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子百家是先秦至汉初各个学派的总称。《汉书·艺文志》著录各家著作“凡诸子百八十九家,四千三百二十四篇”。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时期,也是我国历史上文化繁荣的时期。
这一时期,由于生产力的发展,奴隶制度的崩溃,新兴地主阶级的勃起,官学转向私学,学校教育移入民间,使社会发生了急剧变化。各个阶级、阶层的代表人物,如孔子、墨子、庄子、孟子、荀子等,出于维护本阶级和阶层利益的需要,纷纷提出自己的主张。各种学说、各种流派竞相出现。他们的理论有的尖锐对立,有的大同小异,有的则小同大异。集中表现在尊天命、信鬼神与反对宿命论的斗争;尊礼教、尚孝道与实行法治的斗争;面向观实生活与超然物外的斗争;过分强调物体的“同”和“异”的形而上学与全面观察事物,重视“名生于实”、“取实予名”的唯物论的斗争以及“性善”与“性恶”、“任人唯亲”与“任人尚贤”的斗争等。
这些理论分别代表了没落奴隶主贵族的思想,上升中的平民阶层和农民、手工业者的观点和战国中叶后地主阶级的要求。《庄子·天下》篇说:“天下之人各为其所欲焉,以自为方。”说明当时阶级矛盾的特点和复杂性。在不同学派之间,诸子虽然各持己见,互相批判;
但有些也相互吸收和影响,有些还逐步走向综合的途径。而在学派内部,则既有继承,又有发展。思想文化领域,五光十色,绚丽多彩,呈现出百家争鸣的局面。
春秋战国时的诸子百家,距今已经2000多年,尽管他们的学说、观点是为他们的政治目的服务的,有其阶级的历史的局限性;但是,他们在学术上的贡献则是多方面的。他们的著作不仅在哲学、逻辑领域,国家与法的学说等方面有很高的成就,而且在自然科学和经济学方面,也有着丰富的内容。
诸子的著作是我国古代珍贵的文化遗产,他们学说的不少命题成为后代一些学说的萌芽形态,后来的学者大都从这里吸取思想材料或理论形式。诸子散文是中国上古散文的典范,它们不仅有深邃的思想内容,而且在写作技巧上有很高的造诣。如墨子文章虽然看起来缺乏文采,但逻辑严密,条理分明,具有很强的说服力;孟子文章则文采华美,清畅流利,尤以气胜;庄子的文章另具一格,瑰奇曲折,如行云流水;荀子是反对华而不实的,他的文章质朴简约,剖析事理极为透辟。历代史学家和散文家,如司马迁、班固、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轼等,无不从他们的著作中吸取营养,学习技巧。
关于对诸子百家众多派别的归类,司马谈著《太史公自序》“论六家之要旨”中已提到阴阳家、儒家、墨家、名家、法家和道家。刘歆总群书,将诸子言论归为十家。《汉书·艺文志》则根据刘歆《七略》,把儒家经典列入《六艺略》中,另外在《诸子略》中把先秦至汉初各学派分为儒、道、阴阳、法、名、墨、纵横、杂、农、小说十家,进而说:“诸子十家,其可观者,九家而已。”由于阴阳家、农家著述遗失太多,纵横家的言论多属汉代人对战国时合纵连横外交功过的评述,且有人认为名家存在形而上学片面性,小说著作多出于“街谈巷语,道听途说者之所造”,九流十家渐渐成了五流六家。
其实,阴阳、农、小说、纵横四家的言论,除阴阳家的言论尚待发掘外,其他三家稍事收集即能找到足以代表其主要思想的篇章和论述。
今人寇崇琳经过多年潜心研究,编译了《诸子十家选译》(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正是在这方面的探索。比如,他收集的《吕氏春秋》中的“上农”、“辩土”、“任地”、“审时”四篇,《管子·地员》一篇和《孟子·滕文公》(上)中“有为神农之言者”一篇,及清代人马国翰在《玉函山房辑佚丛书》中所辑《神农》中几篇先秦农家著述,就基本上反映了先秦农家思想的主旨。
目前,我们在坊间见到的诸子全集或选集,大多以书名、篇名或诸子代表人物进行排序,也有将经书和代表人物交叉排序的。
而《诸子十家选译》为了集中表达各家主旨,它既不以诸子代表人物分类排序,也不以诸子著作排序,而是以《汉书·艺文志》所谈十家分类,收集诸子各家文章、言论,按思想立论分别编入各家。无论是哪一家代表人物,他的言论和著述论及某家即归入某家。比如名家,除收有惠施、公孙龙子等代表人物的言论外,还收有管子、荀子、墨子关于形名观点的言论。十家中现存阴阳家言论太少,没有单列,而以兵家代之。《孙子兵法》是我国兵书的始祖,《司马法》、《墨子城守》等都是军事学说的重要文献,至今仍闪烁着思想光芒。作为一家与其他九家并列,似无不可。这也是一种尝试,有待进一步在实践中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