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5409700000025

第25章 汉民族在“大一统”中形成(2)

其次,汉王朝以孝廉为选拔官吏的标准,确立了“举孝廉”的察举制。元光元年(公元前134年),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建议,“初令郡国举军廉各一人”。元朔元年(公元前129年),又下诏:“兴廉举孝”,“有司奏议曰:……不举孝,不奉诏,当以不敬论。不察廉,不胜任也,当免。”此后,以“孝”为本的察举制遂成定制,到东汉和帝时,“二十万人者举一人,不足二十万二年一人,不足十万三年一人。”于是孝廉遍布全国,有孝行的人可到地方乃至中央做官,正是:当官必走行孝之途。汉代不少名臣,如王吉、京房、师丹、孟喜均以举孝廉入仕,赫赫有名的曹操少时也曾被“举孝廉”。

再次,汉王朝在农村设乡官“孝悌”,掌握村社中农民伦理道德行为和社会风尚,使“孝”成为封建皇权维系农村基层统治的纽带。汉高后元年(公元前143年)“初置孝弟、力田二千石(各一人)”。汉代农村中关于孝行方面的教育、表彰、劝诫等事,均由乡官孝悌承担。正因为孝悌在汉王朝的农村基层组织中有这样重要的作用,所以汉王朝十分重视对“孝”的伦理道德的体现者——孝悌的奖挹,汉初惠帝时,即“举民孝悌力田者复其身”,武帝时下诏“嘉孝弟力田”,昭帝时又下诏“闻劳以官职之事,其务修孝弟以故乡里”。这种优抚孝悌的诏今在汉代不断发布,几乎与汉王朝相始终。

最后,汉王朝以“孝”为谥,企图通过世代不绝的尊祖爱亲,以求刘家王朝一族一姓统治权的安享延续。从这个目的出发,汉代帝王可以因祥瑞、灾异“改元”,而不能去掉谥号上的“孝”字,所以除高帝刘邦和世祖刘秀外,自西汉惠帝、东汉明帝以下,帝王谥号都标以“孝”字,“孝”成了刘家王朝保证长治久安的“护身符”。

从上可见,汉“以孝治天下”,就是通过政治的、思想的、教育的、伦理的、艺术的、礼仪的种种渠道,渗透到汉代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和各个层次,进入到人们的血液、骨髓之中,使“孝”在社会各个角落有形或无形地发生看巨大的作用,“得万国之欢心”,“得百姓之欢心”,“得人之欢心”,从而使儒学成为汉民族共同心理素质的血肉部分,赵苞的故事就是一个活例:东汉时,辽西太守赵苞在母亲和妻子被鲜卑掳获作人质的情况下,仍率兵大破鲜卑,母亲和妻子都被杀害,其对乡人说:“食禄而避难,非忠也;杀母以全义,非孝也。如是有何面目立于天下·”说完,号哭呕血而死。因此,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对于汉民族共同心理素质的形成和稳定来说是有重大和深远的意义的。

汉王朝,特别是汉武帝时使“海内一统”种种措施的实施,都表明汉王朝时中央集权国家更集中、更强大,使“大一统”成了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华夏民族就是在这种“海内为一”的“大一统”中完成了向汉民族的发展和转化,从此以后,汉民族以世界上最大、最古老民族的英姿,高耸于世界民族之林。

(第二节汉民族族称的确定)

汉民族族称的确定,经历了一个曲折的交叉的发展过程,即先后出现“秦人”、“汉人”、“唐人”之称;同时,“秦人”、“汉人”、“唐人”三称又交叉使用。“汉人”之称在曲折、交叉发展的过程中,逐步取得主流地位,最后确称为“汉族”。

历史具有发展速变的一面,同时又具有保守缓变的一面。华夏民族各支系在秦始皇的武功面前迅速统一了起来,秦王朝的声城也风驰电掣般地飞扬四域。但是人们还没有来得及看清秦王朝的“庐山真面目”,其又俄顷土崩瓦解,为汉王朝所取代。于是,当四域各国称统一的华夏民族为“秦人”之时,华夏民族已发展、转化为汉民族了。由于这种“时间差”的产生,西汉之财,刚形成的汉民族仍被四域各国各族称之为“秦人”。

