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的说服,必须达到这样的效果才算是成功,也就是不仅在表面上让对方承认了自己的错误,还得让他在心里也对你感到认同,认为你说的对,说得有道理。所以说,当我们平时面对那些不可一世、气势汹汹、油盐不进、不讲道理的人时,这种人实在不好对付,所以我们也应该学着正当地运用“红黑变脸术”,让对方知道我们的实力,从而彻底说服对方,征服对方。
打一巴掌揉三揉
被人们真诚地称为“经营之神”的松下幸之助先生,就是以他用人的技巧而知名于世的。他责骂部下的方式就非常巧妙,此中的“巧妙”即责骂后的处理方式,也就是通常所说的“红黑脸变化”。这种技法并不简单,需要对人性有着透彻的了解才可以。
三洋电器的前副董事长后藤清一在供职松下公司时,因犯了一个小错误而惹怒了松下。当他走进松下的办公室,只见他正拿着一把火钳气急败坏地敲打着桌面,而此时的后藤清一更是被骂得不是滋味。
正要悻悻离去时,松下突然说道:“等等,刚才因为我太生气了,不小心把这把火钳弄坏了,麻烦你把它弄直,好吧?”
后藤无奈,只好拿了把铁锤拼命敲打,而他的心情也随着敲打声渐趋平稳。当他拿着敲直的火钳交给松下时,松下说:“比原来的还好,你真不错!”然后就高兴地笑了。
责骂过后,反以题外的话来称赞对方的方式,是很容易消除反感的。更精彩的还在后头。事情发生不久,松下就给后藤的妻子打电话说:“今天你先生回去时,可能脸色会很难看,希望你能好好照顾他。”
本来,一个人在受到上司的责备后,便想立即辞职不干了,但松下的做法,反而使后藤感动得五体投地,决心效忠于公司。
责骂一般来说只会引起别人的反感,而骂人的一方在骂过后,紧张的情绪就会慢慢消失,待理性恢复后,就有后悔的感觉。明知会有这种反应,但如果不予责骂就是姑息别人,事情便不会有所改进。所以责骂归责骂,只是在责骂后你要使对方了解“并不是你对他失去信赖”,这才是最重要的,而这就完全要看领导在责骂后的处理方式了。
松下先生的赞许和关心就属于这种典型的类型。下意识地用间接方式透露些有关情报给第三者,更是他独到的技巧。因为他知道这位第三者一定会透露给对方,对方自然会想到“原来董事长是对我好”。如此不但不会引起对方反感,反而会感激,更愿为他效力。如果觉得这个理论并不好记,可以记我们国人千百年前就总结的一个谚语:“打一个巴掌给一个枣儿吃。”
管理者必须明白一个道理,当属下做错的时候,责骂和惩罚都是必要的,国有国法,家有家规。但要知道更重要的是责骂后的处理方式。我们要学习松下先生这种巧妙与人沟通的方法,在责骂别人的情形下也能真正实现和谐双赢,有着这样的思想,成功离我们也就不会远了。
讲道理避免苍白无力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说过:“比喻是天才的标志。”的确,善于比喻,是驾驭语言能力强的表现。说理时运用贴切、巧妙的譬喻,可以生动地表情达意,增强说理的魅力。
公元前598年(周定王九年),南国霸主楚庄王兴兵讨伐杀死陈灵公的夏征舒。楚师风驰云卷,直逼陈都,不日就擒杀了夏征舒,随即将陈国纳入楚国的版图,改为楚县。楚国的属国闻楚王灭陈而归,都来朝贺,只有刚出使齐国归来的大夫申叔时对此不表态。楚王派人去批评他说:“夏征舒杀其君,我讨其罪而戮之,难道伐陈错了吗?”申叔时要求见楚王当面陈述自己的意见。申叔时问楚王:“您听说过‘蹊田夺牛’的故事吗?有一个人牵着一头牛抄近路经过别人的田地,践踏了一些禾苗,这家田主十分气愤,就把这个人的牛给夺走了。这件事如果让大王来断,您怎么处理?”庄王说:“牵牛践田,固然是不对,然而所伤禾稼并不多,因这点儿事夺人家的牛太过分了。若我来断,就批评那个牵牛的,然后把牛还给他。”申叔时接过楚王的话茬儿说:“大王能明断此案,而对陈国的处理却欠推敲。夏征舒弑君固然有罪,但已立了新君,讨伐其罪就行了,今却取其国,这与夺牛的性质是一样的。”楚王顿时醒悟,于是恢复了陈国。
