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预防上要搞好粪便的无害性管理,教育儿童不随地大小便,避免手足直接接触湿润的土壤。要开展卫生教育,注意个人卫生,做好饭前便后洗手,积极进行普查治疗,以控制传染源。
血吸虫病
血吸虫病是因血吸虫寄生在静脉血管里所引起的疾病。这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一种寄生虫病。寄生人体的血吸虫有四种,分别流行于东亚、非洲、拉丁美洲和中东广大地区的76个国家,感染人数达2亿。我国流行的为日本血吸虫病。血吸虫的成虫寄生在门静脉系统,寿命为2~5年,长者达10~20年以上。成虫体长10毫米~26毫米,直径0.3毫米~0.5毫米。生殖系统特别发达,雌虫每日产卵3500个左右。虫卵随粪便排出,落入清水中,有良好的光照和25℃~30℃的条件,24小时就可孵出毛蚴。毛蚴钻入钉螺进行发育繁殖,变成尾蚴。尾蚴脱离螺体在水中游动,人畜与之接触,尾蚴粘在皮肤上而钻入皮下。数小时后,尾拗随静脉血循环向门静脉系统移行,并在其中发育成长,使人产生症状,血吸虫病的主要传染源是病人、病畜,包括牛、羊、犬等及鼠类。通常由接触含有尾蚴的疫水、饮用水,甚至露水,钻入皮肤而传染。
血吸虫病的症状复杂多样,根据感染的轻重、病程长短,虫卵沉积部位和人体的免疫反应性,可分为急性血吸虫病、慢性血吸虫病、晚期血吸虫病与异位损害几种。
急性血吸虫病:潜伏期长短不一,一般1个月左右。病人首先在尾蚴侵入部位出现跳蚤咬样红色皮肤损害,2~3天内自行消退。然后急骤起病出现发烧症状。发烧高低及烧程长短与感染程度成正比。发烧早晚波动很大,或一日间有两个发烧高峰,同时伴有畏寒、盗汗。发烧重者体温可达40℃以上,神志迟钝、听力减退,脉搏频速。轻症发烧数天至两三周,发烧一般不高。迁延型重症病人可高烧数月,出现消瘦、贫血、营养性水肿,甚至死亡。同时病人出现过敏反应,如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淋巴结肿大等;半数病人出现腹痛、腹泻排脓血大便,腹泻次数不多,或长期持续,或间歇发作;大多数病人有肝脾肿大症状;还可有咳嗽、气喘、胸痛症状。
慢性血吸虫病:轻型感染者大多无症状,仅粪便检查时发现虫卵或体检时发现肝肿大。慢性血吸虫病以腹泻为最常见的症状,大便每日2~3次,稀薄或带黏液、血液,伴有里急后重,很像痢疾。病程长可出现肠梗阻、贫血、消瘦。重者有内分泌紊乱,男性性欲降低,女性月经不调、闭经、不孕。下腹出现大小不等的肿块,肝脾均肿大。
晚期血吸虫病:这是慢性血吸虫病的继续发展,以肝硬化和门静脉高压、脾功能亢进为主要症状。如消瘦、乏力显著,劳动力丧失、营养障碍、肝缩小、腹水、食道下端静脉曲张、大出血、下肢浮肿,易发生肺炎、败血症等细菌感染等。
异位损害:最多见的为肺血吸虫病、脑血吸虫病。肺血吸虫病与急性血吸虫病相似。脑血吸虫病主要表现为意识障碍与精神症状、瘫痪、痉挛、腱反射亢进、癫痫发作、颅压增高等。
治疗血吸虫病分成病因治疗和对症治疗两部分。对因治疗是使用杀灭血吸虫的药物,如吡喹酮。慢性血吸虫病,成人的总药量为每千克体重60毫克,分成2日服,每日的药量等分成2~3次口服。体重以60千克为限。儿童小于30千克者,总药量为每千克体重70毫克。急性血吸虫病,成人总药量为每千克体重120毫克,儿童每千克体重140毫克,分4~6日服完,每日的药分2~3次服用。一般病人也可采用每次每干克体重10毫克,1日3次,连服4日。晚期血吸虫病,适量减少用药总量或延长疗程,并用中西医结合、内外科结合与对症治疗。
血吸虫病的对症治疗:腹水病人可用中医中药及加强营养方法治疗;巨脾可以手术切除。
预防血吸虫病应采取综合性措施,包括普查普治病人病畜,控制传染源;查螺灭螺、管好粪便、保护好水源不受粪便污染来切断传染途径:作好个人预防不接触疫水。必须接触疫水可用1%氯硝柳胺碱性溶液浸渍衣裤,皮肤上搽保护剂。
包虫病
包虫病又叫棘球蚴病,是棘球绦虫的幼虫(包虫)感染人体所引起的疾病,人畜共患。棘球绦虫成虫寄生在狗的小肠内,故称狗绦虫。羊、牛亦可患此病。虫卵或孕卵节片随粪便排出,污染牧场、畜舍、皮毛、蔬菜、水源等。虫卵被狗、牛、羊或人吞食后,在小肠内孵出六钩蚴,钻入肠壁,经血至肝、肺等脏器,约经5个月发育成包虫。包虫呈囊状,圆或卵圆形,大小不一,直径1厘米~10厘米以上。狗是主要传染源,与狗密切接触,其皮毛上的虫卵污染手指后经口传染。狗粪中的虫卵污染蔬菜,水源间接传染。
