③“拱桥式”仰卧床上,双腿屈曲,以双足、双肘和后头部为支点(五点支撑),用力将臀部抬高,如拱桥状。随着锻炼进展,可将双臂放于胸前,仅以双足和后头部为支点(三点支撑)来练习。反复锻炼20次~40次。
④“飞燕式”俯卧床上,双臂放于身体两侧,双腿伸直,然后将头、上肢和下肢用力向上抬起,不要使肘和膝关节屈曲,要始终保持伸直,如飞燕状。反复锻炼20次~40次。
以上方法于睡前和晨起各做一次。
防治静脉曲张知识问答
静脉曲张影响腿的美观。
静脉曲张的最初症状是什么?
脚和腿肿就是一个重要症状。另外的一些症状是:皮肤发紫,特别是踝和小腿内侧发紫,此外,有皮疹和瘙痒感。
是不是有些人患静脉曲张的危险性特别大?
是的,那就是孕妇,因为额外的分量特别加重了脚的负担;还有一种就是长得高的人,因为血液必须送到最高的地方。当然,任何人,甚至年纪很轻的人也会得这种病。总的说来,静脉疾病是老年人最常见的疾病之一。
是否可以用人造静脉代替老的、变脆的静脉?
迄今只能用塑料管换下很短的静脉,有时在骨盆和大腿做这种手术。人造静脉还没有。
目前治疗静脉曲张最有效的办法是什么?
首先用绷带把腿裹细,使腿部持续的高血压和肿胀消失,然后把有病的静脉搁置起来。长的、贯穿整条腿的曲张静脉可以做手术去掉。
这样是否一劳永逸地解决了静脉曲张的问题了?
不是,因为引起静脉曲张的体质是不能根除的。
是否采取预防措施?
尽可能把腿放高处,减轻其流体动压。可以做专门的静脉操,不要洗蒸浴,避免长时间的日光浴,因为热的时候静脉会扩张。不要穿瘦腿裤和紧绷绷的袜子,这会妨碍血液流通。多喝水,多吃有纤维的食物。最好的运动项目是游泳。
增强肌肉有用吗?
例如在专门的健身房里锻炼肌肉,是没用的,甚至有害。例如,举重会增加静脉受到的压力。
穿弹性长筒袜有好处吗?
许多患者觉得穿这种袜子舒适,因为它对轻微的肿胀趋势能起到十分积极的作用,但医学上的作用还没有得到证明。
足部自我保健
据有关专家统计,人的一生,双足大约要行走15万千米或更多的路。所以,对足部要进行必要的保健。尤其是中老年人更要注意足部的锻炼和卫生,以保证足部的健康。
每天洗脚换袜,保持双足清洁干燥,同时应注意保持鞋底平整,以免在足底形成鸡眼或胼胝;鞋跟应完好,不致因为失去平衡而造成意外损伤。最好经常换穿几种不同类型的鞋子,不同式样及鞋跟高低的变化,可以使腿、足各群肌肉都能有不同程度的活动,以避免造成足部疲劳。
每天将双足抬高搁在椅子上休息15~20分钟,这样可以改善下肢的血液循环,并能消除足部的疲劳。
每天用手指按摩双足,先从前脚掌开始,然后再按摩后脚掌、脚跟。最后,前后连续按摩,使双足肌肉得到松弛。
用麻石或锉,不时地磨去脚跟底部硬皮和胼胝,但要适可而止,以免伤及皮肤,造成感染。做前要把双脚用温水浸泡片刻。
每天可运动双足,赤脚在地板上行走,并摆动踢跳,使足部肌肉得到充分的锻炼,以保持足部的健康。
夏秋季须防疟疾
疟疾(民间俗称为“打摆子”),是一种传播快、反复性大的常见寄生虫病。特别是近几年来,由于人口流动量的增加,在一些经济发展较快的地区迅速流行,又被人们称之为“开发病”。疟疾目前流行极为广泛,遍及全球。据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全球卫生情况报告中指出,在100个国家和地区估计有20多亿人,几乎占全世界人口的1/3受到疟疾的威胁,每年造成300多万人死亡。有统计表明,除艾滋病外,疟疾是目前世界上唯一有明显上升趋势的疾病。因此,人们在夏秋季应提高警惕,以防感染疟疾。
疟疾是经蚊虫传播的,传播疟疾的蚊虫为按蚊。人对人体疟原虫具有普遍的易感性。不分年龄、性别、职业、种族,同样都可以感染疟疾。由于人体感染不同的疟原虫,进入人体的疟原虫数量不同,人体对疟原虫的耐受能力、抵抗能力强弱不同,人体出现的症状也有一些不同,其临床类型可分为间日疟、三日疟、恶性疟、卵形疟等4种。间日疟分布最广,遍及全国各疟区。疟疾发作的典型症状有发冷、高热、出汗三个阶段。反复发作可引起消瘦、贫血、单纯疱疹、肝脾肿大等。疟疾中的恶生疟或脑型疟,常表现高热昏迷、惊厥、颈强直等凶险症状,病死率甚高。
