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酒香也怕巷子深,但怎么吆喝却非常有讲究,需要运用煎炒烹炸各种手段,并将其用到极致,这样的品牌宣传就能成为行销中无坚不摧的武器。
女人也能以旧换新
位于纽约古老的34街区的奥尔巴克百货公司,一向因价格低廉而为人们所熟悉。奥尔巴克先生不满意自己的经营状况,他希望能通过广告改变人们的固有印象,能够将奥尔巴克百货公司塑造成品位很高的时尚商店,于是请来著名广告人伯恩巴克。
伯恩巴克经过周密调查,发现顾客之所以对奥尔巴克的公司作为廉价商场而少有光顾,主要是受到传统观念——便宜没好货的影响。伯恩巴克经过认真的思考,决定为奥尔公司确立一个鲜明的广告主题——精致服装,低廉价格。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价廉物美。并亲自创作了精美的系列广告作品。其中,有这样一则广告:
标题:慷慨的以旧换新。
副标题:带来你的太太,只要几块钱……我们将给您换个新女人。
正文:为什么你硬要欺骗自己呢,认为你买不起最新的最好的东西?在奥尔巴克百货公司,你不必为买美丽的东西而付出高价钱。有无数种服装供你选择——一切都是全新的,一切都会使你兴奋。现在就把你的太太带给我们,我们会把她换成一个可爱的女人——仅仅只需花上几块钱而已。这将是你有生以来最轻松最愉快的付款。
口号:做千百万的生意,赚几分钱的利润!
这则广告刊出以后,引起了消费者们的极大兴趣,人们纷纷来到奥尔巴克百货公司。有的消费者还给奥尔巴克打来电话,半开玩笑地要奥尔巴克履行承诺,给他们一个“新的女人”。就这样,随着广告的深入人心,奥尔巴克的公司被人们牢牢地记住了。
亲情、爱情和友情是人类永恒的美好情感。用关注家庭、爱情和朋友之间的感情作为内容的广告最能打动人,吸引人。这种广告应当是能够营造气氛,激发情感,引人注目。创作情感广告要刻意渲染气氛,引发人们的内在情感,焕发人们的热情,激发人们的想象力,从而使消费者产生购买欲望。巴克不愧为优秀的广告创意人,他将一则服装广告创作得如此极具诱惑力:花钱买衣服——“换一个新女人”,既符合男人心理,也投合女人需要,营造了既温馨又浪漫的情调。
当姚明遇到侏儒
美国苹果电脑公司为了宣传12英寸和17英寸两款大小不同的高级笔记本电脑,推出一则别出心裁的产品广告——“大东西和小东西”。于是,请来了在美国NBA效力的篮球明星姚明和侏儒明星弗思·特罗伊尔。这也是姚明趁比赛间隙飞赴好莱坞拍的第一部商业广告片。
好莱坞头号侏儒明星特罗伊尔身高只有81厘米,比姚明足足矮了1.45米,但他在美国的名气一点也不逊于姚明。他当年33岁,1993年投身好莱坞,第一部影片是在《宝贝出街》中担任特技替身。后来和2.31米的穆雷山搭档出演《我的巨人》,这是他第一次被放在一个巨人身边演电影。
此外,他还主演了两集电影《王牌大间谍》、《泡泡人》,与黑人巨星威尔·史密斯合演首集《黑衣人》,并在《哈利波特》等一批电影中扮演侏儒角色。
“苹果”的广告片只有短短的55秒钟,姚明演完了还不忘幽默一句:“他(指侏儒明星特罗伊尔)占了科林的座位。”科林是他的翻译,和姚明天天在一块儿,也是个矮子。
苹果公司特地将这部广告片在半年一次的世界商贸会上推出,广告的主题是——来自“苹果”的下一个大东西和小东西。
现在,广告中一出现篮球明星姚明和侏儒明星弗恩·特罗伊尔,人们自然就联想到“苹果”的“大东西和小东西”——两款大小不同的笔记本电脑。
广告刺激在强度、形状、大小、颜色、持续时间等方面要形成强烈的反差和对比,形成强烈反差和对比的事物容易引起人们的注意。用两个世界级明星——巨人和侏儒同台演出,其本身就富于喜剧性。加之美国苹果电脑公司的目的也是为了宣传12英寸和17英寸两款高级笔记本电脑——“大东西和小东西”的,两者有一种内在的关联,使人们自然产生了联想。
有一家大服装店,一批过时的时装积压在库,直令经理愁眉不展。
这天,他走在大街上,对面走来两个一美一丑、却穿着款式一模一样服装的女郎。经理一眼看去,职业的敏感性使他在心中将这两个女人着装的效果比较了一下。对比之间,他的脑海里电光般地冒出了一个灵感。
经理立即招聘了十几个美丑不同的姑娘,将美与丑搭配在一起,分成几个小组,让丑女穿上各式各样的新款服装,美女却穿上积压的服装。然后,让她们一组一组地在热闹的大街上走来走去,做起了“活广告”。事情果然不出所料,价格低而又美观的服装在中下层顾客中引起了强烈的反响,这家服装店里掀起了抢购热潮,积压的服装几天之内销售一空。
不得不说,这个广告与苹果公司的广告有异曲同工之妙。
广告也搭“顺风车”
2000年,北京、上海、广州三个主要城市的街头上,突然耸立起巨大的广告牌,明星谢霆锋赫然在目,他问道:“4月18日,谁让我心动?”画面上除了“蓦然回首”的谢霆锋形象,以及他的签名,其他什么也没有。同时,主题相同的广告也在三地电视屏幕上同时出现。
从发布这个广告开始,电话几乎打爆了。青年们互相询问谢霆锋演唱会门票的事情,他们真的以为,谢霆锋会在4月18日开演唱会。可是,演唱会消息为何还不发布?实在令人难以理解。
就在谢霆锋迷们等待之时,“收藏”迷们竟有非常之举:广州近20个谢霆锋路牌不翼而飞,北京的广告牌也有被盗走的。广告牌遭盗窃,这在中国广告史上恐怕是绝无仅有的。
4月18日,新的广告牌面世,画面上的谢霆锋,伸开双臂迎接着“真情互动,FM365.COM”。至此,悬念终于揭开。原来,这是联想电脑公司发布自己网站FM365的消息。网民们轰动了。就在网站正式发布以后,网站上的BBS帖子就达到了18页之多。
联想作为中国IT业的老大,为什么要用一个年轻人作为自己的形象代言人?联想总裁透露,他们调查后得知,谢霆锋是现在最年轻、发展势头最好、网民们最喜欢的明星。他们想,如果网站选形象代言人,就不妨选他。就这样,他们与谢霆锋只用了两天时间,几乎没有讨价还价,就签订了合约,广告制作非常顺利。
可联想没想到,百事可乐半路上杀了出来,搭了个顺风车。4月18日,百事可乐在北京某报发布了整版彩色广告,上面是歌星王菲的半身像和一句广告语:“谁令你心动——百事令你心动!”