司马迁在《史记》中首称汉民族为“秦人”。《史记·大宛列传》载:贰师与赵始成、李哆等计:“闻宛域中新得秦人知穿井,而其内往尚多。”据查,《汉书·李广利传》在抄求达段文字材料时,仅将“秦人”改为“汉人”,可见此所谓“秦人”即指汉民族。随后,班固在《汉书》亦称汉氏族为“秦人”。他书·匈奴传》载:“于是卫律为单于谋,穿并筑城,治楼以瞒谷,与秦人守之。”这里的“秦人”,即“秦时有人亡入匈奴者,今其于孙尚号亲人。”可见秦人后裔在汉代仍被匈奴称为“秦人”。那么汉王朝之人是否也称之为“秦人”呢?《汉书·西域传》武帝征和4年下轮台之诏罪已,引军侯弘上书:“匈奴缚马前后足,置城下,驰言秦人,我若马。”对此,颜师古《注》中明确指出;“谓中国人为秦人,习故言也。”宋代胡三省在注《资治通鉴》时亦云;“据汉时匈奴谓中国人为秦人”。可见汉王朝之人也被称之为“秦人”。

除历史文献的记载外,历史文物也提供了例证,永痔八年石刻《刘平国治口谷关颂》:“龟兹左将军刘平国以七月二十六日发家,从秦人孟伯山、狄虎贲、赵当卑、万口羌、石当卑、程阿羌等六人共来作口口口口谷关。”王国维考此石刻,证明汉代“皆谓汉人为秦人。”

正因为汉王朝之时汉民族称之为“秦人”,所以尽管亲王朝早已土崩瓦解,但因其声威远震,古代印度、希腊和罗马等国人仍称中国为Cina,Thin,Sinae等,后在佛教经典中译作支那、至那或脂那;近代日本曾称中国为支那;现代西方各国称中因为China,其源盖出于:“秦”字。

然而,随着历史岁月的蹉跎,东汉之时汉民族已有“汉人”之称,除上已提及的《汉书·李广利传》将“闻宛城中新得秦人知穿井”中“秦人”改称为“汉人”外,在《后汉书》中史是频频出现,如:

(1)《后汉书·西城传》载:莎车国大人休莫霸“与汉人韩融等杀都末兄弟,自立为王真王”。

(2)《后汉书·南匈奴传》载:“比密遣汉人郭衡奉匈奴地图……求内附”。“汉人韩随南单于入朝”。

(3)《后汉书·西羌传》载:“霍去病破匈奴,取西河地,开湟中,于是月氏来降,与汉人错居。”

(4)《后汉书·乌桓鲜卑传》载,议即蔡岂在议及破鲜乓问题时日:“汉人逋逃,为之谋主,兵利马疾,过于匈奴。”

(5)《后汉书·耿恭传》载:车师王国后王夫人“先世汉人”。

又《历汉书·乌桓鲜卑传》所载建安11年,“时幽、冀吏人

奔乌桓者十万余户”一事,《资治通鉴》卷65记为:“乌桓乘天下大乱,略有汉民十余万户”。

可见汉王朝在通西域,伐匈奴,平西羌,征朝鲜,服西南夷,收闽粤南粤,与周边邻国和邻族进行了空前频繁的交往,逐渐被人们所认识,各邻国和邻族遂弃旧称,在称汉王朝的使者又“汉使”,称汉王朝的军队为“汉兵”的同时,顺理成章地改初“秦人”为“汉人”。当然,此时所称之“汉人”或“汉民”,均为汉朝人之义。同时,无庸赘言,“汉人”之称则源于汉王朝。这也是现代一些文学家认为汉族之名起于汉王朝的主要原因。

其实,“汉人”一词真正赋予“汉族”之义,指称汉民族是在南北朝之时。这时国运长达400年之久的汉王朝被魏、蜀、至三国肢解后,经五胡十六国,到南北朝,正是北方少数民族入主中原之时。北方少数民族所建之割据政权,特别是北朝的北魏、东魏和北周的统治者都是鲜卑族,他们对所统治的中原居民,彰称为“汉人”或“汉儿”。对此“汉人”一词指称汉民族之缘起情况,清末文学家李慈铭在《越缦堂日记》中作了详细的论述,文字虽然较长,但为了弄清汉民族族称确定的历史情况,还是有必要引述如下:

