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5408800000050

第50章 提升:武义模式的理论分析(4)

中国学者在研究城市化问题时提出了“城乡融合”的概念。从1996年开始,北京市农村经济研究中心城郊经济研究所受市政府的委托,与有关单位联合成立了“北京郊区城市化与城乡一体化课题组”。2001年其最终成果,由赵树枫、陈光庭、张强合着的《北京郊区城市化探索》由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在这个研究成果中,陈光庭认为,人类的发展历史可以概括为乡育城市、城乡分离、城乡对立、城乡融合等几个阶段。并指出这个公式把人类的历史分为四阶段,其中最高阶段是城乡融合。在此,陈光庭虽然提出了城乡融合的概念,但并没有对此进行界定和解析。

杨荣南在《城乡一体化及其评价指标系初探》中,建立了包括城乡经济融合度、城乡人口融合度、城乡空间融合度、城乡生活融合度、城乡生态融合度等五个方面的城乡一体化评价指标体系基本框架。在此,杨荣南虽然是针对城乡一体化而制定的评价指标体系,但所谓“城乡一体化”本质上指的就是城乡融合问题。

2000年,上海市也成立了由上海市委党史研究室二处发起,与有关单位组成的“上海市城乡一体化研究”课题组,他们在对城乡一体化的界定中指出:城乡一体化是通过农村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实现经济、社会、生态等方面的融合,从而达到城乡共同繁荣、富裕、文明的过程。这个提法得到了浙江有关人士的赞同,浙江咨询委员会朱家良副主任2004年6月,在浙江省“统筹城乡发展研讨会”上发言中说:“城乡一体化是在工业化、城市化的条件下,城乡经济社会融合、协调的现代社会结构。”

此外,1998年魏清泉发表了《城乡融合发展的动态过程》一文,该文认为城市化与工业化密切相关,并以东莞为例,从经济结构和城乡关系的改变考察了城乡融合发展的动态过程。他认为类似东莞这样的区域可以称之为“城乡融合区”,它是一种新型的地域空间结构。这种城乡融合区有三个最明显的特点:(1)城镇和乡村功能互补,并融为一体,城乡两种景色兼容,说它是农村吧,村民已没有多少“泥土”味,说它是城镇吧,又没有城市的喧闹和城市那样高密度的人流、车流和建筑群;(2)城市与乡村之间的经济、社会差别在缩小,生活方式大体相同,思想观念渐趋一致;(3)城乡融合区兼有城市与乡村两种职能,它既不是传统的城市也不是传统的乡村,但其中既有城镇、又有较浓郁的田园特色。

2005年,陈大鹏发表《城乡融合区域发展战略与大西安都市区的构建》,该文从考察城乡关系的历史演变切入,认为“城乡由对立分割走向融合是社会进步的标志,也是社会发展的大趋势。我国目前正处于城乡从对立走向融合的历史关头,建立新型的城乡关系是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必要手段。”

2006年,赵庆海、任德会发表《谈城乡的空间分离与空间融合》,该文认为城市是人类文明进步的产物,建设田园城市,追求城市与自然、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实现城乡融合是人们心目中的理想境界,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最值得介绍的是罗新阳的《城乡融合:和谐社会的根基》。该文第一部分“生态价值:城乡融合,以人为本”中论述了城乡融合是社会发展的必然归宿;城乡融合实际上是城市与自然的有机融合,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城乡融合,有利于城乡统一的生态系统的形成和良性运转。此文是到目前为止,笔者所能见到的有关城乡融合最具有理论色彩的一篇论文。

三、城乡融合论解析

城乡融合作为新乡土中国的理论基石,实际上就是新农村建设的终极目标。那么,究竟如何界定城乡融合?