对此,北京的百事可乐饮料有限公司市场部负责人解释说:“两年来,我们一直使用王菲的形象做广告,这次用这句广告语,和谢霆锋的‘谁让我心动’没有任何联系。”百事可乐于此时推出了如此“真情互动”的广告,“无关”的说法实在让人难以相信。
联想要推出一个网站,不是简单地一纸广告公布了事,而是采取“悬疑造势”之法,即制造悬念,以虚掩实,慢慢地吊起人们的胃口,等到造足了声势,最后才亮出底牌,迅速地推出了自己的网站。联想选择的形象代言人,由于是青年人最喜欢的当红歌星谢霆锋,而网民又是以青年人居多,这更给这个广告增加了巨大的冲击力。当人们的情绪和注意力由对歌星的“联想”而被极大地调动起来以后,联想所期待的“轰动效应”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最令人叫绝的是百事可乐的“搭便车”。娱乐界炒得沸沸扬扬的谢、王二人“姐弟”之恋,早为人们耳熟能详,百事可乐的“借势”看似信手拈来,但将王菲的形象此时推出,再加上广告语,非常耐人寻味。这则悬念广告引起了受众对事物发展和人物命运的一种关切,具有极大的吸引力和感召力,使人不知不觉就进入了喜爱产品的状态,这样也就使产品具有了极大的吸引力。
英特尔公司的“寻人启事”
英特尔公司是享誉全球的著名电脑企业,为众多的消费者所熟知。在2002年5月11日,声名显赫的跨国公司“英特尔”的总裁克瑞格·贝瑞特在成都参加完“数字化西部·成都行”活动后,突然对成都几十家媒体记者发出了一个如下的“请求”:
“我想请各位记者帮忙找一个人。”
这使在场的人都无比惊诧,记者们一时摸不着头脑。贝瑞特举起一张照片——照片上是一个正在操作电脑的小男孩,他解释说:“这张照片是我公司工作人员2001年7月27日在成都某电脑城抓拍的。有人告诉我,小男孩玩电脑时说‘要是我家也有这种电脑就好了’,因此,我要满足小男孩的愿望,送给他一台全世界最先进的、装有Inter2.5GHz芯片的电脑!”
贝瑞特此语一出,第二天,也就是5月12日,在成都各主要媒体上立即出现了“英特尔总裁寻儿童赠送超级电脑”的“特大新闻”。
此消息一发布,立刻引起强烈反响。5月13日,成都大小媒体的显要版面上竟一下子出现了好几个“照片中的男孩”!某早报在第一版登出一位名叫方某的男孩的大幅彩照,还配上了这样的标题:“找我吗?”该报同时迅速与北京英特尔中国公司取得联系,公司请他们将孩子的照片和个人资料发往该公司总部,以便进一步确认。
与此同时,某晚报在一篇《我就是你们找的小男孩》的报道中,配发的却是一个叫汪某的男孩的照片。该报声称,他们是接到孩子母亲的电话才找到他的。报社随后也把汪某的相关情况反映到英特尔中国公司,该公司提出让汪某的家人提供更多能够说明情况的证据。
同一天,某商报也爆出“猛料”:《贝瑞特,娃娃找到了!》。这家报社找到的是一个王姓男孩。该报提供的“最关键的证据”是:孩子的母亲找到了和照片上一模一样的白色短袖T恤,上面的英文字母与照片上露出的部分完全一致;还找出了与照片上的孩子穿的完全一致的皮凉鞋。
这一切还不算完。5月14日,该商报再抖“猛料”,称北京英特尔公司已将手中的“秘密证据”抛出,就是去年2001年7月27日该公司市场总监庄海鸥所拍的4张照片中的另外3张,是“神秘小子”的脸部正面近景。该报不无得意地说:照片上的小孩子上衣上的图案、英文字母等等细节,“与本报寻找的王某别无二致”;孩子的照片去年上商报的事,“连电脑城门口开杂货店的大爷都知道”。
商报的“独领风骚”令其他报纸愤愤不平,他们产生了“被耍了”的感觉!晚报率先披露“新闻幕后的新闻”:报社前日突然接到“成都某报”记者的电话,称此次寻人活动其实是该报和英特尔公司一起做的,几个月前就策划好了。因此,他们能迅速找到照片上的小孩并拿出了非常有力的证据——孩子当年拍照时穿戴的衣物!
至此,整个事件的性质很清楚了,实际上就是一场商业炒作。贝瑞特这位“芯片巨子”此次访华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推广自己的品牌,于是英特尔选择一张照片并精心策划了这个成本并不高,社会效应却很轰动的寻人活动。
如果从商业炒作的角度来讲,英特尔此举无可厚非,其商业策划也实属高明。事情不管怎样收场,其品牌效应肯定是大大提升了。参与策划的媒体又如何呢?而当蒙在鼓里的读者们明白了“真童”是如何找到的,这种“新闻”又是如何出笼的,掏钱买报的人心里的滋味,真是苦辣杂陈。
在这次媒体对战中,成都的《华西都市报》显得非常冷静,没有过多介入。该报在贝瑞特发表请求的当天就说:“贝瑞特圆这位小孩电脑梦的苦心可嘉;不过IT界人士认为,‘芯片大王’此番来华穿梭外交,当然不会放过树立自家品牌的好机会。据称曾有策划公司考虑寻找在1998年成都电脑节与贝瑞特对话的大学生,但这一方案没有实施,也许相关方面启发,居然升级为贝瑞特寻找‘成都电脑小孩’”——莫非这家报纸早就了解其中的真相?
既是炒作,事实清楚了,事情也就该结束了。但作为一家知名的大公司,尽管是炒作,对于事件本身还是会给出一个满意的结局的。
5月17日上午,成都喜来登饭店,成都20多家媒体的记者参加了“谁是贝瑞特要找的小男孩”新闻发布会。英特尔中国区市场总监庄海鸥首先否认了同某报“联手炒作”的说法。然后,本着不伤害另两个孩子的用心,并没有确认三个孩子中到底哪一个才是真正的主角,而是赠送给3个成都男孩每人1台英特尔世界上速度最快的个人电脑,并享有由英特尔提供的终身免费培训。
当天下午5时,贝瑞特从美国给庄海鸥发来电子邮件,对英特尔中国公司向3位男孩各赠送一台电脑的决定深表满意。
充满戏剧性的英特尔成都“寻童事件”暂告结束了。有人说英特尔给3个儿童都送电脑有人情味,皆大欢喜;有人还气愤地说:“3台高级电脑又有什么了不起的?英特尔明明声称要寻找‘真的小孩’,为啥又含含糊糊,故作慷慨?这样愚弄舆论,不是炒作又是啥?”
不管人们再不平、再议论,事实上都已经没有任何意义了。因为无论结局是否圆满,英特尔公司及其品牌都已在轰轰烈烈的“寻童过程”中获得了“价廉物美”的宣传效应。难怪连在事件中感觉“被耍了”的那家晚报都不得不承认:“英特尔人的聪明和善于利用周围条件的能力,由此可见一斑!”
事情的后续解决,看似为了平息事情,却实际上仍然是一种炒作,只是换了个角度,没有那么张扬了而已。
市场营销公关离不开炒作。也许有人指责这种炒作,但这种炒作既吸引了大众,又为媒体提供了“猛料”,而且本身也并未给什么人造成伤害,这在商业社会本无可厚非。“英特尔”正是借此机会大大提高了自己的品牌知名度,目的也达到了。
给富士山点颜色看看
我们都知道富士山是日本的象征,闻名于世界。但却有人声称要给富士山涂点颜色,是谁这么大的胆子呢?
