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按着人类的意愿有计划地改造生物已成为可能,从而世界上日益严重的人口、环境、粮食、资源、健康等与人类生存和发展密切相关的诸多重大社会问题也必将随着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的进步而得到完美的解决。”妈妈用一句话就简单地回答了我们关于孟德尔成果应用价值的问题。
“阿姨,您能给我们详细地讲讲遗传学在时空穿梭技术上的应用吗?”艾思对妈妈过于概括的回答感到很不满意。
“好啊。”妈妈接着讲到:“《西游记》里孙悟空用自己的汗毛变成无数个小孙悟空的离奇故事,表达了人类对复制自身的幻想。从理论上来讲,人类现在已经完全可以利用计算机将一个生命体的全部遗传信息以数据的形式长久地存储起来,并在未来的某一天将这些数据再转换成具体的一个细胞、组织或器官,进而通过组装、整合这些‘零部件’使生命体得以重现,从而实现复制自我和长生不老的梦想。
这就好比我们常见的数字电视,首先我们要将各种声、光、电信号转换成数据,然后再通过传输设备发送出去。而我们的电视机就是接受设备。电视机在接收到这些数据后,首先要将这些数据再转换成相应的声、光、电信号,这些数据才能成为人们能够理解欣赏的各种各样的电视节目。目前,对于生命体在时空中的瞬间转移就用到了这种技术。前面我们提到,对于物体的时空转移,主要是通过微粒子的瞬间转移技术来实现的。而在微粒子转移的同时,还要发送描述物体结构形态的数据,以使物体恢复原状。对于生命体而言,这些数据就是遗传信息。
打个比方说吧,如果把你们班看作一个整体,在进行时空转移的时候,每个同学可能就是一个微粒子,也就是进行时空转移的基本单位。假设思友的位置是第三排左数第四个,你是思友的右侧同桌。描述这些相对位置的信息就是数据。”
“很多年后,如果利用我的遗传信息合成一个‘新我’,‘她’是不是也会像我一样喜欢研究生物呢?”艾思问。
“不会吧?”对于艾思的想法,我感到很离奇。因为我所知道的克隆技术只是两个个体在形体上的相似,怎么会把人的思想也克隆了呢?
“是的。刚才我已经说过,现在我们已经能够将生命体的全部遗传信息以数据的形式保存起来。这些信息就包括你的人生经历在大脑中的印刻,也就是通常我们所说的记忆,以及你的思维模式。这也是这种新技术和传统的克隆技术最根本的区别。”
超级链接:1938年,德国科学家首次提出了哺乳动物克隆的思想,1997年英国罗斯林研究所成功地克隆出“多利”羊。这里的克隆是指利用生物技术创造一个与原先的生物体具有完全一样的遗传信息的新生物体。在现代生物学背景下,这通常包括了体细胞核移植。在体细胞核移植中,卵母细胞核被除去,取而代之的是从被克隆生物体细胞中取出的细胞核,通常卵母细胞和它移入的细胞核均应来自同一物种。由于细胞核几乎含有生命的全部遗传信息,宿主卵母细胞将发育成为在遗传上与核供体相同的生物体。
“克隆只是保留了生命体的基本遗传信息,而不是全部的信息。而且这一技术还需要经过母体的孕育和个体自身的生长发育过程。在这两个过程中,遗传信息不可避免地要受到已经改变的环境的影响,因而通过克隆技术获得的新个体不是原来生命体的绝对复制品。对于人类而言,克隆体不能获得原个体的思想、性格,而且与原个体存在年龄上的差距,只是在外形上二者极为相像。当然,从伦理上来讲,是不允许克隆人的。这个你们也了解的,我就不多说了。”
夜色渐浓。方伯伯已经回去休息了。
“我们也回家吧。小胡子同志负责护送艾思同学。”没想到爸爸也叫胡子叔叔“小胡子”呀,还一本正经地加上个“同志”,真搞笑。
“高叔叔,您就让胡子叔叔带我坐一下飞船吧。不然,我会整天是个心事,会影响我学习的。”
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