中国人别称汉人起于魏末。北齐以高氏,虽云渤海蓚人,而欢之祖徒居怀朔镇,已同胡俗。故《北史·神武纪》云:“神武既累世北边,故习其俗,遂同鲜卑。”及执魏政,其姻戚同起者,如娄昭、尉景、刘贵等,皆非中国种族,遂目今原人曰汉人。如《文宣皇后李氏传》云:“帝将建中官,高隆之,高德正言,汉妇人不可为天下母。”以李后为赵郡李希宗女也。《杨愔传》:“太皇太后曰;岂可使我母子受汉老妪斟酌?”以对愔等议,欲处娄后于北宫,改归李后,故娄后为此言也。《废帝纪》云;“文宣每言太子得汉家性质。”以废帝李后所生也。《愔传》:“废帝日:天子亦不敢与叔惜,岂敢惜此汉辈?”指愔及燕子献、宋钦道、郑子默也。《斛律金传》:“神武重其古质,每戒文襄日:尔所使多汉,有谗此人者,勿信之。”《北齐书·高昂传》:“高祖曰:高都督纯将汉兵,恐不济事,今当割鲜卑兵千余人,共相参杂,。”《高德政传》:“显祖谓群臣曰:高德政常言宜用汉人除鲜卑,此即合死,”。《北史·高昂传》:“刘贵与昂坐,外白治河役夫多溺死,贵日:一钱价双,随之死!昂怒,拔刀斫贵。”《薛修义传》;“斛律金日:还仰汉小儿守,收家口为质,”。此类甚多,皆分别汉人之始。

同类推荐
  • 十三经开讲:诗经开讲

    十三经开讲:诗经开讲

    本书以自由活泼又不失庄重的叙述方式,向读者展示《诗经》博大精深、包孕丰富的内容,精妙绝伦、美不胜收的艺术,以及这部经典对中国乃至世界文学所产生的巨大、深远的影响。考虑到《诗经》文字的深奥古僻,为了读者阅读方便,本书所引用的作品,大都翻译成现代汉语,并尽量达意、通顺。书末“鉴赏举隅”章,旨在通过对部分作品的赏析,使读者感受到《诗经》无穷的魅力。
  • 思想课堂-文化笔记

    思想课堂-文化笔记

    为你的头脑镀金,为你的思想导航。思想笔记系列丛书包括:道德笔记、典籍笔记、婚姻笔记、家庭笔记、教育笔记、经济笔记、科技笔记、历史笔记、伦理笔记、论爱笔记、美学笔记、民俗笔记、农业笔记、情感笔记、人生笔记、人物笔记、人性笔记、儒学笔记、商业笔记、社会笔记、文化笔记、文学笔记、心灵笔记、修身笔记、养生笔记、艺术笔记、语言笔记、战争笔记、哲学笔记、自然笔记。
  • 思想课堂-战争笔记

    思想课堂-战争笔记

    为你的头脑镀金,为你的思想导航。思想笔记系列丛书包括:道德笔记、典籍笔记、婚姻笔记、家庭笔记、教育笔记、经济笔记、科技笔记、历史笔记、伦理笔记、论爱笔记、美学笔记、民俗笔记、农业笔记、情感笔记、人生笔记、人物笔记、人性笔记、儒学笔记、商业笔记、社会笔记、文化笔记、文学笔记、心灵笔记、修身笔记、养生笔记、艺术笔记、语言笔记、战争笔记、哲学笔记、自然笔记。
  • 中华典故(中)

    中华典故(中)

    典故,就是古书中的经典故事。每一个典故大致由出处、故事、含义三部分组成。中华文化渊源流传,每一个典故的背后,都有一个激动人心引人思索的历史故事。
  • 海派文学与中国传统文化

    海派文学与中国传统文化

    本书先探究中国传统文化影响海派文学的三个途径;再从文学主题、文化人格、小说叙事三个方面研究海派文学的中国传统文化精神;最后,海派文学的现代性被纳入研究视野,传统文化参与了海派文学现代性的建构。海派文学是一种确立在民族文化底蕴之上的现代都市文学。与同类海派文学研究著作相比,本著作的特点是:著作首次从中国传统文化角度对海派文学做了系统研究,探究海派文学的中国传统文化精神,提出了一些新的学术观点,得出了几个新的结论。
热门推荐
  • 异世玄光

    异世玄光

    他是天生废材体内却有一个强大灵魂世人冷眼他要逆天创造自己的道路他兄弟最多他宝贝最多他是佣兵团长他要佣兵天下看废材怎么争霸异世
  • 这一世,吾追随你可好

    这一世,吾追随你可好

    无音,乃是无人能敌的妖王,竟喜欢上了柳蔚萧这个妖道。为了找到他的转世而下凡。没想到第一次见面竟是无音公主抱柳蔚萧,她陪他上学,跟踪他,在他面前从不高冷。有一次他竟然壁咚她......
  • 一曲战歌奏九州

