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乞丐皇帝的传说
公元前三百多年,欧洲历史上曾出现过一位伟大的军事天才亚历山大大帝。他十八岁随父出征,二十岁继承王位,雄才伟略,骁勇善战,曾领军驰聘欧亚非大陆,并征服了波斯及其他亚洲王国,直至印度的边界。传说亚历山大大帝在征服了整个波斯后,眼望着堆满宫中的奇珍异宝和战利品,曾很自负地问他的手下:“你们说,天下还有比我财宝更多、名声更大的人吗?”
大家都说:“没有。”但有一位近臣却肯定地点点头,并直言相告:“陛下,我听说东方的印度有一位乞丐皇帝,财宝肯定无法和你相比,但名气却比你大得多呢。”亚历山大大帝听后很有些不服气,就派人到民间去访察和了解,结果发现普通老百姓中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这位“乞丐皇帝”。这引动了他的好奇心,决意要去印度会一会这位比自己名声还大、名气还响的“乞丐皇帝”。
于是,他放弃了重返家园的既定计划,继续挥师进入印度,在印度河以东的海达斯佩斯河,和前来抗击的印度国王波拉斯夹河对峙,打了他四大会战的最后一战——海达斯佩斯会战。大获全胜后,亚历山大大帝义释被俘的波拉斯,并在他的协助下,于一天午后,率领着他的战无不胜的大军在恒河边找到那位大名鼎鼎的“乞丐皇帝”。其时,他正头戴一顶破草帽,袒胸露乳,下身围一块破布,赤脚徜徉在河边的沙滩上。
“快去把他请过来!”亚历山大大帝威风凛凛地端坐在高大的战马上,手按腰间的佩剑,吩咐身边的士兵。
不一会儿,“乞丐皇帝”便被领到跟前。“你就是那位传说中的乞丐皇帝?”亚历山大大帝疑惑地问。
“人们都这样说。不过,我可不是什么乞丐,真正的乞丐倒是陛下您呢。”“乞丐皇帝”语带玄机地歪头望着亚历山大大帝,满脸洋溢着和善的笑意。
“你这话什么意思?”亚历山大大帝有些不快。“你率领大军千里迢迢来找我,总不会不从我这儿讨点什么带回去吧。”“乞丐皇帝”说,目光如炯,脸上的笑容也更灿烂了。亚历山大大帝本要发作,但“乞丐皇帝”的笑容忽然感染了他。他也开始有一种错觉:自己的身体虽然还高高在上地骑在马上,但精神却已不由自主地弯下腰去,向眼前这位流浪汉般的“乞丐皇帝”行礼。于是,他说:“好吧,那我就讨你吧。”
“讨我?谁是我?我在哪里?”“乞丐皇帝”忽然哈哈大笑。“你就在当下,在我眼前。我的眼睛和心灵告诉我,你的确是一位智者。这样,你就做我的好朋友,和我一起回马其顿吧。我会将所有的荣华富贵和你一起分享的。”
“不不不,什么都可以,唯独这个不行。”“乞丐皇帝”忙将头摇得拨浪鼓一般。
“为什么?”亚历山大大帝不解地问。
“因为你那儿是个监狱呀。我问你,你那个皇宫里是不是三步一岗,四步一哨?你晚上睡觉,是不是枕头下面也要放一把刀?还有,你那皇宫里虽然堆满了金银财宝,你身边也一定是美女如云,可你的心思却如热锅上的蚂蚁一样,片刻也不能安宁。因为你时时刻刻都在担心会有人乘你不注意时突然夺走它。所以,我说你那儿是个监狱,是个囚笼。我怎么会去自投罗网呢?”
“可是,你还没有见过我的皇宫,怎么会了解它的富丽堂皇和美轮美奂呢?我有世界上最大、最漂亮的花园和宫殿,也有……”亚历山大大帝试图解释。
但“乞丐皇帝”马上打断了他:“那又有什么呢?你的皇宫再大,能大过日月山川吗?你的皇宫再漂亮,能漂亮过自然界的美景吗?告诉你吧,我的‘皇宫’便是日月山川,我的‘花园’便是自然界的一切美景。我每天都在我的‘皇宫’里徜徉、漫步,或者跋山涉水,想去哪里就去哪里,想怎么游玩就怎么游玩。渴了,我喝我恒河里的水;饿了,我采摘我山林中的野果,或者去我领地上的农家化缘……我这可是活在天堂里呀,怎么肯去你那个地狱呢?”