包虫病的症状轻重与包虫寄生的部位、囊肿大小及有无并发症有关。早期当六钩蚴钻入肠壁,经门静脉进入肝脏时,可发生低烧、食欲下降、腹泻及过敏性皮疹等症状。随囊肿逐渐长大,逐渐出现占位性病变的症状。因包虫的囊肿最常见的寄生部位是肝、肺,其次为肠系膜,再次为胸腔、脾、脑等,而寄生部位不同,其症状也不一样。临床上可分成肝包虫病、肺包虫病、脑包虫病三种。肝包虫病最常见,囊肿长大时出现肝区隐痛、饱胀或坠胀,触之可及,表面光滑,有张力坚韧感觉,与肝相连,可有波动感。还可引起门脉高压症和黄疸。如囊肿向腹腔发展,可形成腹腔内巨大包块。包块压迫胃时可有食欲减退、恶心、呕吐等症状,包虫囊在人体内可生存数年或数十年不等。如囊较大,一旦受外伤可造成囊肿破裂,囊液外溢,而引起剧烈过敏反应,乃至过敏性休克。如破入胆管可引起胆绞痛和梗阻性黄疸;如破入胸腔引起支气管瘘;破入腹腔引起急性腹膜炎;破入尿道,引起腰痛、排尿不畅、肾绞痛等。另外,还有肝肿大、肝区叩痛、触痛等症状。肺包虫病的主要症状是由囊压迫肺组织和气管引起胸痛、咳嗽、血痰、乏力、盗汗等,重者咯血。肺包虫囊破裂可发生刺激性咳嗽、呼吸困难,甚至发生呼吸道阻塞、窒息;如破入胸腔可引起胸痛、胸腔积液、液气胸、发烧等。胸包虫病多见于儿童,症状出现早,以癫痫为主要表现,也可以发生颅内压升高、失明等。
治疗包虫病以外科手术为主要方法。应争取早期手术,将包囊摘除。肺包虫病还可作肺切除术。手术后常需配合药物治疗,效果更好。不能手术者可用药物治疗,如甲苯咪唑,单房包虫病每日每千克体重用药13毫克~136毫克,3个月为1疗程;多房包虫病每日每千克体重用药26.8毫克~169.5毫克(常用量为每日每千克体重50毫克),持续1年。丙硫苯咪唑,每日800毫克,28天为1疗程,共3疗程,疗程间隔14天,较甲苯咪唑安全。吡喹酮,每日每千克体重25毫克~35毫克,术前服5~10日。
预防包虫病应尽量避免与狗密切接触,注意饮食卫生,病畜的内脏要深埋;对病狗应进行积极治疗,并圈养,防止狗的粪便污染环境。
囊虫病
囊虫病又叫猪囊尾蚴病,由猪肉绦虫的幼虫(囊虫或称囊尾蚴)寄生在人体所造成的寄生虫病,在我国较常见。主要是因人吃了猪肉绦虫的虫卵,或因寄生在肠道内的猪绦虫虫卵因呕吐等原因返流到胃里,孵化成六钩拗,钻入肠壁,随血液或淋巴液循环到全身的各种组织器官,发育成囊虫而致病。囊虫一般为1毫米~2毫米,并有头节及黄色清亮液体,外包半透明的囊,黄豆大小。囊虫病的传染源是猪绦虫病病人。传染途径分为两种:①异体感染。本人无绦虫病,因摄入被绦虫卵污染的食物、蔬菜、瓜果等传染。②自身感染。本人即患有猪绦虫病,因恶心、呕吐,使绦虫的孕卵节片返流而感染,或手指等被自己粪便中的绦虫卵污染而致。囊虫病以21~40岁的青壮年患病较多,男病多于女病人。患猪肉绦虫病的时间越长,发生囊虫病的机会越多。
囊虫病的潜伏期约需3个月。囊虫病的症状视囊虫寄生的部位、数目多少及人体的反应性而不相同。有的人可始终无症状,死后尸解时被发现。按囊虫寄生部位不同可分为脑囊虫病、眼囊虫病、皮下及肌肉囊虫病。
脑囊虫病:囊虫寄生在大脑内引起,大约占囊虫病的52%~85%,其症状轻重不一样。常见症状有癫痫发作,可分局限性或全身性,短暂抽搐或持续癫痫状态。同时可有头痛、呕吐、头晕、记忆力减退、视力障碍、视物变形、幻觉、精神异常、痴呆;或者病人急转头部突发眩晕、头痛、呕吐、猝死等。
眼囊虫病:可寄生在眼内、外各处。可引起视力减退、视网膜剥离、失明;或眼前有黑点或黑影飘动,还可以引起继发性青光眼等。
皮下及肌肉囊虫病:囊虫寄生在皮下或者肌肉内,少者1~2个,多者千余个,呈结节状,黄豆大小,圆形或卵圆形,较硬而有弹性。头部与躯体较多,四肢较少,手足罕见;与皮肤不发生粘连,不痛不痒:可分批出现,自行消失;疲乏无力。囊虫还可寄生在舌、口腔黏膜、心、肝等处。
治疗囊虫病可使用药物,如毗喹酮。脑囊虫可每次每千克体重服10毫克,1日服3次,连服4日;皮下肌肉型囊虫病,成人每次服600毫克,1日3次,10日为1疗程,重者可重复1~2个疗程。
也可选用丙硫苯咪唑。治疗脑囊虫时,每次200毫克~300毫克,每日3次,7~10日为1疗程,感染重者需隔2~3周重复治疗2~3个疗程。治疗皮下肌肉囊虫病,每日每千克体重用药15毫克~20毫克,分2次服,10日为1疗程,2~3周后重复服1疗程。
眼囊虫病以手术摘除为宜。对脑内单个囊虫也可以行手术治疗。囊虫病合并猪肉绦虫病时,通常先治肠绦虫病,但不宜用吡喹酮、丙硫苯咪唑,可用其他驱绦虫药。
预防囊虫病的重要措施在于全社会根治及预防猪肉绦虫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