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孩从小比女孩大胆,喜欢冒险,最根本的原因在于男孩体内存在大量的睾丸素,从出生起,男孩体内睾丸素的分泌就远远高于女孩。这些睾丸素会使男孩们体内产生很多的能量,正因为如此,他们需要进行一些冒险的行为去释放这些能量。许多心理学家认为,男孩爱冒险、爱争斗、喜欢出风头等倾向都与睾丸素的分泌直接相关,也就是说,爱冒险是男孩的天性。因此,父母应该改变观念,正确对待男孩的冒险行为。
“赶快下来!你爬那么高干吗?摔下来怎么办?”“别闹了好不好,真是吵死人了!”“你能不能安静地坐会儿,真是愁人!”生活中,我们经常能听到这样的话。很多父母都不喜欢太好动、闹腾的男孩,他们认为那样的男孩爱惹事、不服教管。父母这样的做法是违背男孩的天性和成长规律的,在男孩的成长中,大量的运动是不可少的,他们依靠跳跃和攀爬等行为和动作来消耗体内的睾丸素,以促使大脑的健康发育。因此,当男孩有冒险行为时,父母一定要给予理解,包容他们。
2.为男孩的冒险行为创造条件
一些简单的冒险行为,父母可以放手让孩子自己去完成。但是父母也要让男孩认识到,有些冒险活动需要在大人的指导下才能进行,还有一些专业性比较强的冒险活动,则更应该接受专业人士的指导,学习和掌握专业知识后才能进行,决不能闹着玩。
对于这样的冒险活动,家长应该尽量地为男孩创造条件。比如,孩子想和同学一起去攀岩,父母应该先帮助孩子认识到单独活动的危险性,然后可以带孩子去参加一些专业的培训,然后参加一些比较正规的攀岩活动。
3.鼓励男孩勇敢去冒险
男孩在冒险的过程中,总会有各种各样的快乐和收获,每克服一个困难,男孩就会增加一份自信。冒险行为中体验到的成就感会激励男孩更勇敢地去面对困难和挑战,鼓励男孩在自己感兴趣的未知领域开拓进取,从而实现自己的梦想。
男孩在冒险的过程中难免会受到伤害,但是不能因为担心就去禁锢男孩的手脚,把男孩拴在书本上。父母应该鼓励男孩勇敢地去冒险、积极地去尝试新鲜事物,从而激发孩子的斗志和活力,让男孩赢得生活的主动。
育儿心经
爱冒险是男孩的天性,父母要改变自己的态度,正确对待男孩的冒险行为。父母要鼓励男孩勇敢地去冒险、积极地去尝试,帮助男孩认识到冒险的性质,并为男孩的冒险行为创造条件,从而让男孩更好地体验冒险的快乐和成就感,培养男孩积极主动的人生态度。
满足男孩的探索心理
一位爸爸苦恼地说:“我真拿儿子没办法,总有问不完的问题,回答完一个还有下一个,凡事都要打破砂锅问到底。”很多爸爸反映男孩不仅爱问“十万个为什么”,还爱动手,喜欢“搞破坏”今天把爸爸的剃须刀倒腾坏,明天把家里的收音机拆的七零八落,没两天又把家里的闹钟大卸八块;再大一些的男孩,甚至会拿着自制的工具拆修照相机、电视甚至电脑。男孩的破坏几乎无时不在、无处不在,以至于很多家长不得不防小偷一样,把男孩感兴趣的东西都锁起来。
家有“破坏大王”,真是让家长们头疼不已。其实“搞破坏”是男孩的天性,是男孩子探索心理的表现。男孩总把玩具拆得七零八落,是因为他想知道这个玩具是怎么运动的,或者想看看这个玩具还有没有其他的玩法。男孩这看似破坏的举动背后,往往隐藏着男孩异于常人的天赋,因此,父母应该在满足男孩探索心理的同时,帮助男孩挖掘自身的潜能和优势。
1.要宽容男孩的破坏行为
我国着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小孩爱搞破坏,失去的只是可估量的价值,而得到的却是小孩一生受之不尽的无穷财富——思考、创造和智慧。”面对男孩的破坏行为,父母应该持宽容的态度。因为好奇和探索,是男孩认识世界的重要方式,父母应先给予肯定,鼓励孩子积极地去探索,只有这样才能充分挖掘男孩的智慧,让男孩学到更多的知识。
2.认真对待男孩的提问
男孩们由于年龄、经验、阅历和知识储备的限制,有时候提出的问题在成人看来不是荒唐可笑,就是过于简单,或者钻到了牛角尖里。比如,男孩看到小鸡破壳,就会缠着父母问:“我是不是也是从蛋壳里出来的啊?”如果父母回答说“不是”,那男孩就会继续往下追问,让父母无法招架。
