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成长需要父母悉心的关怀和照顾,需要与父母的交流和沟通。父母要关注孩子的心理需要,拿出一定的时间和精力去了解孩子,与孩子交流、沟通。
利利放学回到家,家里和以往一样的热闹,妈妈又和她的牌友们围坐在麻将桌边“码长城”。妈妈听见动静,头也不回地说:“利利回来了?妈忙着呢,你快去做作业吧,乖!”利利应了一声,自己进屋了,听见一个牌友在跟妈妈夸她:“看你这女儿多省心!”妈妈喜形于色地笑着:“是啊,是啊,我女儿从小就乖、成绩也好,一点儿也不用我们操心。所以,我才能放心地玩呀。”
利利在妈妈和牌友“哗啦哗啦”的洗牌声中,做完了作业。走出房门,她小声地问妈妈:“妈,爸爸回家吃晚饭吗?”利利问了几遍,妈妈才听到,抬头看了一眼挂在墙上的钟表,有些惊讶地说:“呦,都快七点了,怎么一点都没觉得。利利呀,你爸爸有应酬,晚上不回来吃饭。妈妈忙着呢,你自己弄点儿,要不出去买点儿什么回来吃吧,啊?”说完,就又低头回到她的牌局里。
利利没有再说什么,也没有给自己解决晚饭,回到房间里,呆呆地坐在那里。她知道,说什么都没有用处。反正妈妈只会说:“反正你的学习我们也帮不上什么,你的学习也不用我们操心。对你,我们放心。”如果爸爸在家,也会说:“别怪爸爸每天忙着应酬,我也是没办法,得挣钱供你上学呀。只要你能读,上到什么时候爸爸都供你,硕士、博士,哪怕以后出国。爸爸再忙再累也认了。”利利想着想着,眼泪不禁悄悄地流下来。
父母觉得孩子的学习没有问题,又很乖巧、懂事,也不对父母提出什么要求,就可以不管她太多。对孩子缺乏关怀与照顾,欠缺交流与沟通。
孩子的成长需要父母悉心的关怀和照顾,需要与父母的交流和沟通。这不是说只有问题孩子才需要,只有孩子出现问题或是孩子提出问题时才需要。有些父母觉得,只要孩子学习好、听话,也不惹是生非,就可以万事大吉、放手不管了,而整天忙于自己的事情,完全忽视孩子的感受。孩子在这样的环境中长大,由于缺乏父母的关怀、照管和与父母的沟通,会使孩子因为感受不到父母的爱而备感孤独、寂寞、空虚,心理压力无法排解,往往会出现性格孤僻、心理紧张和自闭的倾向。也会因为成长的经历中缺乏关爱、理解,而处世谨慎、多疑,很少关心和体贴他人,外表冷漠而内心缺乏自信,与人交往、沟通困难。
父母要关注孩子的心理需要,拿出一定的时间和精力去了解孩子,与孩子交流、沟通。孩子学习好不等于就没有问题了。学习好的孩子,有时要承受比其他孩子更大的压力,怕成绩下降父母失望,怕自己努力得不够,怕被别人超过等。所以,更需要父母帮他减轻这种心理压力。
对于学习好,看起来乖巧懂事,很少对父母提要求的孩子,尤其要给予关注。有些时候,这种性格内向的孩子,不会主动地把心事说出来或用其他方式自我排解,往往心理的压力、困惑更多,更容易造成孩子的一些心理障碍,出现心理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