城乡的分离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指出:“物质劳动和精神劳动的最大一次分工,就是城市和乡村的分离。城乡之间的对立是随着野蛮向文明的过渡、部落制度向国家的过渡、地方局限性向民族的过渡而开始的,它贯串全部文明的历史并一直延续到现在。”这就是说人类社会从城乡分离到城乡对立是历史的必然。但是,当历史发展到一定的阶段,即人类社会进入后工业时代,城市产业结构从工业为主向以第三产业为主转变,工业生产地向农村地区转移,乡村城市化启动,城乡差距逐步缩小,城乡开始走向融合。

这样,从城乡关系发展的这种轨迹来看,所谓城乡融合就是城乡从分离、对立,在互动中逐步走向融合的过程,并逐步实现城乡一体的结果。

从这个界定中,我们可以看到,城乡融合的内涵有在互动中逐步走向融合的过程,逐步实现城乡一体的结果二个层次,简称城乡互动论和城乡一体论。

1.城乡互动论解析

城乡互动,是社会互动的一种文化表达。互动的本义是这边动,那边也动。在社会互动过程里,互动的行为和动作对互动双方都是有意义的,都把对方当作互动的对象。

对于城乡互动的涵义有人认为“是指城市与乡村在区域发展中,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动态过程。”这个说法比较抽象,仅把城乡互动看作是一种相互作用的问题。

又有人认为“城乡互动是指实现城乡一体化目标的过程中,在不同发展阶段,城市和农村之间的人口、资金、技术等资源的不同程度的直接或间接的相互转移和渗透,以及它们之间在地域上的相互趋近,前期主要表现为农村城镇化的运动态势,后期主要表现为特大城市的扩散运动态势。”这种说法虽然克服了抽象性,但并没有把乡村与城市摆在平等的地位上去思考。

还有人认为“城乡互动是农村与城市之间的一个多维互动过程,它既包括农村的劳动力,资金与土地等经济资源向城市的流动,也包括城市先进的生产力如技术、科技等要素向农村的扩散、渗透和辐射。既包括城市对农村发展的拉动作用,也包括农村对城市发展的促进作用。”这个界定比较符合实际,因为其把城市和乡村作为一个统一的社会系统加以考察。

但是,上述所有对城乡互动的说法,都不如英国学者库尔德(Gould)的界定简明而又具体,他认为城乡互动关系可以看作是城乡之间人、财、物、技术、信息和观念的双向互动。对此界定我们应加以充分的肯定。

城乡互动作为城乡融合过程的一种文化表达,是在承认城乡文化异质性、互补性和差异性的基础上,用公认、理性、进步的文化价值观将城乡文化整合统一起来,把乡土观念和现代城市文明有机地结合起来。因此,一般的规律虽然是城市的发展离不开农村的促进和支持,农村的发展也离不开城市的辐射的带动,城市与乡村是平等的。但是客观地来说,城市带动农村是世界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普遍规律,这种带动能得到“双赢”的结果。所以,无论从城市一方,还是从农村一方,城乡互动的行为和动作对于双方来说都是有意义的,具体地来说城市的发展,可以使更多的农村劳动力、农村居民进入城市、集聚城市,同时城市有更多资金、技术、人才向农村辐射,并流向农村,从量变开始,逐渐达到质变,实现城乡之间均衡发展,促使城乡之间的差距逐步缩小乃至最终消失,这也就是城乡从分离到城乡融合的过程。

2.城乡一体论解析

城乡一体,就是城乡融合的结果。具体地说,城乡一体是城市和农村之间打破相互分割的壁垒,从城乡分离、城乡对立,逐步缩小直至消灭城乡之间的基本差别,实现城乡经济和社会生活紧密结合与协调发展,从而使城乡融为一体。

对于城乡一体的图像,英国学者霍华德在他的《明日的田园城市》中曾提倡“用城乡一体的新社会结构形态来取代城乡对立的旧社会形态”,并在序言中说:“城市和乡村都各有其优点和相应的缺点,而城市-乡村则避免了二者的缺点……城市和乡村必须成婚,这种愉快的结合将迸发出新的希望,新的生活,新的文明。本书的目的就在于构成一个城市-乡村磁铁,以表明在这方面是如何迈出第一步的。”此后,前已述及美国学者亨利赖特(HerryWright)主张通过分散权利来建造许多“新的城市中心”,形成更大的区域统一体,通过现有城市为主体,就能把这种“区域统一体”的发展引向到许多平衡的社区里,不仅可能重建城乡之间的平衡,还有可能使全部居民在任一地方都享受到真的城市生活之益处,同时,可以避免特大城市的困扰,以至最终达到霍华德的“社会城市”(SoialCities)的思想,将把城市与乡村两者的要素统一到一个多孔的可渗透的区域综合体,并将作为一个整体运行。