对于男孩的提问,父母应该认真对待,不应该以成人的眼光进行评判,也不能因为害怕孩子追根究底就胡乱回答。男孩提问,证明他在认真的思考,父母应该给予耐心解答,并对他积极主动的思考给予赞赏和肯定。
3.参与到孩子的探索活动中
男孩强烈的好奇心只是一种无序、自发的本能,仅靠这种好奇心无法清楚、准确地观察和探索种种他未知的现象,更不能掌握其本质和规律。父母应该走进男孩的世界,参与到男孩的探索活动中去。
比如,和男孩一起打开电脑,了解电脑的主要部件和工作原理;带男孩一起去参观工厂、农作物栽培基地,开阔孩子视野的同时,引导孩子走进大自然,观察和寻找问题的答案;和男孩一起做一些光、电方面的小实验,让男孩在动手的同时,学到相应的科学知识,同时也认识到不当使用火、电的危害等等。
4.挖掘男孩“破坏性”背后的天赋
扬扬最喜欢的玩具竟然是两根拇指粗细的短棍,走到哪敲到哪。碗盘、杯具、茶几、衣柜、栅栏……凡事能发出声音的东西,他都一定要尽情敲打一番。对于扬扬的破坏行为,爸爸并没有过分地批评,而是带他去了乐器城,买了一套架子鼓,还买了几张教学光碟和演唱会的光盘。这下扬扬开心了,每天都要花好几个小时来观看教学视频或是演唱会,边看边敲,玩得不亦乐乎。就这样过了一段时间,扬扬的架子鼓竟然敲得有模有样了,还说长大以后要组一个自己的乐队,到世界各地巡回演出。
男孩的“破坏性”背后往往隐藏着很多天赋:探索能力、创造才能、思维能力、动手能力……有人说,父母对于孩子,缺少的往往是发现。因此,父母千万不可小瞧男孩的“破坏行为”,而应该多观察和发现,并及时正确地引导男孩的行为,挖掘男孩的潜能,为男孩的成功创造条件。
育儿心经
男孩在婴幼儿时期,就会表现出比女孩更强的好奇心。男孩的破坏行为,往往是出于探索的心理。父母要尊重男孩的天性,鼓励并积极地参与他的某些活动,挖掘他行为背后的天赋,并进行合理的引导,这会使孩子受益一生。
男孩也需要爱和关注
一位心理学家曾做过这样一个试验:为了不显示出性别,他给一个一岁多的婴儿穿上一身中性的衣服,然后告诉一组父母,这个孩子是女孩;对另一组父母却说,这个孩子是男孩。然后要求这两组父母分别陪这个婴儿玩。
结果,第一组父母大多都拿出布娃娃让“女孩”玩;而第二组父母给孩子玩的玩具却是小玩具枪和小足球。试验到了最后阶段,两组父母都经历了一个特殊的情况——这个孩子突然被一个会发出奇怪声音的玩具吓了一跳,并大哭起来。
然而这时,两组父母的表现却截然不同:第一组父母看到“女孩”被吓哭了,便连忙去安慰她,并告诉她不要害怕;而第二组父母却不太在意“男孩”的哭泣,他们认为一个男孩子被一个玩具吓哭,是很没出息的一件事。甚至还有些家长认为这是“男孩”在故意给他们制造麻烦。
最后,试验得出了这样一个结论:家长对孩子行为的反应,主要取决于孩子是男孩还是女孩。
生活中,家长对男孩的教育往往比女孩要严厉得多,父母给予女孩的关注和呵护远远比男孩要多:同样是摔倒哭泣,女孩会很快被扶起来轻声安慰,而男孩常常被要求自己爬起来,还被要求要有“小男子汉”的样子,不准哭泣;同样是犯错误,女孩常常轻易就得到父母的原谅,而男孩却常常会受到惩罚。其实,家长这样的反应和教育方式对男孩来说,是很不公平的。
教育学的研究显示,对于年龄比较小的男孩来讲,他们在生理上和情绪上都要比女孩脆弱,更需要得到父母的爱和关注。
研究表明,对于刚出生的婴儿来讲,男孩比女孩对痛更加敏感,当他们感觉潮湿或不舒服的时候,男孩更容易哭泣。
当孩子长大6个月大时,女孩可以通过吮吸手指和玩玩具等方式寻求安慰,但男孩不是。这个年龄段的男孩,除了在生理上要比女孩脆弱之外,在情绪上也会表现得更为脆弱。他们不但爱哭,而且情绪很容易就会变得烦躁,烦躁的时间也要比女孩长很多。
儿童心理学家曾进行过这样的试验:让几个男婴和女婴的母亲陪孩子玩耍,并在孩子兴致正浓的时候停止陪伴,并板起脸假装生气。面对这样的状况,男孩往往表现得更为愤怒,他们要么想让母亲抱他们起来,要么在椅子上动来动去好像要逃走,而且男孩哭泣和烦躁的次数要比女孩多很多。在实验结束后,母亲们都想通过安慰使自己的孩子恢复平静,例如抚摸他们,认真地注视他们,同他们说话等等。结果表明,女孩的情绪更容易恢复,当母亲拿着玩具跟她们玩耍时,她们的注意力很快被转移,母亲的轻声安慰和抚摸让她们很快重新高兴起来,而男孩却需要更长的时间才能平静。