话还得从SB公司说起。SB公司是日本一家以生产咖喱粉为主的调味品公司,一直不错的经营状况由于近期的产品滞销,导致公司陷入了经营困境,甚至濒临破产的边缘。SB公司新上任的总裁为此而愁眉不展、寝食不安、苦思良策。
新上任的总裁通过对SB公司各路销售人员汇报的各地市场情况的缜密分析,决定背水一战,采用一种特殊的手段进行宣传,以挽救即将崩溃的公司。
他把目光对准了日本的“圣山”——富士山。不得不承认这的确是个大胆的举措,并且很快得以开展起来。
接下来的几天,SB公司先后在日本各地的主要报纸上刊登令人吃惊的广告启示:“我公司决定租用直升飞机数架,飞临白雪皑皑的富士山顶,将咖喱粉撒满山头。天哪!如果真是那样,那白色的富士山顶将不复存在!今后人们看到的将是焕然一新的美妙的金顶富士山啦!”
富士山在日本人的心目中有着极其神圣的地位,是决不容许人来亵渎的。这则启事一经刊出,举国震惊,舆论哗然。很多人纷纷投书报章,对SB公司的行径提出强烈的批评:“山不是他一家的私产,绝不容许他为了一己的私利将它改头换面!”还有,“这是SB公司无视舆论的非法行径”,“强烈要求政府出面制止这种伤害全国人民感情的行径”,等等。甚至一些人走上街头游行抗议这种行为,还呼吁政府出面来制止。
而实际上,这只不过是SB公司虚张声势而已,目的只是利用此事来扩大公司的知名度和影响。稍有理智的人都知道,即使让SB公司如此去做,它也不可能通过撒咖喱粉的方法去改变富士山的颜色,那得需要多少咖喱粉啊!但很多人根本就不了解这些,被一股义愤冲昏了头脑,不知不觉中就上了SB公司的当。几天后,SB公司又在报上发生声明:“鉴于社会各界的强烈反对,本公司决定撤销原计划……”
日本人民都为此松了一口气。
但是,通过这件事,SB公司更加名气大噪,更被很多人误认为是“财大气粗”、“资力雄厚”!以前与之没有业务往来的公司也纷纷与SB公司建立了业务关系。从此,其咖喱粉及其他产品更加畅销市场。
SB公司的这个计策成功关键是“假道”要对路,即要与市场的需求相吻合。谁都知道,富士山在日本人心目中有神圣的地位,对它采取任何行为都会受到人们的关注。老板早就预计到这一点,也正盼望着这一点,人们议论得越多,他的产品的关注度就越高,就被更多的人所了解,这样不断地议论就会在人们的头脑中产生记忆,打上烙印,他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其实,这样的计策是很容易被人识破的,但如果假道假得很成功的话,一样可以取得很好的效果。
死囚与时装的关系
身陷囹圄的人,总给人一种与正常世界格格不人的感觉,可偏偏有人就盯上了他们,还利用他们来宣传自己的品牌,真是让人觉得不可思议!
在时装界,说到贝纳通这个意大利时装巨人,几乎是无人不知的。他的成功,除了得益于紧跟潮流的时尚设计外,很大一部分也得益于其独到的有创意的广告炒作。该公司最新的一个广告再次引起轰动成为舆论的热点,招来一片哗然之声。这个广告竟然出现了美国监狱中死囚在等候处决的情景。这一系列死囚照片也能称之为时装广告?这着实让消费者感到匪夷所思。
一般来说,广告宣传就是为了宣传自己的品牌和产品,广告中当然都会出现自己的产品,但如果又出现了死囚,却又没有要宣传的产品,那消费者就会问了:他们做广告的目的到底是什么呢?广告与产品没有任何瓜葛,这样的广告对推广品牌有用吗?回答都是肯定的。贝纳通的最新广告就是这样的:
一个美国黑人坐在等候处决前的一个小屋子里,眼睛茫然而绝望地盯着镜头,是对生的怀恋?对死的恐惧?观众只能去猜测,却不得而知,反正表面看来与贝纳通的时装毫无关系。
在广告推出的新闻发布会上,该公司播放了一段在监狱中拍的镜头。冰冷的钢丝铁门“当”的一声关住,隔离出两个世界。这则广告以贝纳通又一次向人类道义呼吁的形象出现,它是为最近的意大利宣布支持死刑而推出的。对于死刑这种人间极刑是否该存在,人是否有剥夺另一个人生存的合法权利,一直是西方许多国家争论的话题,而有一些国家已废除了死刑。
但针对贝纳通这一行为,许多人士不禁提出疑问:“广告的目的是推销产品,以这样严肃的国际社会问题来做服装广告,是否合适?”一直在帮助贝纳通制作广告的女摄影师奥丽维亚图是此系列广告的始作俑者,她说:“我不是来这里看谁有罪无罪的,只是拍摄出一种客观事实。”“我这两年以来一直在美国各大监狱中寻访,并推出了一种客观事实。”确实,她这两年以来一直在美国各大监狱中寻访,进行摄影活动,并推出了一个题为“写在脸上的死亡”的系列作品。广告上的主题人物,那位美国黑人阿皮纳说:“我认为公平是存在的。但最后倒霉的总是穷人,如果你不能请大律师,那你一定会被送上断头台。这就是我主张要废除死刑的原因。”
议论总是存在的,尤其是关于政府各种决策,更是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也更容易引起人们的兴趣。这也许就是贝纳通的初衷。但正是由于对社会敏感问题的关注,树立了品牌积极的社会责任感,并赢得了人们的好感。
其实,贝纳通服装的炒作一直在寻求一种试图超越性、社会等级、种族和国别的生活哲理理念。多年来其广告一直在关注社会敏感问题,力图在宣传产品的同时改变一些社会观念,其内容涉及到恐怖主义、种族主义、艾滋病、同性恋等话题,唯独没有提及贝纳通的服装。而这些方面的举止却大大提高了贝纳通的知名度。尽管不断地遭到一些团体和相关舆论的批评,这则关于美国监狱死囚的广告仍然在全球推出,并引起了极大的反响。
这种剑走偏锋的炒作手法,着实让人佩服其勇气。他们敢想别人之不敢想,敢做别人所不敢做的精神是值得肯定的。然而,这种炒作成功的几率很难把握,但成功一次就可以有非常大的收获。
罗曼蒂克的诱惑
法国现代广告大师布勒斯坦为Rosy乳罩设计了一则出色和美色的性感广告:
在画面中,一位双臂抱胸的裸体模特,臂上有一朵绽放的玫瑰,气质清纯,体态优美。整幅广告并没有出现乳罩,但用花朵叠加在胸口的位置上,以美丽温馨这个意念与花朵(Rosy)相关联,很容易使人产生联想。这一先锋创造之举,直令当时还比较保守的舆论界一片哗然。但是,Rosy却很快成为法国名牌,一个名不见经传、只有几名女工的小工厂,迅速跨入了欧洲内衣业诸强之列。
台湾“兰薇尔”春夏系列睡衣的诗意广告主题:罗曼蒂克的夜晚,兰薇尔与你共享,创造温馨甜美的意境。
广告画面上,一个美丽的青春少女身着睡衣舒适地躺在床上,悠闲自得地在灯光下翻阅画报。正文是:
月色淡柔,灯影相偎,夜的绮思悄悄升起……在这个属于你的季节里,兰薇尔轻飘飘的质感,高雅、精致的刺绣更见纤巧的慧心。尤其是其清丽脱俗的设计,让你一眼就喜欢:今夜起,穿上兰薇尔,让夜的温柔轻拥你进入甜美的梦乡!
