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5408600000025

第25章 人文理念与学术规范(24)

余英时指出:在现代中国史学中,“如果说史料学派的特色是史学与时代的脱节,那么史观学派的特色则恰好相反,即史学与时代相结合得过分密切,有时竟达到古今不分的地步。”“近代中国的史观学派则自始便不是从纯学术的立场来研究历史的。他们的史学主要是为现实服务的,或者更具体地说,是为他们所从事的政治运动寻找历史的根据的。”这种态度本身是无可非议的,但是,如果完全从现实需要出发,“最后必然地模糊了过去与现在之间的界线,并从而否定了历史的客观性,为应付眼前需要所写出来的历史,虽然表面上是在分析过去,但实质上则处处是影射现在。这样一来,历史就变成了一个任人予取予求的事实仓库,它本身已没有什么客观演变的过程可言了。”在此情形下,史学上的一切求知的戒律都将被弃置不顾了。史学研究和一切科学研究一样,如果针对着时代的需要而善为规划,不仅是可行的,同时也能证明史学并非是完全“无用”的学问。然而。“史学和现实之间又必须保持着适当的距离。史学对我们可以有启示、有昭戒,然而并不能直接为现实服务。史学作为一门学术而言是有其纪律和尊严的;破坏了这个纪律不仅毁灭了史学,而且也混乱了现实……没有基础研究,史学便根本不能成为一种独立的学术。至于这种研究到底何时发生效用,如何发生效用,以及发生何种效用,则是无法预知的。”在史观学派中,对于历史上所谓“规律”(lalus)的问题缺乏清楚的交代。而史观学派的主要任务则是给现实所发生的各种运动以理论支撑,最能体现这种支撑的力量莫过于宣告这个运动是代表了一个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这样的说法最足以瓦解反对者的抗拒意志。这种“历史潮流论”往往是以科学必然性的姿态出现在我们面前的,而“必然论”又建筑在“历史规律”的基础之上。然而,一些被人们所信奉的“历史规律”,是否就是科学上严格意义的规律呢?对此尚有很大的讨论余地。例如关于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一“规律”问题,“如果每一个时代的上层建筑如哲学、艺术、宗教等是被生产方式所决定的,那么一种生产方式最多只能决定一种哲学、一种艺术、一种宗教。然而事实上,每一时代都有多种哲学、艺术、宗教。究竟其中哪一种哲学、艺术、宗教才算是典型的呢?其余非典型的又是被什么物质基础决定的呢?所谓决定,又有什么确切的意义呢?”“规律”含有不可改变的意味,而自20世纪初,法国数学家庞迦瑞(HeniPoincare)在其着作《假设与科学》一书中提出“假设”概念之后,“假设”说便流行至今。庞氏以“假设”取代“规律”,他的这种理论是建立在科学上所谓“规律”往往为新发现的事实所推翻的证据之上的。“这一观念上的改变当然也影响到社会学和史学;19世纪所谓社会发展的规律或历史规律包括唯物史观在内,在今天看来只能算是假设了。”

余英时指出:“史观学派在近代中国史学方面还投下了另一种消极的影响,即以西方历史发展的抽象模式来笼罩中国历史的实际进程……例如一度最为流行的分期法,把中国史划分为上古、中古和近代三个阶段,便显而易见地是西洋史在中国的翻版。”其次,将“规律和模式都建立在一个共同的假定之上,那便是世界上各民族都经过一个普遍的社会发展的历程……理论上说,我们现在对这个假定既不能肯定,也不能否定……就实际研究成绩说,由于西方的史学和一般社会科学较为发达的缘故,一般人往往把从西方历史经验中观察得来的论断当作具有普遍性的规律或典型模式。资本主义究竟是不是每一个社会发展所必经的一个阶段呢?”诸如此类问题,依然是值得讨论的。无论如何,“任何有关寻求社会发展的普遍性规律的努力首先便不可离开中国的历史经验。史观学派的问题不在于他们对规律或模式的执着,而是在于他们对于规律这一在科学上具有严格意义的概念体认得不够真切,他们将西方历史上一些局部有效的概括性论断错误地看成了普遍性的历史规律。因此他们的史学工作主要不是在丰富的历史经验中寻求中国文化发展的形式,而是运用中国的经验来适应西方的理论。”

