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5232700000005

第5章 寻找普洱路(4)

2.普洱压制茶

各种级别的普洱散茶半成品,根据市场需求而使用机械压制成型的沱茶、饼茶、砖茶、圆茶及茶果等。

3.普洱袋泡茶

利用普洱散茶中的碎片、末(40孔以上)自动计量装袋、包装的各种规格袋泡普洱茶。

神秘普洱有传说

在云南思茅等广大普洱茶区,民间流传着一个有关普洱茶的美丽传说。

在巍巍无量山间,滔滔澜沧江畔,有一个美丽的古城——普洱,这里山清水秀,云雾缭绕,物产丰饶,人民安居乐业,尤其是这个地方出产的茶叶更是以品质优良而闻名遐迩,是茶马古道的发源地,每年都有许多茶商赶着马帮来这里买茶。

清乾隆年间,普洱城内有一大茶庄,庄主姓濮,祖上几代都以制茶售茶为业,由于濮氏茶庄各色茶品均选用上等原料加工而成,品质优良稳定,加之诚实守信、善于经营,到老濮庄主这代生意已做得很大,特别是以本地鲜毛茶加工生产的团茶、沱茶远销西藏、缅甸等地,成为藏族茶商经常光顾的茶庄,而且连续几次被指定为朝廷贡品。

这一年,又到了岁贡之时,濮氏茶庄的团茶又被普洱府选定为贡品。清朝时,制作贡茶可不是件容易的事,用料要采用春前最先发出的芽叶,采时非常讲究,要“五选八弃”,即选日子、选时辰、选茶山、选茶丛、选茶枝;弃无芽、弃叶大、弃叶小、弃芽瘦、弃芽曲、弃色淡、弃虫食、弃色紫。并且制作前要先祭茶祖,掌锅师傅要沐浴斋戒,炒青完毕,晒成干茶,又要蒸压成形、风干包装,总之每一道工序都十分繁杂神圣。制成饼茶后照惯例,是由老濮庄主和当地官员一起护送贡茶入京,但这年,老濮庄主病倒了,只好让少庄主与普洱府罗千总一起进京纳贡。

当时濮少庄主大约二十三四岁,正如清明头遍雨后新发的茶芽,挺拔俊秀,英姿勃发,他与20里外磨河盐商的千金白小姐相好。白家也是盐商世家,白小姐是这方圆几十里出了名的美人,正是郎才女貌,门当户对。两家火笼酒也喝了,聘礼也纳了,再过几天就打算迎亲了,眼下正在筹办婚礼呢。但是时间紧迫,皇命难违,濮少庄主万般无奈,只好挥泪告别老父和白小姐上路,临行前他们千叮咛、万嘱咐,叫他送完贡茶就赶快回乡。

也是合该出事,由于濮少庄主心事重重,加上时间紧迫,自己又经验不足,这年的春雨又淅淅沥沥,时断时续,平常父亲晒得很干的毛茶,这一次没完全晒干,就急急忙忙压饼、装驮,为后来发生的事埋下了祸根。

濮少庄主随同押解官罗千总一道赶着马帮,一路昼行夜宿、风雨兼程地赶往京城。当时就是从普洱到昆明的官马大道也要走十七八天,而从昆明到北京则足足要走三个多月,其间跋山涉水、日晒雨淋的艰苦都不说了,更要提防的是土匪、猛兽和疾病的袭击,好在一路上没遇上大的麻烦,只是正逢雨季,天气又炎热,大多数路程都是山间的石板路,骡马不能走得太快,经过100多天的行程,从春天走到夏天,总算在限定的日期前赶到了京城。

濮少庄主一行在京城的悦来客栈住下之后,罗千总、押解官兵、马锅头和赶马汉子一伙人因是第一次到京城,不顾鞍马劳顿,兴冲冲地逛街喝酒去了,只有濮少庄主一人思念着家乡的老父及白小姐,没有心思去玩,留在客栈。他想,明天就要上殿贡茶了,贡了茶,咱就昼夜兼程赶回去,只是不知贡茶怎样了。想到这里,他跑到存放贡茶的客房把贡茶从马驮子上解下来,打开麻袋,小心地拎出竹箬茶包,解开竹绳,剥开一个竹箬包裹一看,糟了,茶饼变色了,原本绿中泛白的青茶饼变成褐色的了。他连忙打开第二驮,也变色了,再打开第三驮、第四驮……结果,所有的茶饼都变色了。濮少庄主一下子瘫坐在地上,半天回不过神来。他知道自己闯了大祸,把贡品弄坏了,那可是犯了欺君之罪,是要杀头的,说不定还要诛连九族。濮少庄主在地上坐了半天,慢慢站起来,恍恍惚惚像梦游一般回到自己房中,关上房门,躺倒在床上,眼泪止不住地流下来。他想到临行前卧病在床的老父亲的谆谆教导,想到白小姐涕泪涟涟的娇容和依依不舍的惜别,想到府县官员郑重的叮嘱和全城父老沿街欢送的情景,想到沿途上的种种艰辛。普洱府那翠绿的茶山,繁忙的茶坊,络绎不绝的马帮,车水马龙的街道,一幕一幕在脑际闪现,这熟悉的一切都将成为过眼云烟,祖上几代苦心经营的茶庄也要毁在自己的手上了……