这则广告充满感情的色彩,它把睡衣的美和夜色的美水乳交融在一起,少女的情思和美丽衬托着睡衣的温馨与甜美。广告的标题、画面都有力地着眼于情感渲染,给人如诗如画的美好心理感受,因此很能打动人心。
1981年下半年,美国的加尔文·克莱因时装公司聘请了年轻貌美的时装模特儿波姬·小丝拍了个极富性感的广告片:
波姬·小丝身穿加尔文贴肉牛仔裤,线条优美,风姿绰约,全身散发出迷人的魅力。波姬·小丝还极富挑逗性地对消费者说:“你们知道我和加尔文牛仔裤之间有什么东西吗?什么也没有!”由于波姬·小丝的美艳和性感,迷住了成千上万的年轻人,对这则广告产生了难以抵御的诱惑,都为身上穿有加尔文贴肉牛仔裤为最大的满足与荣耀。
此广告之后,竟然一下子带来了40万条牛仔裤的销售成绩。虽然有许多美国妇女组织指责这则电视广告“是用一个年轻模特儿的性感作为诱人手段,这样大登广告,有描写色情之嫌”,但却丝毫无损这则广告的巨大成功。
情势诱惑,能给人们带来欢乐、美感、激动和人生体验,直接地诱导消费者。这类广告往往能够直接激发消费者的情感,形成心理导向,诱使他们采取行动,是一种应用广泛而富有成效的广告。单从广告而言,创意很好,所达到的效果也很好。但运用这类广告要特别注意掌握好分寸,适则为美,过则为淫,千万不要招惹麻烦。
为杀死一头牛辩护
2003年,一张照片影响了整个中国熊胆制品的销售市场。即使是吉林敖东这样的大型医药生产企业,也没能躲过这次冲击。照片的内容是一个非法的活熊取胆药厂,把黑熊常年关在铁笼子里,任意取胆。照片上是一只只惊恐、瘦骨嶙峋的黑熊,惊恐地躲在笼子里。
活熊取胆本来就是产品的隐患。在倡导人性、倡导动物保护的社会风气下,生产企业应该考虑到生产工艺人文色彩对于品牌形象的影响。产业的领导者如果不能对品牌的人文色彩危机有足够的准备,受到的影响也会被放大。
事件出现以后,相关企业把问题的重点引向“熊胆的品质”,试图从品质角度化险为夷,但是依然受到了影响。毕竟随着动物保护组织的介入,熊胆产品的品牌内涵里融进了那头黑熊惊恐的眼神。
市场竞争程度的加剧,使许多的企业意识到品牌人文关怀的危机,于是,许多企业开始有意识地在品牌形象的塑造上加入了更多人性化的东西,而这也是最能打动消费者的。
清真皓月集团意识到了这一点,并做了独特的品牌人性化塑造。
他们的品牌推广人员是这样向广告制作公司解释牛的宰杀过程的:“展现在牛眼前的是茫茫草原,嫩绿的草地上点缀着野花,瓦蓝的天幕下,几群懒洋洋的牛羊……几秒钟之后,宰杀完成,牛肉进入分割车间,进行排酸处理。一定要突出车间的安静,我们原来还想在宰杀车间里放音乐呢!宰杀的时候是直接切断或麻痹神经,牛根本不会感觉到痛苦。并且,在不见纤尘的车间里,一头头肥壮的肉用牛,‘主动’走过流水线的过道,没有撕心裂肺的尖叫,有的只是安静和从容。从进入宰杀流程到牛肉分割,所有的牛都不会感觉到一丝的痛苦……”
这看似有些让人啼笑皆非,但不得不承认确实是一个不错的创意。他们要让牛在临死之前看见生活的草原。
皓月集团是中国向阿拉伯国家出口牛肉最多的几家大型企业之一。他们的推广人员介绍说:皓月集团这种叫做“迷幻引导”的先进技术,就是给即将被宰杀的牛注射迷幻引导的专用药水。在宰杀过程中,牛将会处在一种愉快放松的状态,没有抵抗、没有恐惧。这种技术的实质原本是为了提高牛肉的品质,因为科学研究发现,如果在宰杀过程中牛出现惶恐和紧张,将会在体内产生很多剧烈的变化,影响牛肉的口感和营养成分。
但是,后来皓月集团发现,所有了解了以上宰杀过程的人,对于皓月牛肉都会产生莫名的好感:一个清真企业,如此善待一头被宰杀的牛,让它在梦境中毫无痛苦地死去,其中充满了人道和崇高。尽管人们明白,那些牛可能从未见过草原,更无从憧憬,但人们被感动的是企业的良苦用心。一个购买了皓月牛肉的老年消费者的话,印证了这项品牌推广的成功:“这样的企业,自然不用担心他们的卫生问题,以及出售病牛肉、出售过期食品这样的事情。对牛尚如此宽厚,做人自然襟怀坦白。”
一般情况下,为了创造企业诚信的品牌内涵,常规的办法往往是进行人物塑造和公益捐助。在广告疲劳的今天,消费者对于常规手法的麻木,大大降低了其宣传的作用。在普通消费者心目中,“品牌防范”的意识越来越强。带来的直接结果是,企业投入再多的资金,也未见得能打造一个几年前就可信手拈来的“诚信招牌”。皓月集团的迂回策略,通过对加工工艺上的细节加工,赢得了受众的共鸣,为牛的辩护,换取了品牌建设的成功。
明贬实扬:“我们只是第二”
我们常听到企业宣称自己在某行业处于领先的位置,甚至就是第一,这样的企业不免让人产生怀疑。而那些不明说的企业,其实都在朝这第一的目标在努力。如果有人宣称自己只是第二,那就是在告诉人们自己离第一不远了,要么就是出于谦虚才这么说的,无非是换了个思路而已。
爱菲斯公共汽车公司就是这么做的。他们的广告文稿是这样写的:
在汽车出租业中,爱菲斯只是第二。
如此,为什么仍乘坐我们的汽车?
这是因为我们更为卖力。
我们只是无法忍受肮脏的烟灰碟,或是半空的油箱,或是用旧了的拭雨刷,或是未加洗刷的轿车,或是充气不足的轮胎。
显然,我们在全力以赴地争取完美。让你出发时能有一个活泼、马力充足的福特新车及愉快的旅途。嗯,让你知道在什么地方能买一个又好又热的五香牛肉三明治。
为什么?