余英时指出:“我们希望史学研究可以逐渐使我们从多方面去认清中国文化的基本型态及其发展的过程;我们同时更希望这种对过去的确切了解可以照明我们今天的历史处境。”“史料学派以整理史料、考证个别事实为主要工作,并又自觉地排斥疏通,因此他们根本不愿意接触中国文化的型态及其发展历程这样的大问题。史观学派与之相反,特别注重这一类的问题,然而他们在观念上却不幸已成为西方模式的俘虏;尤其极端者则通过西方的一家之言来安排中国的史料与事实。这不但限制了史学家寻求答案的范围,而且还严重地削弱了史学家提出新问题的能力。史料学派在理论上否定了史学,史观学派则在史学方面以借外债代替生产。”史料学派和史观学派问题不仅是一个主客观问题,同时,在某种意义上看,它还与理性与非理性及直觉和感觉等问题有着一定联系。这些问题和现象不仅存在于历史学中,同时在艺术学及其他学科中都有不同程度的反映。

学者们指出:“19世纪以后,随着西方社会出现的动荡局面,在精神生活与艺术生活中原已存在的非理性因素也迅速发展,引起了哲学家和艺术家的强烈关注。某些哲学家不满足于把哲学局限在对抽象理性的研究上,而要对传统的认识论有所突破。如德国着名新康德主义者卡西尔就曾声称:把康德的统一结构原则改造为动态的文化批判原则,把只研究理性认识的传统认识扩展为研究整个人类文化的学说是其哲学的根本目的。”直觉和非理性的无意识现象等都成为许多哲学家和艺术史学家们关注的焦点。“事实上,美学或艺术哲学中的大量疑难,都直接或间接地牵涉到直觉问题,而象形式美、共同美、艺术理解、艺术本质等问题,假如越过艺术直觉,则根本不可能得到令人信服的说明。”“20世纪对偶然性的发现是人类思想的重大发现,波普尔对历史决定论的贫困做出了深刻分析,普里高津把规律、必然性视为偶然性汪洋大海中侥幸冒出的孤岛,尼采发现了人的主体意志作用,弗洛依德把人的潜意识看作是人类意识的创造力和人类行为的深层动因,现代阐释学揭示了人类理解过程并不是简单的认识过程,即不是在认识过程中呈现客观的客观规律,而是对象视界与研究者视界的融合过程……他们的理论仍然需要历史的检验。但他们对偶然领域的发现无疑丰富了人类对世界和自身的理解,宣告了以探讨必然性为惟一任务的黑格尔式的决定论思想的重大缺陷。”

罗素将“感觉材料”作为人的神经系统与外界交感作用所形成的“中立材料”。或者是外界作用于人的感官所形成的种种现象,如颜色、形状、硬度等等。这种“感觉材料”亦即是人们感知客体对象时所形成的感觉映象或感觉内容。罗素所赖以验证真理的“原因”,有时指的是“事实”(fact),更多的时候则是指掺杂着主体判断的“感觉材料”本身。王富仁指出:“学术有资料和观点两个层面,掌握资料的多少表现为学问的大小,观点的鲜明与准确则更取决于研究者的思想视角和理论勇气。”“学术永远不能停留在这些尽人皆知的史料基础之上,你或者通过这些尽人皆知的事实推论出新的事实,或者要在这些历史资料的联系中做出抽象的理论概括……因袭的、模仿的、抄袭的,不成其为学术,也无法进入人类以及一个民族的学术整体,无法进入我们所说的新国学这个中华民族的学术道体。”

