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5457700000014

第14章 生命科学,从1946年到现在(1)

生命的建筑师:蛋白质、DNA和RNA

在20世纪之前,在所有生命体中,一种复杂分子所起的重要作用是自然界最隐蔽的秘密之一。谁能想到一种被称为脱氧核糖核酸(DNA)的分子竟是生命的伟大建筑师?或者核糖核酸可以行使信使功能?通向发现之路是曲折而艰险的。首先,这些作用的发现要求三个独立领域的进步:细胞学(通过显微镜对细胞进行研究)、遗传学和化学。

和物理科学里的粒子物理学家一样,生命科学家也带着探索这一领域最小、最基本的单元这一问题而进入20世纪后半叶,在这个情况下,生物体的基本要素就是,蛋白质、DNA和RNA。一个新的领域就在这一探索过程中诞生,这个新的领域就是生物化学和物理学的结合:分子生物学。这是在分子水平上对生命过程的考察,一百年前甚至没有人能够想象得到,那时孟德尔的工作刚被重新发现,生物学家开始考察染色体在遗传中的作用。

米歇尔(Friedrich Miescher,1844—1895)1869年曾经在细胞核中观察到核酸的存在。19世纪80年代弗莱明发现了染色体(在细胞分裂时看到的细长结构),然而最初没有一个人认识到它与遗传有任何联系。直到1907年摩尔根开始用果蝇做实验(起初持怀疑态度),才有了对遗传及其机制的研究。到了1911年,他在哥伦比亚大学的实验室成功地证明染色体携带了遗传信息。

与此同时,在化学中,列文(Phoebus Aaron Theodor Levene,1869—1940)1909年首先发现核酸含有糖,这就是核糖。20年后,他又发现其他核酸中含有另一类型的糖,脱氧核糖,从而确定有两种类型的核酸,核糖核酸(RNA)和脱氧核糖核酸(DNA),由此开始探索这些物质的化学特性。

然而,没有人猜想到DNA会与遗传有联系。因为染色体既含有DNA,还含有蛋白质,而蛋白质显得更为复杂。因此,蛋白质似乎应该是携带遗传物质的最佳候选对象——也就是说,直到1944年,艾弗里(Oswald Avery,1877—1955)和其他一些研究者才发现,是DNA,而不是蛋白质,含有生命的遗传物质。

但是,到了1946年,事情已经明朗。所有的生命形式都要用到两种不同类型的化合物:一种储存信息,另一种根据这些信息复制有机体。后来还搞清楚了,是酶执行指令,而DNA保存蓝图,这一蓝图几乎被原封不动地复制以传给下一代。人们不知道的是,DNA靠什么样的结构,使它有可能来完成这一功能。

双螺旋

鲍林沃森是一位瘦高个年轻人,从孩提时代起就聪明伶俐、富有雄心。实际上他在12岁时就经常出现在名叫“神童”的广播节目中。15岁时沃森高中毕业,4年内在芝加哥大学取得了两个学士学位(哲学和科学)。从少年时代起,他就立志要做出一番事业使自己“在科学上出名”,幸运的是,他得以进入印第安纳大学研究生院,跟随著名遗传学家缪勒学习,并且和卢里亚(Salvador Edward Luria,1912—1991)及德尔布卢克(Max Delbruck,1906—1981)一起工作,他们两位后来都成了研究噬菌体(感染细菌的病毒)的专家。沃森在离开印第安纳后,来到哥本哈根做博士后研究。在这里,他非常偶然地遇见了威尔金斯(Maurice Wilkins,1916—2004),当时后者正在伦敦的国王学院对DNA进行X射线结晶学分析的工作。DNA是一种有机物,对它进行X射线结晶学分析(一种化学和物理分析方法)是一种令人耳目一新的做法,于是吸引了沃森的注意。正好几天之后,有消息说,当时被认为是化学界之王的鲍林(Linus Pauling,1901—1994)在加州理工学院提出了蛋白质结构的三维模型:一条螺旋。螺旋的基本形状很像弹簧或者螺旋式笔记本(尽管鲍林的模型并不太像那些东西)。

沃森遂决定去伦敦进一步学习有关DNA的知识。他设法在剑桥大学的卡文迪什实验室找到了一个位置,正是在那里遇见了物理学家克里克。克里克比沃森大12岁,正在为佩鲁茨(MaxPerutz,1914—2002)用X射线结晶法测定血红蛋白的结构,他的物理学背景为这一领域带来了新的视角。