且说店中一小二听说客栈住进了一个从云南来贡茶的马帮,心里十分好奇,想:这贡茶是什么东西,我倒要见识见识。于是,就悄悄一人摸进客房,他看到濮少庄主解开的马驮子,拿过一饼茶,用小刀撬了一砣,掰了一小块放进碗里,冲上开水,一看汤色,红浓明亮,喝一口,又香又甜,苦中回甘。心想:到底是皇帝老儿喝的东西,果然不同一般,就搬了个凳子,坐在桌边,跷着二郎腿,慢慢品咂起来。

濮少庄主在床上思来想去,思绪万千,辗转反侧,泪水把枕头也打湿了,这样不知过了多长时间,最后心想:“罢了,罢了,有如明天殿前身首异处,不如今天就自我了断,免得丢人现眼。”说罢便解下腰带栓在梁上,就往脖子上套去……

那边罗千总一伙酒足饭饱,哼着小调,买了些北京小吃带回来给少庄主品尝,一进客栈门,就大声叫嚷:“少庄主,少庄主,快来尝尝京都小吃”,东寻西找,不见濮少庄主。小二听见罗千总的叫声,忙从房中跑出来说:“前晌还在,后来好像回客房去了。”罗千总提着东西向少庄主住处走去,“噔噔噔”刚上楼梯,就听见“哐”的一声响,忙推门进屋一看,发现公子已经吊在梁上,手脚还微微地动着。罗千总大惊,叫道:“不好了,少庄主上吊了!”急忙抽出腰刀,砍断腰带,放下少庄主。小二等人听到叫声,忙从房中跑出来,只见少庄主两眼翻白,气息奄奄,几人又是喊又是叫,又是按又是揉,好在腰带没有系成死结,还没有勒断气,在几个人的努力下,半个时辰后才把少庄主揉醒过来。

少庄主醒过来后就只知道流泪,什么也不说。罗千总觉得十分蹊跷,走进装茶的屋子,见一驮一驮的茶全部打开,细细一看,明白了少庄主自杀的原因,心想:完了完了,自己身负贡品押运的重任,贡茶出了问题我也难逃干系,还是先他一步走吧,也好有人收尸。想着想着,就拔出腰刀往脖子上抹去。店小二一看这阵势,忙跳过来一把抱住他说:“怪了,怪了,你们云南人千里迢迢来送贡茶,贡茶没有送上去,就上吊的上吊,抹脖子的抹脖子,何苦来哉”。罗千总边哭边说:“你不要拦着我,贡茶弄成这个样子,我们是犯了欺君之罪,早一天是死,晚一天是死,让我死了算了。”小二奇怪道:“你这贡茶好得很嘛,又香又甜,咋个会说要不得了呢?”罗千总说:“小二哥,你莫开我的玩笑了。”小二说:“真的是好茶,你咋个不信,自己瞧瞧。”罗千总这才半信半疑地接过小二端来的茶碗,一看汤色红浓明亮,喝上一口,甘醇爽滑,的确比自己平常喝的茶强过百倍。他一下子来了精神,心想为什么会变成这样呢?他拿着小二撬下的茶端详起来,百思不得其解,想了半天,心里打定主意:管他呢,大不了是死,明天将茶贡上再说。

乾隆是一个喜欢品茶鉴茶的皇帝,他几次下江南都到了江浙茶山,鼓励种茶制茶,他还有一个特制的银斗,专门用来称水的轻重,以评定泡茶名泉的优劣。清朝时,中国的大宗出口产品主要是丝绸、茶叶和陶瓷,茶叶是换取外汇的重要贸易物品,作为治国明君的乾隆深知其重要性,在宫廷中定期设置品茶斗茶大赛,聚集文武百官当众品鉴,取其优胜者而褒奖之,以此刺激民间种茶的积极性,促进茶业生产的发展。

