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为了挣个好标签才活到现在
1
从年前开始到春节这几天,我的感情生活已经被翻来覆去地问了五六遍。
说的最多的无非是:“你今年就要26了,不小啦,该谈啦。”
在听说了我身边也有不错的男士之后,他们更加急切,“眼光也别太高了,女人最宝贵的就是这几年,过了就不好找了。”
连一直号称不着急把我嫁出去的爸爸,也开始有意无意在我面前夸某家的儿子人品好,催婚之意再明显不过。
我也还算听话,在家人的安排下和一位男士见面。
对方是本地三甲医院的一名医生,29岁,有车有房收入稳定,父母都是律师。这样的条件加上身高178,在大龄相亲界简直就是必杀。
相亲的场合是火锅店,我定的,没别的原因,就是我喜欢吃火锅。
医生很有礼貌到我家接了我然后一起去火锅店,坐下来之后主动找话题。聊得无非就是我的工作,他的工作,我的爱好,他的爱好,他上一段为什么分手,我上一段为什么分手,我为什么这么久不谈,他为什么这么久不谈,以及话语间他会稍微透露出自己的经济状况还不错。
似乎说起话来也没有冷场的时候。
回答家里,大家问我,今天相亲怎么样。我说挺好的。
在家里一片大龄剩女终于看见曙光的欣喜氛围里头,我却默默决定不再和那位医生见面了。
2
那天的那顿火锅,我们聊了很多,但不见得就是聊得来。
我说我很放假的时候喜欢去旅游,不论远近出去玩就很开心。他说他觉得年轻人可以多奋斗,还不是享受的时候,放假在家里好好休息是他更好地选择。
他说外面的餐厅都不太卫生,还是自己做饭比较好,可我却乐在寻找新的餐厅,哪怕看到卫生等级是C的餐厅,也乐此不疲。
我说我买衣服就在附近商场买了,遇上打折好看又不贵。他认为既然要买衣服,还是应该选择大牌,一件6000元的风衣穿起来质感就是比1000元的好很多。可是他不知道我连1000元的风衣都是咬咬牙买下来的。
我们都有着正常人的正常的价值观,却有着密密麻麻的小冲突。
所以当我回到家里,别人问我对方如何,我的评价是挺好的一个人,可是不太适合我。
这下随便大家怎么说,我都坚持不再和那位医生见面。
连朋友也说,你这说虚岁都27了,大概合适就不要那么挑剔。
好像是我因为年纪稍微大了一点,就没有等待一个我真心喜欢的人的资格一样。甚至于好朋友有时候也会用玩笑的语气说:“可别挑着挑着成了大龄剩女。”
3
到底是谁发明了“剩女”“剩男”这样恶毒的词语?
从25岁开始,没有被嫁出去的姑娘就会接收到来自各方的压力。亲戚和朋友无不关心你的终身大事,名曰:不能眼睁睁看着你成为剩女。就这样,这个恶毒的词语在吓到你之前,先吓到了你身边所有爱你的人。
很多人呢,看着别人在这个年龄谈婚论嫁步入礼堂,心更慌了:哎呀,我的同学大部分都结婚了,有的甚至都在计划二胎了,可是我怎么连个靠谱的男朋友都没有。
不少姑娘就在这样的压力中匆匆相亲,然后结婚。就像是完成任务一样,撕掉了贴在身上的那个“剩女”标签。
发明这个词语的人用一种诡异的角度嘲笑那些没有早一点遇到正缘的人,亲人朋友又害怕你被嘲笑被贴上这样听上去难听的标签所以拼了命催促撮合。
但有没有人考虑过,结婚不是通往幸福的唯一途径,而结婚通往的也不一定就是幸福。
为了什么一定要让一个还没有遇到爱情的人向自己的年龄妥协,如果我急匆匆地嫁人了,最后过得不幸福,那些给我贴上剩女标签的人会负责吗?
不会,他们只会从不知道哪里再掏出一堆标签来继续批评你的婚姻之道。
4
很多人真的特别擅长把自己的看法强加在别人身上。不结婚就不幸福的观念,我不知道是怎么流行起来的,甚至于在这个社会根深蒂固:一个女人的事业再成功,见识再广阔,只要她没有结婚,她就算不上是个人生胜利者。
狗皮膏药一样的“剩女”标签牢牢贴着。最多是在那两个字前面加个修饰,称呼变成“黄金剩女”。
听起来并没有好一些,一样恶毒,甚至有些尖酸的味道。
所以你问我,怕不怕成为剩女,我当然不害怕,我甚至都不觉得这个社会上有真正意义的剩女。谁给你资格说别人是剩下的了?
我不算个机智的人,但是还算理智,怎么可能为了一句危言耸听的标签语就冲动地付出自己的婚姻。
我小时候努力上学,长大了努力工作,可不是为了让世人给我打个好的标签,而是为了我能够过我自己想要的生活,至于我想要的生活是什么样子,别人凭什么来指手画脚。
所以别劝我及早结婚,免得剩下了。
你真的管不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