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5669800000017

第17章 着名古城遗址揽胜(4)

近年,安西县博物馆于六工破城南数公里的瓜州口附近,还发现多处唐代房基遗址。其中瓜州口一号房址,位于瓜州口东1公里许,面积12.6×7.6平方米,墙基宽0.6米,残高0.4米,土坯夹杂芦苇砌成;向北开门,门宽1.2米,有灰层堆积,散见灰陶片等物。瓜州口二号、三号、四号等房址,面积较一号房址稍小,遗存情况与一号房址大致相似,墙体均用土坯夹芦苇,或夹白刺垒砌,残高0.2米至0.5米。由此不仅令人慨叹,细弱柔嫩的芦苇,俨然担当起了敦煌建筑中的主体“筋骨”的角色,当年不仅大量用于长城塞垣、烽燧以及城堡的筑造,而且还被广泛用于民居屋宅的修建,可谓身手不凡,备受青睐。

六工破城还地当连接汉魏敦煌郡东、西两大片绿洲的交通枢纽位置。敦煌郡西片绿洲为氐置水(今党河)绿洲,当时设有敦煌、效谷、龙勒三县;东片绿洲为籍端水(又称冥水,今疏勒河)中游绿洲,当时设有冥安、广至、渊泉三县。唐代在东西两大片绿洲上分设瓜、沙二州。两大片绿洲之间隔以长达六七十公里的戈壁和流沙地,其间交通联系颇为不便。六工破城偏处东片绿洲西南边缘,最为靠近西片氐置水绿洲,遂成为连接东西两大片绿洲的重要交通纽带。由该城向南穿越截山子瓜州口或向东南穿越十工口子,可抵达山南麓广至、冥安二县;由该城向西南沿截山子——三危山北麓洪积戈壁而行,或向西北绕过西沙窝北端,再向西穿越疏勒河南岸的戈壁、荒滩均可抵达西片氐置水绿洲,与效谷、敦煌等县相通。

这一连接敦煌郡东西两大片绿洲的道路,即是中原通往西域的丝绸之路所经的干道。魏晋时在这里筑城,表明东西两大片绿洲联系较前进一步加强和对于西域交通的重视。延至唐代,这里仍是丝绸之路主干道所经之地。敦煌唐人写卷《沙州都督府图经》载有当时连接瓜、沙二州的新旧3条驿道和10余所驿站,而常乐县(即六工破城)则为诸驿道交汇之枢纽。该城中设有常乐驿,由此向西北,经阶亭驿、甘草驿,折而向西,经长亭驿、白亭驿,再折而向西南,经横涧驿、清泉驿(城湾农场二站古城)、州城驿,而抵达沙州;由常乐驿向西略偏南,经悬泉驿(甜涝坝古城)、其头驿、东泉驿(大疙瘩梁古城)、州城驿,亦可抵达沙州;由常乐驿向东南,翻过截山子,经悬泉府(踏实破城子),再向东可抵达瓜州;由常乐驿向东北,可连接莫贺延碛道(第五道),经新井驿、广显驿、乌山驿、双泉驿、第五驿、冷泉驿、胡桐驿、赤崖驿等,直抵伊州(今哈密)。六工破城一地可谓四通八达。

六工破城西北踟0米处的风蚀台地上,由于风力切割侵蚀,表土层被揭去,暴露出约50万平方米的汉唐墓葬群,人骨和随葬品裸露破碎,遗留大量灰陶片、夹砂红陶片、碎砖块等物。