沃森立即对克里克想到的方法发生了兴趣,两人似乎有惊人的默契。当他们交谈时,互相顺着对方的思路说下去,他们还找到了同样的爱好。通过略施小计(沃森的奖学金本来该用于在哥本哈根学习),沃森在1951年来到卡文迪什实验室和克里克一起工作。但是,他们不能公然研究DNA的结构。那被看成是威尔金斯的领地,卡文迪什实验室不想得罪威尔金斯。因此,他们利用业余时间做这些工作。

关于DNA已有少量信息被获知。从威尔金斯的同事罗莎琳德·富兰克林(RosalindFranklin,1920—1958)已经获得的X射线晶体分析照片来看,DNA仿佛也形成了和蛋白质一样的螺旋。还有,已知DNA是由核苷酸长链组成,链条交替含有糖和磷酸基。碱基沿着糖依次排列。威尔金斯的工作还证明(令人惊奇)整个分子在长度上是稳定的。

克里克和沃森一开始想要搞清楚的是,为什么组成分子的原子竟会排列成如此规则的结构,使得分子在化学上稳定,而且允许它能够精确地自我复制。也就是说,这一切何以能够装配得如此之精巧?有几条螺旋?究竟碱基是怎样排列的?螺旋是否靠向外突出的碱基来支撑?

沃森参加了富兰克林的报告会,在报告中富兰克林讨论了她获得的主要数据。富兰克林曾经在巴黎学习过X射线衍射技术,工作相当仔细和精确,在不同程度的湿度情况下比较结果。她发现她的照片总是显示分子具有螺旋形式,但是她希望在得出螺旋结论之前,对各种条件下的情况进行更全面的测试。再有,即使富兰克林得到了更清晰的衍射照片,但复杂结构的细节仍然很难探测。不过她还是尽可能详细地描述了她所见的一切,并且相信:糖和磷酸基——螺旋的骨架处于外侧,而碱基则位于内部。她说,所有这一切都纯属猜测。沃森听得很认真,但没有做笔记,只靠他非凡的记忆力来记忆数据。

沃森带着头脑里记住的富兰克林演讲中的数据回到剑桥,他和克里克都很乐观,认为他们离建立模型已经不远了。他们开始着手工作,但是沃森一下子想不起富兰克林的准确数据。首先,他记不得富兰克林所给出的DNA的含水量,根据富兰克林的估计,DNA中每个核苷酸周围大约是8个水分子。沃森想到的却是,她说的是DNA分子的每一段有8个水分子——含水量大大减少了。甚至,他记不得富兰克林说过的碱基的位置。他和克里克提出了一个由3个多核苷酸链组成的模型,其中糖-磷酸键位于内侧,而碱基位于外侧。这一排列方式与沃森从伦敦带回的数据相吻合,他们确信自己已经解决了问题,就在开始工作后的24小时。

第二天,他们邀请威尔金斯和富兰克林以及其他几位同事,对他们的模型发表意见。富兰克林的发言使他们大为泄气。富兰克林立即看出错误是由于引用了不正确的数据,当即指出了这一点。按他们的思路构造的分子不能拥有它实际上的含水量。

沃森和克里克彻底失去了信心,沮丧万分。

但是他们无法放弃DNA。不久叉听到来自鲍林的消息。他们得知鲍林也许正在从事同样的课题,但是他们也听说鲍林正沿着错误的方向工作。

有几个主要的问题仍未解决:在一个分子里有几条螺旋缠绕在一起?碱基是在内部还是在外侧?富兰克林认为是在内部,如果是这样,它们又是怎样排列的呢?今天的研究者可以把某些方程式输入计算机,得到某些能够成立的模型。20世纪50年代可没有这么容易。于是克里克请来一位朋友,数学家格里菲斯(John Griffith),研究四种碱基相互吸引究竟有多少种方式。格里菲斯发现,在既定的受力之下只有两种组合:腺嘌呤与胸腺嘧啶,胞嘧啶与鸟嘌呤。