因为我们无法让你白白地照顾我们,下一次请乘我们的车,我们柜台前排的队比较短。
全文写得紧凑、简练,富有情趣。乘客坐车的根本要求就是舒适、干净、方便、服务周到。这也是所有公共汽车公司服务的宗旨。然而,爱菲斯公共汽车公司的广告文稿却写得别具一格,它没有写什么“服务周到”、“乘客之家”、“包您满意”、“清洁卫生”、“安全舒适”等客套语,而是采用第一人称的手法,直接提出消费者乘坐出租汽车的希望和要求,使人感到亲切、自然。
爱菲斯在汽车出租业中,规模虽然不是最大,但是却能竭诚为乘客服务,全力以赴地满足乘客的各种需要,使乘客获得最大的满足——旅途愉快,这也是爱菲斯的最大特点。
全文看起来似乎平淡无奇,不加修饰,其实每句话都是经过写作者深思熟虑,确切地表现出了爱菲斯的特点的。
有时候就是这样,一件事情发生过去,人们才恍然大悟对方的别有用心。拿炒作而言,在真相大白后,人们往往是既感到惊讶,又不禁对炒作者高明的炒作技法啧啧叫绝。
爱菲斯的聪明之处就在于,他们明明知道乘客想要的是什么,但却不直接说出来,这样看似绕了个弯,但实际上效果更好。就像反问句比肯定句的语气更强烈一样,从相反的方面来说,比直接说出来让人印象更加深刻。
相信没有人会轻易称第一——不给自己留下回旋的余地,所有的目光都盯着你,一点小的失误就会被无限放大,没有了弥补的机会。
怀孕的男人
众所周知,日益增长的人口问题已经成了人类面临的最严峻问题之一,人口增长带来的一系列负面影响正在越来越严重。
地球已不堪承受人口的急剧膨胀,衣食住行、公共设施和教育等都已无法赶上人口暴增的需求。具有卓识远见的国家和地区,早已在运用传播媒介向群众进行计划生育的宣传教育。常见的宣传计划生育的海报,大多是把妇女作为宣传对象,把计划生育的主要责任放在妇女一方:画面上多是子女众多的母亲,背上驮一个,怀里抱一个,手里拉一个,后面还跟一个,神情疲惫,行动艰难,而她的凸出的肚子,羞惭地告诉人们:“我又有了”。正面宣传的海报,则往往突出孩子:活泼可爱的孩子,手捧着鲜花,投向父母的怀抱,下配广告词:“还是一个孩子好!”
但是这样的广告宣传由于缺乏新意和采用的频率太高,已经无法引起人们的注意了。要想让人们重新引起对人口急剧增长问题的警惕和认识,就必须打破以往的正面宣传,用出其不意的方法才能达到目的。
有这样一则让很多人都大吃一惊的广告——怀孕的男人。看到这样一个标题,人们会在奇怪、惊讶的同时,更想尽快知道到底是怎么回事。
20世纪70年代,英国家庭计划指导会一反传统观念,出了一则面对男性的宣传海报。画面上,一位男士左手撑腰,右手摸着大肚子,十足像个怀孕的妇女。广告词是:“假如怀孕者是你,你是否会更谨慎?”(Would you be more careful if it was you that got pregnant?)
这张海报一刊出,立即引起强烈反响,产生了很好效果。这张很久以前的外国海报,对中国的计划生育宣传似乎可以有一些启示。由于长期形成的封建观念,还在有意无意地起着作用,特别是在农村,不论生育还是不生育,生多还是生少,生男还是生女,责任似乎都在女方。因此,夫妇中,女方采取避孕措施的比例远远高于男性。
这是一个公益广告,要说炒作,它炒作的是一个造福人类的观念。
这个公益广告的独特之处首先在于不落俗套,由不可能真的怀孕的男士扮演主要宣传角色,提醒男士要重视计划生育。画面幽默,意味深长,让人过目不忘。
其次,突破传统。海报向千百年来根深蒂固的大男子主义和重男轻女的观念提出挑战。尽管海报出现之后,一些英国绅士认为是家庭计划指导会向男士们开玩笑,然而就是这则玩笑震撼了那些绅士,产生了效果。
当然,出奇制胜的前提是出奇,也就是提供的这个话题必须能够迅速地引起人们的关注,并且意识到更深层次的原因所在。否则,老生常谈,说得再多也是无济于事的。
网球高手的鞋带
阿迪达斯是享誉世界的体育品牌,它的品牌推广,一般都是请一些具有很高知名度的体育明星来参与广告的制作和营销活动的推广。
伊万·伦德尔曾经是世界上数一数二的著名网球运动员。著名的体育用品公司阿迪达斯自然不会放过他,他们很快就盯上了他,让他来做公司的形象代表。但这一次,他们决定改变以前惯用的做法,搞出一点新意来。
网球比赛现场,看台上座无虚席,通过电视转播,全世界有数以亿计的观众也正在观看比赛。
伦德尔出场了。当然,他全身上下都被阿迪达斯的产品包裹着,就连手上的拍子也是阿迪达斯的产品。
比赛开始了,伦德尔与对手你来我往,打得正紧张激烈,观众也都为他们的精湛球艺而鼓掌喝彩。
突然,伦德尔向裁判示意了一下,比赛暂时中断了。人们不解地注视着伦德尔,不知道他到底要干什么。
只见伦德尔弯下身,仔细地把鞋带系好。原来是他的鞋带松了。
但由于之前的突然打断比赛,此时包括现场和电视机前的观众都把目光聚焦在他身上,他的一举一动都被电视机以大特写镜头拍了下来。在这20秒钟的时间里,“无意”中,鞋上、护腕上的阿迪达斯标志就明显地显示在亿万观众的面前。
很快,很多人意识到这是广告噱头,但却都禁不住赞不绝口,太绝妙了!
这还真是伦德尔的广告招数。原来,1986年,阿迪达斯公司就与伦德尔签订合同,要求伦德尔在未来10年里参加比赛时都得使用阿迪达斯的产品,并希望他在比赛时能够千方百计地制造或利用时机,巧妙地为公司做广告。
伦德尔答应了公司的要求,于是就有了鞋带松了的“突发事件”。但这不过只是伦德尔众多“小把戏”中的一个。以后,伦德尔曾不止一次地制造时机,把观众的视线牵到“阿迪达斯”上去。
在另一次国际比赛中,伦德尔与一位“无名之辈”遭遇了。奇怪的是,伦德尔居然大有招架不住的感觉。
眼看就要“阴沟里翻船”,这时,不可思议的事情发生了。只见伦德尔倒拿球拍,把拍杆当“枪筒”,像拿枪一样地瞄准正全神贯注准备接球的对方。
观众先是一愣,继而发出哄堂大笑。
对方起先也是大惑不解,后来恼羞成怒,愤然离场。最后虽经教练劝说继续比赛,但水平发挥大为失常。最后,伦德尔竟然借此机会反败为胜。
而伦德尔的“射击”动作已被摄像机以特写镜头一览无余地“现场直播”了出去,球拍上的阿迪达斯商标自然也随之在无数人眼中“大出风头”。
还有一次,在决赛中,伦德尔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终于险胜对手。在扣杀完最后一个球后,也许是已经精疲力竭了吧,伦德尔一下子直挺挺地躺在地上。
这时候的电视镜头自然全集中在伦德尔的身上。在球迷暴风雨般的掌声和欢呼声中,伦德尔身上那醒目的阿迪达斯商标又一次被千万人尽收眼底。
伦德尔的精彩“表演”后来也被人识破了,但由于广告已经无孔不入了,所以,观众也就接受了。没有人知道阿迪达斯给伦德尔的“片酬”是多少,但曾有报纸猜测那肯定是一个天文数字。
一位心理学家曾经说过,注意有指向性和集中性两大特性,只有两者统一了,注意才能充分发挥其作用。
虽然伦德尔浑身上下都已经被“阿迪达斯”包裹着,指向性不可谓不明确,但这些商标很小,再加上伦德尔总是满场跑,集中性就很差了。而伦德尔的小花招却巧妙地克服了指向性和集中性相割裂的矛盾,他一做小花招,身上的商标就会通过摄像机清晰地传送出去。这样一来,指向性和集中性就都有了,“阿迪达斯”一下子就被人注意到了。
这就是成功的广告!
