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自我管理,有一个从被动管理到主动管理,从低级到高级,从不自觉到自觉的发展过程。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的自我意识水平也不断增强,孩子的自我管理能力及自我管理水平便随之提高。初中学生和高中学生,尤应重视自我管理。
孩子在自我管理的过程中,家长应指导他们不断与他人比较,也和自己的过去比较,并以此调整自己的思想方式和行为习惯,克服困难,战胜不足,最后达到自己考察自己,自己思考自己,自己解剖自己,自己调节自己,自己战胜自己。如果管理达到了这种境界,即不用别人的管束,自己就能调节自己的言行,达到自觉的程度,这便进入了自我管理较成熟、较完美的境界。
家长教育孩子学会自我管理就是要求孩子在一定的社会活动中,根据他们自身的情况,通过某些途径,对自己各个方面的活动进行协调,以达到他们预定目标的活动过程。假如他是一名学生干部,当他的学习和工作发生冲突时,他如何来协调这两方面的矛盾呢?这个时候家长就应该教育自己的孩子想出比较好的方法来解决这一问题,使他既不耽误学习,又能当好学生干部,其实,这就是教育孩子自我管理的一个方面。看到这里,家长可能会问:“学会管理到底包含哪些内容呢?”这就是紧接着要回答的问题。
1.要让孩子学会自我管理,必须让孩子学会自我教育作为一个社会生活中的人,孩子要学会自我管理,首先自己必须是一个有知识、有文化的人,所以孩子必须时时刻刻地注意自我教育。这里,有些家长可能又要问“自我教育等于自学吗?”其实,自我教育并不完全等同于自学。自学只是自我教育的一种形式,通常指的是在学习知识方面的自我教育。自我教育包含着非常广泛的内容,其中包括生理、心理、思想、知识、能力等多方面。
2.要学会自我管理,必须学会计划
学会计划就是要孩子对自己的未来进行设计和谋划。它包括四个阶段:学会制订计划、学会执行计划、学会检查计划、学会总结计划。其实,制订计划,孩子很小的时候就有了萌芽。有些家长可能问过他们:“孩子,你将来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这其实就是孩子对他的未来作的比较幼稚的、充满了童真的设想。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逐渐对自己有了更好的认识。于是,当他们步入学校,从小学到中学,从中学到大学,从大学走入社会,逐渐对自己的生活、学习、工作有了较成熟的打算,在他们的心中,对自己将来的职业、生活等有了明确的认识,并对自己将来要成为什么样的人有了具体的回答,并始终为之而奋斗!这个奋斗的过程,其实就是在执行计划。当他们遇到困难和挫折时,可能会产生一些想法,并重新来考察自己的计划的合理性和可行性。这便是对计划的检查和总结。
3.要学会自我管理,必须学会组织
学会组织就是要学会组织活动,从而提高自己的组织能力。孩子是社会未来的人才,他们中有很多人可能是未来的领导者、管理者;他们中有很多人现在在学校里当学生干部,以此来锻炼自己的组织能力。无论他们能否成为未来的管理者,学会组织,对他们仍然是相当重要的,因为他们将来会步入自己的生活。在一个家庭里面,作为其中的一员,也要组织一些活动;比如,朋友来了,要组织一些活动,但怎样组织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这就对孩子的能力提出了要求。所以,家长必须抓住每一次锻炼孩子的机会,好好地锻炼他们,为其以后做准备。
4.要学会自我管理,必须学会控制
学会控制是指家长为保证孩子的学习、工作、生活正常进行,与计划一致而采取的一种活动。学会控制首先要教育孩子有自我控制能力,一个人如果没有自我控制能力,就会盲目行事,很难干好与自己的发展密切相关的事情。例如,一名中学生成绩很好,但由于迷上了电子游戏机,整天泡在电子游戏机室里打电子游戏机,一发不可收拾,耽误了功课,成绩每况愈下,最后每门功课不及格,被学校予以开除。这位中学生就是因为缺乏自我控制能力,从学校的“骄子”沦为学校的“弃儿”。此外,学会控制还要学会遵守纪律,学会控制自己的学习、情感、工作、娱乐等。