比喻是用具体的、浅显的、熟知的事物去说明或描写抽象的、深奥的、生疏的事物的一种手法。用比喻的方式更能形象地进行说明,可谓说辩艺术的精华。在讲述道理时,如果比喻得当,可以把精辟的论述与摹形物的描绘糅合为一体,既能给人以哲理上的启迪,又能给人以艺术上的美感。
说服别人,善用修辞
毛泽东说话的时候就比较喜欢使用比喻。1941年11月,开明绅士李鼎铭先生向共产党提出了“精兵简政”的建议。党内有些同志很不理解这一建议,甚至还怀疑李先生提出这个建议的动机。毛泽东慧眼识良策,果断地采纳了这一建议,还写了一篇名为《一个极其重要的政策》的专文,阐述与推广这一政策。文中写道:“目前根据地的情况迫切要求我们脱掉冬衣,穿起夏服,以便轻轻快快地同敌人作斗争,我们却还是一身臃肿,头重脚轻,很不适应于作战,若此,何以对付敌人的庞大机构呢?那就以孙行者对付铁扇公主为例。铁扇公主虽然是一个厉害的妖精,孙行者却化为一个小虫钻进铁扇公主的肠胃里去把她战败了。柳宗元曾经描写过的‘黔驴之技’,也是一个很好的教训……大驴子还是被小老虎吃掉了。我们八路军新四军是孙行者和小老虎,是很有办法对付这个日本妖精或日本驴子的……”全文虽然只有短短两百多字,却妙“喻”连珠,非常生动形象地说明了“精兵简政”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并对李鼎铭先生的建议给予了有力的支持和高度的赞赏。
毛泽东的比喻既有深刻而鲜明的政治性、政策性,又极富情感性,趣味性。虽然在这样比喻的时候会出现一些误读,但无疑算是比较通俗易懂地说了一些问题。
讲道理的时候不直接讲道理,而是以打比方作为辅助,这样会有很多好处,一个就是比较含蓄委婉,还有一个就是比较讲明道理,另外用这样方式说话,会比较有说话的艺术,而比喻本身就具有其特殊的模糊性,可进可退。因此,说服他人时不妨采用适当的比喻,这种方法,既对说服有很大效用,又能体现一个人说话的艺术感。何乐不为呢?
狐假虎威,巧借外力
聪明的狐狸当年借助老虎的威风震慑了森林里的大小动物,甚至连狮子都对自己刮目相看。其中的根源绝不仅仅因为狐狸聪明,更因为老虎实在太强大。
我们在说服对方时,如果自己的力量不足以让对方刮目相看,不妨学学狐狸站在老虎的背后,这样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王磊去年开了一家小公司,专门生产、销售劳保用品。不久前,通过渠道,他听说市里有四家较大的企业准备采购一大批劳保用品,就想趁此机会向他们销售,为以后的长期合作打下基础。
于是,王磊就派遣公司的业务员程某去洽谈,结果谈了四次都没结果,原来是嫌王磊的公司太小,够不上与他们合作的等级。怎么办?公司刚建立没多久,不可能一下子就发展壮大。可是程某不甘心失去这次绝佳的机会。于是就紧急集合,让大家想办法。结果,还真有了个好方法。原来,他们要借某些力量完成这项任务。
公司准备组织一次大型的慈善会议,向市里几家敬老院、福利院无偿捐赠200套公司产品。并且届时将会邀请市里的有关领导和那些受赠单位的负责人参加,同时还邀请了市里几家很有影响力的新闻媒体参与,让影响力扩大化。
着手准备时,王磊预订了一家五星级酒店的会议厅作为新闻发布会的现场。接着,他又给两个在报社工作的朋友打了电话,请他们帮忙,在报纸上多宣传一下,并大肆报道公司的慈善事业。
就这样,王磊的慈善赠送活动轰轰烈烈地召开了,不仅有许多单位负责人来了,甚至市领导都来捧场,而新闻媒体自然也不忘吹捧一番。
最后,王磊亲自去拜访那四家企业的领导,把这些信息传达给他们说:“虽然我们公司小,但是有许多人都支持我们,包括市领导,而我们的产品,更是受到许多大企业的青睐。所以,相信如果我们合作的话,一定有广阔的前景。”
结果王磊收到了那四家企业的订单。一个人的力量是渺小的,但是两个人、三个人的力量就不容忽视了。我们说服他人时也一样,毕竟“众口铄金”嘛!
