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以上偏见的存在,人们为了提高体育教学的地位,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不得不通过将体育考试纳入中、高考体系的办法来解决体育课程不受重视的问题。这至少表明了某种倾向,即认为体育课程只是“应试教育”的裹挟者和受害者,它自身并不存在“应试教育”的问题。事实上,体育课程本身也存在某些“应试教育”的倾向,例如在体育课程学习中过分依赖运动成绩的高低进行学生学习评价的手段等等。
把体育课程整体教学效果不理想的原因完全推给“应试教育”,是绝对不符合教育事实的。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教育部门反复强调体育课程的重要性,体育课的课时越来越有保障,体育经费也不断得到增加,“应试教育”冲击学校体育教学活动的情况逐渐有所好转;然而,从1985年以来,在学生的身体形态发育水平稳步提高、营养状况显著改善的情况下,其体能和健康状况却逐年下滑。毫无疑问,将学生的健康问题一概推给“应试教育”是没有道理的。联系到很多学生喜欢体育活动却抵制体育课的现实情况,我们应该对原有的体育课程进行重新定位和相应的改革,必须警惕学科中心课程理论和应试教育观给体育课程本身带来的严重影响。
人们担心的是,对原来的体育课程进行大幅度的改革,会不会因此否定了广大体育教师多年来的工作成绩?这种忧虑是多余的。改革原来的体育课程,并非要彻底否定原有的学校体育教学机制。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学校体育在增强人民体质、促进民族健康状况的改善和丰富人民的文化生活方面,都发挥了相当重要的积极作用。体育课程建设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在质量和效益上,都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成绩,也积累了丰富的改革经验。
体育课程改革正是在这些经验和探索的基础上实施的,也正是这些改革经验使人们最终认识到:如果只是改革教学理论与方法,而不从课程设计这个根本处着手的话,是很难继续推进体育课程改革进度的,更不能有效地扭转学生体育和健康状况不断下滑的趋向。
由于历史的原因,一些教育工作者对于批评性意见、特别是比较尖锐的批评性意见常常过于敏感,不愿意承认传统教育模式有改革的必要。然而,当我们抛弃个人感情的影响,更多地从教育者的历史责任和社会良知出发,我们将看到体育课程建设所取得的巨大成绩,我们多考虑学生和民族的需要,多考虑体育课程如何在培育人才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也许就能以相对平和的心态,更为理性地看待我国的体育课程改革,并最终以实际行动去付诸实施。
四、关于教学质量和体育课的地位问题
针对体育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侧重知识技能传授的现状,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要求我们不要过分追求运动技能传授的系统性和完整性,也不要苛求技术动作的细节。部分体育教师怀疑这会影响体育教学的质量,或者担心由于对运动技术水平要求的降低,导致体育课和体育老师在学校将更加没有地位。
体育教学的质量究竟是升是降,要看用什么标准来衡量体育教学的质量。站在学科中心的角度来考察,关注的重心是学生对知识和运动技能的掌握程度;衡量教学质量的好坏要从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进行考察,教师是不是准确而系统地讲授,学生是否正确而完整地接受了知识和技能。学生的健康状况是不是有所改善、学生对体育的意识和兴趣是不是有所增强、体育行为是不是有所进步等等,都不能当作衡量教学质量的指标。而从家庭教育的角度来说,这些才真正是评价教学质量好坏的核心依据。虽然运动知识和技能的教学也是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的重要内容,但它仅仅是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的途径和方法而已,并非体育课程学习的全部。
随着体育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将会出现比以往更加优质的学习效率,提高学生的技能学习水平。事实证明,最有效的学习总是学生自觉、愉快的学习。体育教学改革要求体育教师创设一种能够让学生主动、愉快学习的情景,用心去激励和保护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在这样的情景下学习体育,必然会带来更大的成效。同时,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减少并优化了学生的学习内容,使其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学习、开展自己所喜欢的运动项目。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学生在体育项目上广泛涉猎的时间会相对减少,但对于自己选择的重点项目的技能掌握将会好上加好。
(第三节)体育教师角色的反思与和重塑
通过多次考察、研究,我们发现,目前我国中小学体育教师队伍在总体上表现出角色意识薄弱,教研眼界狭窄,知识结构欠优化,教育观、学生观、课程观和评价观落后,教法枯燥、呆滞,职业道德境界低下,尤其是体育教师执行素质教育的能力十分有限。总体而言,我国体育师资团队素质水平迄今还远远无法满足当前社会历史条件对体育人才的需求,体育教师队伍质量的提高任重而道远。
从体育新课程改革的目标来看,我们可以看出体育教师角色在当前的教学活动实践中主要表现出以下三个不适应的情形:首先是教育思想不适应。有的体育教师观念过于陈旧、眼界不宽阔,局限于以学科为本而非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仍然十分顽固。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的目标是改变课程目标与课程实践长期相悖的现状,实实在在地发挥出体育教学的教育作用,牢固地树立以学生身心成长为对象的多维度服务观念,做到体育教学活动由以教师为核心、以课堂为核心的现状向以学生为核心的根本性转变。
其次是知识结构不适应。为数不少的体育教师拘泥于单科学习和发展,显得知识结构单一,知识面过于狭隘,很少有人具备丰富深厚的综合性跨学科知识;同时缺乏必备的教育学和心理学知识,在教学实践中遇到各种问题时显得准备不足。
再次是教学技能与科研水平低下,与新课程改革要求不适应。相当一部分体育教师在体育课程资源的开发能力及观念上非常滞后。教学改革要求体育教师提高自身素质、更新教育理念,并及时转变教师角色,同时要求体育教师的素质和行为予以相应的调试和变化。例如:在看待师生关系上,教学改革强调尊重和赞美;在看待教学方式上,教学改革强调协助和引导;在看待科学研究上,教学改革强调反思和创新,教学反思被认为是教师专业发展与自我塑造的最关键因素。教师教学研究能力和水平的提高集中反映在教师的角色转变上。教学改革对教师的教研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体育教师由旧的教学大纲的机械执行者转变为新课程的教学组织者与课程设计者。