    一曲战歌奏九州

    远古洪荒时期,有着浩大的洪荒仙界,那里万族并起,相传有不老的传说,与镇守仙界的不败战神。然而一场旷日持久的洪荒大战爆发,修行者的文明与传承皆成为传说,一个少年崛起于凡尘,征战于九州古地,寻找那未知…………
  • 守棺人

    守棺人

    传闻得六祖慧能舍利者得天下权势,八方钱财,隐匿在现今社会中沉睡了上千年的‘豺狼虎豹’,因舍利的再度现世早已蠢蠢欲动,二十一世纪里一场不见硝烟的舍利争夺战即将拉开序幕……
  • 遇到最好的你

    遇到最好的你

    有的人不是你想避开就能避开的,比如,陈子楚之于吕素。如果说,一开始遇上陈子楚是一场错误,那后来则是一场幸福。
  • 星际桃源系统

    星际桃源系统

    在母星多了一家每天营业一个小时的星际菜铺,在这里选购的菜品不但价格昂贵,并且不能外带只能在小店内自行加工!什么?自行加工!这家菜铺还能开下去的?可事实却是,每一天这家店铺门前人山人海,甚至有无数高等级觉醒者从几个星系之外奔袭而来。什么星际霸主,什么商盟第一人,什么联合会议议员,都给我乖乖的排队!星际种田文,以轻松娱乐为主,打打杀杀的都是调剂,希望各位喜欢呦!
  • 邺城怪奇事件簿

    邺城怪奇事件簿

    悬疑、惊悚、恐怖,平静的邺城下掩藏着巨大的阴谋,旧日支配者的信徒们潜藏在这座千年都市下,策划着邪神的回归。业余侦探高觉,由于SAN值太低的缘故,屡次被卷入阴谋中,看他和他的伙伴们经历的一个又一个怪奇事件,他们是否能够阻止邪神的阴谋,保护自己和这座现代都市,敬请期待邺城怪奇事件簿!
  • 年少浮尘

    年少浮尘

    终于发现,逝去的是自己的童年,而失去的,是自己的青春。曾经天真的相信,如果三角形是最牢固的图形,那么由三个三角形组成的五角星会是世界上最最牢固的图形。可是后来才明白,原来再牢固的图形也终究会垮掉。还认识到了一个最残忍的东西,叫时光。书上说过,条条大路通罗马,可是张梓觉得,不是所有人都想通向罗马,也不是所有人都能通向罗马,在路上,他们会拐错弯,会出意外而他,就是她的引路人。他认识了她十六年,陪了她十二年,那些走过的路他都记得,那些她与他的往事,他都记得。可是她不记得了。这是留给青春的故事,这是一个悲伤的故事,这也是一个欢乐的故事。每个女孩都会成为一个想要拥有快乐的张梓,也会找到属于自己的莫羽桦。
  • 世界历史名人丛书:西蒙娜·德·波伏娃

    世界历史名人丛书:西蒙娜·德·波伏娃

    蒙巴那斯是法国巴黎第十四行政区地处塞纳河左岸的西南角。对巴黎这座古老的城市来说在塞纳河左岸则以拉丁区和蒙巴那斯区最为著名。拉丁区又被称为大学区。法国一些主要的著名大学都建于此如索尔邦大学、法国综合工科学院、巴黎高等师范学校、巴黎医学院等。
  • 智慧童话(夏洛书屋:经典版)

    智慧童话(夏洛书屋:经典版)

    智慧故事精华荟萃,全球经典完美再现,英国著名儿童文学推广人玛丽·乔斯林编著。玛丽·乔斯林是英国当代著名的儿童评论家及儿童文学阅读推广人,尤其擅长将寓言童话和神话传说以出神入化的语言讲述给当今的年轻读者。在当今欧洲,尤其英国,玛丽·乔斯林拥有众多追随者,更为儿童文学的深度延传和多形式推广做出了不遗余力的贡献。《智慧童话》是乔林斯根据全球知名童话或者寓言故事改编而成的。全书一共由二十八个中小故事结集而成,故事的主题都与“智慧”有关,这二十八个故事无论时间还是地域都涉猎广泛,汲取了全球有关“智慧”的故事之精华,读来趣味颇多又令人受益匪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