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孩子提出的问题,父母也不知道确定的答案,应该诚实地向孩子说明,告诉他人的知识总是有限的,父母也一样。然后和孩子一起去寻找正确的答案。这样并不表明父母没能耐、没面子,反而给孩子树立了一个“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的榜样,让孩子知道人永远需要学习、提高的道理。
女儿在读一本有关思维训练的书,书上有一个有趣的问题:铅笔都可以做什么?让女儿觉得很新奇。
女儿拿着书,兴高采烈地来找爸爸:“爸爸,问你个问题。铅笔都能做什么?”爸爸想都没想,就说:“铅笔?能写字呗。这种问题还用问。”女儿说:“不对,铅笔还可以做很多事。书上说,还可以做尺子画线,当小棒子够东西,可以做礼物送人,铅芯还可以当润滑剂,好多好多呢。你接着想想,还有什么?”爸爸说:“这叫什么问题呀。这些就是给你们小孩启发思维的,我现在忙着呢,没工夫回答你这些小孩子的问题,自己看去吧。”
女儿撇撇嘴,有些失望。可忽然,她又想起了什么:“爸爸,我还有个问题。铅笔是用什么做的?”爸爸想想,敷衍地说:“外面是木头,里面的铅芯是……好像是石墨吧,还有什么别的。”女儿的兴趣上来了,穷追不舍地问:“还有什么,到底还有什么呀?”爸爸有些不耐烦了:“爸爸也记不清了,就是石墨吧。行了,你自己玩去吧。”可女儿没有注意到爸爸的情绪,又有新的问题来了:“那石墨原来什么样,怎么才弄得这么细的?外面的木头和里面的铅芯又是怎么才能到一起去的?是用什么样的机器做的?”
这回,把爸爸问住了。爸爸想了想,不知道该怎么回答女儿,眉头一皱、手一挥:“你烦不烦,哪儿这么多问题?别缠着我没完,自己该干嘛干嘛去!”
孩子提出问题,是因为他对这些事物有着浓厚的兴趣。孩子的问题越多、提问的范围越广,越说明孩子善于观察、爱动脑筋,这应该是让父母高兴的事情。如果父母因为种种原因,制止孩子提问题,会挫伤孩子的好奇心、探索精神和学习知识的兴趣。
当孩子总是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或是让父母感到非常的幼稚、不屑,或是父母正在忙别的事情,或是因为父母也不知道确切的答案而难以招架时,父母常会感到不耐烦、没面子,而粗暴地制止孩子提问。
父母因为回答不出孩子的问题而恼羞成怒,会让孩子觉得父母非常没有道理,只顾面子而不肯承认自己的不足,是一种不诚实的表现,甚至从此不再信任父母。
正确对待孩子的问题。即使孩子的问题很幼稚,或是根本不着边际,也没必要表现出不屑和嘲笑,要正面的、认真地回答他的问题,不要敷衍了事,或是耐心地告诉他,他提的问题有哪些不合理的地方。
有时父母不一定马上告诉孩子答案,但可以给他一些提示,鼓励孩子自己去查找、发现答案。这对于促进孩子学习、开发智力、提高能力、掌握学习技巧都是有好处的。
有时孩子向父母提问时,可能正是父母有工作或家事非常忙碌的时候。父母应该耐心地把原因解释给孩子听,鼓励他不要依靠父母,争取自己去找到答案;或是告诉孩子,自己的工作、家务需要多久可以完成,让孩子等待一段时间,再来与父母探讨问题。而且,一定要兑现这个承诺,在完成了手边的事情以后,来回答孩子的问题或是帮助孩子寻找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