暮色苍茫时分,我又一次登上了六工破城的城头。向西望去,晚霞飞空,云气蒸腾,远处的戈壁、荒丘、田园,都被涂上了一层梦幻般的玫瑰色;三危山的峰峦隐约可见,当年乐傅和尚“仗锡西游”,也应是在这个时辰到达三危山脚下的,夕阳的余辉映射在山巅褐红色的岩石上,一片金光炫耀,在和尚的幻觉中似有千万个金佛在闪显,于是他“架空镌岩”,莫高窟的第一个佛龛遂应运而生了。六工城的始建早于莫高窟的开凿,乐傅和尚西游三危山,头一天晚上一定是住在我脚下的这座城池中的,说不定还在这里做了一个好梦,六工城给他带来了好运。抬眼东望,六工村中炊烟袅袅,暮霭茫茫,村庄树木宛如披上了一层轻柔的薄纱,绿洲原野似乎显得更加迷人了;刚从田地里收工回来的村民们,一准围坐在大彩电旁正兴致勃勃地观看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联播呢。

我曾依据有关史料撰文考得,六工破城最早为三国时期曹魏所设的宜禾县的县城,属敦煌郡所辖;西晋元康五年(295年),于原敦煌、酒泉二郡之地分设晋昌郡,宜禾县遂归属晋昌郡辖;西凉凉武昭王元年(400年),分设凉兴郡,宜禾县又归于凉兴郡治下,并且被立为该郡的郡治;北魏明帝时于六工破城设常乐郡;隋代改置为常乐镇;唐武德五年(622年)又改置为常乐县,为瓜州所辖两县中的一县(另外一县即晋昌县,瓜州治所);晚唐五代宋初归义军政权统治敦煌时,仍立为瓜州所辖的常乐县,一度还于该城中并设常乐镇。

唐代全国地理总志《元和郡县图志》卷40记载,常乐县,东至瓜州57.5公里;汉代属敦煌郡广至县辖地,曹魏时分广至县地置宜禾县,北魏明帝改置为常乐郡,隋代于此置常乐镇,唐武德五年改为常乐县。北宋《太平寰宇记》亦记载,常乐县在瓜州东百十五里。由唐瓜州城(今锁阳城)向西略偏北,穿过截山子,计程115唐里(约合今60公里)的所在,正是今六工破城。由上可见,六工破城在历史上颇为兴盛,曾做过县治,也设过军镇,还曾在西凉和北魏时被立为郡治。

北宋仁宗景事占三年(1036年)以后西夏占领整个河西走廊后,该城废不为县,《西夏纪事本末》卷首所附《西夏地形图》上,标注该城为“常乐城”,而不叫做“常乐县”。以后该城就从史籍上消失了,千古名城遂不为人们所知。

6.小宛破城

小宛破城位于安西县城东18公里(鸟道,即直线距离),国营小宛农场场部西3公里、疏勒河南岸、农口坝北360米处,汉长城遗址从该城北部80米处穿过。

该城略呈方形,取就地粘土夯筑而成,墙垣已不完整,部分墙段坍塌缺损。南北长182米,东西宽179米。北垣保存稍好,底基宽约8米,顶宽2.5米,残高3米至4米,仍显得雄姿挺拔。东垣南段倒塌,北段尚存,顶宽3.5米至4米,城头上可容马车通过,残高4米至6米。南垣东段缺失,西段留存,顶宽3米许,残高约4米。西垣亦保存较完整,底部坍宽10米许,残高2米至4米。北、东、西三垣正中各筑马面1座,马面顶宽7米许,突出墙体外5.5米。南垣正中开设一门,有护门瓮城,瓮城东半段倾圮。四角筑角墩,除东南角墩坍塌外,其余3座角墩留存,角墩突出墙体外约4米。

城内散落遗物为汉至唐宋时代不同纹饰的一些灰陶片、碎砖块、残铁片等。依此判断该城当为汉至唐宋时期的城址,宋代以后废弃。城南约60米处有一条自然河沟自东向西穿过,沟口阔约30米,残深0.8米,已干涸。城外西、南两面有大面积的风蚀弃耕地和风蚀台地,尤以城西集中连片,可断续延绵至10余公里以远。城北80米处的汉长城遗址,仅可见到断续残迹。城南数公里外的截山子北麓分布有大范围的汉唐墓群,其南北宽1公里多,东西长约15公里,应为城内、城周军民的遗冢。