实际上,城乡一体涉及社会经济、生态环境、文化生活和园林景观等方面。在规划学家眼中,城乡一体是从空间的角度对城乡发展做出统一规划,对具有一定内在关联的城乡交融地域上的物质与精神要素进行系统安排;在生态学家眼中,城乡一体是对城乡生态环境的有机结合,保证自然生态过程畅通有序,促进城乡协调、持续发展;在经济学家眼中,城乡一体是现代经济中农业与工业联系日益增强的客观要求,是指统一布局城乡经济,加强城乡之间经济交流与协作,逐步实现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和优化组合,促使生产力在城市和乡村之间合理分布,实现协调发展,以取得最佳的经济效益;在社会学家眼中,城乡一体是在工业化、城市化的条件下,城乡经济社会融合、协调的现代社会结构,众说纷纭,各有千秋。

而在人类学的视野里,城乡一体是一个体现人与自然协调、人与人和谐理念的载体,是城乡融合的结果。而城乡一体作为城乡融合互动过程的结果,既要体现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整体性,又要显示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整合性。因此,城乡一体不仅是人口转化、经济结构和地理结构的变化过程,更是人类社会的整合过程,是城乡文化相互渗透及广大农村居民物质和精神生活逐步提高、城乡差别逐步缩小的过程。通过农村人口、景观向城市转化以及城市文明向乡村的渗透,实现城乡一体的结果。从这个意义出发城乡一体的内容应为以下10个方面:

(1)城乡空间布局一体

城乡空间一体,就是以建立完善、快捷、通达的交通网络,建立方便、快速、信息量大的通讯网络为条件,建构城市与农村对比在更大限度上呈均质状态的空间景观,其既不是传统的农村,也不是传统的城市,但同时具有两者的特征,是城乡两大地理系统相互作用、相互影响而形成的一种新的空间形态,充分体现了城乡优化布局、集聚与分散的良好结合。

(2)城乡生态环境一体

城乡生态环境一体,就是把城市与农村生态环境统一纳入一个大系统全面治理,努力打造城乡生态环境资源互补,社会与生态协调发展的城乡一体的生态格局。

(3)城乡社会发展一体

城乡社会发展一体,就是要达到城乡社会事业协调发展,确保城乡居民在居住、就业、教育、医疗和文化卫生等方面享受同等待遇,使高度发达的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达到城乡共享,即斯大林所说的“城市和乡村有同等的生活条件”。

(4)城乡产业布局一体

城乡产业布局一体,就是一、二、三产业一起抓,城乡两篇“文章”一起做,推进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优化生产力布局和区域资源配置。特别重要的是在发展工业产业化的同时,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的发展。通过农业产业化的发展过程,把农业生产诸要素的配置与使用整合为一个有机体,使农业生产、加工、销售连接成一个产业链,使农业生产各环节的企业、行业和部门通过利益链条形成为企业群,从而与工业产业链相匹配,建构城乡一体的产业布局。

(5)城乡市场一体

城乡市场一体,就是建立城乡一体的经济运行机制,统筹城乡资源配置,建立公平竞争的制度环境,以及城乡统一、开放、有序的市场体系,促进产品和要素在城乡间自由流动、公平竞争。

(6)城乡劳动就业一体

城乡劳动就业一体,就是彻底打破城乡分割的劳动就业体制,将城市和农村的劳动力视为一个整体,纳入城乡协调发展的公共政策框架中,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促进劳动力资源的合理流动,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实行一体化的平等就业机制和管理体制。

(7)城乡社会保障一体

城乡社会保障一体,就是建构城乡统一的社会保障机制,特别是让农民享受现代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高度进步的成果。

(8)城乡政治制度一体

城乡政治一体,就是让城乡居民共同享有参与管理国家的权利。

(9)城乡人口管理一体

城乡人口管理一体,就是拆除城乡分割的户籍藩篱,建立城乡统一的新的户籍制度,即取消非农业户口和农业户口的登记制度和统计方法,代之以身份证管理和居民因定居地登记户口分类统计制度;允许居民有迁徙居住的自由。

