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学习中不能满足于课堂所讲,要进行题意的分析和延伸。
4.系统化思维训练
语文知识面广量大,怎样有效地掌握书本上的基础知识,来面对当前多角度、结构化和大覆盖的考试试卷呢?这就必须培养自己的系统化思维。
系统化是把各种有关材料归入某种一定的顺序,纳入某种一定的体系。比如语文基础知识运用系统化思维复习,就是在扎实理解和熟练掌握具体知识点的基础上,根据不同的知识点,采用不同的方法,把所学知识加以全面、系统地梳理,从而把握其知识结构,把以前学到的知识变为有规律、能运用的活知识。
要重视培养孩子的鉴别能力
有没有鉴别能力,决定着一个人能不能自主作出决策。缺乏鉴别能力的人,在作决策的时候就会出现犹豫不决、优柔寡断的现象,这正是天才的致命弱点。
1.教孩子不要过于崇拜他人
一个人有没有鉴别能力,关键在于他能不能不受他人的影响独自去判断一件事情,自主地作出决定。如果一个人总是觉得他人是对的,过于崇拜他人,这样的人显然是没有主见的。当然,在遇到问题的时候,也无法作出正确的鉴别与判断。
有一次,大哲学家罗素来中国讲学,听讲的基本上是研究部门的学者。罗素登上讲台,首先在黑板上写了一个题目:2+2=?
然后,罗素诚恳地征求听讲者的答案。出人意料的是,台下一片寂静,没有一个人主动表示愿意回答。每一位听众都在心里暗暗琢磨:黑板上的题目肯定不是简单的数学题,大哲学家是不是要借此说明他新发现的哲学观点?
尽管罗素诚恳地请求台下的听众将答案告诉他,但是,没有一个人愿意“贸然”地回答。不得已,罗素只好请一位先生来回答。谁知,这位先生竟然面红耳赤地说自己还没考虑成熟。
最后,罗素坦然对台下的听众笑道:“二加二就等于四嘛,这是一个很简单的计算题目呀!”
罗素幽默地告诉了人们:过于崇拜权威会使人迷信,束缚自己独立思考的能力,扼杀自我的思想。由此可见,习惯于权威定势的人,往往会被牵着鼻子走,无法独立思考,一旦权威失去了依靠,就会感到无所适从。
为了培养孩子的鉴别能力,父母不要过于引导孩子崇拜某他人,当孩子崇拜他人的时候,父母也应该提醒孩子,崇拜不代表盲从,而是应该把他人作为学习的榜样,学习他人身上的优点,努力提高自己的水平。只要孩子树立了正确的崇拜观,就不会出现一叶障目、盲目附和的情况。
2.不要对孩子太专制
大部分的父母在养育孩子的时候,总是喜欢让孩子听自己的,并不断地向孩子强调:“你要做个听话的孩子。”事实上,孩子太听话并不是一件好事。
德国一位儿童心理学家追踪调查了100名2~5岁的儿童,发现具有反抗意识的孩子,在长大成人后,往往意志坚强,具有自己的判断力和鉴别力;而那些没有反抗意识的孩子,长大成人后大多成为缺乏自我意识,没有主见,只会依赖他人的人。
可见,过于专制的父母压制了孩子自我意识的萌发,孩子的自我意识得不到发展,其判断力和鉴别力自然无法发展。因此,作为父母一定要做一个民主的父母,不要过于专制。
教育孩子应该讲道理,让孩子学会理性地思考问题,从而作出客观公正的判断。
老卡尔·威特认为,教育的一个重要原则就是不蒙蔽孩子的理性,不扰乱孩子的判断力,因此,作为父母不要太专制,不管什么问题要与孩子讲道理。
老卡尔·威特说,如果孩子失去正常的判断力,他的一生就不能正确地判断是非了。世界上有太多的孩子被扭曲了是非观念,这是社会发展的最大障碍。他在书中写了这样一个例子:有一次,威特对人说了粗鲁的话,我没有马上责备他,而是立即向人家道歉说:“我儿子是在乡下长大的,所以才说出这种话来。请您别介意。”这时,威特就会意识到自己说了不该说的话,事后一定会和我谈到这件事。这时候我才对他说:“你的话并不是完全没有道理,其实我也那么认为。但是在当着别人的面说就不合适。因为你说了那种话,N先生不是臊得脸都红了吗?N先生喜欢你,又碍于爸爸的情面,所以没有说什么。但他一定生气了,他后来一直不说话,就是因为你的那些话伤害了他。”我不赞成威特的粗鲁,但又向他剖析了这件事的是非,因此他的判断力也就不会受到损害了。
为了让大家明白我的教育方法,我们不妨假设一下。
假设威特说:“可我说的是事实呀。”那么,我就会进一步开导他:“是的,你说的是事实。但N先生可能有他自己的想法,才那么做的。他可能会想,我有我的考虑,你这么一个小孩懂什么。再说,即使你说的是事实,你也没有理由非那么说不可。因为那是人人皆知的事,别人不都没有说话吗?如果你以为那事只有你一个人知道,那你就太傻了。反过来,如果另一个人当着大家的面揭你的短,你会舒服吗?其实揭你的短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因为大人指出孩子的缺点是理所当然的,反正孩子难免有许多缺点,说出来也并不丢人。即使是这样,大人不是也没有那样做吗?如果你认为他们都不知道你的缺点,那你就错了。他们知道你的缺点而不说是因为考虑你的自尊心,不想让你丢脸而已,现在你明白别人对你的好意了吧。而你应该怎么做呢?也应该像他们一样。所以当着大家的面,说出别人的过错是很不合适。”
