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其实便是拿来主义。好的、对自己的发展有利的,我们要拿来;坏的、对自己发展不利的,我们要统统拒之门外。这样,我们才能够成长为交际精英。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听过《夫妻相》这首歌:“我们会长得越来越像,有人说这叫做夫妻相,两个人的表情互相模仿,两种思想合并成信仰……”日常生活中我们不难发现,一些长时间生活在一起的夫妻,在外貌、语气和某些动作上很相像。这是由于双方的生活习惯、饮食结构相同,时间久了,夫妻俩相同的面部肌肉得到锻炼,笑容和表情逐渐趋于一致,让两个原本迥异的外貌,看起来也有了相似之处。
事实上,长时间生活在一起的夫妻,不仅在外貌上会趋于相同,两人磨合久了,一举手、一投足间就会有很多的神似之处,此时彼此的内心世界就会产生共情。
夫妻之间如此,相处久了的朋友之间亦是如此。通常两个好朋友对一件事的看法会莫名的相似,这就是为什么两个志同道合的人最容易成为朋友。因为目标一致的人容易对彼此的内心世界产生共情,从而产生惺惺相惜的感觉。
但是人与人之间总归是不同的,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有自己的思想,有别人无法体会到的感受。因此,在跟别人的内心世界产生共情的同时,绝不能因此丧失对自我的判断。
战国末年,李斯在求学中初见韩非时,便断定他是自己今生遇到的第二个注定不朽的重要人物,第一个是他的老师荀卿。而韩非见到李斯时也是感觉眼前一亮。当韩非介绍完自己时,李斯近乎癫狂地兴奋。两人坐下摆了会儿龙门阵,均有相见恨晚之意。
接下来的日子,韩非以他独特的贵族视角和超凡的才学,将李斯领入一片全新的天地。李斯也像一块贪婪而高效的海绵,迅速地把他所接触到的知识吸收消化。
日后,李斯在回忆起这段美好的求学岁月时,这样评价他和李斯的关系:“不遇韩非,李斯不得为李斯。”虽然李斯和韩非的内心产生了强大的共情,但是李斯并没有因此丧失自我,他知道自己七年之学是为了什么,知道自己真正的目的何在。韩非贵为韩国公子,自然是要东归,而自己要去的是强人遍地的秦国,他不做鸡头,也不做牛尾,他要带着锋利的寒光直奔牛头而去。
最后,李斯凭借自己的智慧和勇气,协助秦始皇一统天下,名垂青史。试想如果当初李斯丧失对自我的判断而随韩非入韩,那恐怕载入史册的就另有其人了。
可悲的是,并不是所有人都明白这其中的道理。当下有些人宣称追求个性、宣扬自我,实际上却容易受到他人的影响,失去自我判断的能力。比如如今普遍的追星现象,不一定是真的喜欢某个明星,只是因为他现在红,别人都喜欢,所以我们也喜欢。其实追星的行为并不值得反对,因为在追星的过程中,我们会对那些明星产生敬慕,从而会不由自主地去学习他们身上的优点,激励自己不断向偶像学习,用他们的成功鞭策自己,这是一件好事。但是如果追星的过程中盲目崇拜、失去自我,就不是一件值得肯定的事了。
能够找到和内心世界产生共情的人是一件幸运而且幸福的事,这不仅仅是一种对他人的关切和接受,更重要的是我们能设身处地地感受别人的情绪,并以恰当的方式表达出来,让彼此更加亲密。但是共情并不代表共体。我们要有自我分析和判断能力,有自己的原则和底线,有自己独特的个性,才能赢得他人真正的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