当男孩得到父母的爱和关注时,他的内心才会感到安全。父母不应该吝啬自己的关爱,而多给男孩一点耐心、一个拥抱、一声轻言细语的安慰,帮助他走出糟糕的情绪,更快乐地成长。
育儿心经
每一个孩子都是希望得到父母的关注和保护的,男孩也不例外。父母应该尽量满足男孩的心理需求,给他爱和关注,让他有足够的安全感。这样,他才能更快乐地学习和成长。
温和地改正男孩的错误
在家庭教育中,如果女孩犯错误,家长往往会先和女孩讲道理、循循善诱、谆谆教导,但对于男孩,家长往往会控制不住自己的脾气,有的甚至上来就动手。家长这样的教养方式对男孩的成长是极为不利的。
一天凌晨,银川“110”指挥中心接到一个电话,说在银川化肥厂附近有一个出租车司机被人杀害了。当4位民警赶到出事地点时,预先埋设好的炸药突然爆炸,3名警察当场死亡,一位没死,却被歹徒捅了32刀……这就是曾经轰动全国的宁夏“4.20特大袭警案”。破案之后,人们更为震惊:罪犯竟然是一对亲兄弟!主犯杨杰,小时候是一个非常优秀的孩子,爱歌唱,爱写诗,会拉小提琴,还是个二级鼓手,在他第一次进监狱时还得过全国劳改系统罪犯小提琴比赛一等奖。一个天才少年,却成了杀人恶魔,原因何在?杨杰爸爸的回忆为我们找到了答案。在被问到是怎样教育儿子时,杨杰的爸爸说:“为了把杨杰教育成一个听话的孩子,我时刻都极其严格地要求他。一次,我边洗脚边跟他说话,他顶了一下嘴,我就把半盆洗脚水连同盆一起扣在他头上;我觉得游泳太危险,禁止他游泳,他不听,我就扑到跟前把他按在水里使劲淹他;在上小学时,挨打更是成了杨杰的家常便饭……”杨杰爸爸的“棍棒教育”给了儿子一个恐怖的世界,父亲的教育方式不仅没能让儿子在改正错误的同时成长为一个优秀的人,反而把儿子变成了一个杀人犯。
据有关资料显示,在我国17岁以下的儿童和青少年中,至少有3000万人受到各种情绪障碍和行为问题的困扰,中、小学生心理障碍患病率为21.6%~32.0%,突出表现为人际关系、情绪稳定性和学习适应性方面的问题。而男孩心理健康问题形成的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父母不良的教养方式。
中国有句古话“不打不成器,棍棒出孝子”,这句话在男孩的教育过程中,常常被提起。然而,美国着名儿童教育家西阿?洛克认为:“无论是什么人,受激励而改过,是很容易的,受责骂而改过,比较而言是不大容易的。而孩子尤其喜欢听好话,而不喜欢听恶言。如果家长总是用消极的办法来对待孩子,其结果是孩子改过的少,怨恨父母的多。”专制的父母,只会一味地禁止、压制孩子,这样往往更容易激起男孩的逆反心理,起不到相应地效果不算,甚至会把孩子推向毁灭的深渊。
一位国外的儿童教育专家曾说过:“孩子的生活环境给他们造成的对应性影响是非常巨大的,如果孩子生活在暴力之中、地狱之中,他就会成为魔鬼。”心理学家研究指出:“杀人犯大多是在暴力的、缺乏爱的环境里培育与成长起来的。”美国监狱提供的一份详细的分析报告指出:“85%的刑事犯是因其对爱的基本需求和个人的尊严没有得到满足而导致犯罪的。”
临床的研究与实践证明,男孩的人格、情绪特点、心理状态和行为方式等都与其父母的教养方式密切相关。父母不同的教养方式,就会培养出不同个性的男孩。如果父母经常对拒绝否认男孩或严厉惩罚男孩,男孩就越可能多地表现出孤独、不关心他人、难以适应外部环境、喜欢冒险等特征,也更易产生焦虑、担忧及某些强烈的情绪反应。
因此,父母在教养男孩的过程中,应该多给男孩一些耐心,尽量温和地帮助他改正错误。太过严厉的苛责甚至是打骂,往往都达不到预期的效果,还会造成男孩的恐惧和叛逆,扭曲男孩的性格。
育儿心经
男孩犯错时,也需要得到父母的理解和宽容。父母民主的姿态、温和的态度,往往更能赢得孩子的尊敬和信任,让孩子心悦诚服地接受父母的引导和教育,改正自己的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