碱基对之谜的第二条线索源于克里克与沃森和生物化学家查伽夫(Erwin Chargaff,1905—2002)的一次偶然午餐谈话。查伽夫来自哥伦比亚大学,他提及三年前他曾经发表过“11定律”,对于任何想要探究DNA结构的人来说,这也许是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不幸的却是,沃森和克里克对此却一无所知,他们窘迫万分,只好承认无知。查伽夫说他的发现是通过测试多种不同的机体组织后才得到,亦即胞嘧啶与鸟嘌呤总是等量(按11的比例)出现,而腺嘌呤与胸腺嘧啶也是等量出现。也就是说,不管是什么物种——不管DNA采自鱼类,还是哺乳动物或爬行动物——这一比例都是一样的。

克里克很快就认识到,查伽夫的11定律和格里菲斯的数学计算都是指路标。DNA里的碱基一定是以特殊的方式互相配对:腺嘌呤配胸腺嘧啶,胞嘧啶配鸟嘌呤。

但是克里克和沃森仍然无法做出真正的进展。他们没有和该领域所得到的前沿数据保持联系——因为富兰克林和威尔金斯,这两位关键研究者,和他们没有通信联系。(事实上,威尔金斯和富兰克林相互间在工作上也缺乏联系,也很少谈话,虽然人们以为他们是在一起工作的)当然,克里克和沃森并不是正式在DNA领域里工作,他们解决问题的方法——构筑模型,然后试着把模型与数据匹配——这种做法对于富兰克林以及其他许多人来说,似乎是本末倒置。

随后传来爆炸性新闻。鲍林提出了一种DNA结构。他的儿子彼得当时正在剑桥做研究工作,与美国同事沃森甚为友好。因此,当他收到父亲1953年1月关于DNA结构的论文复本时,他转给了他的朋友。克里克和沃森紧张地翻阅论文——难道鲍林已经抢先获得了成功?

情况恰恰不是这样。鲍林假设的是三链螺旋模型,碱基处于外侧而不是内部。克里克和沃森确信,这样的排列是不正确的。这篇论文还有其他一些错误,两个年轻的科学家对此大为诧异。

他们仍然有机会。沃森决定走动一趟,利用伦敦的研究作为借口,和威尔金斯会面。这一决定——有点像是不那么体面得到的意外好运——给这两位求胜心切的年轻科学家提供了关键线索。情况恰好是,当沃森抵达国王学院时,威尔金斯正在忙碌,于是沃森转而先拜访了富兰克林。他拿出鲍林的论文给富兰克林看,富兰克林看后甚为恼怒,尽管不知理由何在。沃森猜测那是因为她并不认为DNA分子会以螺旋形式存在。但这也许不成为理由,因为富兰克林已经知道,至少有一种DNA是有螺旋结构的,这一点很快就水落石出。沃森试图证明鲍林的模型与他们两人最初那失败的模型是相似的。这可能激怒了她,似乎像是在证明她曾经出过错。她生气,也许因为这个被认为不是从事DNA工作的沃森,竟有一份鲍林的论文,而加州的同行却没有送一份给她——一位DNA研究者。

无论如何,按照沃森的说法,威尔金斯正好在这个时候进入房间,沃森声称他担心(相当可笑的担心)富兰克林会随时对他大打出手——在他们离开富兰克林的办公室后,这个6英尺高的小伙子对威尔金斯这样说,自从富兰克林来到国王学院之后,威尔金斯就和富兰克林相处得不好,他似乎以为沃森和他自己一样也面临着富兰克林的愤怒,他已经不止一次遭遇到这种情况了。

这一事例令人遗憾地表明,科学发现,和其他人类活动一样,可以因为人类的忌妒之心或误解而不时节外生枝或从中受益。现在,在发现做出后的几个月,威尔金斯终于告诉沃森,说富兰克林最有用的突破之一是她发现了DNA有两种类型,她称之为A型和B型。她从来没有想到从A型照片可以得到螺旋结论,而新的B型则不同,明显地呈现了螺旋形式。

沃森非常激动。他能够看到一张B型照片就好了,他需要知道。后来的事情表明,威尔金斯已经秘密复制了富兰克林的全部照片,因为生怕她在几个月后会另谋他职,也许会带走她在国王学院做的全部工作资料,什么也不给他留下。无疑,由于他们之间已相处得如此糟糕,他没有勇气要求复制。不过,他还是偶然得到了富兰克林的一张复印照片,这就是现在著名的第51号照片,这张照片清楚地显示了B型结构。

