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富如水》一书二○一○年八月由作家出版社出版以来,受到了社会各阶层广泛而热烈的欢迎。因为这本书,我结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新朋友,他们中有作家、艺术家、历史学家、经济学家,也有宗教界、慈善界、新闻界、工商界人士,更有官员、学生、海归、农民工……我也应一些大学、社会团体、政府文化宣传部门的邀请,参加了许多有关财富话题的演讲和座谈活动。其中,二○一○年十月底在北京召开的“《财富如水》跨学界研讨会”,二○一一年七月初在上海复旦大学召开的“财富、精神论坛”,都令我印象深刻,受益良多。
现在,因缘际遇,我的这本小书又将由北京凤凰联动文化传媒有限公司重新出版发行,我很感谢凤凰联动的朋友们对我这部作品的厚爱、支持、信任和鼓励。这也让我情不自禁地回想起该书在作家出版社第一次出版时的情形。那时,我将书稿传给了作家社的副总编杨德华先生。杨是我大学同班同学,也是我小说《细节》的责任编辑。他为人厚道、儒雅、热情、正直、事业心强,也充满正义感,看过我的稿子后很兴奋,连夜打电话告诉我,社里已同意出版该书。以后又约我到北京和责任编辑罗静文一起商量细节,并在所签的合同中主动提出要用很大的投入来为这本书做宣传。遗憾的是,书印出来了,德华的身体却越来越糟糕。他是个晚期肝癌病人,与病魔作斗争差不多已经五个年头了,这时身体已经很虚弱,经常需要住院治疗,已没有太多的精力来关心《财富如水》的宣传和发行了。有一次,我去地坛肿瘤医院看他,大概他也预知自己来日无多,就对我说:“新华,真对不起……耽误你了。你还是将这本书另找个人家去做吧。”斯人已去,其言犹在。故当此《财富如水》又将由凤凰联动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再版之际,我很感恩杨德华老同学的临终嘱托所成就的这段新的因缘,并请已在天国的他宽心和放心。
说实话,我这些年来的心情一直是很复杂的。我眼见着我们的国家一年一变样,三年大变样,十年变新样:一幢幢高楼拔地而起,一条条高速公路、高速铁路伸向远方……银行里的存款增多了,路上的汽车变漂亮了,饭桌上的菜肴也越来越精细了……然而,人们也吃惊地发现:蓝天忽然不蓝了,星空再无从仰望了,清澈的溪流,没有污染过的农田似乎也成为历史的遗迹了……经年的反省和思考过后,我方明白,一切外部生存环境的改变,本质上都还是我们的心灵所折射出来的镜像。正因为此,现在的我,无论两眼睁着还是闭着,总能看到——瘤子,一个个奇形怪状的瘤子,正在我们这个时代和社会的肌体上,在许多人的心田里疯长。商场、地铁、公交车、银行、饭馆、酒吧、咖啡厅、洗脚店、夜总会里,随处可见人们后脑、前额、下巴乃至鼻头都长着这样的瘤子。有的形如樱桃,有的状似枣核,有的细如米粒,有的大若茄子;有的呈棕黄,有的现紫黑;有的是良性,有的已成毒瘤……这一个个奇形怪状的瘤子不是别的,就是对财富的执着和贪婪。因为执着和贪婪,我们变得浮躁、焦虑、短视,视道德伦理为浮云;因为执着和贪婪,我们变得爱财如命,为聚敛财富不择手段,尔虞我诈,坑蒙拐骗,以至于夫妻反目,兄弟相残,朋友成仇;因为执着和贪婪,我们将地球作践得千疮百孔:生态失衡,气候变暖,海平面升高,资源濒临枯竭;因为执着和贪婪,我们面对着一桌桌丰盛的宴席,却不能不担忧:牛有疯牛病,猪有猪蹄疫,鸡鸭有禽流感,鱼类有激素,蔬菜有农药残留;也正因为执着和贪婪,家有遗产之夺,路有暴力之抢,市有奸商之骗……我们怎么了?人类究竟怎么了?难道这就是我们“现代人类”所希望拥有的生活?
《财富如水》从第一版到现在,算算也有三年多了。有人说它是“呐喊”,更有人称它是“惊雷”,但我从不敢期待它对匡正世道人心起到什么特别的作用。就像一个人生了病,而且已是沉疴,那可绝不是一味药或者一剂药就可以起死回生的,它需要社会的方方面面协同作战,综合治理……前不久,韩文版的《财富如水》刚刚在韩国图书市场上架。
我在回答韩国记者的访谈时,曾感慨于韩国“整容业”的方兴未艾,殷切地希望有一天,“心灵整容”业也会在我们两个文明古国一点点流行起来。我想,到那时,我的这本小书,也许还能起到一点推波助澜的作用。
当此《财富如水》就将再版之时,我在美国洛杉矶赌场发牌的情景又一幕幕浮上心头。多年来,我一直觉得,上天能让我在那些赌桌上经受各种各样的历练,并且阅人、阅牌、阅筹码无数,真是我莫大的福分,非如此,我今生也许将很难领悟到“财富如水”的真相。因此,我很想借此机会,感谢所有我曾经接触和交往过的赌客和玩家,感谢曾经一起共事过的赌场老板和员工,感谢那里的每一张牌桌、每一副扑克牌和每一枚筹码,是他们和它们与我一起共同创作并完成了这本小书。
当然,我也要感谢我所身处的时代和社会,是它们用自己的焦虑、浮躁、贪婪和执着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一个不执着财富的人生才是真正富有的人生;一个不以黄金为贵的时代才是真正的黄金时代。”
此外,我也要感谢“友成企业家扶贫基金会”的理事长王平先生。我是二○○六年底,和她一起研究和讨论基金会的创会宗旨时,才互相激发产生了“精神扶贫与物质扶贫并举”的共识。而为了更好地践行“精神扶贫”的理念,我也才萌动了写作《财富如水》的念头,并最终付诸实施。
这本书的核心部分最初曾以散文的形式发表于上海《解放日报》“朝花”副刊,当时正在医院住院的上海市新闻工作者协会原主席贾树枚先生读到后,曾激动地几番打电话给报社领导,对该文大加赞赏,后来又亲自撰写了《马克思式的思维,资本论式的表述》一文。我很感恩他的无私的赏识和鼓励,它们后来也成了我完成这本书的重要动力。
还有,这本书成稿过程中,上海文广集团副总裁何建华先生、上海报业协会会长孙宏康先生、作家出版社的罗静文编辑等也曾给予过我许多鼓励、支持和帮助。故当此书再版之际,谨向以上诸位良师益友并一切有缘人致以真诚的谢意!
二○一四年元月十九日记于沪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