这天,正是各地贡茶齐聚、斗茶赛茶的吉日。一大早,乾隆召集文武百官一起观茶品茶,各地进献的贡茶都在朝堂上一字排开,左边是样茶,右边是泡好的茶汤。古时品茶斗茶都是要先观其形、闻其香、品其味,最后才来评定优劣,皇帝亲自来评茶可是茶学界的最高赛事了。乾隆一看全国各地送来的贡茶真是琳琅满目,品种花色各式各样,多如繁星,什么西湖龙井、洞庭碧螺春、四川蒙顶、黄山毛峰、六安瓜片、武夷岩茶等等,都是各地名茶,外形条索紧密,芽头肥壮,汤色绿如翡翠,润如碧玉,都是茶中精品,一时还真不能判定优劣。突然间,他眼前一亮,发现有一种茶饼圆如三秋之月,汤色红浓明亮,犹如红宝石一般,显得十分特别。叫人端上来一闻,一股醇厚的香味直沁心脾,喝上一口,绵甜爽滑,好像绸缎被轻风拂过一样,直落腹中。乾隆大悦道:“此茶何名?圆如三秋皓月,香于九畹之兰,滋味这般的好。”太监推了推旁边的罗千总说:“皇上问你呢,赶快回答。”罗千总何曾见过这样的场面,“扑嗵”一声跪在地上,半天才结结巴巴说出一两句话,并且又是云南方言,乾隆听了半天也不明白,又问道:“何府所贡?”太监忙答道:“此茶为云南普洱府所贡。”“普洱府,普洱府……此等好茶居然无名,那就叫普洱茶吧!”乾隆大声说道。这一句罗千总可是听得实实在在,这可是皇上御封的茶名啊,他连连叩谢。乾隆又接连品尝了3碗“普洱茶”,拿着红褐油亮的茶饼不住抚摸,连口赞道“好茶”、“好茶”,又传令太监冲泡赏赐文武百官一同品鉴。于是,朝堂上每人端着一碗红浓明亮的普洱茶,醇香顿时溢满大堂,赞赏之声不绝于耳。

乾隆十分高兴,他重重赏赐了普洱府罗千总一行,并下旨要求普洱府从今以后每年都要进贡这种醇香无比的普洱茶。罗千总由悲转喜,百感交集,仿佛一天之中从地狱回到了天堂。回到店中,把这个好消息告诉了濮少庄主,少庄主自是喜从天降,他们重谢了小二,要回了那饼撬掉一个角的普洱茶,赶回了普洱府。

濮老庄主一家领受了皇上的赏赐,普洱府也是阖府同庆,犹如过节一般热闹了3天。后来,濮庄主同普洱府的茶师根据这饼茶研究出了普洱茶的加工工艺,其他普洱茶庄也纷纷效仿,普洱茶的制茶工艺在普洱府各茶庄的茶人中代代相传,并不断发扬光大。从此,普洱茶岁岁入贡清廷,历经200余年而不衰,皇宫中“夏喝龙井,冬饮普洱”也成为了一种时尚和传统。

几百年来,越来越多的人们喝上醇香无比的普洱茶,普洱茶的神奇魅力征服了皇室和平民,并远涉南洋诸国,也赢得了黄头发蓝眼睛的外国人青睐,普洱茶的传说被越来越多的人传颂,普洱茶文化将放射出更加璀璨夺目的光芒。

同类推荐
  • 红色文丛-解读红色精神(下)

    红色文丛-解读红色精神(下)

    本书撷取中国共产党历史上最具时代特征、影响最大、最有代表性的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和西柏坡精神,通过一个个生动的红色经典故事,向青少年再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在长期艰苦的斗争中克服艰难险阻,奋斗不息,在内忧外患的多重压力下突破险境,绝处逢生,在道道关隘和重重考验面前迎难而上,自强不息的英雄气概。
  • 20世纪中国著名作家散文经典

    20世纪中国著名作家散文经典

    该书展示一百年来百位散文大家的创作成就,反映出我国二十世纪散文发展的概貌和轮廓。每位作家附小传。
  • 感悟红色诗词

    感悟红色诗词

    红色文化是在革命战争年代,由中国共产党人、先进分子和人民群众共同创造并极具中国特色的先进文化,蕴含着丰富的革命精神和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涵。
  • 和谐校园的理念与实践

