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外地旅游,要懂得当地的一些俗语,才能更好地与当地人沟通。同样,与人交谈时,尽量使用对方熟悉的语言,并运用对方易于理解的表达方式,对方才能轻松领会你渴望表达的意思。由此可见,人际交往重在因人而异。
我们都有过这样的感受,将自己的名字或者自己熟悉的人的名字放在一堆人名里面,即使字体很小很小,我们却总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找出来。同样,两篇相同主题的文章,对用自己熟悉的语言来表达的那篇,我们往往最容易理解、记忆。
记得初学古文的时候,老师往往先让我们记忆翻译过来的现代汉语,然后再背诵原古文,结果我们常常是已经将现代翻译背诵得滚瓜烂熟,而古文依然不能成诵。面对这种情况,老师常常被我们气得大发雷霆:“你们就不懂得变通啊,不就是换句话来说同一个意思吗?用心点背……”现在想来,这不过是熟悉的语言更容易被人理解和记忆这样一个普通的规律在作祟罢了。
在社会中和人交往,完全不同于学习古文,不必去为了考试一字不差地背诵,但我们却有同一个目的——理解。古文要理解,更要在理解的基础上一字不错地背诵,并且背诵相对于理解更重要。与学习古文不同,生活中的理解比如何表达更重要。这就要求我们要充分利用对方熟悉的语言,让对方迅速理解自己想说的话,而不是要苛求如何表达。
斯沃普的故事足以说明这一点。当斯沃普还只是一家美国西部电力公司的小职员的时候,他为了当上分公司的经理,工作十分努力。然而在斯沃普事业发展到最关键的时刻,他竟然因为一次竞争错失了一笔重要的生意。
当时斯沃普和卡内基竞争一笔生意,为了拿下这个项目,斯沃普精心策划了一套竞标方案,但是让人感觉无奈的是,这份精心制作的策划案,却让斯沃普失去了这笔生意。原因就是这份策划案没能从普通人的角度,运用人们熟悉的语言来表达,对非专业人士使用了专业术语,因此不能很好地让对方理解斯沃普的意图,最终让卡内基抢得了这笔生意。
后来,基恩·萨姆回忆起这件事时曾说过:“看上去,好像他应该重新上一课了。斯沃普从一名工程师而非普通人的角度来写这份报告,那篇报告中的公式、详细的数据对于公司的领导们来说就像天书一样,所以另一家竞争对手才这么轻松地拿到了合同。”
商场如此,日常生活中我们与人交往时更是如此。运用对方熟悉的语言,让对方迅速理解你想说的话,要比追求巧妙、完美的表达重要得多。的确如此,通常来说,熟悉的地方、熟悉的语言才更能引起人们的兴趣。
不知道你是否有过这样的体会,走在大街上,当听到熟悉的歌曲的时候,会不由自主地放慢脚步。同样一种悲剧,发生在我们身边,要比发生在美国、西伯利亚更能引起身边人们的同情。当我们给朋友照相的时候,往往最美的瞬间是对方最熟悉、最擅长的姿势,而不是那些刻意摆出的“漂亮”动作。
这就是因为熟悉才更容易理解。所以当一个聪明的人在想把自己的想法和意见表达给对方时,会将重点放在想方设法运用对方熟悉的语言上,让对方更容易、更迅速地理解自己想说的话。
要知道当对方根本不知道你在说什么的时候,就算是再美妙、再动听的表达,也是毫无意义的。就好像金玉其外,败絮其中,就好像漂亮外衣下丑陋的灵魂,这些是如何也不会引起人们的好感的。因此请记住:熟悉的语言才更利于双方的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