新课程改革势在必行,这是历史发展的趋势和必然结果。要达到新课程改革的目的,体育教师必须从以下六个方面进行角色的转变:
一、执行者向设计者的转变
我国多年以来实行的课程行政体制可归纳为一句话:“政府定课程,学校管教学,教师用教材。”体育教师在很大程度上是按照教育部颁布的指令性体育教学大纲来开展工作的,体育教师只会照本宣科,而不去管为什么教、教什么以及怎么评价,体育教学质量的水平高低直接取决于教师对教学大纲的执行情况,包括确定教学目标、选择教学内容、实施教学评价等一系列相应的教学环节。这种情况将体育教师局限在—个狭窄的物理空间及微观的工作层面,甚至将体育教师局限为仅仅和秒表皮尺等机械打交道,教师的专业判断与决策能力大大后退,体育教师丧失了应有的专业性与创造性,使得所有人的教学如出一辙。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传统的标准化、统一化的课程内容体系逐渐被打破,取代它的是具有更多可能性和选择余地的丰富多彩的体育锻炼活动。全国一个大纲、一本教材、一种模式的管理体制也得到极大的扭转,教师的执教地位在学校管理体制中得到了提升,为进一步提高教师的创造性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体育教师在教学改革体系中将成为课程的设计者,通过开发体育课程资源、设计课程方案、调整课程进程和课程结构等内容,根据课程标准要求直接参与建构适合实际教学情境的课程。
二、管理者向组织者的转变
传统的师生关系已经存在了很长一个时期,它实际上是一种不平等的关系,教师不仅是教学过程的控制者、教学活动的管理者,也是学生学习成绩的评判者、学生发展的制约者。教学改革的理念强调体育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学过程是师生双方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体育教师将由居高临下的权威转变为与学生平等对话的角色。这就要求体育教师能驾驭教学的全过程,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传统的“一言堂”、“命令式”教学必将遭到历史的摒弃,民主、和谐、宽松的教学氛围将得到确立,只有这样才能更加适应素质教育发展的规律。
三、督促者向参与者的转变
教学改革要求体育教师从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中解放出来,从体育知识、技能的传授者转变为与学生共同学习的参与者。在传统意义上,教师教、学生学,教师督促学生是理所当然的,但是教师发令、学生响应却成了制度化教育模式的显著特征。
教学改革强调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教师和学生的互动参与使其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作为参与者,体育教师首先要进行自我改变,抛弃“一刀切”、“齐步走”的传统教学方式,充分重视学生的个人基础与个人的兴趣爱好,尊重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让学生共同参与选择体育教、学项目和内容,共同探索和发现运动的规律,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促进其主动学习的热情。
四、控制者向帮助者的转变
作为教学实践活动中的帮助者角色,体育教师应该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学习目标,让学生懂得自己需要学习什么、将要获得什么,并摸索和协调所能达到既定目标的最佳途径,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提高学生体育运动的锻炼能力。教师应主动和学生建立一种新的师生关系,从“独奏者”的角色过渡为“伴奏者”的角色,未来课堂上不仅需要教师的“满堂灌”,更需要学生自主、自觉的学习热情。
五、仲裁者向促进者的转变
在传统的教学评价与评估过程中,体育教师往往把分数看作法宝,学生则视分数为命根子;体育教师俨然是手执法宝的仲裁者,学生则成为接受评价的“被告”。教学评价与评估的关键功能被局限在鞭策学生锻炼和区别学生优劣的目的之中。
在体育教学实践活动中,教育评价的主要作用是激励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反馈学生学习效果,激励是为了鼓励和促进学生进一步锻炼.反馈是接受信息,改进学习。而鉴别学生的优劣不能当作体育评价的主要功能。为了充分发挥教育评价的良性作用,体育教师应当由教学管理上的仲裁者转变为帮助和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角色。
作为促进者,教师应创造良好的教学情境,要在心理上给予学生一定的支持,采取各种适当的评价方式,给学生以心理上的安全和精神上的鼓舞;及时反馈、激励肯定,使学生充分享受成功的喜悦;同时要帮助学生对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评价既包括学生的自主评价和相互之间评价,也包括体育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以及学生对体育教师的评价。教师评价角色之所以需要转变,其目的是形成学生的自我实践与反思能力,培养学生的自律能力与合作精神,使体育教师真正成为帮助学生学习与成长的促进者。
六、教书匠向研究者的转变
“教书匠”与“教育家”之间的本质区别是:前者只会照本宣科,后者则是在传授已有知识的基础上研究创新。很久以来,中小学体育教师大多忙于教学,鲜有从事科学研究的,养成了重经验、轻理论的局面,造成了体育教师教学理念的僵化、教学姿态的服从与教学眼界的狭隘,使得我国体育教师的科研能力远远不能满足于学校体育教学改革与发展的需求。
眼下,教育教学研究是新时期体育教师适应和实施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新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没有制定规范统一的课程设计,这就意味着体育教师必须自主地设计课程,对于体育专业知识与技能的传授,也需要体育教师自行开发和实施,教学过程更是要由体育教师自主构建才行。这样一来,体育课堂将呈现出百花齐放的活跃景象。
如果体育教师仅仅是经验和技术型的专门人才,将导致不良的教学后果,因为在以后的教育改革环境下,只会教学的专家将难以适应新体育课程改革的需要;只有将教学与科研切实地结合为一种看得见的实际行为时,体育教学才具有前瞻性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