现象学和解释学认为,解释艺术作品的过程,是读者和文本的“共同创造”,文本提供了潜在的“意义储备”(storeofmeanings),读者有选择地抓住一些意义,构建一种审美对象。然而也有学者认为,所谓“重建作品原本意义”的努力,实际上几乎是徒劳的,由于今天的读者已经脱离了作品当时的社会生活,也就不可能真正重构当时的意义,在不同时代对同一幅作品会有完全不同的解读。伽达默尔指出,批评家接触作品时,会意识到自己的价值、信仰和观念,同时对作品的价值、信仰和观念持开放态度。作品会引导观众,而观众在体验作品时,也会为他原有的价值观增加新的东西。这种互动不是对原作的重构,而是读者和作品“对话”的结果。

同类推荐
  • 民间风情 三百六十行(文化之美)

    民间风情 三百六十行(文化之美)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是我们再耳熟能详不过的话。社会百业,就是我们俗称的三百六十行。所谓三百六十行的行,最早似乎是指街巷所设的贩卖摊和商店的行列,这点可以在唐人小说文献中得以证明。传统的三百六十行,是我国农耕社会中的各行各业,特别是指人们赖以为生产、生活,即与衣食住行用等紧密相联的手工业、商业的泛称。
  • 酒人说酒

    酒人说酒

    作者总结多年的饮酒心得,从浩如烟海的酒文化史料以及与饮酒相关的华章美文中锤炼心智,撰写一部针对饮者的谈酒读本,涉及“酒史”、“酒法”、“酒智”、“酒乐”、“酒礼”、“酒事”、“酒话”、“酒谏”、“酒情”、“酒意”、“酒江湖”等诸多方面,以解酒人之惑。本书分为“酒生风雅颂”“酒来告诉你”“酒该这样喝”“酒国有大话”“酒是陈的香”及“酒游青海湖”六部分,从酒品本身发端,着力于酒作为商业产品的科学性和客观性,落脚于酒饮价值,最后回归到酒作为文化和精神的最终属性,以理性和人文的双重角度探讨酒性,体现酒骨、酒魂,企及作为国之重器的酒学精神惠及我辈。
  • 芳香秘境

    芳香秘境

    香是人类生命中最美好的感动,在人类文明的发展中,也具有极大的意义。想到香,我们的脑海中就会浮现花香、香水、食物、或烧香的香味,又或者是化妆品的香味等,而这种种香味,大多伴随着我们生命中美好的记忆。
  • 经典超译本·理想国

    经典超译本·理想国

    《理想国》是西方政治思想传统的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是柏拉图最重要的一篇对话录。在这个对话录里柏拉图建构了人类历史上最早的乌托邦,人类的正义与善是这个乌托邦的主题。这部作品不仅是柏拉图对自己此前哲学思想的概括和总结,而且是当时各门学科的综合,它探讨了哲学、政治、伦理道德、教育、文艺等等各方面的问题,是西方哲学家公认的“哲学大全”。译者在领会原著者思想脉络的同时,于编译中巧妙加入了现代理解与思考,缩小了阅读中的历史距离。行文简洁、有力,一改以往译文的晦涩拗口。该译本可从任何一页翻开阅读,精致的排版与精巧的开本适合随时、随地、随意、随性翻阅,特别适合非专业、非学术人群。
  • 字解人生:汉字中的生命智慧

    字解人生:汉字中的生命智慧

    汉字,深沉而博大,古老而神秘,青山绿水中掩映着汉字的形,古刹庙宇间隐藏着汉字的义。本书于浩瀚的字海中择取三百多个常用汉字,用故事串起它们的演变,解释其形与义,辨其异同,与你一同走进汉字的王国,回顾汉字的前世今生,探寻汉字的起源,品味汉字的魅力与人生的智慧。
热门推荐
  • 顾少的宠妻日常