无独有偶,熟悉意大利足球甲级联赛的人可能都记得意大利著名的足球明星、外号白头翁的拉瓦内利的经典进球庆祝动作:他每进一个球,就把外面的球衣翻起蒙住头,做轰炸机的样子“飞”向场边,露出了印有广告的内衣,而广告的内容也会通过摄像机传播出去。
两者有异曲同工之妙。但相比之下,拉瓦内利的广告痕迹太明显,而伦德尔的则要巧妙得多。
广告界流行这样的一句话:人们注意到你的广告,就相当于你的产品销售出了一半。我们常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那这里就可以说是“好的广告是营销成功的一半”。
登报追寻“受害者”
1972年的下半年,我国台湾的药皂市场上突然发生了一起G11风波。一种来自美国的浴皂被指称为其中含有过量的G11,有害人体健康,引起消费者的普遍恐慌。其他药皂品种也或多或少地受到影响。在很短的时间内,药皂的销售量就萎缩了近2/3,各地厂商的营销额大幅滑坡。
在众多的受害厂商中,最严重的莫过于玛莉化工厂。1972年间,玛莉生产的含有G11的药皂占领了台湾市场的75%~80%,现在,药皂受到抵制,玛莉自然首当其冲,损失也最为惨重。
台湾的药皂市场是业者经过了20多年的不断开拓,才逐渐成长起来的,没有想到的是,刚开始培养成台湾人使用药皂的习惯,市场经营也开始有了回报的时候,却经受了这么一场风波。这无异于一个晴天霹雳,让许多的药皂生产厂家措手不及,又无可奈何。
但损失最惨重的玛莉等药皂厂家并不真的相信药皂会对人体有害,因为药皂是经过科学研究开发出来的,而且在发达国家也是一种不可或缺的日用品。在美国,市场上有400~500种药皂,它们均含有G11,但从未出现过对人体有害的事情。并且就在风波发生的那一段时期,含有G11成分的药皂在欧美市场的销售情况依然很好。
玛莉决定寻找出受害者,以弄清事情的来龙去脉。于是,他们悄悄地搜寻了3年,但只发现了一例因G11而受到毒害的例子。那还是一种法国产的痱子粉,因含有6%的G11,在使用时,婴儿吸进了一些痱子粉,从而导致了身体不适。一般的痱子粉中G11的含量均在0.6%之内,6%的含量显然是太高了,所以,才容易引起事故。
但这显然和药皂没有什么关系。因为药皂所含有的G11一般都很低,由于药皂只在皮肤表面使用,用了以后还要用水冲洗,所以,G11根本不会渗入皮肤,更不会对人体造成伤害。这就是为什么始终找不到G11对人体有害的例子的原因。到此为止,事情总算有了一个圆满的交代。
事情的真相很快被揭开了。但如果采用一般的方法登个报、发个消息澄清一下,肯定不会引起消费者多大的注意,相反还以为也像别的广告那样是在“王婆卖瓜,自卖自夸”呢。
玛莉决定将此事做大,打算以此既挽回影响,又进一步做宣传。于是他们便郑重地发公告寻找G11的受害者,从而使“含有G11的药皂有害人体”的说法在事实面前不攻自破。
1975年7月1日,台湾的各主要报纸上同时出现了一则“玛莉G11征求受害人”的广告,篇幅均为报纸的1/2版或1/4版。广告的内容是:凡在台湾居住6个月以上,过去使用过玛莉G11药皂,有不良反应,经公立医院医师证实是由G11引起的,每一名受害人将获得50万元的赔偿。
由于广告覆盖了所有的报纸,因而,它的影响也传遍了全台湾地区,几乎每一个人都知道有这么一回事。
7月4日,报纸上又刊登出第二则广告,标题是“玛莉G11征求受害人,应征人‘0’”,副标题是“截至目前,无人应征受害人”。
7月7日,第三则广告随之出现,大标题是“玛莉G11征求受害人,应征人‘2’”。广告内容中说明,其中一例应征者腿上出现红疹,现已指定医师对其进行复检;另一例因没能提供检验报告,与应征资格不符,未予受理。
7月10日,即征求受害人的最后一天,出现第四则广告,标题是“谁是受害人?”广告内文说明:前一例应征者腿上所出的红疹经复检系食用海鲜所致的皮肤过敏,消费者已自动撤回应征信函。
7月15日,玛莉药皂厂刊出第五则广告,大标题是“我是受害人”,下端加了一行副题“未经法院审判的死刑”。广告内容说明:遍寻世界各国,并没有发现因使用G11药皂而致病的先例。3年前有关G11药皂危害人体的传说,均查无实据。G11药皂在此情形下,被台湾若干专家擅自判决死刑,实属不幸。世界各国和地区,包括台湾地区,从未禁用G11,而且还制定使用标准。兹特将真相公诸大众,以正视听。
至此,玛莉G11药皂用无可辩驳的事实完全证明了自己受害者,药皂的销售开始在台湾悄然恢复。
倒霉的事谁都不愿意碰上,可这光躲不是解决之道。为了避免造成更大的损失,甚至想挽回以前的损失,那就要及时地采取措施,消除负面影响,淡化事情的严重程度。当然,如果还能利用事情的负面影响,产生正面的、积极的作用,那就再好不过了。
玛莉药皂厂聪明地利用反证法,以无可辩驳的事实,证明了自己的无辜和药皂的无害,为自己挽回了声誉,为药皂重新打开了市场。
玛莉先假设舆论所说的是对的,即先承认有所谓的药皂受害者,然后就公开地寻找这样的受害者,并承诺要给予很高的回报,这样就使人相信,如果真的有受害者,他肯定会出来应征的。但最后寻找的结果,却没有找到受害人。这就毫无疑问地证明,根本就没有所谓的受害人,人们只是以讹传讹罢了。
有时候,就是自己本身没有错,但如果社会舆论都持同一观点,个人或企业的辩白也会变得苍白无力了。遇到这样的危机,如果只是循着一般的途径去辩解,往往会徒劳无功。这时,不如学一学玛莉药皂厂,试着从另一个角度去看,也许就能找出问题的症结了。
难得的是,玛莉药皂厂不仅聪明地为自己辩白了,更把辩白的过程变成了一场有效的广告宣传,这才是它的高明之处。
主动应讼为宣传
英国立普顿红茶的开山鼻祖立普顿,因擅长经商中的各种战术,小店声誉日隆,成为显赫世界的食品批发商。
依照欧美传统,人们在圣诞节前后所吃的苹果中若藏有6便士铜币,明年将吉星高照。立普顿受此启发,便在每50块乳酪中择一装进一英镑金币。同时,立普顿还用氢气球从空中散发传单,造成声势,广招顾客。
面对金币谁又能不动心呢?果然,成千上万的消费者在金币的诱惑下纷纷涌进了立普顿的乳酪店。
立普顿生意的火爆给同行们带来了很大的冲击,于是,他们向英国警方控告这一做法有赌博之嫌。
在官司面前,聪明的立普顿没有慌乱,而是马上又想到了一个扩大宣传的好办法,他以应讼为借口,在各个经销店前贴出通告:
亲爱的顾客,感谢大家享用立普顿乳酪。但若发现乳酪中有金币,请将金币送回,谢谢合作。立普顿乳酪敬启。”
谁知,不说还好,这个通告一发,消费者不但没有退回金币,反而在乳酪含金币的声浪中踊跃前往购买。警方认为这是纯粹的娱乐活动,也就不再干涉。
一计不成,立普顿的竞争者又施一计,他们以安全理由,要求取缔立普顿乳酪的危险行为。在警方的再度调查下,立普顿又在报纸上刊登了一大页广告:
“警方又来了一道命令,故敬请各位享用者,在食用立普顿乳酪时,注意里面有个金币,不可匆匆忙忙,应十分小心谨慎,才不至于吞下金币,造成危险。”
这个广告表面上是应付警方及同业的抗议,实际上却是更加巧妙地宣传了立普顿买乳酪送金币的事实。
在正常情况下,商家最忌讼事缠身,而聪明的立普顿以应讼为借口,一而再、再而三地绕开对方之矛,借题发挥,把“乳酪内装有一英镑金币”的信息强调得淋漓尽致。立普顿此举并非一般的“言不由衷”,而是话里有话,将商品“信息突显”地传达到市场,深入到消费者心中。
自导自演的苦肉计
郑绵绵是一个拥有50多亿美元的庞大跨国财团的掌门人,我国台湾报刊称她是“台湾最会赚钱的人”,在台湾报刊两度推选“最受崇敬的女性”中,郑绵绵的芳名都高居榜首。
台北市环亚大酒店是全台湾最大的饭店,也是争议最多的饭店。原因之一就是环亚大酒店在部分设施未完工,还未取得相关的营业执照之前,就擅自提前营业,受到了台湾有关部门的查处,先后三次共被罚款36万元台币。
环亚大酒店的老板就是郑绵绵。作为一个很有头脑的企业家,她为什么要提前营业而遭罚款呢?其中自有妙计!
