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终于明白了事情的起因,甚至王小寒当时的哭声似乎也回荡在他的耳边。片刻思考后,爸爸便在王小寒面前忙起来:只见爸爸拿着一根木棍,告诉孩子这是金箍棒,然后学着孙悟空的样子,边舞木棍,边一本正经地说:“各路魔鬼听着,我,齐天大圣孙悟空来也!我的宝贝今天很听话,谁要敢动我的宝贝一根汗毛,我定让他有来无回!”然后,把木棍递给了王小寒,并说:“有金箍棒在,魔鬼就不会碰你了,你就放心地睡觉吧!”孩子看着爸爸的神情,手握“金箍棒”勇敢地回到自己屋里睡觉去了。
由于王小寒的爸爸曾对孩子采用不当的教育方式,导致孩子对魔鬼的极度恐惧。不过值得庆幸的是,他及时地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及可能造成的不良后果。他也能理解孩子的心理,懂得孩子的感受,及时补救,才没有使不良影响延续下去。
面对孩子的胆小,每个家长都应当巧妙引导,用科学的方法,使孩子战胜恐惧。
1.不要大惊小怪,甚至嘲笑、惩罚孩子家长要耐心解释,并鼓励孩子参与一些能有效消除恐惧的活动。家长要尊重孩子的感受,但不要表现得过分热切,过分关心和注意,否则不仅鼓励了孩子的恐惧,而且还可能使孩子的恐惧感增强;也不能轻视恐惧,不要试图借助嘲笑或生气来改变孩子的畏惧态度,有时孩子在表面上可能不再抱怨了,但恐惧依旧有存在的可能。作为家长,尽可能让孩子按自己的节奏面对和克服恐惧,让孩子描述他的恐惧经历和情感。你了解孩子越多,越能帮助孩子对付他的恐惧感。如果孩子害怕黑暗,给孩子解释为什么会有黑暗,以及黑暗并不可怕的道理,或者带孩子走进黑暗的屋子里去开灯,然后说:“你看,你已经进了黑屋子,你并没有害怕呀!”反复多次,孩子的恐惧感。就会逐渐消失。
2.给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
儿童的恐惧多源于观察与模仿,看到别人对某一事物害怕,他们也会对某种事物感到恐惧。如打针时看到别的孩子哭闹的样子,他也会哭起来;如果旁边打针的孩子很放松、若无其事,他也会受暗示,从而减轻对打针的恐惧。孩子对某种事物的害怕,可能是模仿来的。因此,在孩子产生恐惧心理时,家长有必要检查一下自己的言行,看看有没有粗心大意地把焦虑不恰当地传染给孩子。另外,通过让孩子模仿,也可以减轻孩子的恐惧感,如孩子怕狗,让他观看年龄相仿的孩子同狗一起嬉戏,多看几次后,有意识地安排孩子逐步靠近狗,多次反复,孩子的恐惧感就会减轻。
3.采用正确的教育方式
向孩子讲科学、讲道理,不要采用各种恐吓手段随便吓唬孩子,要从孩子小的时候就培养孩子勇敢、镇定的情绪。不过分保护孩子,不勉强孩子做不愿做或不敢做的事。同时,注意丰富孩子的知识面,扩大视野,让孩子多参加有趣的活动,让孩子明白了其中的道理,一些无端的恐惧感也就很容易消除。
正确看待孩子的逆反行为
父母应该辩证地看待青春期孩子复杂多样的逆反行为。既要正视其危害性,也要因势利导其中有益的积极的因素。对于孩子的逆反心理最忌采取完全否定“一棍子打死”的态度。
青春期孩子逆反行为的表现复杂多样。根据青春期孩子逆反行为产生的原因,可将青春期孩子的逆反行为分为下面几种情况:超限逆反行为。是指由于教育活动的时间过长,超过了青春期孩子心理承受能力的限度而产生的逆反行为。
饱和逆反行为。是指由于过多地重复某些教育内容而引起的逆反行为。
禁果逆反行为。是指青春期孩子对被禁止的东西特别感到好奇,总想违反禁令去尝试的逆反行为。研究表明,在青春期孩子中尤其会产生禁果逆反行为。主要原因是:青春期孩子有强烈的好奇心和较强的自尊心。
信任逆反行为。是指青春期孩子由于对教育者缺乏信任而对其教育内容产生逆反。
自主逆反行为。是指由于教育者教育方式的不当而使青春期孩子感到自主性受到威胁时产生的逆反行为。
评定逆反行为。是指教育者对某一事物的过度评价在青春期孩子中引起的逆反行为。
情境逆反行为。是指在不适宜的情境中进行教育时产生的逆反行为。
归因逆反行为。是指由于对教育者的内在动机产生怀疑而产生的逆反行为。