人多力量大,只要看见成功的可能,就要抓住各种各样的机会。一个也不能放过。
迂回更容易成功
金钱本身并没有铜臭,臭的是人类的欲望与肮脏的思想。所以,只要我们的目的正确,我们就可以采取一切有效的办法来实现它,金钱只是方法中的一种。
蒋介石先生去世那年,他的小儿子蒋纬国是中将,而且这已经是他当中将的第14个年头了。按照规定,如果再不晋升为上将,他就必须退役了,军衔也将随之取消;可是如果他能晋升为上将的话,就可以终身为将军。但他的哥哥蒋经国丝毫没有晋升他的打算。蒋纬国很不甘心,但是又不敢直接去找蒋经国“要”军衔。苦思之下,终于想到了一个办法。
于是,他就在宋美龄动身去美国的那天早晨,先于哥哥去见宋美龄。而且他没有像平时那样穿西装,而是穿了一套军装,并把所有的勋章都戴上。
进门,他就向宋美龄行了个军礼。可是,以前家里每次有重大活动或者重大事情时,家里人都仍然是只穿便服,以显其大气与雍容。可是这次为什么蒋纬国偏偏穿军装呢?宋美龄很奇怪。
蒋纬国却一本正经地报告:“因为过几天,我就没资格穿军装了,所以今天趁着给妈妈送行的机会,再让你看最后一次。”
“为什么?”宋美龄追问。于是,蒋纬国就把事情简单说了一下。因为宋美龄很少过问军队的事情,所以现在才听说。于是就问:“那为什么敬之(何应钦)可以继续穿呢?”
“因为他是上将,是终身将军,而儿子不是。”蒋纬国急忙回答。
“哦,明白了!”
一会儿,蒋经国也来了。蒋纬国一看到他,也立刻敬了个军礼。这让蒋经国很不高兴,可是又不便发作,只好说:“在家里,不用拘礼!”此时宋美龄却在一边问了:“纬国做军人,还行吗?”
蒋经国不明白宋美龄怎么会问这么一句,就随口回答:“他本来就是军人!干得也不错!”于是,宋美龄就问:“既然他干得不错,为什么还要报请退役手续呢?”
现在,蒋经国才明白事情的缘由,可又不好反驳母亲大人,所以只好顺水推舟地回答:“他中将的期限就要到了,还没有升为上将。不过,我马上会交代提升事宜的。”就这样,借助宋美龄,蒋纬国终于由中将升为上将。
这就是一个非常奇妙的借力打力的例子,有时候在亲人中间也是这样。这并不是什么丢人的事,而是人生本来就是如此。
保持语言攻势
有一辆大卡车在山路上行驶着,前方要经过一条蜿蜒曲折十分难走的小路。因为路上急斜坡很多,上上下下、歪歪扭扭的,让人晕眩。再加上司机是二十五六岁的毛头小伙子,这更让坐在副驾驶座上的人,觉得胆战心惊、直冒冷汗。
可是,那位年轻的卡车司机却没有丝毫惊慌之色,而是凭着自己高超的换挡技术让车安全地通过了那条小路。司机的换挡技术实在是巧妙到了极致。看上去,他好像是仅凭直觉换挡的,上坡时没有减慢速度,而下坡时,也没有向前猛冲。总之,坐在车上的人,一直都感觉平平稳稳的。
在整个驾驶过程中,司机通过换挡把握了卡车行进的主动权,这不由得让我们想到,说服是不是也应该有这样一个技巧呢?
