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诞派戏剧是“二战”后影响最大的现代主义戏剧流派。它在思想上受存在主义哲学的影响,认为既然现实生活内容是荒诞的,那么其表现形式也应该是荒诞的。面对严酷的社会现实,人物虽有反抗,但方式消极。荒诞派戏剧强调表现抽象的主观感受,喜欢采用漫画式的夸张和比喻,情节没有连贯性,人物缺乏鲜明个性,常用东拉西扯的对话表现人的孤独,达到一种抽象的荒诞效果。
荒诞派戏剧的代表作主要有贝克特的《等待戈多》、《美好的日子》,阿达莫夫的《一切人反对一切人》、《塔拉纳教授》,尤奈斯库的《秃头歌女》、《椅子》,热内的《女仆》、《阳台》、《黑人》等。
黑色幽默
黑色幽默是20世纪60年代流行于美国的现代主义文学流派,由美国作家弗里德曼编的一个《黑色幽默》的集子而得名。幽默加上了黑色,就成为了一种展现绝望的幽默,西方评论家把它称为“绞刑架下的幽默”。黑色幽默又叫黑色喜剧,深受存在主义思潮影响,长于用夸张、反讽的手法揭示社会和人生荒诞乖谬的本质,故意用轻松调侃的态度面对悲剧性的事件,因它在价值取向和审美意趣上类同于荒诞戏剧,所以也常被称作荒诞小说。黑色幽默的艺术特征表现在四个方面:是一种哭笑不得的幽默;“反英雄”式的人物;“反小说”的叙事结构法;具有寓意性。
美国当代著名作家海勒被认为是黑色幽默的一面旗帜。其他作家有冯尼格特、品钦,分别有代表作《第五号屠场》、《万有引力之虹》。
黑山派诗歌
黑山派诗歌是美国当代的一个诗歌流派。20世纪50年代初,在马萨诸塞州黑山学院任教的查·奥尔逊、罗·邓肯、罗·克里利等人创办《黑山评论》杂志,提倡与40年代流行的传统格律体相反的“放射体”诗歌,逐步形成一个流派。奥尔逊的《放射体诗歌》一文阐述了他们的主要观点。奥尔逊认为:诗是把诗人的“能”传递给读者的东西,因此诗是“能的结构”和“能的放射”;要以顺应呼吸的“音乐片语”代替传统诗律中的节拍;形式只是内容的延伸;一个意念必须直接导向另一个意念,提倡快速写作。黑山派诗人还倡导诗歌朗诵,他们强调诗歌的自发性和口语化,采用美国口语和俚语,反对艾略特等人精雕细刻、广征博引的学院派诗风;他们认为形式是内容的一部分,形式是内容的延伸。50年代后期他们与“垮掉派”诗人合流,引起较大的反响。
阴影主义诗歌
阴影主义诗歌是20世纪20年代初期至30年代末期印度印地语诗歌的一个主要流派。“阴影主义”一词是从孟加拉语借用而来,本身没有实际意义。这一流派的主要倾向是要求个性解放的浪漫主义,带有民主和人道主义的色彩,同时也包括神秘主义、唯美主义和伤感主义等各种思想倾向。由于20世纪初期民族独立运动的开展,广大群众投身于反殖民主义和反封建的斗争,争取自由和个性解放。诗人在这种思潮的影响下,并从西方的浪漫主义诗歌和泰戈尔的作品中受到了启发,开始革新被旧传统和法式诗歌所束缚的印地语诗歌。这时,诗人转而描写自然景色、自由恋爱、对幸福的憧憬和追求以及个人的痛苦与欢乐等,有的还描写现实中反对封建主义和殖民主义的斗争。
阴影主义诗人除了共同要求个性解放,在创作上要求冲破旧诗歌传统的束缚外,其他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人们认为这一流派的三大诗人是杰耶辛格尔·伯勒萨德、尼拉腊、苏米德拉南登·本德。
七星诗社
七星诗社是16世纪后半叶出现在法国的具有贵族倾向的诗人团体,由龙沙等七人组成,因号称“七星”而得名。由杜倍雷执笔的论文《保卫与发扬法兰西语言》是该社的宣言,也是法国文学史上第一篇文学流派宣言。龙沙被称为法国第一位近代诗人。七星诗人歌颂自然和爱情,肯定生活,热爱自由,反对禁欲主义,推崇古希腊、罗马文学,倡导用法兰西语代替拉丁语写作,强调向希腊语和拉丁语假借词语,对法国民族语言的统一和民族诗歌的建立作出了贡献。他们模仿古人,艺术上追求典雅风格,但轻视民间文学和人民语言,并强调作家必须“出身高贵”,带有明显的贵族偏见。
文艺复兴
文艺复兴运动是指在复兴古希腊、罗马文化的口号下,欧洲资产阶级掀起的反封建、反教会的思想文化运动。它于13世纪兴起于意大利,逐渐扩展到欧洲,16世纪发展到高潮。资产阶级从被排斥的古希腊、罗马文化中发掘积极因素,用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哲学抨击教会的唯心主义哲学;以现实主义精神强烈、生活气息浓郁的古代文学反对神秘的、奇迹色彩浓厚的封建文学;用古代形象生动、体态优美的雕刻、绘画否定形象呆板、缺乏生气的宗教艺术;用维护私有财产的罗马法来论证积累财富的合理性。其实质是反对封建观念、摆脱中世纪宗教教义和封建思想的桎梏,建立适应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和资产阶级需要的新思想新文化,是西方近代文化的开端。文艺复兴的指导思想是以“人”为中心的人文主义。文艺复兴的三个代表人物是但丁、彼特拉克和薄伽丘。