(10)城乡公共财政一体

城乡公共财政一体,就是按照城乡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支持农村、农业的发展,加大财政转移支付的力度,大力支持农村公共教育,文化、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新增加的财政收入要向农村倾斜,以支持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江河湖海的治理,以及交通、供电、供水、通讯等公共设施的建设。

近几年来,从城乡一体延伸发展而成的“城乡一体化”正在中国流行着。有学者追根溯源,认为“城乡一体化”一词的发明权可能归中国学者。这种发明可能是中国学者在阅读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有关城乡关系论述时得到启发而创造出来的。在此,笔者要说明的是:在研究武义新农村建设的经验,进行理论提升时,为什么要以“城乡融合”为新乡土中国的理论基石,而不以“城乡一体化”为之?

笔者认为,理论提升是对实践经验的归纳、概括、提炼和升华,需要的是对经验进行质的分析和确定。“城乡融合”与“城乡一体化”虽然意思相近,都表达了城乡互动的过程和结果,但前者更具理论的抽象性特点,后者则显得比较具体。更重要的是,对于城乡关系这样一个世界性的课题,理论的归纳、概括、提炼和升华,要讲究理论渊源,对此,从概念的提出来看,“城乡融合”是恩格斯论述城乡关系的一个重要观点,其从在《共产主义原理》中提出“城乡的融合”,到在《反杜林论》中论述“城乡融合”的意义,都说明恩格斯是“城乡融合”理论的首创者,而“城乡一体化”无论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还是其他外国学者都没有具体、明确的提出。因此,笔者在对武义新农村建设的经验进行理论提升时,确定“城乡融合”为新乡土中国的理论基石,仅把“城乡一体”作为城乡融合的结果。这样处理,既符合理论提的规范,又肯定了“城乡一体化”的理论意义。

四、武义模式:城乡融合的县域样本

同类推荐
  • 面对中西文化(汤一介集)

    面对中西文化(汤一介集)

    本书是作者对中西文化交流研究方面论文的汇编。书中分析了中国文化如何从传统走向现代以及中国文化如何走向世界的问题,从中国学术界出现的“文化热”现象反思了文化多元发展的必然性,并通过对亨廷顿“文明冲突”论的批评扩展了这一反思,论述了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对话与交流必定会对双方文化发展产生重要意义,也抒发了作者对现实文化中出现的一些问题的感受。
  • 品质德国

    品质德国

    2006年,德国第二次举办世界杯。那一年,它在BBC的调查中被票选为“全世界最受欢迎的国家”。这不仅是对德国经济实力的肯定,也是对德国文化、艺术等软实力的认可。近代以来,文化一直是德国的骄傲,20世纪兴起的欧洲当代哲学即以黑格尔、胡塞尔、海德格尔这三位德国哲学家为精神导师,而德国音乐也一直处于独孤求败的高峰。一个国家能获得这样惊人的成就,这中间的种种奥秘,值得中国人深思,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也许我们可以从德国这位遥远的“世界村邻居”那里学到一些得失兴衰之间的经验。
  • 学生主题阅读空间(异国风情卷)-小导游去加拿大

    学生主题阅读空间(异国风情卷)-小导游去加拿大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是写作内容与语言的重要来源。写作的素材、语言的积累、习作的技巧唯有通过大量阅读才能获取。主题阅读为学生进行习作创造了极其有利的条件,因为主题阅读与随意读、泛泛而读效果是不一样的,有主题的阅读首先是主体的提炼与确立,在一个主题的统领下,让学生阅读相关的文章,积累了大量的语言,丰富了情感体验,并从中习得方法,是解决学生作文时不再无话可说、无内容可写的有效途径。
  • 手相与面相

    手相与面相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手相与面相》对人的手相与面相进行了科学系统的分析,运用多学科的知识、各种新的内容对人的手相和面相进行详尽细致的归类,并加以逐条分析归纳,书中还特别提到国外科学家通过大量的实验数据而得出的关于人的手相和面相的一般规律,总结出了一些带有普遍性的规律,可以作为人们日常生活的指导与参考,不再是以往的那些把人的手相和面相与人的命运定数、凶吉绝对联系起来的迷信说法。
  • 一日看尽长安花