疟疾的潜伏期一般是10天~15天。发病高峰季节多数在夏秋季,即8~10月份。此时雨量多,地面积水面积大,温度适宜,按蚊大量繁殖,所以疟疾的传播机会增多。此外,如湿度、地形等自然因素也都会影响疟疾流行过程。住房和环境卫生,生活和医疗水平,人口流动和饥饿、疾病,以及生态环境的改变都可影响到疟疾的发生与流行。虽然按蚊自身也受温度的制约,在气温降到10℃时,按蚊处于滞育状态,疟疾流行即告休止,但在寒冬腊月,或者蚊虫还没有开始活动的早春季节,也可有疟疾发作。其中一部分病例是因为以前发病时治疗不彻底,血内或肝实质细胞内疟原虫没被全部消灭旧病复发;另一部分系长潜伏期病人;偶尔也有输入感染疟原虫的血液而发病的。
患了疟疾,发作期应卧床休息,饮食以流质和半流质为主,不能进食者可予静脉输液。寒战时应注意保暖,高热头痛时可用冰敷等方法降温,必要时可给少量镇静退热剂,如阿司匹林等缓解症状。常用的治疗药物有氯喹、奎宁、青篙素。但由于有些药物会出现副作用,故应用抗疟药物最好在医生的指导下治疗。
预防疟疾的根本方法是灭蚊和防蚊虫叮咬,可结合各地的卫生运动灭蚊,降低蚊子密度。可使用蚊帐、蚊香、灭蚊剂等杀蚊,阻断人、蚊接触。此外,还要加强流动人口管理,防止外源性传染原的输入;加强对输血人员的疟疾监测,防止输血感染。高疟区的人群在流行季节可以定期服抗疟药预防。
发烧不一定都要医治
发烧有时候是对健康有益的。
人的自然生理节律会使体温有大约摄氏半度的波动,但是有些人体温波动的幅度可以大到1.2℃,或者小到0.5℃。儿童的正常体温常比成年人略高,对感染起反应时也较容易发高烧。老年人的体温多半低于青年人。
许多普通的行动,例如饱食之后消化、晒太阳、运动、婴儿长时间啼哭等,都能使体温上升。但是人体温度很少会上升到41.3℃以上——除非发生了以下两种情况:丘脑下部受了伤或长了肿瘤,或是中暑。人中暑须立即治疗,否则体内器官可能受损,甚至致命。
发烧是这样形成的:白血球发现了入侵者,于是释出蛋白质到丘脑下部,刺激丘脑下,通常是颤抖,从而产生热。许多免疫功能都似乎在体温较高时表现较好,有些细菌和病毒在较高温度下不易生长。
最近的研究显示,让动物受细菌感染,但不让它们发烧,其中有许多会死于本来不足以致命的感染。对出过水痘的儿童所作的研究发现:那些吃醋氨酚的儿童比别的儿童晚半天左右痊愈。
只是发烧而没有别的不适的人,通常不吃退烧药反而有好处。但是,也有例外。患了冠心病和诸如关节炎与糖尿病等痼疾的人,如果发烧,应该赶快去看医生。
千万不要让儿童或16岁以下的青少年用阿司匹林退烧,因为这会引致他们较易患上雷亥氏综合症。
一个体温为38.3℃、神情呆滞的孩子,和一个体温为40℃、但仍然顽皮的孩子比较起来,前者更值得我们关注,应该注意病人的神态和举动,不要只依赖体温计。
对待新生儿和老年人尤应如此,因为新生儿的免疫系统还未能充分发生作用,老年人的免疫系统则已退化,他们往往即使病得很重也不发烧。幸而,感染还有别的征象。婴儿如果生了病,可能眼神呆滞,肤色苍白,四肢冰冷。想知道衰老的人是否得了病,要注意他们是否变得嗜睡,情绪是否有变化。
如果你或者你的家人发烧,医生建议你这样做:出现下列情况就要打电话给医生:不到3个月大的婴儿体温升到37.8℃以上;3~6个月大的婴儿体温升到38.3℃以上;6个月以上的孩子体温升到39.4℃。
成人出现以下情况就要打电话给医生:体温升到39.4℃以上;体温连续3天都保持在38.3℃即使没有明显症状;一连几个星期轻微发烧。
