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太原解放纪念馆
太原解放纪念馆位于太原东山的牛驼寨,这片土地当年曾是解放太原的主战场之一。牛驼寨地势陡峭,沟壑纵横,自古以来就是兵家攻守太原的军事要塞,有“太原门户”之称。在解放太原战役中,我国人民解放军经过一个多月的浴血奋战,力举攻克牛驼寨等东山四大要塞。1949年4月24日,太原回到了人民的怀抱,从此推翻了阎锡山长达38年之久的统治。
为了缅怀革命先烈,启迪后人,纪念攻打东山4个要塞争夺战中牺牲的烈士,1959年,中共太原市委、市人民政府决定在牛驼寨修建革命烈士陵园,陵园建成之后经过四次大的扩建修葺。1988年决定在牛驼寨烈士陵园的基础上扩建太原解放纪念馆,这项工程于1988年3月24日破土动工,1989年4月24日太原解放40周年之际竣工落成。扩建后的太原解放纪念馆和牛驼寨烈士陵园以东西走向横贯主线,全部占地面积9300余平方米,分为纪念碑区、展览区、陵墓区3部分。整体建筑雄伟壮观,跌宕起伏,错落有致,疏密相间,构成一幅宏伟绚丽的立体画图,给人以肃穆之感。
纪念碑区由凯旋门、太原解放纪念碑主碑、副碑等建筑组成,徐向前元帅手书“太原解放纪念碑”鎏金大字装点丰碑,充分显示了太原解放的伟业将与日月同辉,与天地共存。拾级向东,穿过牌楼,进入展览区,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毛泽东同志题写的“死难烈士万岁”的烈士纪念碑矗立于广场。南北展室相辅相成,浑然一体。为了真实再现太原解放历史全貌,整个展览室从征集到的2000余万字的文献资料和700余幅历史资料照片中搜集了8万余字的展出文字、500余幅照片,从6个不同的侧面历史地再现了太原解放的雄伟画卷和战斗史实。循东进入墓区,一片苍松翠柏,郁郁葱葱,这里安放着当年在解放太原攻打东山牛驼寨等四大要塞时英勇牺牲的1898位烈士的遗骨。墓地中央矗立着烈士纪念堂,这座采用重檐结构、古朴典雅的宏大建筑坐落在绿丛之中,堂内嵌刻着解放太原战役英勇牺牲的5500多位烈士的英名,他们为无产阶级革命事业勇于献身的精神将彪炳于册,永垂青史。
太原解放纪念馆的总体结构造型新颖、蕴意深刻,它是对后人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生动课堂,同时也为古城太原增添了新姿。
阳泉·百团大战纪念馆(碑)
1940年8月20日至12月5日,为了粉碎日本侵略军的“囚笼政策”,八路军出动105个团约40万兵力,在华北战场的主要交通线上,向日军发动了大规模的破击战,史称“百团大战”。
百团大战纪念馆(碑)坐落于山西省阳泉市狮脑山,包括百团大战纪念碑和百团大战纪念馆两个部分。
百团大战纪念碑是由主碑、副碑、圆雕、题字碑、烽火台、“长城”等组成的建筑群。
纪念碑(主碑)碑高40米,形如一把锋利的刺刀。正面镌刻着彭真题词:“战绩辉煌,永垂史册”;两侧分别为徐向前题词:“参加百团大战的烈士们永垂不朽”,薄一波题词:“百团大战,抗日战争中最光辉的一页,必将载诸史册,永放光芒”。
主碑与3个副碑组成一个巨大的箭头,指向石太铁路,寓意百团大战以破击正太(石太)铁路拉开序幕。东西两侧的4个烽火台与蜿蜒起伏的“长城”连接,意味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是中华民族坚不可摧的钢铁长城。
百团大战纪念馆分上、下两个展厅,展览分“惊世壮举,辉煌战果”、“英雄史诗,宏伟工程”、“不朽精神,深刻教益”和纪念百团大战的书画四大部分,以100多幅珍贵照片、图片生动地再现了百团大战的英雄业绩。
太原·山西国民师范旧址革命活动纪念馆
山西国民师范旧址革命活动纪念馆,简称国师纪念馆。位于太原市五一北路245号,原名“山西省立国民师范学校”,是太原市唯一保存下来的较为完整的一处革命旧址,于1991年9月18日正式开馆。
山西省立国民师范学校始建于1919年6月,是阎锡山创办的一所专门培养全省小学教师的师范学校。它由学校校本部、体育场、农场三部分组成,整个校园占地面积20万平方米,教室,办公室、宿舍、实习工房290余间,开设国语、数学、历史、军事训练、实习工厂等科目,在太原市当时的中等专业学校中办得最好,规模最大。它以西洋式大门(复原),礼堂(已毁),歇山卷棚式前檐带廊的二层办公楼、录事室为中轴线,两侧建有图书馆、学生宿舍、实习工厂等。整个建筑物坐北面南,平面呈方形,规模宏大,具有中西结合的风格,可惜有的建筑已不复存在。