环亚大酒店被重罚,这可是个热门新闻,台湾各大传媒争相报道此事,引起空前的轰动。这样绝妙的广告策划为饭店节约了数千万元的广告费,而且效果比做广告好得多。这一招,为酒店招徕了来自世界各地及本岛的观光游客,使环亚大酒店还没完全竣工,其名便四处传播。
不仅如此,酒店还推出了开价50万元的“套宴”以及每天住宿20万元的“总统套房”。这种令人咋舌的价格,需要辛苦普通人工作好几年,才能享受一餐、投宿一晚。
此举同样受到公众、报刊和电台的关注,纷纷对此提出批评与非难。然而,正是这些反常行动,引起了更多人的瞩目,使社会各界人士都知道有个环亚大酒店。这比花几千万元做广告效果不知好多少倍。
结果,环亚大酒店自然是宾客盈门,世界各地的旅客来此投宿,酒店大赚其钱。
从郑绵绵自导自演的苦肉计中我们可以看出,现代人被众多的广告包围得见怪不怪了,要想声名远扬,就非得别出心裁不可。
花钱替别人打广告
广告需要创意,这是大家都知道的。但再怎么创意,恐怕也没有下面这个创意离谱:自己花钱替别人打广告。
华雪制药有限公司研制出了一种最新的产品——“杨柳”牌减肥冲剂。为了打开市场,公司不怕花钱,广告的制作与宣传费就用了30万元。虽然这样用心良苦,但市场反应平平,库存日益积压了。销售部的女经理余娜小姐正为此而苦恼呢!
一天中午饭后,余娜漫不经心地拿起一张报纸浏览着,其中的一篇幽默小品文引得她哈哈大笑:
一个警察听到居民楼传来呼叫,忙循声而去,只见一对夫妇你揪我的头发、我扯你的衣服,打得不可开交。见此情景,警察并不忙于向前劝阻,而是直接向屋中桌面上摆放的鲜嫩大烧鸡奔去,拿起来就大啃大嚼起来。两夫妇不觉一愣,松开对方,同时扑向警察抢夺烧鸡,警察一转身拉开房门拔腿就走,这时两夫妇恍然大悟,顿时怒气全消,握手言和。
余娜笑得眼泪都要掉下来了,突然间,她想到如何为产品做广告了。第二天,她在报纸上登载了一则广告:本人减肥成功,过去最瘦小的衣服现在也显得肥大,不得已才决定以半价转让一套某某名牌服装。
广告登出后,电话、信函应接不暇,来人来客络绎不绝,但没有一个是来要买衣服的,而是纷纷向她打探减肥的秘诀。当然,余娜小姐是不会失去向他们推出“杨柳”牌减肥冲剂的好机会的。
就这样,一传十、十传百……“杨柳”牌减肥冲剂迅速打开了知名度,销售额直线上升,余娜的这一离奇的广告创意发挥了奇效。
把名人玩弄于股掌之间
一位书商手头积压了一批书卖不出去,眼看就要大亏本了,情急之下,出版商想了一个点子:给总统送去一本,并频频联系征求意见。忙得不可开交的总统随便回了一句:“这书不错。”这一来,出版商如获至宝,大作宣传:“现有总统喜爱的书出售。”还把“这书不错”四个字印在封面上。于是手头的书很快被抢购一空。
不久,这个出版商又有一批书,便照方抓药,又给总统送去一本。总统有了上次的教训,想借机奚落一番,就在送来的书上写道:“这书糟透了。”总统还是上了套儿,书商又大肆做宣传:“现有总统讨厌的书出售。”人们出于好奇争相抢购,书很快便全部卖掉。
第三次,出版商再次把书送给总统,总统有了前两次被利用的教训,干脆紧闭金口不理不睬。然而出版商还是有话说,这次他的宣传词是:“现有令总统难以下结论的书,欲购从速。”结果,书还是被抢购一空。
书商借着有巨大影响力的总统的“评价”推销书,可谓是动足了脑筋。总统都“发话”了,图书还会积压吗?
美国著名的指挥家斯托科夫斯基在巴黎时,常到一家小饭馆去吃饭,老板每天都用好菜好饭款待他,而且收费低廉。后来,斯托科夫斯基终于忍不住问老板:“你为什么对我这样客气?我又不是付不起钱。”“我非常喜欢音乐。”老板热情地回答并表示,“为了音乐我可以牺牲一切,为你服务就是在为音乐做贡献。”斯托科夫斯基非常感动,以后经常到这里就餐。
有一天,斯托科夫斯基突然发现饭馆橱窗里有一块牌子,上面写着:“到本店就餐者,能有机会与世界著名指挥家斯托科夫斯基一起共进早餐、午餐、晚餐。”见了此牌,指挥家才恍然大悟,自己被老板当作了一个“活”广告。
一般用名人做广告,都是请名人站出来正面为自己做宣传。可这家小饭馆的老板却只是让名人在自己的饭馆里用餐,同样达到了目的,省了钱,又办了事,妙哉!