应当正确看待青春期孩子的逆反心理和逆反行为:青春期孩子的逆反心理和逆反行为既有危害性,也包含有益的、积极的成分。因此,对青春期孩子的逆反行为不能持完全否定的态度。
父母对青春期的孩子进行教育之前,应做一些有意识的准备工作,不可长篇大论,使受教育者失去耐心;特别是对犯了错误的孩子,应避免重复批评,对子女进行表扬也不宜重复过多,使其失去新鲜感。当父母认为应当使青春期孩子避免某些有害的事物和现象时,要耐心地说服,与他们进行平等的讨论,使其明白这些事物和现象的有害性。相反,武断地硬性禁止青春期孩子做某件事情,反而会激起他们的逆反行为。身教重于言教,父母要想使青春期孩子心悦诚服地接受自己的教育,必须以身作则,身体力行自己所提倡的观点,用实际行动为青春期孩子做出榜样。
强烈的逆反心理对孩子的成长是极其有害的,但孩子的逆反心理也有其不可忽视的积极因素。认识到了这一点,有助于正确对待孩子的逆反行为,因势利导地教育孩子。
1.有利于孩子独立性的发展
青春期的孩子处在生理发育的高峰期,这一阶段也是心理发展的巨变时期。
这个时期是由青春期孩子向成人过渡的心理“断乳期”。他们不再像儿时那样依恋父母,也不再像小学生那样,把教师看做是“至高无上”的“权威”。这样的心理素质,如果能悉心保护,正确引导,有利于其独立创造性的发展。
2.有利于孩子敢闯好胜品质的形成
青春期孩子产生的“逆反心理”,应该说是他们心理上的“突破”。
当他们心理上一进入“突破”阶段,表现出来的,就不再是过去的听话、顺从,而是勇敢和冒险。现代社会充满着竞争,从小培养孩子好胜、敢闯的心理素质,有利于形成开拓进取的个性。
3.有利于孩子求异思维的培养
“逆反心理”有时就是针对传统思想的束缚而产生的。传统观念认为是这样的,而具有“逆反心理”的孩子偏偏认为是那样的。虽然有时可能“钻牛角尖”或失之偏颇,但更多的时候,却是他们求异思维的表现。他们在试图独辟蹊径,从其他角度来观察和分析问题。
4.有利于孩子情绪的调节
青春期孩子处于发育的过渡时期,其中枢神经系统活动的基本过程,一般是兴奋过程强于抑制过程。有“逆反心理”的学生,是不会让情绪长期滞留在心中的,发泄后情绪会得到调节,实际效果是良好的。
父母在帮助孩子消除逆反心理时,最重要的方法就是对他的各种不安全感及各项弱点有所了解,并且尽可能地表现出信任和抚慰的言行。
毋庸讳言,父母要与孩子建立相互充分信任的关系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举例来说,当父母问十二三岁大的孩子他在学校里过得如何时,而他却回答:“不要老是问我这些问题!你为什么要在乎这些问题呢?”虽然这是一种简单的现象,但为人父母者可千万别忘了一个重点:这类孩子就和极度敏感的孩子一样,也很容易在感情上受到打击。这类孩子之所以会使用蛮横霸道及反抗拒绝的举动,只不过是企图让自己感到安全罢了。为了保护他自己,他会将一部分世界封闭起来——有时候甚至包括对他的父母。父母的目标应是将他的逆反、拒绝与蔑视、无礼抛诸脑后,提供温柔的、慈爱的关怀。
刚开始,这类孩子可能并不会完全地信任父母。他们无法确定父母这些抚慰的真正意图是否会令他们感到慰藉或沮丧;他们已经深深习惯于支配一切,并对干扰、侵犯极其恐惧,因此他们会觉得能够信任的人只有他们自己。父母必须让他们相信父母的确能够安慰他们。这时,父母应该对那些在脑海中所存留的,各种有可能会让孩子感到安慰的经验进行审视。哪类声音有助于他们放松情绪,哪些则会让他们感到沮丧?他们喜欢轻柔的还是坚定的触摸?他们偏爱柔和的音乐还是节奏感强烈的乐曲?在他们的身体上是否有某一部分会特别的敏感——例如他们的脚、他们的头或是他们的嘴巴?当父母试图让他们平静下来,以及安慰他们的时候,就可以运用这些资讯来调整自己的方法。
切记,刚开始的时候应该循序渐进,不要操之过急。
当父母面对反抗、叛逆的孩子时,目标应该是:竭尽所能地使用更为温暖、平和,以及尊重的态度与孩子相处;以自己的弹性去应对孩子的缺乏弹性。举例来说,当父母帮孩子系鞋带的时候,孩子可能会把脚挪开,并说道:“不要绑得那么紧,笨蛋!这样会弄痛我的脚!”这时,父母应避免呵斥,而应该深呼吸一下,让自己平静下来,然后说:“我想你的脚可能有一点儿敏感。”当父母再替孩子重新系好鞋带时,可以问他:“这样是不是会好多了呢?”
