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青春期孩子的这种“逆反心理”,不少家长和教师情绪急躁,沉不住气,往往采取粗暴的态度和压制的方法。而老师、父母越是恼火地训斥,越会使孩子产生反感情绪,这样不但缓和不了家长、老师与孩子之间的关系,而且会加剧孩子的逆反心理。孩子对老师产生抵触情绪的原因孩子如果产生对老师的抵触情绪,对学习是十分不利的。父母应及时教育孩子消除这种情绪,而不应纵容其抵触情绪的滋长。
一位老师讲述了他自己经历的一件事:“一天,我与两位学生一起从办公楼上下来,即将走出楼门的时候,她俩突然停住不往前走了。我发现她俩迅速交换了一下眼色,然后对我说:‘老师您先走,我们还有点事。’语音未落就往后跑,一溜烟似的在楼梯口消失了。当我醒过神来,看见她们的班主任正好走进大门,我这才恍然大悟,原来这两个孩子惧怕自己的班主任。”
表面上学生看起来是惧怕老师,其实是对老师的抵触情绪在起作用,由于她们是女孩子,表现得不那么明显和直接罢了。
孩子对老师产生抵触情绪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孩子的逆反心理严重,通过发泄对老师的不满来反抗家庭随着孩子年龄的增大,好奇心和求知欲就越来越强烈。有的父母和老师对孩子表现出来的好问行为表现得十分不耐烦,简单粗暴地回答孩子的问题。孩子的需要得不到满足,又不能直接反抗父母,于是不满情绪就转移到老师身上,一股脑儿发泄给老师。
2.老师忽视或冷淡孩子,孩子通过抵触来引起老师注意孩子在学校里,除了学业的优秀能给他带来成就感外,老师的关注与重视是他最大的心理满足。有的孩子经常碰到上课时老师不提问他,自己鼓足勇气与老师讲话时老师也是一副漠不关心的表情。孩子的自尊心受到伤害,为了引起更多的注意,就通过抵触老师的方式来实现被注意的愿望。
3.老师的教育方式不当
有许多人认为,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教育改革是步履最慢的,无论是教学的内容还是教学的方式都已不能适应社会的要求和孩子的需要。这种说法虽然有些偏激,但不无道理。有的老师习惯为孩子贴标签,对孩子产生刻板印象,好孩子一好百好,差孩子本性难移;有的老师不了解孩子的心理特点和需求,对孩子提出了不恰当的、过高或过低的要求;有的老师教育方式简单粗暴,不尊重孩子,甚至打骂孩子;如此等等,都会使孩子产生抵触情绪。
其实,在抵触情绪的背后也隐藏了许多积极的因素。孩子的抵触情绪表明了这些孩子具有强烈的自主意识,独立性强,不事事言听计从、依赖别人:这样的孩子以“抵触”的方式维持心理平衡,敢于发泄心中的不满,如果加以正确引导,抵触情绪可以发挥积极作用。从另一方面来讲,孩子的抵触情绪也折射出教师教学方式不够合理的一面,也会提醒教师和学校改善教育方式,更有利于教育方式的发展和孩子的成长。
家长怎样才能帮助孩子消除对老师的抵触情绪呢?教育专家的建议是:1.尊重孩子,让孩子发表对学校和老师的看法当孩子产生了对老师的抵触情绪后,家长首先要以一种温和的态度与孩子交谈,不要制造压力,而是让孩子在宽松、自由的氛围中发泄对老师的不满。这种发泄还可以起到一种平衡心理的作用。家长认真地倾听,孩子会感觉到自己的烦恼得到了尊重,就会毫不隐瞒地把自己的态度、抵触老师的原因讲出来。家长等孩子的情绪稳定下来之后、与孩子一起冷静地分析事情的利弊,客观地看待抵触情绪。如果问题的主要原因在孩子,就要合理利用孩子争胜好强的心理,因势利导,帮助孩子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提高孩子认识自己缺点的能力。如果问题的主要原因在老师,家长就应加强与老师的沟通,老师就要采取适当的措施消除孩子的抵触情绪。
2.教孩子学会换位思考,从老师的角度思考一下问题作为家长,切忌对孩子的抵触情绪一棍子打死,让孩子无条件地服从老师,这样只会加剧孩子对老师的反抗。有的家长仅仅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问题,过分溺爱孩子,甚至与孩子一起指责老师,更甚者跑到学校里与老师大吵一番,其结果只可能更糟。孩子的认识有的时候有偏激的一面,很容易以自我为中心,仅站在自己的角度看问题。在这点上,家长要培养孩子学会换位思考,与孩子一起站在老师的角度重新审视,必要时还可以创造场景体会老师的情绪和难处,让孩子学会多体谅别人,为他人着想。这样的话,在家中就可以改善孩子和老师的关系,减轻孩子对老师的抵触情绪;家长教孩子学会尊重老师的同时还要鼓励孩子有想法,善于提问题,不能从此之后噤气噤声,因此,教给孩子一些提意见的策略和技巧也是必不可少的。
