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策·楚一》讲述了楚国大臣江尹用为敌树敌之计对付政敌昭奚恤的事情。江尹和昭奚恤都是楚王之臣,两人关系很不好,江尹想在楚王面前打击昭奚恤,但力不胜任,于是想出一个办法。江尹请求楚王给来自魏国的山阳君在楚国封邑,楚王答应了。昭奚恤很不理解此事,对楚王说:“山阳君在楚国没有立功,不应当封邑。”山阳君为此很恨昭奚恤,江尹因此和山阳君联合起来对付昭奚恤。
为政敌树立敌人,这是江尹打击政敌昭奚恤的基本思路,按照这一思路,江尹选中了在楚国没有立功的山阳君,请楚王为其封邑。给山阳君封邑一定不合楚国的规章,江尹料定昭奚恤会加以制止的,而这正是江尹所企望的地方。及昭奚恤制止山阳君之封后,山阳君已与昭奚恤结下了大怨,昭奚恤又多了一个朝中政敌,尔后在与江尹的争斗中已显孤立了。
为敌树敌无疑是一种孤立对手、壮大自我的斗争策略,我们难以从一般意义上稍作褒贬。然而,应该特别指出,江尹在这里所采用的为敌树敌之计,完全属于自私的龌龊小人以损伤国家利益为代价而玩弄的毫无原则的邪恶勾当。从具体事理上看,江尹为了个人某种需要,竟不顾国家规章而为山阳君请封,他算不上一个正直君子;同时,他所要拉拢的山阳君,因为自己私人利益的获得不合国家法章而受制止,因此就怨恨坚持法章的人,看来也不是一个正派的人物。江尹看中他拉圈子,大概也是“物以类聚”的缘故。
那么反过来看,江尹提出给山阳君封邑,是否违背楚国的规章呢?我们对楚国的具体规章无从考究,但可以想象,如果封邑不违背规章,那么昭奚恤就一定提不出堂堂正正的反驳理由,就不会出面制止,江尹就达不到为昭奚恤树敌的目的。江尹向楚王作请,本质上不是要向山阳君落实楚国封邑的规章政策,而是为了给昭奚恤增加怨敌,他只能故意选择一个不符合规章的请求提出来,引诱昭奚恤出面制止,这样才能达到用计的目的。因而,江尹的封邑之请违背国家利益,属小人的邪恶勾当是铁板钉钉的。
江尹邪恶之计的萌生、实施和完成,表明了楚国当时朝政的腐败。此计的成功及其结果深刻地告诉人们:在国家政治腐败的时候,必有一些朝中“蛀虫”会玩弄国家利益以营私,私利就是他们的一切,国家利益仅仅是他们玩之掌股的把戏。同时,当个人营私在国家政治中形成了一种气候时,坚持国家利益的正直君子会愈益孤立,这是个人和国家的双重悲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