小宛破城靠近汉长城内侧,并有汉代遗物残留,无疑应与汉长城密切有关,当为汉长城上的重要城堡。我曾考得,该城所在的这段汉长城为宜禾都尉昆仑候官所辖,可称之为昆仑塞,它约东起自今双塔农场,西至于北干沟,长约26公里,因其穿越小宛农场垦区,塞垣人为破坏严重,大段缺失,其中农口坝至雁脖子湖林场长约5公里一段保存较好(详见本书第一部分)。别看今天这里很不起眼,当年却是大军屯聚进征西域的出发地之一。《后汉书》记载,东汉明帝永平十七年(74年)派遣名将窦固、耿秉、刘张等率军14000骑,在敦煌昆仑塞集结,直趋蒲类海(今新疆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西北巴里坤湖),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击破白山虏,进入车师之地(今新疆吉木萨尔一带),仅用一两个月的时间就大胜而归,往返行程三千余里,可谓我国古代军事史上速战速决的范例。同书《西域传》记载,北虏呼衍王经常辗转于蒲类海与秦海(今新疆博斯腾湖)之间,袭扰西域;为此将酒泉属国吏士2000人集聚于昆仑塞,进击呼衍王,以绝其患。

我认为,小宛破城最早为汉代宜禾都尉及其所辖的昆仑候官的治所(即驻地)昆仑障,到了西晋元康五年(295年)分设晋昌郡,该城又为该郡所辖会稽县的县城;北魏明帝正光年间(520年至525年)会稽县升格为郡,该城遂成为会稽郡的郡城;延至五代宋初,瓜沙归义军政权又在该城设置会稽镇,以作为它的北部军事壁垒,宋代以后该城废弃。

《汉书·地理志》记载,宜禾都尉及其治所昆仑障位于敦煌郡广至县境内。汉敦煌郡广至县城即今安西县踏实破城子(详后),而小宛破城则位在踏实破城子东北24公里处,离得很近,无疑当属汉广至县辖域;小宛破城又恰好处于宜禾都尉昆仑候官所辖汉长城段的中部,也处于整个宜禾都尉所辖汉长城段的中部,其位置与史籍记载的汉宜禾都尉府昆仑障,以及其后会稽县、会稽郡、会稽镇的所在符合,并且城址的大小也符合当时县、郡、镇城的规模,城中又出土有汉至唐宋时代的遗物,因而该城的历史面貌应如上示。当年征讨白山虏、北虏呼衍王的大军即是在该城屯聚的。该城南约60米处的自然河道,即应是唐代《通典》和北宋《太平寰宇记》所记载的在昆仑障之南的白水。

小宛破城在汉代为何以“昆仑”冠名,其称含义何在?

“昆仑”一名,原为我国古代西方大山之称,历史上颇为驰响。《尚书·禹贡》记之,屈原《离骚》咏之,《穆天子传》渲染之,《山海经》、《淮南子》等进一步神话之,以至被传为仙山、神山。由此“昆仑”之名也常常被用来附会一些地物、景物,以取吉利之意。《史记·孝武本纪》记载,汉武帝建明堂,明堂图中有一座大殿,大殿四面不设墙壁,仅有顶部茅盖;筑有复道,复道上建楼,楼的形状专门模拟昆仑山之状建造,该复道亦被命名为昆仑道。昆仑山因其峻拔寥远,“昆仑”一词遂又被用来比喻广大无垠之貌,宋人司马光曾说:“昆仑者,天象之大也。”