在我国,让一些国家领导人来为自己做广告是一件想都不敢想的事,但是美国的一家企业却把主意打到了邓小平的身上。
1986年6月,从美国电报电话公司独立出来并刚刚组建的美国太平洋电话公司,在《华尔街日报》上做了一则奇特的广告,这则广告远远望去是一张占据整版的邓小平特写照片,近看,可以看到广告上写着:“邓小平是一位成功的改革家。”
这则广告新奇而令人费解。因为广告的客户在美国和西欧,而广告主动用高额广告费刊出了一位中国领导人的头像,却不登与其业务有关的信息,这就不能不让人纳闷、猜测。于是许多人看了一遍又一遍,想从中猜出广告主的真正用意。
其实,这则广告正是在人们的疑问和猜测中传达了它的言外之意:公司的成立和经营宗旨,与邓小平的改革如出一辙;而邓小平改革的巨大成功也预示着公司的巨大成功。这一意思渐渐地传递给了受众,使人们在慢慢地咀嚼中,领悟到公司的经营方针与原则,看到公司的辉煌前景,激起对公司的责任感的认同,进而达到宣传目的。
广告也要“抖包袱”
有家药店因为地处偏僻,生意一直不是很好。店老板很是着急。
这天店老板来到闹市区,发现各商家已用了各式样的手段促销,也不过是什么“跳楼价”、“吐血卖”、“买一送一”之类的陈词滥调。而在销售药品时,这些都不能用,因为药品是特殊商品,谁也不想图便宜,将自己的健康甚至生命作为代价。店老板一时没有了主意,回到家中,他打开收音机,想放松一下大脑。
这时,电台正在播放着相声,店老板听着听着,不由一拍大腿:“相声之所以吸引人,不就是因为会抖包袱吗?我也给药店设上一个。”他立即跑出去做了一块牌子。从这以后,这家药店几乎把所有过往的行人都拖了进去,因为在它的门外高悬着一块醒目的大牌子,上面写的是:
“奉赠一万元!”
见到这个牌子,大家都觉得新奇,谁能摆脱这个诱惑呢?
进入店内,却又见一块牌子:“凡在本店发现所售药品,有以次充好、以劣充优、不合规格的,本店奉赠一万元。”原来这才是关于“奉赠一万元”的详细说明。
这则说明对那些抱着能发一笔意外之财的人必定十分失望,可不管怎样,谁都会对该店药品的质量和信誉产生深刻印象。如果什么时候需要买药了,难道首选的不是这家药店吗?
虽然外国人对中国的相声不是特别了解,但他们也有人采用了类似于“抖包袱”的广告手段——设置悬念,并且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一年的夏末,刚从海滨度假村休假回来的一群法国公民开始上班了。突然,他们发现在他们的工作区四周,贴满了3米长的大海报,一位穿着三点式泳衣的漂亮女郎,双手叉腰,向着来往的行人微笑。身旁写着:“9月2日,我把上边的脱去!”
人们都等待着第二天——9月2日,这一夜似乎特别长。
第二天,上班的人发现海报上的女郎依然叉着腰微笑,但是“上边的”果真不见了,露出健美的胸脯。女郎身旁又有一行新的说明:“9月4日,我把下面的脱去。”
人们开始窃窃私语,究竟是怎么回事?新闻记者四处打听,也探不到内情。
9月4日,人们起得特别早,窗子向着广告牌的人,一早便起来向外张望。映入人们眼帘的女郎,一丝不挂,她修长的身材在晨光中闪着健美的光芒。“下边的”果然没有了,身旁写道:“美国海报广告公司,说得到,做得到。”
你知道设计者是怎么处理画面的吗?是一个背转了身的女郎。这样既做到“把下面的脱去”,又不至于太出格。
这个广告的创意者利用公众的猎奇心理,一步步设置悬念,既实现了“说得到,做得到”的诺言,又以精妙的设计使美女裸之不俗,实现了广告的初衷。美国海报广告公司借此名声大噪,财源滚滚而来。
化劣为优的广告词
伯恩巴克是广告界公认的第一流的广告大师,美国“广告创意革命”的代表人物。为大众金龟车设计的广告,是伯恩巴克的杰作之一。
1956年,德国大众汽车公司的金龟车进入美国市场已经10年了,却仍被消费者冷落,因为它的马力很小,结构简单,造价低档,而形状也古怪得像一只甲壳虫,既没有劳斯莱斯的豪华气派,也没有马自达的优越性能,更没有尼桑的美观时髦。
同时,金龟车无法打开美国市场的另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人们的政治心理障碍——这种汽车曾经被希特勒当作纳粹时代的辉煌象征之一而大加鼓吹。经历过第二次世界大战浩劫的人们,自然会从心理上排斥它。
伯恩巴克接下了这项难度系数极高的广告业务。他以热诚的态度,与广告主一起冷静地思考,并提出一个问题:“既然已有那么多同样的产品,为什么还要有这个产品?”
经过了认真分析,细心的伯恩巴克发掘出了金龟车独特的优点:“价格便宜,马力小,耗油低,是一种可靠的车子——结构简单而实用,质检严格而性能可靠。”
随即他推出了一个系列广告。如“想想小的好处”:画面上大片空白,只有左上角有个小小的金龟车图案;广告标题是“想想小的好处”;正文是:
我们的小车并不标新立异。许多从学院里出来的家伙不屑一顾;加油站的小伙子也不会问它的油箱在哪里,没有人注意它,甚至没有人看它一眼。其实,驾驶过它的人并不这样认为。因为它耗油量低,不需要防冻剂,能够用一套轮胎跑完40000英里的路。这就是为什么你一旦用上我们的产品就会对它爱不释手的原因。当你挤进一个狭小的停车场的时候,当您交纳那少量的保险金的时候,当您支付那一小笔修理费账单的时候,或者当你想用“大众”换辆新“大众”的时候,请想想小的好处。
这则非凡创意的广告使大众金龟车在美国的销路打开了,而且长盛不衰。身为广告大师的大卫·奥格威羡慕不已地说:“就算我活到100岁,我也写不出像金龟汽车的那种策划方案,我非常羡慕,我认为他的广告开辟了新的途径。”
宣传产品时,如何将其最具优势的一面示之于众,是广告人孜孜不倦的追求的目标。广告大师伯恩巴克反用其意,从“小”这个看起来的劣势入手,进而以极具说服力的广告词明示受众,使之化劣为优,果然收效不凡。
两个灯笼值千万
1995年初,名不见经传的宁波金鹰集团,以远远超出普通人心理价位的价格——1380万元竞拍夺魁,成了天安门城楼那对参加过开国大典的退役宫灯的新主人。此举立即轰动海内外,使金鹰集团一举扬名。
细细分析,这一掷千万竞买宫灯换来的回报何止千万!
从中国嘉德国际拍卖公司发布拍卖的信息,到拍卖落槌这近一年的时间内,国内外有500多家新闻单位对“金鹰与宫灯”进行了多角度、多侧面、多层次的报道,使金鹰集团的知名度获得了可望而不可及的裂变效应,一举名扬全国,蜚声海外。如果没有金鹰人竞买夺魁摘走大红宫灯,其名声恐怕还是“养在深闺人未识”。
金鹰集团竞买成功成为天安门宫灯的主人后,金鹰人最突出的感觉是生意好做了,人们不容置疑地相信:金鹰集团是优秀的!金鹰集团的实力是雄厚的!宫灯竞买成功之后,金鹰人到上海某大钢厂购买钢材,对方二话没说,就以老客户的优惠价立即签订了合同。此外,许多著名企业纷纷主动上门同金鹰洽谈合作项目。
花1380万元巨资买回一对旧宫灯,表面上看是制造了轰动性新闻效应,但实质上这是一项战略性的投资。因为这对唯一流入民间而且参加过开国大典的宫灯,本身就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若干年后,它可能增值到几个1380万元。
企业无形资产的大小强弱甚至比有形资产更重要,它是企业赖以生存、发展和壮大的源泉。而无形资产积累远比有形资产的积累要艰难得多。有许多企业经过数十年的发展,有形资产的实力已经颇为雄厚,但无形资产往往微乎其微。像金鹰集团这样依靠一项战略性投资工程而使企业无形资产迅速膨胀的商业奇迹,在中外商业经济史上极为罕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