如果发烧并伴有以下症状,也该打电话给医生:严重头痛或颈部僵硬、精神混乱、喉痛、酸痛与疼痛、咳嗽时有痰或血、容易发脾气或嗜睡、出疹或呕吐、呼吸困难、血痢或大便带血。
要多喝水以防止脱水,这一点对老年人尤其重要,因为老年人脱水就容易有并发症,例如中风。要常常喝水,多得足以使你每小时就排出小便一次。但心脏病和肾病患者在开始强迫自己多喝水前,应先和医生商量。
吃东西要适量,避免吃得太饱,不过饿了就应该吃。
儿童体温升到40℃以上的时候,给他们用海绵擦身洗浴,体温会降低,从而觉得舒服些。如果曾喂孩子吃过醋氨酚要等30分钟到1小时再给用海绵擦身。这是为了避免孩子受寒。因为孩子吃药之后,体温已在下降。要用温水,因为冷水会使人颤抖,体温上升。不要用酒精擦身,因为儿童的皮肤也许会吸收过量酒精,于身体有害。
盛夏预防中暑
中暑,俗称发痧,是炎夏易发的疾病。轻者头昏脑涨、心慌、恶心、呕吐,重者突然昏倒、脸色青紫、出冷汗、脉快而弱、呼吸急促甚至停止。
中暑是由于患者较长时间在日光下曝晒或在高温、闷热的环境下引起的。预防中暑的办法是注意合理安排时间,早出工,晚收工,中午多休息,不要长时间在太阳下曝晒,不要在闷热的环境下工作,学习。野外工作时,最好穿浅或白色的衣服,戴草帽,劳动一段时间后到树荫或凉棚下适当休息一会。注意多喝清凉饮料、凉盐开水、绿豆汤等,或者服些人丹、十滴水,也能起到预防作用。
发现中暑者,应尽快把病人抬到阴凉的地方,解开衣扣和裤带,把上身稍垫高,然后用温水敷头部及擦全身,或用酒精遍擦全身。同时给病人扇凉,按摩四肢及皮肤,促进血液循环,增加散热能力,也可针刺人中、曲池等穴位。重患者尽快送到医院。
炎夏须防“热伤风”
大热天,却偏偏有人发生流涕、鼻堵、打喷嚏,甚至于发烧,同时又汗流侠背。这种现象俗称“热伤风”,其实就是感冒。
感冒是一种通过呼吸道传染的常见疾病。病毒与细菌是引起感冒的根源;受凉、人体抵抗力下降是造成感冒的条件。由于北方的气温一日之间波动颇大,早、中、晚温差可达到10余度,所以易使人在夜间熟睡时受凉。又因炎热影响休息,于是当身体处于疲劳、受凉状态时,抵抗力相应减弱,感冒病毒或细菌即会“乘虚而入”。
但是,在日常生活中,许多人虽然也经常接触各种病菌,却很少发病,说明感冒的发生与机体抵抗力弱强有重要的关系。因此,预防夏季感冒同样需要从增强机体抗病力入手。如适当锻炼身体,多呼吸清新空气;坚持冷水洗脸、擦身。还要避免体力过度消耗,应有足够睡眠时间;衣着随凉热添减,不要睡在露天,以免受凉。少去人员密集场合;患有慢性鼻炎、咽喉炎的人易感冒,要认真进行研究。
春季人体的“三症”
因春季是东亚大气环流由冬季环流到夏季环流的过渡季节,在这一过渡季节内,其天气特点是多变和剧烈,忽晴忽雨,乍冷乍热,所以容易使人出现春困、春咳和春痒的“三症”。
春困。由于春天是气温回升幅度最大的时期,天气一下突然变得暖热后,会使人体皮肤的毛细血管和毛孔明显舒张,体表的血液循环随之变得旺盛,这会使流往大脑的血液相对比冬季为少,由此减少了对大脑的氧气供应,人体一时适应不了这些变化,所以出现困倦症。
春咳。尤其是在初春期,因为天气还不是真正地变暖,要是人们在天气乍暖之时就过多地减去衣着的话,那么,当天气又突然乍冷时,体质虚弱者就最容易患上伤风感冒的春咳症。
春痒。有些人由于先天生理缺陷所致,另有些人由于皮肤对外界的适应能力稍差等缘故,每年春暖花开的季节,就容易患上皮肤过敏或皮肤瘙痒等症状。鉴于春季“三症”是由于季节气候改变而引起人体生理功能的一时紊乱所致,按中医学的人体肌表皮肤与人体内脏器官有着密切关联的观点,人们若要克服这些症状,除了遵守作息时间和“春捂”外,还应该积极参加各种体育锻炼,又尤以皮肤的自我按摩锻炼最显奇效。它能增强人体肌表皮肤对天气变化的适应性,使人少患甚至不患上述的“三症”。
谈秋季常见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