昆仑山的位置,古人所指不尽一致,有的说是于阗南山,有的说为酒泉南山,还有的说在敦煌之南。我国古籍《吕氏春秋·古乐篇》、《说苑·修文篇》、《风俗通·音声篇》以及《汉书·律历志》、《宋书·律历志》等都记载有一则传说:黄帝曾派遣有个名叫伶伦的人到大夏、昆仑山的北麓一带采摘竹子,用其制作乐器吹之,以为黄钟之宫。着名学者王国维《西胡考》一文认为,此处大夏指睹货逻,原在新疆于阗南山,因而于阗南山就是古之昆仑山,也就是今天的昆仑山。黄文弼《河西古地新证》则认为,上述昆仑就是指今天的酒泉南山,当时大夏人在其东南,大月氏人在其东北而居。

我的看法是,古人实际上是将今天的昆仑山脉以至祁连山脉西段的敦煌南山、酒泉南山都唤作昆仑的,它们山体相连,同为青藏高原北部边缘山脉,在古人的眼中它们是被看成一体的,都被作为西方的神山,予以尊崇。史籍中将敦煌与昆仑神山联系起来的记载不绝于册,我们不妨试举几例:

《山海经·西山经》记:“三危之山,三青鸟居之”;同书《海内北经》又记:“三青鸟为西王母取食,在昆仑墟北。”“三危”一名,最早见于《尚书·舜典》“窜三苗于三危”,意即将三苗人流放到三危一带。三危的地望尽管学人看法各有不同,莫衷一是,但是汉代的“三危”却是明白无疑地指敦煌东南的三危山。如东汉人写的《水经》记:“三危山在敦煌县南。”如此敦煌的三危山就与昆仑神山联系了起来。

《山海经·大荒西经》载:“西海之南,流沙之滨,赤水之后,黑水之前,有大山,名昆仑之丘。”西海(今罗布泊)、流沙、黑水一带的广大地域,敦煌恰可属之。

西汉司马相如《大人赋》吟道:“西望昆仑之轧惚恍忽兮,直径驰乎三危;排阊阖而人帝宫兮,载玉女而与之归。”这里将昆仑山与敦煌的三危山更是直接联系了起来,昆仑一脉可“直径”通至三危。

《汉书·礼乐志》载《天马歌》:“天马来,开远门,竦余身,游昆仑。”西汉所称的“天马”,其来源一是出于敦煌渥洼池,另有从大宛而来者;即使来自大宛的“天马”也是经由敦煌而人汉的。综上来看敦煌确与“昆仑”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既然敦煌三危山可与“昆仑”联系在一起,那么将敦煌境内的一段长城名为昆仑塞,将该段长城上的一座重要城堡名为昆仑障,也就是顺理成章的了。也正是由于这段长城和这座城堡特殊重要的地理位置(一度为出征西域大军的屯聚地和出发地),才有获得“昆仑”尊称的资格。

7.踏实破城子

踏实破城子位于安西县踏实乡政府驻地(即清代的踏实堡)西北8公里处,北距安西县城25公里(鸟道),地当截山子之南、榆林河尾闾,安西县城通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榆林窟的公路,即从该城边上穿过。前往榆林窟参观的人们,无不在这座古城中驻足流连。

该城墙垣犹存,损毁较轻。南北长280米,东西宽150米,规模较大。城基宽约5米,顶部宽1.5米,残高6.5米,显得厚实高大。墙体较为连贯完整,少有缺失,就连墙顶的女墙也留有残迹。四角皆置有角墩,角墩突出墙体外6.5米。东、西二垣各设马面3座,除东垣北部一座倒塌外,其余保存较好。马面顶宽8米,突出墙体亦6.5米,马面之间相隔约70米。向北开置一门,门外设有瓮城。南垣中部有一处宽约10米的豁口,可能原来是门。西垣中部还发现用于攀登城墙的“龙尾”,龙尾相当于汉长城坞堡上的坞陛,亦即明清时期的马道。元代着名学者胡三省在注释《资治通鉴》卷88中的一段话时写道,所谓龙尾就是靠城墙筑成的坡道,逐渐升高,借此可登上城顶。