    一日看尽长安花

    本书是北京大学中文系程郁缀教授历时六年之久,在李佩先生主持的“中关村专家讲坛”系统讲授中国古代文学的讲稿。程教授学识渊博,诗文满腹,从先秦到明清,将漫漫中国历史文化长河中的文学故事娓娓道来,名章佳句信手拈来,有诗词引述,有评点讲解;有历史缅怀,有当下感慨;对比中有感悟,诙谐中含寄托,给听众与读者以一种艺术与精神的美好享受。本书雅俗共赏,可以作为中国传统文学爱好者的入门读物和中国古代文学研究者的参考书籍。
热门推荐
  • 中二妖妃很倾城

    中二妖妃很倾城

    颜卿,在出任务时被人用炸弹炸得渣渣都不剩。本以为就这样死了,谁知她竟然遇到了狗血剧情——穿越她穿越到了北辰平南王的女儿战云兮身上。本是估摸着带兵打仗装会儿b,结果被某个男人怼得生无可恋……自己穿越已经够狗血了,某个钢铁直男居然也是来自二十一世纪,还TM是她的长官!更让她意想不到的是:她的沙雕战友们也穿越了!战云兮无语望天:“团穿?这究竟是什么骚操作?”众人:“鬼知道啊!”
  • 战斗在魔幻异世界

    战斗在魔幻异世界

    来自地球的墨莫被一道从天而降的光柱弄到了异世界。金手指是他编写的智能程序、电脑里的一个游戏基地提供的工业基础,以及人类文明截止2050年的所有技术资料——金手指这么多不会写崩吧……/汗作者本人相当崇拜人类的科学技术成就,一直企图用苍白的文字将其表述出来。战列舰的咆哮、舰载机的弹射、火箭的起飞倒计时、登月、核爆……等等这些东西,我都会尽量写进去。喜欢红警文、种田文、吊打异界流的都可以看看
  • 超级保镖

    超级保镖

    胸怀壮志的特种兵,冲出层层的魔鬼式训练,成长为令全世界特种部队闻风丧胆的特级警卫,从此开始了精彩的人生。在执行特种警卫任务的同时,他的惊世绝技震慑了世界,并用实际行动向世界宣告了中央特卫不可战胜的神话!同时,他延续了一代大师李小龙的梦想,以一名特种兵的身份,将中国功夫再次绽放在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 立剑于身

    立剑于身

    一代剑帝王尘生,遭奸人所害,仙身陨落,所幸身怀秘宝,扭转时间,重回风云大陆,逆转乾坤,重登巅峰。风雷起,震江湖,一念生灵万骨枯。无尘剑,染血花,一揽明月闯天涯。
  • 逍遥:圣战传说

    逍遥:圣战传说

    神族之王洲际和魔族之王在宿命冢中同归于尽,洲际赴死前曾交给来自凡尘的尘风阻止万世浩劫、拯救三界的任务,因为没有人能够摆脱宿命之神预言的宿命,除了尘风……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回忆幼儿篇

    回忆幼儿篇

    一些童年回忆趣事,健康读物,给孩子们看的网络文学。
  • 末日惊恐

    末日惊恐

    末日求生,凶残丧尸、恐怖凶兽..........神秘技能、不断变化成长中的陌生世界.......它是谁?它想要什么?他又该如何活下去?
  • 桃花潭水深千尺,柳暗花明又一村

    桃花潭水深千尺,柳暗花明又一村

    我不知道有多少人是双性恋,也不知道有多少直男直女对出柜者抱有异样的眼光,我只是想,把我所认为最原始最真实的想法,展现给你。让你看到,真正的爱,不是因为你是什么性别什么年龄,只是因为冥冥之中,注定了我爱你。原作品名叫《嘿!咱一起组团出个柜吧!》但是审核不通过,所以,只好改名了。
  • 中国共产党宁夏简史(1926~2009)

    中国共产党宁夏简史(1926~2009)

    本书简述从1926年至今宁夏地区党的建设和发展史。以时间为序,广征博采,史料翔实,内容丰富、记述准确、详略得当,反映了近百年来中共宁夏党组织及广大回汉各族人民百折不挠、开拓进取的历史,是宁夏党的历史的浓缩,是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理念信念和区情教育的一本好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