在其他的时间里(当感觉他并不是如此吹毛求疵的时候),父母也可以针对为什么孩子会对父母如此生气、并将父母称为“笨蛋”的这个问题,和孩子进行较为广泛的探讨。这时,父母就可以协助孩子看清一项事实:他对父母的要求可能过于苛刻了。当父母帮助孩子了解到这个事实,并鼓励孩子变得较具弹性的时候,请切记一件事:孩子对自己的要求很可能也非常苛刻,甚至用“笨蛋”或是更糟的形容词来称呼自己。当父母对孩子做出太强烈的斥责时,父母或许只会让孩子对自己的自我批评更为激烈,甚至会造成更深的自我嫌恶。运用感情移入,再加上心平气和的解释,父母将可以帮助孩子了解到:他们对于父母,还有他们自己的要求都太过于苛刻了!
帮助孩子摆脱早恋的困扰
对于刚步入青春期的孩子来说,情窦初开,但他们的生理和心理都远没有成熟。因此,父母有责任教导他们摆脱早恋的困扰,别为“爱”而过早地分心。
当听说孩子在恋爱时,千万不要以为孩子在堕落。虽然孩子过早地涉及爱情会影响他们的学习和身心发展,但父母要正确地认识到这是孩子青春期发育成熟的一种表现。父母要学会给予正确的教育和引导,帮助孩子了解早恋的危害,选择正确的人生方向。
1.教会孩子与异性交往应持的态度
进入青春期后,每个孩子都会产生对异性的好感和爱慕,都有相互接近、了解、交往并结为朋友的需要,这是十分正常的现象。父母应引导孩子正确地区分友情和爱情,掌握交往的分寸。男女交往时不可过分随便,避免过分亲昵的举动,避免单独交往,尽量在集体和公开的场合交往。对待异性和同性朋友应一视同仁,对自己的不妥言行应及时修正,始终把同异性交往纳入健康的轨道。
2.教给孩子拒绝求爱的方法
当“丘比特”之箭射向孩子,父母应教给孩子走出困惑的办法:拒绝没商量。拒绝别人是一件伤人感情的事,因而要特别注意言辞、方式和场合。要言辞明确又不失真挚,要拒绝爱情又不要丧失友情,要果断又不失委婉,要坚决又不伤害对方。
3.教给孩子摆脱“单相思”的方法
孩子患了“单相思”病,家长要给予更多的理解和关心,不能一味责怪,要善于与孩子交心,帮助他们剖析自己,引导他们对这种感情多作正、反两方面的思考;引导他们从更大的范围认识别人;引导他们借助理智的力量消除这虚构的感情;鼓励他们更多地参与集体活动、娱乐活动以转移注意力。
孩子早恋,若不及时敲响警钟、妥善解决,必然会铸成大错。孩子早恋了,会从种种迹象中表现出来,此时万万不可强制压服,否则只会适得其反。有些家长只懂得骂、打、关的方法,殊不知,孩子承受不了双重的压力,可能走向极端。
早恋是孩子身心发展过程中的一种正常现象。如果孩子早恋,父母不必惊慌失措,视若天敌,应该冷静下来,和孩子沟通与交流,指出早恋的危害。对待早恋的明智态度是疏导而不是一味地堵塞。
1.父母对孩子的感情要持宽容、理解的态度要想赢得孩子的心,明智的父母应该首先理解和尊重孩子的感情,承认它是美好而纯洁的。同时,父母要以一个朋友和家长的身份告诉他们:青春期是一个人学习的最佳时期,错过了这个时期对今后的成才是一个很大的障碍。而真正的恋爱意味着一种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的一种责任,如是自己不独立,不成才,怎能承担起这种责任?而且爱意味着奉献,为对方着想,你们这样谈恋爱,不仅自己荒废学业,也耽误了别人的前程,这难道是爱吗?父母可以通过自己的亲自经历和体会告诉孩子什么是真正的爱情?怎样正确对待爱情?只要父母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不说空话,孩子还是愿意听父母的教育的。
2.利用孩子的兴趣,转移孩子的注意力有位母亲的做法很值得借鉴,她发现孩子谈恋爱,不仅没有斥责儿子,反而比过去更关心儿子,知道儿子喜欢语文,便鼓励儿子参加年级朗诵组,还启发儿子写日记。老师在评语里提出人生的意义和目的……于是,儿子的习作频频出现在班级的墙报上。儿子开始由一对一的交往转向了集体,常为班级做好事,被选人班委。一年后,期末考试全年级第五名,被评为三好学生。学习、集体活动成了儿子的主要活动,当初对异性的爱慕心理渐渐平息、淡化。孩子的早恋往往与生活单调,没有目标有关,因此充实孩子的生活,帮助孩子寻找生活的意义,可以有效地转移孩子对“早恋”的注意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