让孩子学会驾驭情绪
许多天才人物在人们看来似乎是冷血动物,实际上,只是他们能够控制自己的情绪罢了。因为,天才需要的是理性的冷静,而不是感性的情绪冲动。
1.不良情绪是成功的“罂粟”
人们常说:“不要感情冲动,意气用事。”这正道出了冷静处事的重要性。
有一次,美孚石油公司的洛克菲勒与人打一场官司。
对方的律师明显对洛克菲勒怀有恶意,他在质问的时候总是咄咄逼人,让人感到厌烦和愤怒。但是,在这种情况下,洛克菲勒还是非常冷静,他不动声色,保持平和的态度。
“洛克菲勒先生,我要你把某日我写给你的那封信拿出来!”那位律师粗鲁地吼道。那封信是那位律师写给洛克菲勒并质问美孚石油公司的,而在法庭上,律师没有权利这样质问洛克菲勒。但是洛克菲勒并不愤怒,他知道,愤怒是毫无意义的。
“洛克菲勒先生,这封信是你接的吗?”法官问。
“我想是的,法官。”洛克菲勒回答,同时,他拿出那封信宣读了一遍。
“你回那封信了吗?”法官问。
“我想没有。”洛克菲勒答,然后,洛克菲勒又拿出许多其他信件,并宣读了一遍。
“洛克菲勒先生,你说这些信件都是你接的吗?”法官再一次问道。
“我想是的,法官。”洛克菲勒冷静地回答着。
“你说你没有回复那些信吗?”法官有些疑问。
“我想我没有,法官。”沉着、坚定的回答再一次从洛克菲勒口中传出。
“你为何不回复那些信呢?你认识我,不是吗?”那律师愤怒地咆哮起来。
“啊,当然,我从前是认识你的!”洛克菲勒看了看那位律师,不动声色地回答。那位律师简直要发疯了,但是,冷静的洛克菲勒却面不改色,坐在那里纹丝不动。
结果,洛克菲勒赢得了那场官司。
一个人在情绪激动的情况下,往往会对事物失去判断能力,由于受到情绪的干扰,他作出的决定往往是片面的。只有冷静思考、理性判断,作出的决定才会客观、公正。
哲学家斯宾诺莎说过:“当一个人受制于自己的感情的时候,他便不能做自己的主人。”
大学毕业了,王涛迈进了一家大公司的门。他要通过面试来决定自己的职业生涯。
当王涛推开面试室的门时,三位面试官一脸冷漠地看着他。王涛感觉到一阵凉意穿过脊柱。面对面试官的冷眼,王涛还是在他们面前坐了下来。
接下来的情况更是让王涛很不自在。面试官一个接一个的问题,让他觉得像在接受拷问一样,而且,三双炯炯有神的眼光直盯着他,让他觉得自己好像一个透明人一样。
于是,王涛有点失去知觉了。他开始答非所问。
最后,王涛当然无法通过面试。面对一次又一次的面试,王涛得到的都是失败。最后,王涛去看了心理医生。心理医生告诉他,他失败的真正元凶是焦虑情绪。后来,他在心理医生的帮助下,才走出焦虑情绪的阴影。
每位父母都不愿意看到自己的孩子像王涛一样经历这样的悲剧,但是,这种悲剧却年年发生。它将许多高智商的学生挡在了大学的门外,而制造这种悲剧的元凶正是焦虑情绪。
心理学家经过许多研究认为,焦虑情绪对学习有影响,低焦虑学生的学习成绩要明显地高于高焦虑学生的学习成绩。
由此可见,情绪影响着人的认知活动,影响着孩子的智能水平的发挥。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每个人都有情绪和情感。
当一个孩子去公园的要求被满足时,孩子会高兴得手舞足蹈,当孩子的这一要求被父母拒绝时,孩子会感到沮丧,他会躲到一边独自伤心。孩子的这些高兴、生气的主观态度和体验,就是情绪。
情绪和情感是人对事物所持的一种态度体验,它因人的需要是否得到满足为转移。有人说:“在成功的路上,最大的敌人其实并不是缺少机会或是资历浅薄,而是缺乏对自己情绪的控制。愤怒时,不能制怒,使周围的合作者望而却步;消沉时,放纵自己的委靡,把许多稍纵即逝的机会白白浪费。”由此可见,情绪对于一个人的影响是非常巨大的,只有能够控制自己的情绪,让自己保持稳定而平静的情绪去面对人生,成功的概率才会更大。
2.孩子为什么情绪不稳定
许多父母都觉得孩子特别难琢磨,刚才还是兴高采烈的,怎么一会儿就“晴转多云”了,甚至“电闪雷鸣”、“倾盆暴雨”了呢?