3.与学校、老师进行沟通,积极配合老师教育孩子有一些孩子,在学校里与在家中的表现迥异。在家里非常勤快,又懂事又听话,是一个很乖的孩子;可一到学校,就情绪低落,不爱学习,表现糟糕,经常受到老师的批评,也经常顶撞老师。家庭与学校教育方式的差异导致了孩子的这种反差极大的性格表现。这时候,家长要主动地、心平气和地与老师沟通,向老师提供孩子在家的一些日常表现状况,让老师也了解孩子行为表现的另一侧面,对孩子的行为有一个全面地评价。家长要与老师一起分析双方在教育孩子方式上存在的差异,求同存异,确定一个接近的教育价值观,不至于让孩子无所适从。
挫折会让孩子产生抑郁的心理
抑郁是一种消极的心境状态。一旦孩子有了抑郁的倾向,父母要用理解、关心与爱抚平孩子的心理创伤,让孩子拥有健康、愉快的良好心情。
13岁的聪颖已经是广州某中学高中一年级的学生了,她从小天资聪颖连续跳了几级,被学校老师、同学视为“小神童”。父母也以她为骄傲,早早地为女儿准备出国留学的资金。
可是,一件小事却几乎毁了这一切。
为了高一上半学期期末考试,陆颖尽全力做好了准备,但也许因为用功过度,她患了重感冒,连续发了几天高烧。
“这次别考了吧!”父母关切地说。
陆颖一贯好强,自从听人说女孩子在小学、初中成绩优秀,到高中就会大滑坡的论调,她就暗下决心:“我就不会这样”。高烧稍一退,她就带着药片上了考场。
成绩并不坏,全班第18名,但英语只有62分。要知道,英语是她的强项,她10岁那年就与全市的优秀孩子同台竞技,夺得英语演讲比赛第一名!
这次打击对她来说大沉重了。整整一个寒假,她都郁郁寡欢,食欲不振,体重一下子减轻了12斤。又开学了,她却无心听课,不是喊头痛,就是嚷恶心,一星期要请两三天假,父母带她去医院做全身检查,却未发现任何异样。
陆颖的“病根”是在心里,她太小了。长期以来,陆颖在所处的环境中一直如鱼得水,一旦遭受挫折,就难以承受。陆颖因为情绪的急剧低落引起了抑郁症。
抑郁会使孩子远离快乐,父母一定要及早发现孩子产生抑郁的苗头,及早帮助孩子摆脱抑郁的阴影。
1.父母应当经常问问孩子是否发生了什么自己所不知道的事情父母要让孩子始终感到,不管发生了什么事,父母都会和他一起应付处理的,让孩子根本不用害怕。当孩子在父母面前表露他的苦恼时,父母不要表现出惊恐、生气或不相信自己的孩子的情绪。听孩子讲述整个事情,尽可能更多地知道孩子所提供的详情。将孩子拉近身边,亲切地抚慰他们,让他们在心里感到父母会帮他们想出某些措施,然后再去付诸行动。
如果自己的孩子经历过某件可能对他造成伤害的事,那么父母就应该估计出可能的伤害程度,下面列出的一些症状可以帮父母对创伤程度作出估计:(1)孩子表现出明显的恐惧和焦虑感,这在以前没有明显原因不会出现。
(2)孩子离群索居,对别人表现出明显不信任。
(3)孩子愤怒、霸道,其程度远远超过从前。
(4)孩子行为异常,比如抽搐、结巴或古怪。
(5)孩子内疚和自责。
(6)孩子突然对学校的家庭作业失去兴趣。
(7)孩子自虐、自毁,有事故倾向。
以上所列举的7项症状中只要有一个症状持续一个月以上,就应该让孩子接受专业治疗与辅导。
2.父母及时对抑郁症孩子进行心理治疗心理治疗的方法有:(1)认知心理疗法。即改变患者对现实、对自己的不正确的认识,进而使压抑的情绪好转起来。
(2)社交适应性训练法。针对患者人际交往功能的缺陷及应付能力的不足,制定有关对策和程序,使患者通过模拟适应性训练,增加人际交往的信心,减轻悲伤、抑郁情绪。
3.父母对抑郁的孩子进行心理辅导
首先,要给孩子以关心和爱护,增强孩子战胜抑郁症的信心。
其次,预防孩子轻生,及时观察孩子的异常言谈和行为表现,当孩子流露出“不想活了”时,要加强安全监护。
最后,孩子如少食或拒食,应多鼓励孩子进餐,选择营养丰富、色香味俱佳、易消化的食物,以促进其食欲,及时发现、及时治疗和纠正,是消除孩子抑郁症的最好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