爱尔兰文艺复兴
19世纪末至20世纪20年代,爱尔兰人的民族意识高涨,开始寻求民族独立。与政治上的民族独立运动相呼应,爱尔兰的作家为复兴爱尔兰的民族文学、语言、艺术大声疾呼,并创作了大批表现爱尔兰人民生活、反映民族精神的作品,形成了一场蔚为壮观的文艺复兴运动。这一运动的中心人物是著名的爱尔兰诗人、剧作家威廉·勃特勒·叶芝。
爱尔兰文艺复兴运动的突出成就主要是在戏剧方面。1904年春建立的“阿贝戏院”可以说是爱尔兰文艺复兴运动的摇篮;以叶芝为首的“爱尔兰戏剧协会”的成立则为民族戏剧的发展组织了队伍;1902年首演获得成功的叶芝的《胡里痕的凯瑟琳》为爱尔兰民族戏剧的繁荣揭开了序幕。诗歌方面,叶芝继承英国浪漫主义的传统,以民族诗歌形式描写爱尔兰人民的生活,在诗中讴歌爱尔兰传奇中的英雄和神,对其余诗人影响颇大。其他重要的诗人有帕德雷克·科勒姆、唐塞尼爵士等。小说方面有代表性的作家是詹姆斯·乔伊斯,他的《都柏林人》、《尤利西斯》深刻地反映了爱尔兰的社会现实;詹姆斯·斯蒂芬斯的《金坛子》曾是传诵一时的佳作。此外,弗兰克·奥康诺、肖恩·奥费林的小说创作也反映了爱尔兰人民的生活。
日本文艺家协会
日本文艺家协会是日本文艺家的民间组织,在著名作家菊池宽的倡导下,于1926年1月由小说家协会和剧作家协会合并而成。协会成员包括小说家、剧作家、诗人、评论家、歌人、俳人等,由菊池宽担任第一任会长。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在日本军国主义政府的压力下,协会被迫解散,由所谓“日本文学报国会”所取代。1945年战争结束后重建,改称日本文艺家协会,仍由菊池宽担任会长。1948年3月菊池宽逝世后,广津和郎、青野季吉、丹羽文雄、山本健吉曾先后担任会长,著名作家石川达三、井上靖都曾担任过该协会的理事长。
日本文艺家协会的宗旨是维护文艺家的权益,互助互济。协会出版《文艺家协会新闻》,每年编纂《文艺年鉴》、《创作代表选集》、《戏剧代表选集》和《文艺评论代表选集》等各种作品选集。另外还设立健康保险工会,负责同有关宣传出版机构签订著作权协定等。日本文艺家协会最高领导机构为理事会,下设税收对策、著作权、外事、言论自由、互助、国语调查等15个委员会。
苏联作家协会
苏联作家协会是由苏联作家组成的全国性创作团体。20世纪20至30年代初,苏联作家的创作团体很多,其中最大和最有影响的是全苏无产阶级作家联合会联盟。1934年8月17日至9月1日,在莫斯科举行了第一次全苏作家代表大会,并成立了苏联作家协会。高尔基到逝世前为止一直领导着苏联作家协会的工作。高尔基去世以后,斯塔夫斯基、法捷耶夫先后任作家协会总书记。从1954年起,苏尔科夫、费定、马尔科夫先后任该协会第一书记。
苏联作家协会的会员包括散文作家、诗人、剧作家、批评家和文艺学家、翻译家、儿童文学作家、民间文学工作者等。该协会的组织机构为全苏作家代表大会、理事会和中央检查委员会,是一个领导了15个加盟共和国的作家协会,它管辖的出版社和机关报刊有苏联作家出版社、《文学报》和11种期刊。苏联作家协会还设有高尔基文学院、全苏文学宣传局、青年作家文学顾问处、中央文学家之家、苏联文学基金委员会和全苏作家权益保护委员会等。
朝鲜作家同盟
朝鲜作家同盟是朝鲜文学艺术总同盟下属的由作家组成的社会团体,1946年成立。任务是组织作家学习、体验生活和创作;评议作品;培养新人。下设小说、诗歌、评论、儿童文学、古典文学、外国文学等分科委员会。机关刊物有《朝鲜文学》。
诺贝尔文学奖
阿尔弗雷德·伯恩哈德·诺贝尔是瑞典著名的发明家和化学家,1833年10月21日生于斯德哥尔摩,1896年12月10日因心脏病在意大利的圣雷莫逝世。诺贝尔在1895年11月27日写下遗嘱,捐献全部财产3122万余瑞典克朗设立基金,每年把利息作为奖金,授予“一年来对人类作出最大贡献的人”。根据他的遗嘱,瑞典政府于同年建立诺贝尔基金会,负责把基金的年利息按五等份授予获奖者,诺贝尔文学奖就是其中之一。
诺贝尔文学奖授予“最近一年来在文学方面创作出具有理想倾向的最佳作品的人”。奖金由斯德哥尔摩诺贝尔基金会统一管理,由瑞典文学院评议和决定获奖人选。因此,院内设置了专门机构,并建立了诺贝尔图书馆,收集各国文学作品、百科全书和报刊文章。曾获得过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有日本的川端康成(1968年)、智利的聂鲁达(1971年)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