    顾少的宠妻日常

    顾寒烨这个万年铁树,单身二十多年终于开花了!从此开挂宠妻,根本停不下来。某日……仆人:“老板,夫人因为前男友订婚心情不好……”顾寒烨:“近日,后院白菊不错,给渣男送点儿,祝贺新婚。”乔莹一无语,她真的只是风大眯了眼……又一日……仆人:“老板,夫人今日加班,会晚归。”顾寒烨戏精上场,猛甩电话:“老婆,我生病了,求安慰!”乔莹一瞬间识破:“我要赚钱养家,没空……”5秒后,叮的一声,“银行卡到账1亿元”--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檀盛

    檀盛

    “菩镜,你会忘了我吗?”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小和尚菩镜?檀珠灵檀生小短篇
  • 心灵的成熟比成功更重要(心灵瑜伽)

    心灵的成熟比成功更重要(心灵瑜伽)

    从成熟到成功是每一个成功人士都无法避开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有着太多迷离而厚重的话题值得去探研、诠释和演绎。可以说,人生只有经过成长的历练,化茧成蝶,从青涩蜕变出成熟,才能将成功的人生揽入怀中。《心灵的成熟比成功更重要》由唐云峰主编,全书语言通俗流畅,书中每一个真实的故事,每一段生动的点评,每一句诚恳的话语都可以成为成长道路上的坚实阶梯,既阐明了人生自我修炼的方法,也讲述了处世的智慧。相信《心灵的成熟比成功更重要》会为您打造美好而精彩的人生奉上诸多的启示。
  • 殿下今日超任性

    殿下今日超任性

    女医师穿越到古代,竟让她得知自己是隐藏的终极王者!磨刀霍霍,她要翻身农奴把歌唱啦!“那什么皇叔,你听着,前世我可只凭一招就干掉你喽,还不快来俯首称臣!”“是么?你确定?”一心抱大腿的苦命小太医vs装大腿的腹黑大皇叔。本书又可称为《Boss血量不足,请补给》
  • 超品幸运

    超品幸运

    当主角被幸运系统锁定的时候,平凡的生活被打破了,全世界女人都仿佛莫名的喜欢上了自己,伴随着永无上限的被迫装逼日子以及开挂式的节奏生活让他陷入了深深的困窘之中……我只想过个普通人的日子,为什么你们都说我装逼!
  • 战神之功法无双

    战神之功法无双

    男孩从未知之地携带功法而来!他新的生活从乞丐开始。他想追求自己人生目标,他心中呐喊“我不是为了追求武道巅峰,我只是想找我的家人,追寻活着的意义!”但是在追寻的路上总是会发生意外……当他有天找到真相发现自己竟然……
  • 无限之巅

    无限之巅

    无限之巅,看几个主角怎么玩转各个世界。动漫、电影、连续剧、儿童片、小说,看主角们如何在大道的手下生存
  • 仙末时代

    仙末时代

    始源之地,一株通天古树强夺天地造化,生生截断了所有后来者的修炼之路,就此拉开了仙末时代的序幕。若干年后,一枚古蛋因缘际会横空出世,在这武道衰落的时代悄然孵化……
  • 上司好傲娇:宝贝,我饿了

    上司好傲娇:宝贝,我饿了

    她是A市最神奇的占卜师,他是A市最霸王的地皮…………两人会发生怎样的爱情故事呢……
  • 穿行在生死二界的我

    穿行在生死二界的我

    生界:灵气复苏&科技以人类为主的神秘世界。死界:丧尸、幽诡、鬼怪并存的恐怖世界。【全世界的最后一个人类,孤独的坐在屋里,这时屋外响起了他的名字】主角降临于一离奇死亡的普通少年凡立身上。他来回穿梭于两界,揭开一个有一个的恐怖真相。每次的穿梭都是一次恐怖异常的孤独旅途,也更是揭开两界秘密的一次勇者之行,一步步的变强,也一步步的挖掘着这巨大的“骗局”?还在是掀开这神秘世界的最后一块遮羞布?一生一死二界双生相连。生中韵死,死中纳生。PS:本书偏恐怖灵异的修真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