假如威特还是不理解,又提出:“那我不就成了撒谎了吗?”(事实上他是绝不会这样问的)我就会继续开导:“不,当然不能说谎,说谎的人是伪君子。你完全没有必要说谎,只要保持沉默就行了。如果所有的人都互相攻击,当众宣扬别人的缺点,那这个世界不就整天吵闹不休了吗?这样一来,我们也就不能安心地工作和生活了。”
我会用这种方式,一直到说到他想通了为止。不过,对威特来说,我用不着说这么多,几句话就能让他意识到自己的过错,他会含着眼泪保证不再那样做。
如果以家长的权威压服孩子,孩子也会口服心不服,从而导致孩子的判断力失常。所以,家长在批评孩子时,应晓之以理,以理服人,不让孩子挨了批评后不知道为什么。
3.教育孩子要经得起诱惑
缺乏鉴别力的人,总是会被他人的思维所引诱,总是无法抵挡各种各样的诱惑。
现在的孩子面临越来越多的诱惑,父母要让孩子有清醒的头脑,认清什么事可以做,什么事不该做,要能全面稳定地把握自己。父母可以给孩子讲一些励志故事来熏陶孩子,让孩子对诱惑有一定的抵制力。
宋代的范仲淹就是一个能经得起诱惑,爱读书、有大志的好榜样。
范仲淹的家境十分贫寒,他上不起学,就一个人跑到一间僧舍去读书。每天晚上,他用糙米煮一锅稀粥,自己每天早晚各吃一顿。没有菜,他就挖一些野菜,用盐水腌了就饭吃。
一天,他的一位学生来看他,看到范仲淹生活如此清苦,心里十分感动。回家后,就把范仲淹的情况告诉了父亲。他父亲马上让人给范仲淹送去饭菜。
可是,过了几天,当这位学生又来看范仲淹时,惊奇地发现他父亲送来的饭菜还原封不动地放在那里。
范仲淹说:“我不是不感激令尊的厚意,只是我平时吃稀饭已经成了习惯,并不觉得苦;现在如果贪图好吃的,将来怎么能再吃苦呢?”
在这里,好酒好菜显然对范仲淹是巨大的诱惑,而对好酒好菜的需求也是他本能的欲望,但是范仲淹用坚强的意志战胜了自我本能的欲望,没有让它们左右自己。因此,范仲淹的远大志向从未动摇。
现在社会中诱惑孩子的因素很多。一些网站、报纸、杂志、电影、录像、图书等中都有不健康的内容,这些不健康的内容很具有诱惑性,会腐蚀孩子的心灵。如果孩子缺乏自制力,经不起诱惑,那么,他就会沉迷于花花世界中,丧失自我。
父母要经常眼孩子讨论什么内容是健康的,什么内容是有害的,以提高孩子的鉴别能力,让孩子自觉抵制不健康的东西。
4.培养孩子的批判思考能力
美国福特汽车公司总经理福特曾经说过:“一个人按照旧的办法办事,在生活上是许可的,但在经营上是注定要失败的。因此,面对既有的经验,我们一方面要认识到它有一定的参考和借鉴价值,应该吸取其中有实用意义的部分;另一方面,我们还要看到经验所不可避免的局限性,对于那些妨碍和束缚我们进行创新思考的陈旧经验,一定要抛弃。”
没有批判思考能力的人,往往缺少对事物的兴趣,缺少对事物的思考,习惯于听从权威、听从众人,习惯于从表面看问题,习惯于做一些不用思考的事情。结果,他们思想陈旧、相信权威、服从他人、依赖他人、循规蹈矩。
我们的孩子也许常有这样的观念:“父母讲的是对的”、“老师讲的是对的”、“书本上讲的是对的”,这种思维方式极大地妨碍了孩子创造能力的发挥。所以我们应该鼓励孩子大胆地怀疑,敢于思考,用审视的眼光来看待一切,然后独立解决问题,自己作出决定,这对儿童的成长至关重要。
玛格丽特·撒切尔夫人是英国历史上第—位女首相,而且连续三次当选。她思路清晰,观点鲜明,立场坚定,做事果断,被誉为欧洲政坛上的“铁娘子”。撒切尔夫人这种自主意识是怎样养成的呢?这得益于父亲的教育。
玛格丽特的父亲罗伯茨是一个鞋匠的儿子,他通过自己的努力,开了一个小杂货店。父亲要求玛格丽特帮忙站柜台,安排她力所能及的事情,培养玛格丽特独立自主的能力。父亲还告诫玛格丽特,千万不要盲目迎合他人。
上学后,玛格丽特发现其他同学总是可以自由地玩耍、做游戏、外出郊游,而自己却在帮助父亲干活。一天,她鼓起勇气对父亲说:“爸爸,我也想去玩。”
谁知,父亲脸色一沉,说:“你必须有自己的主见!不能因为你的朋友在做某件事情,你就也去干这件事。你要自己决定你该做什么,不要随波逐流。”