    和谐校园的理念与实践

    学者最宝贵的品德是服从真理,尊重真理。说理的人,必愿尊重他人的意见,反省自己的主张,同时更有服从真理的勇气,没有服从真理的勇气,学者就从根本上否定了自己;服从真理、尊重真理,一切意气便会不消而消,大家心情也会舒畅,以利协作。
  • 民俗实用对联(上)

    民俗实用对联(上)

    对联是做为民族传统风俗文化之一,从其诞生起,就一直为历代人民所重视。本书从岁时节日、人生礼俗、工商百业三大方面,选取精联、名联百余条以飨读者。
热门推荐
  • 空华梦

    空华梦

    一人沉浮,一生漂泊,到最后一场落英,一地冥花,葬了前生悲欢与爱恨。春华谢后,今生成空。可若是能重来,我不舍得错过——只因你是这凉薄世间我最温暖的梦。一见如故,便倾心以待;往后余生,惟愿你安好。
  • 无尽岁月

    无尽岁月

    岁月流逝,百年方是尽头?神说:“永生既是最大的惩罚。”
  • 青牛说

    青牛说

    传说蒲松龄先生写的《聊斋志异》后半部分丢失了,热爱它的人们找了一百多年也没有找到。一个月上柳梢头的夜晚,一头青牛说,它吃了那丢失的卷本。它准备把吃了的《聊斋志异》吐出来,一天一章,直到吐完为止。
  • 帝师点江山

    帝师点江山

    人人都说祁王冷漠禁欲,可众人却瞧见那个矜贵的男子,在帝师不小心崴脚后,小心翼翼的单膝跪地,为帝师脱鞋揉脚,神色温柔的不像话。安府公子,风华月貌,惊才风逸,乃是至高无上的帝师。七皇子,俊美无涛,威风凛凛,乃是受宠至极的祁王。安怀南,为继承父亲遗愿,只身入宫为帝师,教导皇子公主文韬武略,她只想护好南苍,让百姓安居乐业。可,朝堂波澜起伏,后宫诡异层叠,她训皇子、打公主、震慑宫妃、周旋同僚,更保护百姓。她以为她的一生,都会为南苍劳心劳力,却不想有一人始终站在自己身后,她护南苍,他护她。(我不爱江山不爱百姓,我只爱你!你既胸怀天下,我便做那盛世明君!)
  • 武破万障

    武破万障

    武魄大陆,成千上万个国家在此。一个小国--雾水帝国的二王子。意外的得到了机会进入宗门......
  • 雨打麦浪

    雨打麦浪

    来自一个没落贵族家庭的木艾华是位从小就热爱学习的好孩子,但因为家庭的因难和社会世俗等种种原因总是让他失去学习的机会,他只能在社会的底层顽强的挣扎,希望凭一己之力改变自己的命运,活出自己想要的人生来!但生活总是一次又一次的打击着这位像野草一样顽强的弱者…………!最后艾华的人生终点究竟是怎样的归宿?请持续关注正文的更新。
  • 都市巅峰武神

    都市巅峰武神

    一枕黄粱,重返故土,有愁必消,有仇必报。我有一剑,谁人可阻。闻我之名,天下低眉。一名绝世武帝,重生少年的传奇之旅。......
  • 绝世武道升级系统

    绝世武道升级系统

    无业游民叶无极打游戏不甚被电流触到,穿越到武道为尊的东灵大陆,从一个草根一步步登上巅峰。
  • 颠覆古代之降魔少女

    颠覆古代之降魔少女

    封氏家族族长封静瑶在一次追击妖魔时,她发出的降魔雷与天雷互击打开了时光之门,而她则因损耗太大无法自保而被吸了进去,然后开始了她的异世之旅。他是朝堂之上呼风唤雨的宰相,他秉公办案不徇私情,为国、为家、为民甘愿冒着生命危险。在一次办案途中,他邂诟了她,迷一样的女人。一次偶然的相遇,不经意的一个眼神交换,他,年轻英俊的帝王,在那一刻拨动了她的心弦。可拥有无数女人的他却无法只将她一人放在心中。深山之中刻苦修行,只为有朝一日成仙升天,仙友指路,他的仙劫是情,他淡笑而过。谁知就在成仙的前夕他遇到了她。而她这个天界遗落在凡间的仙子,她的情终将归于何处……
  • 柯南之时代的魔王

    柯南之时代的魔王

    不一样的反派,不一样的琴酒,一切就在魔王之中。求推荐,求收藏,求书评,求意见,求一切。必要的解释:有读者说本书一号女主不是志保,这个我要做个说明,本书一号女主绝对是志保,只不过还没到志保经常出场的时候,不过写到四十多张的时候志保就会经常出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