山西省立国民师范学校具有光荣的革命历史,它是第一、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和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山西着名的活动基地之一。
国民师范的历史是光辉的,她是山西革命运动的摇篮,为山西革命和中国革命培养了一代无产阶级革命家。徐向前、薄一波、程子华、王世英、李雪峰等就是他们中的杰出代表。更可贵的是,她像一部播种机,把千万颗革命的种子撒遍了太行之巍,汾水之滨,撒向中华大地。
为了弘扬我党我军革命光荣传统,办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山西省与太原市政府拨款对国民师范进行了维修、保护。修复后的纪念馆占地面积6600平方米(不足原规模1/20),除集中地、有代表性地体现了当年原有风貌外,门外又增建了介绍国民师范革命活动的照壁,配套的东陈列廊、西展厅和接待室,形成了完整的参观路线,馆内展出的图片、图表、照片、文物等内容十分丰富。办公楼、东图书馆内展出的“山西国民师范原址模型”、“牺牲救国同盟会展”、“山西抗敌决死队战斗历程展”、“中共太原地区斗争史展”等十二个部分以及一些辅助展,从不同角度展示了国民师范不同阶段的光辉革命历史,再现了革命活动的场面。
国民师范虽已成为过去,但她追求真理、热爱祖国、英勇无畏、艰苦奋斗、团结一致、善于斗争的光荣革命传统,却使我们永远铭记,代代相传。
武乡·八路军太行纪念馆
八路军太行纪念馆位于山西省武乡县凤凰山,于1988年9月3日正式落成开馆。开馆以来,在党中央和各级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该馆开拓前进,奋力拼搏,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共接待观众180余万人次。其中有美国、英国、日本、加拿大、奥地利、澳大利亚等数十个国家和地区的人士驻足其间。
该馆占地面积18万平方米,馆区主要分为主展区和游览区两大部分。主展区包括八路军简史陈列厅、八路军将帅厅、日军侵华暴行厅;游览区包括八路军游击战术演示厅、八路军抗战纪念碑、八路雄风碑林、徐向前元帅纪念亭等。
在伟大的抗日战争中,英勇的八路军出生入死,浴血奋战,战绩辉煌。为纪念这一光辉的历史,20世纪70年代末,老区人民以满腔热情,倡议筹建八路军总部纪念馆,并呈送中央领导批示。1979年9月28日,邓小平、杨尚昆、浦安修一起审查陈列设计方案时,邓小平同志指出:“不要单纯反映领导机关和领导人,要把所有的八路军将士和根据地人民同仇敌忾、反击侵略者的壮举都反映进去,历史是人民书写的。”并当场题写了“八路军太行纪念馆”的馆名。根据邓小平的指示精神,该馆的展览指导思想是“全面反映、突出三个重点”,即:全面反映八路军和根据地史实,突出中共中央北方局、八路军总部和太行腹心基地。
1999年,该馆又创办了“八路军精神”宣讲小分队,深入到山西省内外各地演出,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文水·刘胡兰纪念馆
全国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刘胡兰纪念馆,坐落在山西省文水县刘胡兰村(原名云周西村)村南。文(水)祁(县)公路从纪念馆北墙通过,东接大运公路,西连307国道,将该馆与山西中部的晋祠、卦山、玄中寺、武则天纪念馆、杏花村汾酒厂、晋商宅院(乔家大院、渠家大院、曹家大院等)、平遥古城等景点连在一起,形成一条旅游热线。
刘胡兰纪念馆前身为刘胡兰陵园,始建于1996年。1957年1月12日,刘胡兰就义10周年时落成并对外开放。1959年改称刘胡兰纪念馆。1959年、1976年曾两度调整布局,重新整修扩建。现占地面积63000余平方米,位居全国个人烈士纪念馆首位。主要建筑物由毛泽东题词纪念碑、刘胡兰事迹陈列室、七烈士纪念厅、刘胡兰雕像、陵墓和观音庙等组成。整体建筑以纪念碑与陵墓为中轴线对称分布,凝重典雅。