“我一看照片,立刻目瞪口呆,心跳开始加快。”沃森后来在他描述这一时期的自传《双螺旋》(TheDouble Helix)中写道:“无疑,这张图片比以前得到的(‘A型’)要简单得多。而且,只有螺旋结构才会呈现出照片上那种醒目的交叉形黑色反射条纹。”

克里克和沃森终于得到了他们所需的关键材料。根据富兰克林的第51号照片,他们决定重新考虑双螺旋结构,在经过长达5个星期的反复试验之后,他们得到了新的模型。

他们提出的DNA分子由两条互相缠绕的螺旋组成,很像一条螺旋式楼梯,各个阶梯由配对的原子键组成。碱基相互配对,位于两条平行螺旋的内侧。然后在复制时,DNA螺旋的两条链在染色体分裂前断开,使碱基可以自由地再次配对。双螺旋的每一单链都是新生链的模型或者模板。在细胞分裂时,每条DNA双螺旋都会分成两股单链,每股单链都会合成另一条互补单链。通过碱基的不断配对(只有同一种方式),DNA得以精确地复制自身。

沃森一克里克的DNA模型是如此之漂亮,以致几乎立刻被人们接受。他们成功了!新的DNA模型使人们能够直观看到,它是如何指导其他分子的建造的。一个物种之所以能够不断生殖,其基本原理终于被发现了。这个时刻是1953年的4月。

沃森、克里克和威尔金斯在1962年荣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富兰克林在颁奖之前的1958年死于癌症,由于诺贝尔奖从不给逝者颁奖,她失去了分享荣誉的机会。)鲍林在1954年由于化学键的工作获得诺贝尔奖,又在1962年由于反对大气核武器试验而获得诺贝尔和平奖(这使他成为继玛丽·居里之后,历史上第二位获得两个诺贝尔奖的人)。

同类推荐
  • 淡紫色童话书

    淡紫色童话书

    《淡紫色童话书》是一本30篇童话组成的小集子,由著名学者、童话创作人安德鲁·兰编著。
  • 天下为公(中华美德)

    天下为公(中华美德)

    中国素以“文明古国、礼仪之邦”著称于世。中国劳动人民和各阶层的进步代表人物的立志勤学、爱国爱民、惩恶扬善、褒勤贬懒、精忠报国、孝亲尊师、诚实守信、谦虚礼貌、律己宽人等方面的伦理道德故事一代传一代,百世流传。本书以“天下为公”为主题来讲解中华传统美德的故事,这些故事在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一直被人们用来警醒世人、提升自己,用做道德上对与错的标准;同时通过结合现代社会发展,又使其展现了中华民族在新时代的新精神、新风貌,从而较全面地展示了中华民族的美德。
  • 龙兄鼠弟——盗宝迷踪

    龙兄鼠弟——盗宝迷踪

    不满自己的老鼠身份,一心想做大人物的工匠鼠乐乐,误打误撞进入故宫博物院,并和灵兽小龙成为好朋友。为了挽救大难来临的故宫,龙兄鼠弟齐心协力寻找历史上早已丢失的传国之玺。在整个历险过程中,故宫内各种各样的奇珍异宝,跳出了教科书中死气沉沉的文物形象,变成一个个性格独特的生动卡通角色,怀着他们的使命,轮番上演了一系列妙趣横生的历险故事。
  • 青少年应该知道的细菌

    青少年应该知道的细菌

    本书从细菌的基础概念入手,详细阐述了细菌的特征、种类、形态、繁殖等知识,以及对人类、环境和生态的重要作用等有关内容。
  • 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

    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

    本书收录了以理想为主题的文章,并附有权威教学专家关于文章写作特色和思想价值的点评,帮助青少年开拓视野、增长知识、感悟生活、了解世界,逐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
热门推荐
  • 古境离殇之剑中仙

    古境离殇之剑中仙

    一阕幻化如梦的古境,将时光染上一层雪沙,是浩瀚之中固有的意境,还是永恒间不变的神话。而如今,他翩然离去,只留下她,还有一把古剑,独自黯然,留在古境等他归来。
  • 沧亓传

