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博罗内是博茨瓦纳首都。又名加贝罗内斯。在东南边境林波波河上游高地上。面积71平方公里,人口9.5万(1986年)。原是开普敦——布拉瓦约国际铁路线上的小镇,当地部族酋长驻地。1965年扩建新城,行政机关从南非境内的马弗京迁入该城。1966年博茨瓦纳独立后成为国家政治中心,是牲畜、羊毛、皮革的重要集散地。有较大的屠宰场、肉类加工厂、热电站以及织布、服装、化工日用品等小型工业。南郊70公里处的奥茨有锰矿开采。
铁路、公路通连国内主要城镇和南非、津巴布韦。有国际航空港。设有博茨瓦纳——莱索托——斯威士兰联合大学分部和国立博物馆、艺术馆等。
废墟上崛起的汉堡汉堡是联邦德国最大城市和港口,与不来梅同为全国仅有的两个城市州,位于北部易北河下游,阿尔斯特河和比勒河汇入处,距北海121公里。
面积753平方公里,人口157.1万(1987年)。
市内地势平坦,平均海拔仅6米。河道纵横,水域约占全市面积7.7%。
易北河自城东南流入,分成南、北两汊,至城西重新会合,向西北注入北海。
阿尔斯特河在市内形成两个相连的湖泊,称内、外阿尔斯特湖。通过一系列天然水道和运河,与波罗的海和西欧其他水系相连,兼有海港和河港之利。
气候温湿多雾,年降水量740毫米。
17世纪汉堡已是德国仅次于科隆的第二大城市。1815年成为德意志联邦成员。1860年兴建潮汐港,开始向现代化港口发展。1871年德国统一,促进了城市经济发展。19世纪末城市人口70万。20世纪30年代阿尔托纳等邻近城镇并入,城区范围扩大到目前规模,人口增至113万(1933年)。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遭严重破坏城区成废墟,战后几乎全部重建,并迅速恢复到战前水平。
港口在城市职能中占突出地位,素有“通向世界的门户”之称。海港通过300多条航线与世界1100多个港口相联系。易北河河口附近的库克斯港为汉堡的外港,相距90公里,有铁路相连,以客运为主。此外,还有20个内河港区,为全国第3大河港。郊区建有欧洲最大的火车调车场。有650公里港区专用铁路与全国铁路网相接,水陆联运便捷。
市内有桥梁2000多座,为世界上桥梁最多的城市之一。由隧道和地铁构成的地下交通网四通八达。建有两个机场,其中北部的福尔斯比特尔机场为繁忙的国际机场。
全国主要经济中心,人均产值居各州首位。港口带动了城市对外贸易、制造业和金融业的发展。制造业部门多样,多中、小型企业。造船、炼油、有色冶金(铜)等工业居全国首要地位。银行、保险业兴旺,设有150多家银行,其分支机构遍布全市,包括不少外国银行。
文教事业发达,为全国新闻出版业中心。德新社总部所在地。汉堡大学是全国著名高等学府之一。富有音乐传统,是著名音乐大师门德尔松和勃拉姆斯的诞生地。
天然港口洛比托洛比托是安哥拉大西洋沿岸中部城市,濒洛比托湾。位于本格拉港以北,横贯国境的本格拉铁路起始点,为全国重要商港。人口6.8万(1980年)。
是大西洋沿岸最好的天然良港之一。港阔水深,外有沙嘴屏障,港内水深9~10米,码头总长1900米,有6~7个泊位,包括矿石专用泊位和油轮装卸管道。码头有现代化装卸设备和相当大的仓储能力。1903年港口启用。1928年本格拉铁路建成后,开始迅速发展。输出本国农产品、糖、剑麻、皮张、鱼品、植物油等,并转运扎伊尔沙巴区的矿砂和赞比亚的铜、锌矿等过境物资;进口建筑材料、铁路材料、煤、机器等。港口运输繁忙,年吞吐量260万吨。市内有食品、麻袋、水泥等中小企业。市南面的本格拉为其辅助港和渔港。
洛杉矶洛杉矶是美国第3大城市。位于加利福尼亚州西南部,太平洋东侧的圣佩德罗湾和圣莫尼卡湾沿岸。市区面积1204.4平方公里,人口334.1万(1987年),黑人和墨西哥人分别占总人口的17%和15%,约1/3居民讲西班牙语。大市区包括洛杉矶县和奥兰治、文图拉两县的一部分,以及贝弗利希尔斯、帕萨迪纳、长滩等80余个大小城镇,总面积10567平方公里,人口747.8万(1980年),仅次于纽约大市区。
