颐之时名厨张雨山“张胖子”50年代常坐总府街文化茶园,吃茶成了他一天生活中的固定项目,按照他那带南路口音的说法是“棒棒都打不脱”。吃茶是他们的工余休息,会朋友同行,见啥说啥,上下古今,千元百宋,内盘业务,技术交流,生活爱好等等。老一代厨师都喜欢坐茶馆,孔道生从北京回来就说过:“我在那里最搞不惯的,就是没得茶馆坐。”回来了,他一到红庙子茶铺坐将下来,如鱼得水。曾国华从美国纽约回来,在兴隆街住家时,天刚亮他准时无误地到悦来茶园(今锦江剧场内)成为座上之宾,呷上几口成都一级花荼,飘飘欲仙,你那有“世界之都”的繁华纽约,也不过聊复尔尔。张松云茶瘾之真,为同辈所不及,他不论大寒大暑、雷霆闪电、风雨交加,乃至茶馆里没得一个同行来到,而他仍然照来不误。他一点也不寂寞,有三件头的盖碗茶陪伴他,天垮下来也不怕。文化大革命“武斗”时要命的流弹乱飞,张老端着花茶“我自岿然不动”,他幽默地说:“不给他们一般见识。”说时一颗子弹正从他头上飞过,他根本不予理会。蒋柏椿在老南门外,柳荫街府河之滨,每天要与他的品茗老友相会。荣乐园在布后街新屋落成后,每天早上有一批茶客会聚于园内天井中,坐上儿桌,河水香茶,由荣乐园主人长期陪饮,热闹异常。不过这里的茶客内盘很少,多文人墨士或失意政客,还有几位喂雀鸟的耍家,但都是荣乐园的忠实拥护者、宣传家。茶馆、餐馆、烹饪、文化交流,融会一体。北京广渠门外大街四川饭庄就特设有盖碗茶,第一流的川菜餐馆饭庄都有盖碗茶,这是敬顾客的。我们的知识不少是从社会中的茶馆来,高尔基说过:“社会就是大学。”那么茶馆算是课堂了。张雨山在文化茶园回忆他的过去:颐之时的历史,罗国荣的性格,对于川菜的改良。他在金牛坝为毛主席做菜,做了毛主席爱吃的泡菜。每顿饭的菜不多,中午吃一杯大曲。一个下午,毛主席约他去谈天,他坐在沙发上等待,毛来后同他坐在沙发上,问了他的过去,学艺经过,知道他爱吃酒,还送他长颈瓶的泸州老窖两瓶,雨山保存了这两个空瓶。他还谈了不少有关烹饪的知识、掌故。71岁蓝光镒老先生在1956年12月同74岁的谢海泉老师傅以及我在总府街原永兴大曲改成的茶馆中吃茶,是蓝老约谢老谈几样汤菜的做法及其技术、下料等问题,要我一一记录,可惜这些宝贵资料在文化大革命中,抄家抄去了。我们在吃茶时,逢重庆留真照相馆主人黄晴岩,他一时兴发,也许是对蓝光镒老先生的尊敬,约我们三人到他的照相馆去,他亲自为我们拍了一张照片,二位长者坐着,我则恭立于其后。蓝、谢二老已去世,又过三十多个年头了,荣乐园的酒客黄晴岩也故去,于今,只幸存了这张可贵的、值得纪念的照片。茶馆、故人、人去物非,感慨良多!蓝光镒那四百多样菜谱及周孝怀送他的那首长诗,还在人间吗?倘在,希望仁人君子公开出来!
同类推荐
波尔多顶级葡萄酒品鉴
本书是作者继《世界百大珍稀葡萄酒鉴赏》之后,关于中国化的葡萄酒文化的又一部重要作品。作者以自己多年的尝试和经验积累,在书中全面讲述了世界顶级葡萄酒和中国菜品的巧妙搭配之道,结合顶级葡萄酒的评分、最佳饮用年份推荐、参考价格等实用信息,是将东西方饮食文化融为一体的最新尝试,也是一部是引导中国葡萄酒爱好者品饮风向的必读之书。可供消费者及高档会所、餐厅作为红酒选购和配餐的指导工具书。姥姥留下来的食疗偏方
本书针对五官科、皮肤科、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男科的多种常见疾病和部分慢性病、疑难杂症的祖传食疗偏方。偏方来源:祖传秘方+医药典籍+多年从医经验偏方取材:日常食材+少量中药材!撰写原则:安全无副作用,省钱有效!适用原则:有病治病,无病强身!
热门推荐
感动欧美:幸福就是花朵的脸(下)
在我们身边,总有一些美丽的故事让我们感念,当我们用心去品味时,常常被这些美好的文字打动。无论是温馨淡雅的家庭生活,还是缠绵缱绻的爱情蜜语,抑或是明媚愉悦的快乐轰轰烈烈的成长奋斗……所有这些或张扬或细腻或明朗的描述,每一段文字都闪烁着人性的智慧与激情。当我们品读到这些美丽的文字时,何不将它们铭刻在我们的记忆里。在某个云淡风清的午后或者月朗星衡的静夜,慢慢慢慢地讲述给自己最爱的人,一起分享故事里的悲欢离合与酸甜苦辣,一起品尝文字里的美好时光。我们相信,在这样一段时刻,美丽的文字和美好的心境交相辉映,酣畅淋漓地写意出我们人生绝美的定路。我是摩托车驾驶与维修能手
围绕农民朋友十分关心的具体话题,分“新农民技术能手”、“新农业产业拓展”和“新农村和谐社会”三个系列,分批出版。“新农民技术能手”系列除了传授实用的农业技术,还介绍了如何闯市场、如何经营;“新农业产业拓展”系列介绍了现代农业的新趋势、新模式;“新农村和谐社会”系列包括农村政策宣讲、常见病防治、乡村文化室建立,还对农民进城务工的一些知识作了介绍。全书新颖实用,简明易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