为纪念刘胡兰英勇就义50周年,纪念馆于1996年又实施了较大规模的维修改造工程,增设了刘胡兰事迹影视室,纪念刘胡兰就义50周年书画室以及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题词碑。在中国革命战争年代献身的英烈中,刘胡兰是唯一一位有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领导人题词的革命烈士。
刘胡兰纪念馆是中宣部命名的“全国百个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是团中央、民政部命名的“全国青少年教育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是国家教委(现教育部)、团中央、民政部、文化部、国家文物局、解放军总政治部联合授予的“全国百个中小学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也是山西省、吕梁地区确定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德育基地”。
灵丘·平型关战役遗址
平型关战役遗址位于繁峙县附近,灵丘县城西桥沟一带,因距古长城关隘平型关约5公里而得名,为我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遗址处是一天然沟壑,两边高山陡崖如削,高达数十米,地势十分险要。遗址北连恒山余脉,南接五台山脉,峰峦起伏,沟壑纵横,峪谷幽深,危岩突起。一条峡谷山路长达七公里,东通河北,西接雁门,地势险要,关城虎踞岭上,呈正方形,周长3000余米。城楼巍巍,高约八米,南北各置一门,原皆有瓮城,现仅存北瓮城。城内正中有过街楼,旧曾设显赫的反武衙门,现改建为民房。城东25公里处为关门,门洞内置一块大型石碑,上镌“平型关”三个大字,字体雄健峭拔。城南面东西高处各有烽火台一座,远远可见。城北有大郎城遗址,传为宋将杨延昭镇驻之地。
1937年9月25日拂晓,日本侵略军坂垣师团21旅团进入这段峡谷古道,预先埋伏在崖顶的八路军115师发起进攻,激战一日,大获全胜,歼敌1000余人,毁坏、缴获敌汽车100余辆,大车200余辆,九二式野战炮1门,轻重机枪20挺,步枪1000余支,战马50余匹及其他军需物资。平型关战役震惊中外,打破了“皇军”不可战胜的神话,鼓舞了全国人民抗战胜利的信心,唤起了世界进步力量对中国人民的声援与支持。老爷庙位于公路之西,坐西朝东,依山而建,前低后高,是沟堑的制高点,为敌我争夺战最激烈的地方,战役中为八路军686团指挥所,战后全师聚此庙前举行祝捷大会,为珍贵的纪念地。1970年在老爷庙对面建立了“平型关纪念馆”,展厅面积825平方米,坐东面西,庄严宏伟。
黎城·黄崖洞革命纪念地
黄崖洞革命纪念地位于黎城北部45公里东崖底镇上赤峪村西。1939年7月,八路军总部军工厂将榆社韩庄修械所迁到黄崖洞水窑山进行扩建,半年后发展成700多人的兵工厂,生产步枪、刺刀、掷弹筒、五零炮等各类武器和弹药,年生产量可装备16个团。1941年11月,日军围攻我晋东南黄崖洞兵工厂,震惊中外的黄崖洞保卫战打响了。守备兵工厂的八路军总特务团和当地民兵密切配合,在八路军副总参谋长左权、特务团团长欧致富、政委郭林祥的指挥下,经过8昼夜的浴血奋战,歼敌千余,胜利地保卫了兵工厂。
1942年9月,为纪念在保卫战中牺牲的革命烈士,人们在水窑山中修建了一座烈士公墓,并建起一座7米高的纪念碑,碑文上刻着43位烈士的英名和原八路军总部特务团团长欧致富撰写的碑文。1971年,又修建了“黄崖洞保卫战殉国烈士纪念塔”。1985年,山西省、地、县三级政府对黄崖洞进行大规模的修整,修复了兵工厂厂房,新建了牌楼、纪念塔、展览馆、镇倭塔及一些风景建筑。牌楼雄伟壮观,正中是原中共中央军委主席邓小平亲笔题写的“黄崖洞”三个遒劲的金色大字,纪念塔正面工笔隶刻“黄崖洞殉国烈士永垂不朽”,展览馆收集了大量珍贵史料和实物,展览馆前依次竖立了14块石碑,分别刻写着薄一波、李雪峰、陈志坚、欧致富等领导人的题词。
1991年,山西省国防工办在兵工厂旧址处建造了一座军工亭,共青团山西省委在陵园入口处树起一座水泥质红色火炬,将此列为全省青少年教育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