确实,孩子往往会表现出情绪不稳定,尤其是处于青春期的孩子。
当孩子进入青春期后,他们面临着至少三方面的压力和挑战:一是身体的发育,特别是性方面的发育和成熟,使孩子们积蓄了大量的能量,容易过度兴奋。
二是学习上的压力越来越重,为了升学,孩子们不得不面临激烈的竞争,心理压力普遍比较大。
三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们渴望对外部社会有更多的了解。他们希望有各种各样的人际交流,同时,各种信息撞击,使孩子们在处理问题时感到越来越困难,越来越复杂。
这三方面的压力常常交织在一起,但是,这时的孩子,大脑的神经机制并没有发育健全,自我调节能力还比较差,因此,只要面对一些刺激和压力,孩子就会心理不平衡。
情绪不稳定的孩子往往不善于控制和调节自己的情绪,他们遇到一点点事情就会大喜、大怒、大悲、急躁,做事不分青红皂白、不考虑事情后果,自卑、沮丧、颓废和学习效率下降等。
一般来说,情绪不稳定是孩子受到某种刺激时所产生的一种身心激动状态,也就是孩子主观意识的内心体验。这种情况不是孩子故意的,也不是有病或者犯神经,而是孩子生长发育过程中的心理特点之一,但是,这种情况所造成的冲击往往是不易控制的。
由于情绪的波动,会给孩子的生活带来一定的影响,比如影响与他人的关系,分散他的注意力,影响他看事物的角度等,甚至会加剧孩子受挫后的消极心理,导致孩子做出一些偏激的行为。
因此,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父母要让孩子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努力使他自己的情绪保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
3.孩子情绪健康的标准
大量的研究资料表明,情绪健康的孩子应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情绪稳定,很少大起大落或喜怒无常,能承受欢乐与忧愁的考验。
(2)能给人爱和接受他人的爱,待人热情,乐于助人,有同情心。
(3)开朗豁达,遇事不斤斤计较,不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大动肝火或者郁结于心。
(4)自信乐观,有主见,能够独立地解决问题。对前途充满信心,富有朝气,勇于上进,坚忍不拔。
(5)能面对现实,承认现实和接受现实,并能够按照社会要求行事。
(6)有理智,较少产生紧张、焦虑、抑郁、沮丧、恐惧或悲观情绪,很少有仇视心理或有不必要的罪恶感。
(7)尊重他人,能与人为善,和睦相处,能够与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8)有适度的欲望,较少需要别人的赞美和夸奖,较少为荣誉、特权和报酬而焦虑。
根据以上几个特点,父母可以参照以下几点对孩子进行情绪锻炼,培养孩子健康而稳定的情绪。
(1)教育孩子看问题要一分为二,不要把问题看“死”。
(2)培养孩子广泛的兴趣和爱好,让孩子学会择其所好,修身养性。
(3)告诉孩子不要经常无缘无故地发脾气,遇到事情要量力而行,要有自知之明,同时也要相信别人,为别人着想。