亚历山大大帝受了这一顿抢白,有些恼了,于是说:“不行,不管你如何说,你还是得跟我回去!我此行印度就是为你而来!”
“可我坚决不去呢?”“乞丐皇帝”和气地问。“那我就将你的头割下来带回去!”亚历山大大帝厉声说,“唰”的一声抽出腰间的宝剑。“哈哈……”“乞丐皇帝”忽然仰天长笑,随即引颈就剑,道,“那就来吧,快割吧!我现在就剩下这个头有时还是个负担!”亚历山大大帝一时哑然,挥在空中的宝剑不由自主地停住,随后竟翻身下马,以帝王之礼揖别了这位“乞丐皇帝”,悻悻然回到西方。
……这个传说很自然地会让人联想到《圣经·路加福音》中的一段话。上帝曾这样说:“富人要进天堂,比骆驼穿过针眼还难。”富人为什么这样难进天堂?天堂又是一个什么样的所在和去处?
其实,有关天堂的概念和含义,应有三层:其一,天堂存在于天上或曰宇宙的某一个部位。但那是上帝许诺给他的忠实的信徒们的特别的去处,迄今为止似乎还没有人能从那里回来向我们描述他们的见证。人们只能依据自己所处的时代和经济条件的不同,而做出各种各样的想象。例如:有糖果吃,衣食无虞;黄金铺地,琉璃作瓦;鸟儿幸福地歌唱,鱼儿自由自在地游来游去……其二,存在于地上。例如柏拉图所描述的“理想国”,还有我们曾耳熟能详、一心向往的“土豆烧熟了,再加牛肉”的共产主义的“天堂”。其三,天堂完全是一种幸福和愉悦的心理感受,一念即天堂,即心是天堂。
财主和富人的内心通常已被财富占满,故很难留有天堂的位置和处所。同时,他们为聚敛这些财富,必然绞尽脑汁,用尽心思,甚至不惜尔虞我诈,坑蒙拐骗,以至于兄弟反目,朋友成仇。而一旦拥有了财富,却又时时担心会失去,忧虑别人会来偷、会来抢,终日心神不宁,愁眉不展,寝食难安……于是,贪婪的厚度不仅决定了财富的厚度,同时也决定了地狱的深度。
不过,富人要上天堂,其实也还是可以独辟蹊径的,那便是“千金家财还散尽,万盏慧灯且点明”,让自己在由物质的富人摇身一变而为穷人的同时,也由精神的“穷人”一夜发迹而为“富人”。
美国哈佛大学前校长德里克·博克曾写过一本叫作《幸福政治学》的书,书中提到:虽然很多人坚信这样一种观念,即财富越多他们就越幸福,但研究显示,这基本上是不正确的。他以美国社会为例,发现尽管实现了经济的巨大增长,但美国人的整体幸福水平在过去的半个世纪中几乎没有任何提高。于是他问:“如果在过去几十年经济愈加繁荣的同时幸福感的变化如此之小,那么政府官员把经济增长视为国家进步尺度,进而赋予其重要意义有何道理?”(见美国《华盛顿邮报》2010年4月11日文章《书评:〈幸福政治学〉》)这个设问对于我们每个生命个体,意义也是重大的——如果财富并不总是能带给我们幸福,为什么我们还要时时放纵内心那股盲目的物质欲望的深流到处东奔西突呢?
庄子曾说:“我宁游戏污渎之中自快,无为有国者所羁。”那是庄子身处一个“礼崩乐坏”的急剧变革的时代,因不愿与当政者合作而有感而发的。如果他生活在今天这样一个物欲横流的时代,是否又会发出“无为财富所羁”的感慨呢?
“乞丐皇帝”毕竟是一个传说,当今人类社会也不一定非要去学习“乞丐皇帝”的那种生活方式。但他对于财富的那种极其达观的态度和洒脱的精神,却永远值得我们,乃至整个人类去深刻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