其实,在我们进行说服的时候,我们所谓的“换挡”就是在谈判进行时想方设法改变中心议题。如果你改变中心议题的技术也可以像上面那个卡车司机一样娴熟,那么,不管谈判有多难,主动权都会掌握在你的手中。
秦奋是一家外资企业的工会代表。不久前,刚刚和企业代表谈了一次员工的福利待遇问题。刚开始,企业代表泰勒一直咬定员工进入企业之前就已经签订了个人协议,而协议中已经明确表明了员工的福利待遇。所以,企业绝不会提高其标准。话说得很硬。
对此,秦奋也强硬地表示:必须提高员工待遇。就这样,双方僵持着,可是这样对谁都没有利益可言。于是,秦奋就开始主动言和:“好啦!我们先不谈这个。现在,我们国家实行‘五一’、‘十一’中长假制度,可是我们公司却还没有实行。你不认为这是不遵守国家规定吗?再说了,别的公司都放假了,就我们公司还在上班。到时候与其他公司沟通时一样会存在麻烦,所以,我们提议在休假问题上,要和其他公司一样,这应该没问题吧?”泰勒认真想了想,觉得可以,于是点了点头。
秦奋又说:“目前,几乎所有行业都调整了工资待遇,使得物价有所提高。公司给我们的薪水已经买不到以前所能买的东西了,难道公司想让业绩随着社会的进步而发展,却降低员工需求吗?如果真的那样,相信会有许多同事会跳槽的。所以,我提议公司增加一点补助给员工。”
泰勒听了之后,思索了半天,在小本子上记录了这一条。之后,秦奋又说:“健康的身体是工作的最佳保障,可是现在公司、社会因为诸多原因,使得我们的医疗总是得不到保障。我提议公司应该在这方面给我们提高一些待遇,否则的话,经常有人因生病而请假,也会影响公司发展。”
泰勒又记录了这一点。“最后,我再说一点。我们都是公司的员工,都希望公司能够取得更大的发展,同时我们希望公司也能认真考虑员工的利益,这样公司才有发展的根本!”秦奋向泰勒表达着员工对公司的忠诚。
就这样,秦奋从休假问题、补助问题、医疗问题三个方面提出了自己的要求,使泰勒从原本的强硬态势发展到答应考虑他的意见,最终答应考虑员工的福利待遇这一根本问题。
这个例子其实就明确地说明了什么叫做“换挡”技术,也就是说,我们可以通过接二连三提出问题,扰乱对方,让对方感到穷于应付,让对方明白问题的复杂性,这样做也许他会不满,但是为了顾全大局,为了整个大方向的胜利。他却不得不答应对方的要求。这是非常明智的办法,实际上也是为对方考虑。但是在我们进行“换挡”的时候,应该留心,尽量使谈判可以继续下去,只有这样做才有机会达到自己的最终目标,否则就得不偿失了。
避重就轻,妙解刁难
从前,有一位国王问身边的大臣:“王宫前面的水池里共有几杯水?”大臣回禀:“这种问题只要问一个小学生就能得到正确的答案。”
于是一个小学生被召来了。“王宫前面的水池里面共有几杯水?”国王问他。“要看是怎样的杯子,”小学生不假思索地应声而答,“如果杯子和水池一般大,那就是一杯,如果杯子只有水池的一半大,那就是两杯,如果杯子只有水池的三分之一大,那就是三杯,如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