮和坦克的雏形;还有一种火枪叫“单眼神力枪”,是由金属枪管、木制枪托组成,在外观上已与现代的猎枪相似。
中国最迟在13世纪发明了铸造的金属枪,在黑龙江出土的一支1288年的青铜手枪,有40余厘米长,重4千克。这支枪现收藏于英国伦敦的一个博物馆里,它可能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金属管形火枪。四五十年后,旅游来中国的欧洲人把枪炮技术带回了欧洲。我国现存的最早的枪是山东长岛博物馆所收藏的南宋铜火铳,它是元惠宗至正十一年(1351)制造的,长4米多,重近5千克,铳身上刻有“射穿百孔,声震九天”的铭文,表明它的威力是很大的。
到明代,出现了多种类型的枪,其性能也有很大的改进。1355年有一个叫焦玉的人,献给朱元璋几十支火龙枪。朱元璋命大将军徐达试放,其“势若火龙,洞透层革”,朱元璋很高兴地说:“此枪取天下如反掌,功成当封大将军。”10余年后,朱元璋果然推翻了元朝,建立了明王朝。火枪在夺取政权的斗争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当时还有多管枪,有的可单管轮流发射,有的可多管同时发射,是现代机关枪和多管火器的前驱。16世纪,一些外国火器传入我国,对我国火器改良也有一定影响。明神宗万历二十六年(1598),著名火器专家赵示祯仿照西域人进贡的鲁密铳,创造了掣电铳和迅雷铳,能连续发射弹丸,已近似于现代的机关枪。但到了清代,由于对火器研制缺乏应有的重视,这个时期的火器发展十分缓慢,而此时正是欧洲火器迅速发展的时期。因此,从那时起,我国火器就比西方大大落后了。
管形火器枪的出现,极大地影响和改变了战争的形式,使战争向现代化方向大大地迈进了一步。火枪在欧洲出现于14世纪末、15世纪初,欧洲第一次关于火枪的记载,出自一部写于1396年的拉丁文著作,这比中国的记载晚了近50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