城市坐落在三面环山、一面临海的开阔盆地中,除局部为丘陵外,地面平坦,平均海拔84米;东北和东南面是圣加布列尔山和圣安娜山,森林茂密。
20世纪初,通过长距离管道引水,解决了城市严重的供水问题,城郊农业兴旺;人工港的建成,巴拿马运河的通航和好莱坞电影业的兴起,加速了城市发展。1940年人口达150万。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军火需求刺激现代工业崛起,商业、金融业和旅游业随之繁荣,移民激增,城区不断向四周扩展,成为美国新兴的特大城市。
美国西部最大的工业中心,制造业产值居全国第3位。重化工业发达。
飞机制造业居突出地位。美国3大飞机制造公司中的洛克希德公司和道格拉斯公司,分设在市区北面和西面。其次是石油开采、石油加工以及电子仪表、钢铁等工业部门。轻工业以服装、食品、印刷等为主,罐头食品、女式服装和运动服生产驰名于世。工业分布比较分散。市区西北的好莱坞集中600多家电影和电视制片厂。城郊农业发达,盛产蔬菜、水果以及乳、蛋、肉类等畜产品。商业和金融、保险业集中大市区从业人员的29%,批发、零售额仅次于纽约和芝加哥,银行、储蓄和信贷机构、保险公司等遍及全市。
美国太平洋沿岸最大的港口。主要港区在圣佩德罗湾,拥有各种专业化码头、仓库和现代化装卸、冷藏等设施。主要输出棉花、石油产品、飞机、橡胶和其他工业品,输入钢铁、木材、咖啡及其他原料。美国3条横贯大陆铁路干线的起点,并由南北向铁路与太平洋沿岸各大城市相连。洛杉矶城区的扩展伴随公路交通的发展,以高速公路稠密和汽车多著称于世,但缺乏公共交通系统。拥有各种汽车480多万辆(1982年),其中小汽车372万辆,人均拥有量居各大城市之首。市区内有大、小机场10个,其中位于城西的洛杉矶国际机场,辟有57条航线,为美国最繁忙的机场之一。
洛杉矶为一城镇群体组合体,大而分散。50年代以前城市以向平面发展为主,低平的建筑向四周伸延,规定建筑高度不超过46米、15层,以防地震。之后高层建筑逐渐兴起。现全市40层以上高楼已有8幢。市区由8个相对独立的部分松散地组成。分别是中心区、中区、西区、中南区、东区、南湾区、洛杉矶港区。
美国西部的文化教育和旅游中心。主要有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南加利福尼亚大学和加利福尼亚理工学院等著名高等学府;洛杉矶公共图书馆藏书量居全国第三位;美国最大的城市公园格里菲里斯公园、名闻世界的迪斯尼游乐中心;阳光明媚的海滩和滨海动物自然保护区等,每年吸引数以千万计的国内外游客。
坡地上新建的新德里新德里是印度首都,位于恒河支流亚穆纳河,德里中央直辖区内。海拔216米,面积41平方公里。人口27.3万(1981年)。1912年“英属印度”
决定把首府从加尔各答迁返德里时,即开始在德里门南面排水良好的坡地上建新德里,1931年建成并迁都于此。新德里是一座规划有致的花园城市。市内有许多大小不一的圆形广场,布以花坛、草坪和绿树;林荫大道和环形大道由广场成放射状或环状格局。穿越中央街心公园的东西向大道,东起国家体育场,经纪念拱门、中央秘书处,西止于总统府,绵延数公里,大道两旁,排列着外交部、国防部等主要政府机关和科研机关。以此干道为分界,北部为现代商业中心区,各商店围绕康诺特国广场布置,颇为繁华;南部为住宅区,绿林掩映,环境宜人,其间原土邦宫室雄伟瑰丽,西方式的高级邸宅也极豪华,外国使馆均坐落在此。总统府是英国建筑流派和印度传统式样结合起来的建筑。近年来,居民不断增加,市区迅速发展。立体交叉公路、新的住宅区、旅馆、商场相继建立,多高层建筑群。亚运会运动场和运动村也平地兴起。现代化的国会大厦是中亚式建筑,呈圆盘形,四周绕以白色圆柱,柱头和屋檐雕饰则全部呈印度艺术特色。