玛格丽特不敢吭声了,父亲接着说:“孩子,不是爸爸限制你的自由。而是你应该要有自己的判断力,有自己的思想。现在是你学习知识的大好时光,如果你想和一般人一样,沉迷于游乐,那样一定会一事无成。我相信你有自己的判断力,你自己作决定吧。”
听了父亲的话,玛格丽特不再想要去玩了,她主动地去学习了。
父亲经常这样教育玛格丽特,要有主见,要有自己的理想,随波逐流只能使个性的光辉淹没在芸芸众生之中。
在日常生活中,父母要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判断能力。比如,父母在与孩子讨论问题时,应该主动地对孩子说:“妈妈认为是这样的,但是,妈妈的想法不一定全面,你有什么不一样的想法吗?”“爸爸的想法是这样,你有什么想法,也许你的想法与爸爸的不一样,没准想到了爸爸想不到的。”只有不断地鼓励孩子主动去思考,不被成人和权威人物的思维所限制,孩子才能够慢慢培养起独立自主的思维能力,才能够对他人的思维有一个分析判断的过程,学会批判地去接受他人的思想。
培养观察力有助于孩子成才
观察力在中小学生的学习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在中学学习中,那些成绩突出、表现优秀、学习认真的学生一般都具有敏锐的观察力。河北省特级教师陈淑敏老师致力于中学教学二十余载,她认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观察力是不可忽略的非智力因素,特别是在一些理科的学习中,观察力更是举足轻重。陈老师强调,“随着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新的教学方法和机制正逐步深入教育系统并显示出其优越性,但仍存在许多薄弱环节。许多老师、学生还都没有对观察力这一因素给以足够的重视,这正是我们大家所需要共同提高的。”下面是陈老师针对观察力与学生学习的关系的一些精论。
1.观察力是学生分析思考的基础
实践表明,观察力不仅对科学研究、创造发明、治学成才有巨大的帮助,更对学生提升学习成绩极为重要,观察力是中学生分析思考的基础。
学校课程中很多知识的理解与掌握,都要经过分析与思考,观察力正是分析思考不可或缺的保证条件。只有在认真仔细的观察并通过观察掌握了丰富的实际材料基础上,学生才可能进行深入而细密的分析探讨,才可能得出正确的答案和结论。同时,中学生良好的观察力,还是智力、发育提高能力的重要工具。要获得知识,不去通过耳闻目睹的观察是无法验证和实现的。任何一个学生,缺乏对身边事物的观察、对社会生活的观察、对内心活动的观察,不仅会封闭思考的门户,长此下去还会造成知识的贫乏、智力的衰退。可以说,不会观察就不善于思考,而不善于思考的学生,常常在掌握知识方面与其他同学相比,是有着明显差距的。若要牢固地掌握学习知识,提升自己的学习成绩,培养自己的观察力是必需而且也是必要的。
2.观察力是学生学习与成长的重要品质学习任何一门知识,都须先从认真而细致的观察开始,以丰富自己的感性认识,加深对所学知识的记忆和理解。良好的观察能力绝不会天生就能获得的,这需要细致耐心的工作,需要长期的艰苦的努力。可以说,培养少年观察能力的过程,也是一个锻炼意志、培养品质的过程。任何人要在学习知识和发明创造中有所作为,观察力都是其中重要的品质,学生提高学习成绩也是如此。
学生的学习任务十分繁重,处在重压之下,许多学生会不由自主地产生顾虑甚至恐慌。而具有坚强意志和品质的学生会迎难而上,坦然面对。这样的学生学习成绩怎么会不好呢?!培养自己的这种品质,当从一点一滴的细致观察开始,这对少年儿童的学习大有帮助,这对提高成绩会大有裨益。
从根本上说,观察力的培养是人们思维的基础,与人的智力成长发育密不可分。许多高考成绩优异的学生用事实告诉了大家,观察力的培养对少年儿童学习成绩的提高是非常有效的。
观察是思维的起点,是人们认识世界的主要途径之一。观察力是智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智力的基础。对智力来说,“思维是核心,创造是目的,观察是入门”,没有良好的观察力,智力是不会很高的。大凡有所发明创造的智者都是观察力很强的人。进化论的创始人达尔文说:“我既没有突出的理解力,也没有过人的机智,只是在观察那些稍纵即逝的事物并对其精细观察的能力上,我可以在众人之上。”我国伟大的文学家鲁迅在说到写作经验时也说:“第一须观察。”
3.观察力是智力活动的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