踏实破城子内,原有建筑已荡然无存,随地散落碎砖块、瓦块、灰陶片、红陶片、夹砂陶片、白陶片等物,多为汉至唐宋时期的遗物。城中靠近西墙有一处被人挖土后留下的土坑,我在土坑壁上发现有文化层露头,文化层可明显地分为上下两层:上层厚约0.7米,夹杂灰陶片等物;下层为灰碳层,厚约0.9米,可见灰渣、木碳碎屑等。

该城北门外仅约30米处,又有小城一座。小城平面呈正方形,每边长约30米,墙垣倒坍严重,仅南垣较完整,残高约4米,其余三垣均成颓壁。小城中部有墩台基址一座,墩台亦呈方形,边长约16米,残高1.4米,当地俗称望月台。该小城当年应作为大城北门外的屏蔽,其功能类似于瓮城。

十分有趣的是,踏实破城子恰巧位于古今绿洲的分界线上。该城东墙紧靠今天的榆林河绿洲,东墙外是今天的村小学,伴随着琅琅的书声和孩子们的欢笑,似乎千年古城也年轻了许多。该城西墙、南墙外则可见到成片的风蚀弃耕地,这应为当年的古绿洲所在。弃耕地范围约有10平方公里,阡陌遗迹可辨,亦见散落其上的灰陶片、红陶片等物。古今绿洲景观殊异,泾渭分明,恰以古城为界,实不多见。

同类推荐
  • 重门天险:居庸关

    重门天险:居庸关

    居庸关,是京北长城沿线上的著名古关城,地势险要,且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一直是兵家必争之地。居庸关的得失昭示着王朝的兴衰成败,更成为改朝换代的象征。此外,居庸关一带的汉族与关外游牧民族在此交汇,融合成具有居庸关特色的民俗文化。它雄伟的关城及众多的历史遗迹,为我们打开了一扇了解中国古代军事文化的大门。
  • 知堂两梦抄(谷臻小简·AI导读版)

    知堂两梦抄(谷臻小简·AI导读版)

    这个选本和坊间流行的其他选本所选篇目,几乎无一篇同者。周作人在传统中找到了他所称的“中国思想界之三盏灯火”——汉代王充,明代李贽,清代俞正燮,他们的共同特征是“疾虚妄、爱真实”,并由此上溯到墨子、颜回、大禹,梳理出自己独特的文化传承系统。本书清晰地呈现了这个思想体系。
  • 中华典故(第九卷)

    中华典故(第九卷)

    本书编者在先秦到晚清的文化典籍中穿梭往来,精选出数千则典故,并对每则典故的出处、故事、含义、用法进行了详解。为了方便读者查阅,根据笔画多少对这些典故进行了分类,使读者用起来方便快捷、得心应手。一书在手,尽览中国语言文化的博大精深。
  • 幼学琼林全鉴(典藏诵读版)

    幼学琼林全鉴(典藏诵读版)

    《幼学琼林》是骈体文写成的,全书全部用对偶句写成,容易诵读,便于记忆。全书内容广博、包罗万象,被称为中国古代的百科全书。人称“读了《增广》会说话,读了《幼学》会读书”。书中对许多的成语出处作了许多介绍,读者可掌握不少成语典故,此外还可以了解中国古代的著名人物、天文地理、典章制度、风俗礼仪、生老病死、婚丧嫁娶、鸟兽花木、朝廷文武、饮食器用、宫室珍宝、文事科第、释道鬼神等诸多方面的内容。书中还有许多警句、格言,至今仍然传诵不绝。但是书中也有一些封建观点,对于现代人来说难以认同。伟人毛泽东就能熟背《幼学琼林》,可见此书影响于世的程度。
热门推荐
  • 你真是不解风情