(4)教育孩子学会发泄,学会广交朋友,以排除孤独感;还要教孩子学会体育锻炼,促进情绪的稳定。
4.让孩子学会驾驭情绪
英国哲学家培根说过:“无论你怎样地表示愤怒,都不要做出任何无法挽回的事来。”可见,冷静地审视自己,冷静地面对事情,才是处理事情的最好方法。
《汉书》中曾记载:“子房不以为人纳履而耻,韩信不以受人胯下为辱。”这两个故事说明了理智对情绪的调控力和驾驭力。
对情绪的驾驭主要体现在孩子对情绪的自我控制能力上。无法驾驭情绪的孩子经常成为情绪的俘虏,被情绪所左右,无法自拔。这种孩子遇到一点不顺心的事情,就会暴跳如雷或者抑郁寡欢。而情绪驾驭能力较强的孩子,不仅能控制某种情绪的产生,而且还能对消极的情绪进行自我疏导,以平衡的心态面对生活。
让孩子学习驾驭情绪,父母要从下面几点着手:1.要让孩子自由发泄情绪一般来说,孩子对自己的情绪的控制能力比较差,他们时不时地发些“小脾气”是常见的事情,有时候不见得是什么异常的现象,父母不需要特别地控制孩子。
如果父母采取视而不见的冷处理的办法,孩子的不良情绪可能会很快就烟消云散,所谓来得快,去得也快。只要孩子的不良情绪不是太过分,对别人不会造成伤害,不妨让孩子自由发泄,这样,孩子就会发现,发脾气并没有什么好玩之处,最后,孩子的脾气会越来越小,甚至会很少发脾气。
在艾森豪威尔10岁的时候,他的父母让他的两个哥哥在圣诞节前去远行,但坚决不同意他去。
艾森豪威尔对此非常愤怒,他冲到屋外,捏紧拳头在苹果树上猛击,他一面哭一面打,直到双手血肉模糊。
最后,艾森豪威尔被父亲拖回了家中,但是,倔犟的艾森豪威尔又倒在床上大哭了1个小时。后来,母亲进来给他涂上止痛药,扎上绷带。等艾森豪威尔平静后,母亲对他说:“能控制自己感情的人要比能拿下一座城市的人更伟大。”母亲告诫艾森豪威尔,发怒是自我毁伤,是毫无用处的。
艾森豪威尔对此深有感触,在他76岁的时候,他这样写道:“我经常会回想起那次谈话,把它看做是我一生中最珍贵的时刻之一”。
有时候,孩子喜欢通过激烈的活动来表达内心的情感,或者是通过语言,或者是通过肢体。不管是哪种形式,对待这时的孩子,父母可以引导孩子把他们过剩的精力用到户外活动上,让他们到户外去大叫大嚷。只要父母因势利导,孩子的情绪就会渐渐平静下来的。
2.适当地限制孩子的表达方式
虽然父母应该允许孩子自由地发泄心中的不快,但是,有时候孩子的情绪表达方式难免会有些不当,从而做出对自己和他人都不利的过激行为。
例如,孩子因发脾气与别的孩子争吵、打架,结果既伤着了自己,又伤着了对方。有些孩子喜欢顶撞父母、长辈和老师,有些孩子则习惯于通过摔东西等方式来表达激烈的情绪。
遇到这些情况,父母当然不能视而不见,而是应该加以即时劝告,让孩子明白,情绪的发泄也应该有一定的限度。
父母要告诉孩子,遇到问题时要讲道理,不要动不动就闹情绪,发脾气。如果实在是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不妨用一些不会伤害自己与他人的方法来解决。下面的故事就提供了一种无伤害的发泄方法:美国钞票公司的总经理伍德赫尔在年轻的时候曾经是一个小公司的职员,他得不到重视,得不到提升,总是觉得这不对,那不好,愤怒、不满总是缠绕着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