    沧亓传

    我不过是一个很努力很努力生活的蛟龙公主,我本来值得这世界上所有美好的一切,我有苍茫的大海,有闪闪发亮的珠贝,有许多朋友。为什么我舍弃这一切,为什么我放下这一切,我那么用力只不过想在你身边,就算没有身份,就算没有存在感。我能感到你为了你的目标付出的痛,我能感到你的孤独,为什么你选择的却不是我?因为权利,因为你皇子的身份?
  • 穿越女配戏美男

    穿越女配戏美男

    『第一次写书多多支持哦』女主强悍,好的,女主霸气,好的,女主和男主在一起了,不错。可是,为嘛那个死老头要让她穿越?穿越也就算了吧,为毛她是第一炮灰女配?她不缺美貌啊!不缺家世啊!既然穿越了,那她就不可能让女主爽,女主爽了她可就要完了不是?女主有凤凰神兽?她有麒麟!女主霸气金手指?她可是祸害世间千年的“主”。她的任务,黑化女主,抢夺男主,拍死一切障碍物。哼哼!所有与女主有关的美男们,你们完了!『本书不定期更新,大家要耐心等待哟!』
  • 神剑之主

    神剑之主

    吾欲以剑之名,斩破一切虚妄。少年方宇为报家仇,师从剑衍幸得传承。从此踏上修行一路,破解大陆千年阴谋。
  • 第一赘婿系统

    第一赘婿系统

    穿成炮灰赘婿开始疯狂打脸!赘婿自白:“作为顶级美男子,我喝水要喝最美花朵上的露水,我吃饭要吃凡人吃不到的神仙美食,我住要住几千个工匠日夜不休建造的琼楼玉宇!”
  • 末世之我是召唤兽

    末世之我是召唤兽

    修真界的修士云帆苦修三百年,修到渡劫期,怎奈在天劫中迷失自我,渡劫失败,在天劫中化为飞灰。茫茫宇宙,一颗生命星球迎来末日,自身灾变,外星生命入侵,一位普通的女大学生李晓梦,在绝境之下以自己的生命为献祭进行召唤。冥冥之中自有天意,相隔不知多少位面的云帆一丝残魂响应了召唤,跨越天劫与无数位面来到李晓梦的身边,从此成为李晓梦的召唤兽,开始了他们的末世生涯。
  • 超限学院

    超限学院

    二十五年前,一颗陨石坠落于地球表面且与地球产生反应,产生了一种新的能量,被所有人称之为超限能。与此同时,地球万分之一的人与超限能产生反应,使得这类人拥有了超限基因和属于自己的基因锁。与此同时世界也开始了动乱,有心怀不轨的超能力者,有属于传说神话或者未知的怪物和来自外星生物的威胁。总有人会与之抗衡,一直保持着平衡和和平。但不久,一处无人的荒漠塌陷出深不见底的深渊,从中爬出各种恐怖的恶魔作乱人间,而这个深渊被人们称之为地狱之门。
  • 自由宇宙

    自由宇宙

    无边无际的宇宙之中,难道没有其他生命?地球上流传的神话故事难道都是假的?一个远离城市的小山中,有着一片神秘之地。一个稚童,闯入其中,却因此而改变了自己的一生!
  • 剑与蔷薇与异世界

    剑与蔷薇与异世界

    穿越,本应是小说动漫电视剧里才会出现的场景,但当他们反应过来之时,就发现自己穿越到了一个拥有魔法的世界。魔力不怎么用于战斗,更多用于生活方面。就像另一个世界的电一样,这里的魔力可以装在容器里用来交易,可以治病可以制冷。关于战斗,更多人的选择是强化术。将好几步汇聚在一起,消耗相同的体力,达到极快的速度战斗。这个世界由一块大陆和漫无边际的海洋构成。在大陆上分布着尼莫王国、苏摩王国、西王国、莱恩帝国以及圣剑会所在的公国。四百年前穿越而来之人,改变了这个世界,他被人奉为神明,他留下的剑被留在大堂中央保护着这个世界。就在圣剑迎来失去主人的第四百年前夕,这个世界开始发生巨大的动荡。
  • 初开之光

    初开之光

    这是一个最恢宏的世界,科技同魔法并存,剑术与体术交锋,你问剑术如何与枪炮争锋?一剑斩尽日月星辰,看少年一路崛起,染神血,战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