    你真是不解风情

    裴英泽难以置信他的小妻子在生下孩子后,竟然会开口要求离婚?!宋雨歆十八岁,他就娶了她,还以为两人是相爱结婚,她是心甘情愿,但看来心甘情愿、迫不及待要结婚的是他,而不是她那个爱情小骗子!他答应了,离婚的那一天起,再也不要看见那个狠狠伤透他的心的女人。
  • 夜半琴瑶

    夜半琴瑶

    一切事件的起点都来自那个云国西北的边境小城,她流浪了很多年,却第一次碰见了这个魔头,他说过你对我没用就杀了你,幸好他从来没有真的下过手,
  • 亲爱的王爷战场见

    亲爱的王爷战场见

    她是一个杀手,为了雇主,不惜选择死亡,世事难料,再次重生,她成了一个毫无武学天赋的废物!他是皇甫国的第一美男子,能力大过天,却被一个‘废物’牢牢吸引……恩怨情仇,误会重重,两人注定纠结,谁是谁生命中的劫?相厌到相知,相爱到相恨,王府到战场,究竟发生了什么?让两个彼此相爱的人沦为仇人?……
  • 创新力

    创新力

    一流的人主动创新,二流的人被动创新,三流的人拒绝创新。创新力是一流的人和末流的人的分水岭,是人的所有能力中的灵魂。开阔思路,塑造自己的创新意识,收获成功的硕果。
  • 重生之佞妃有毒

    重生之佞妃有毒

    前世,她被钉上不守妇道、与人私通的罪名,五马分尸活活痛死!重生,她不要善名甘做毒妇!惩继母,斗继妹,虐渣男!不守妇道?好!万千美男等她来挑!心肠歹毒?她只爱值得爱之人,渣男恶女,毒死活该!权倾天下,美男相随,痛痛快快过一生!
  • 战甲天下

    战甲天下

    罗杰是一个勤奋刻苦,心地善良的人但隐藏在他平凡的外表下,却有一个登顶世界强者巅峰的信念!一天夜里,他从路上背回来一个昏迷的老头,却发现自己意外突破……这是一部关于战甲的小说。但这也是一部很爽快的小说………坦普大陆上所有强大的战士,都会在一定的时间内从体内爆发出战甲从最高级的龙战甲到最为卑劣的鼠战甲都是每一个人梦寐以求的目标拥有战甲,就拥有了强大的力量和技能。本书战甲为王,通过不断的修炼和战斗之后,战甲的等级会得到提升。比如刺猬战甲-狂暴刺猬战甲-白银刺猬战甲-轮回刺猬战甲-寂灭刺猬战甲突破五个战甲以后,会进化到更高等级的战甲上来……比如狼战甲……但进化到新等级的战甲以后,必须再次经过五个等级的提升,然后才能再次进化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那个明星来自喵星球

    那个明星来自喵星球

    我是一名偶像练习生,有一天获得了猫的种族天赋;从此身手和猫一样敏捷,也因此成为动作电影里的男主角;可这喵星人的种族天赋却有副作用,我现在变的像猫一样,天天好吃懒做;算了,我不努力了,混日子过着~
  • 破虚修仙诀

    破虚修仙诀

    尹修玄,一个小小石匠,无意得至宝,攀上修仙路,一念为长生,凡人斩神仙。神尊如何,魔尊如何,天尊又何如,且试试我手中长剑,且看我掌上灵符!地神人鬼魔仙,六道轮回,天地至理。神魔之战,毁人界于一旦。谁能力挽狂澜,披荆斩棘,斩神屠魔?
  • 真爱无赝

    真爱无赝

    明明是被幸运加持过的一见钟情,她却又被掩于时光的阙,而囿于思念的牢,一见钟情有多美,牵挂就有多令人煎熬。遇见你,遗落你,我竟成了滚滚红尘中的最可怜人,于是,寻寻觅觅……“替身”是爱情的祭奠和嘲讽,抱歉我用错了方式,谈赝爱——只为等待那真爱的救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