新兴都市伊斯兰堡伊斯兰堡是巴基斯坦首都,位于北部博德瓦尔高原,拉瓦尔品第东北14公里。市区面积65平方公里,人口20.4万(1981年)。北依马尔加拉山,东临拉瓦尔湖,坐落于海拔450~600米的波状坡地上。环境幽雅,气候宜人。
1959年决定在此建立首都,1961年开始兴建,1970年基本建成。城市布局以方格形干道为骨架、建筑新颖并具伊斯兰传统风格。市内各区功能分明。
城东为行政、使馆区,傍山临湖,有国民议会大厦、总统府、各部机关大楼以及各国使馆,围绕拉瓦尔湖是植物园、水族馆、茉莉花和玫瑰园以及政府宾馆和伊斯兰堡俱乐部。城西为大片住宅区,街区东西排列有序,服务设施完备,每个街区均有清真寺及商店、学校、旅馆、银行和公园等。市内有伊斯兰保真纳大学、伊克巴尔函授大学、核子科学技术研究所,以及一些中小型轻工业和汽车车厢工厂等。国际机场与伊斯兰堡和拉瓦尔品第有高速公路连接。联邦首都特区面积906平方公里,除城市建设控制区外,还包括占地220平方公里的伊斯兰堡公园。随着城市建设进一步发展,将逐渐与拉瓦尔品第联成一体,构成伊斯兰堡——拉瓦尔品第大城市区。
地跨两大洲的伊斯坦布尔土耳其的最大城市伊斯坦布尔,有着濒临欧洲的特殊地理位置,表明了这是一座地跨欧亚两大洲的城市。
从地图上看,地处欧亚两洲的黑海通向大西洋的惟一通道是博斯普鲁斯海峡。这条海峡正是亚洲西亚或中东地区与欧洲的自然分界线。海峡西岸属欧洲巴尔干半岛,东岸属亚洲小亚细亚半岛。伊斯坦布尔整座城市,正好分布在博斯普鲁斯海峡南端的东岸和西岸。也就是说,这座城市的东部在亚洲,西部在欧洲,总面积220平方公里。西岸的欧洲部分有两个城区:一是旧城区,它是土耳其历代建都的地区,文物古迹众多,现作为文化区和住宅区;二是新城区,高楼大厦林立,是全城最繁华的商业区,东岸的亚洲部分只有一个城区,为伊斯坦布尔的港口、交通和工业中心区。
过去,海峡两岸欧亚城区的交通来往靠轮渡,往返很不方便。1969年土耳其在伊斯坦布尔兴建横跨海峡两岸的博斯普鲁斯公路大桥,于1973年建成通车。它是连结欧亚两大洲的第一大桥,也是现代伊斯坦布尔的象征。
随着城市的发展,一座大桥已适应不了交通需要。由于这座公路大桥只供汽车通行,没有行人通道,汽车日流量达6万多辆,桥头经常发生几公里长的汽车长龙等候现象,造成交通阻塞。于是第2座多功能海峡大桥和海底遂道相继建造,使伊斯坦布尔横跨欧亚两大洲的交通更加畅通。
伊斯坦布尔的这个地理位置,又使它成为沟通欧亚的重要铁路枢纽。“欧亚大陆桥”,是以中国江苏省东部连云港为起(终)点站,以西欧荷兰鹿特丹港为终(起)点站的行程万里的铁路干线,这条交通大动脉必定通过土耳其的伊斯坦布尔。
世界绿都华沙波兰首都华沙的绿化程度,不但在东欧,而且在全世界,都是首屈一指的,被誉为“世界绿都”,成为本世纪全球一大景观。
华沙有12000多公顷的绿化地,全市人均绿化面积77.7平方米,比户均70平方米的居住面积还大。北京的绿化地人均只有6平方米,无法同华沙相比。
至于绿化地人均只有2.3平的东京,更不能同华沙相比。因此,说华沙是“世界绿都”,是毫不夸张的。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华沙被希特勒的侵略军炸为平地,90%的工厂和85%的民房被摧毁,绿地只剩下400公顷是完好的。在战后重建中,国家提出要把华沙建成“绿色城”的目标,动员国家、集体、个人造林植草种花,年年开展义务植树劳动。工厂都安排在离住宅较远的地方,市中心区不设任何工厂。市政府还决定:没有绿化计划措施的新建工厂、学校、商店、文化与福利设施,一律不得动工兴建,新建筑的周围没有绿化覆盖面一律不能验收。
30年后的华沙变了样,“绿化城市”的目标实现了。从市内到市郊,有大大小小的公园65个,绿地12600公顷,为1945年华沙重建那年绿地面积的31.5倍。华沙周围地区有6万多公顷森林,天然的防护林带保护了华沙的空气,调节了气候。在市区找不到1尺裸露的泥土地,刮风见不到尘土飞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