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工的作用不能离开对科技新知识的运用,只有新科技的运用,才能促进手工创造的思想提升和新作品的产生。手工的运用是和新技术的创新分不幵的,新产品的需求成为人们追求的目标时,初期状态只是一种感觉,一种急需提交或改革的生活感受。这种需求是不确切的,但已经形成一种需求的状态,并且这种状态被众多的人关注,围绕解决问题的思考就展开了,人们会为这种问题的解决想出许多办法,但真正解决问题的方法就是新产品或工具等陆续产生。如果人们百折不挠地去解决诸多技术性的问题,产品的成功也为期不远了。手工在其中为实验、思考、设计、完善、试制等活动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有时因为一个灵巧的设计会使人们兴奋不已,信心倍增。有许多只手在那里创造比许多张嘴在那里说要强过许多倍,技术的灵巧来源于手对脑的启动,然后转为脑筋的悟性,动脑的效率也真正发挥出来。分析和综合运用已有知识的结果,会为勤奋的劳作者带来许多新思想和新技术的设想,鼓励创造者继续研究发展下去是科技发展的根本基础。
手工的劳动是人依据拥有的劳动条件进行工作的生存方式,但这是广义的称谓。而许多状态下人是利用个人所具有的知识和生产条件进行各自的工作,创造性的劳动也就在具备的条件下利用特殊的技巧技能进行设想性的劳作,使个人所具备的知识潜能发挥出来,无论技术还是知识,人们受条件的影响是很大的,人的智慧与手的灵巧也受此熏陶形成不同的知识体系。想象力的发挥与渐进式发展也一样被环境条件启发而做出相应的配合。在各种环境条件下成长起来的人想象思维是不同的,动手的技巧和方法各自有别。线描的行为在期间培养和运用,又能将其想象能力发展综合,为创造具备了条件。这种线的设计刻画不但能有效地帮助它的手工技巧,又能结合电脑技术整合为生产力,而且为个体将来的成才或在某一领域做出成绩奠定了基础。
手工的作用就是对现有条件做合理的运用,不论处在何种条件,人们总会用已有条件的有限资源做出惊人的作品。如瓷器、青铜器、香包,剪纸,泥塑,糖葫芦,面人。还有篆刻,木器,草编是手工作品,而船舶、飞机同样是手工智慧的结果,手工对人创造智慧的开发具有很大的潜力。
(第三节)线描、手绘与设计
线描是手工劳动的一部分。线描的种类繁多,其中手绘线描是绘画艺术的重要基础,又是设计及其他行业初始设计和设想的行为方案,在日常生活中没有线描参与的事物几乎很少。
在现代化生活中,线描更是我们生活和工作学习的重要手段,没有运用线描的能力,就会使我们的所作所为大打折扣。虽然电脑的运用,日常并见不到人们在做事之前,首先要手写或手绘一个方案再进一步行动。但是,人们在生活社会中总是在找那适合自己条件的活动方式中的那一条线,这个线的起始到运行都关系到事情的成败,关系到人们运用自己感觉判断力和感受生活,把握行动的能力。
线描是手绘的基础设计,手绘的创造性与生活感受的表达是以个体因素为特征的,劳动过程是个性的,有严格程序的,又是自由的,可伸展的劳动。程序性强,调理清楚,是培养感受能力和组织能力的重要手段,线描源于物而寄于情,紧系着人的心灵与物质的关系,手绘线描体现了在心理状态下对物质世界的反映,坚定了人对物质世界的信心。大致线描在产生时要经过一系列的心理思维活动。
自然界——观察自然——感觉——直觉——感受——判断、智慧。
其中感受多包含:感觉的多方面、多种选择,感受到困难、问题的结构;多种选择有:智慧选择,感悟与突破(实效与行动),焕然一新的思路。
美国经济学家凯恩斯说过:“信心之崩溃,对现代经济生活打击最大”。线描在初期思维感受活动,正是树立创造活动中建立信心的一个过程,在这一系列思维意识的选择中,排除了许多的似是而非和不确定的因素,在物质与现实世界中已经做出了一定合理的选择和判断,坚定了作者的勇气和完成一个成功设计的信心,这种信心将是他创造的思想基础和成功重靳认识夺工的智的源泉。
人是最高级的智慧生物,通过眼、耳、鼻、舌、皮肤感知接收客观外界事物的客观信息,通过神经系统接收信息,由大脑细胞对其进行储存、记忆、加工、处理、重组、创造所形成的信息因素,意识形成后由大脑储存或支配人的一切活动。感知、认识客观事物规律,创造、发明新的客观事物,人类意识的创造性是人的本质属性,人们运用工具和工具的改善也是本能所在,只有人们对这种工具的运用和改造及其创造性能力发生的阻力较大,条件受限太多时,才暂时放弃或承受永久放弃这种本能。
人在儿童时期的涂鸦作品,天真烂漫、想象丰富,然而在他成人之后却没有了那样的想象力。是什么原因影响了他们的想象和图画能力的丧失呢?产生这种能力的丧失是多方面的原因造成的。一个原因是实证,在儿童逐渐成长的过程中,通过数学等文化课的学习,实证的概念初步占领心理空间,这使他逐渐感觉到自己所描画的形态与实物形象相距甚远,这种观念被其父母及老师,周围的人认可和赞同,最终使他放弃这种图形的努力。以致使他在许多年之后会为其儿时的图画感到惊慌,取得相应的成绩,而图形能力(包括感知力)却丧失很大。第二个原因是社会环境。在儿童时期随意乱写乱画或许会被大人们称赞和认可,而年龄稍大时再去画想象画,会被斥责为不务正业。文化知识学习负担及任务也不允许他再去有时间画一些想象的东西。第三个原因是技与艺的理论观念影响到人的图画能力的发展。线描手绘被理解为描绘真实形态和绘画艺术技巧的基础知识。艺术与社会工作、科技生产相分离的观念始终是整个人类文化史上唯一的观念,将线描隔离在社会生产之外,认为线描就是练习当画家,其他能力都与线描无关,线描及审美是画家艺术家的事,其他行业的人就没有必要去做。持这种观念的人是普遍的,即使有些人通过线描彩绘取得了组织能力、思辨能力、创造思维能力的提高,它也不会承认它所具有的能力与线描绘画有关。第四个原因是实用主义的职业技能教育观念普遍地存在,过早地考虑今后的工作需要而放弃线描活动,将其简单理解为玩耍。第五个原因是“学而优则仕”的观点和政策,普遍地使社会看不起劳动和与劳作有关的创造和技能训练。中国的传统文化观念,使知识分子与劳动创造分离长期占领着社会空间,使知识阶层脱离于生产之外,严重影响着科技创造在中国的发展,也使线面手绘被社会抛弃的一个原因。纵使有非常多的艺术爱好者从事素描和绘画的学习,也不能改变线描和劳动创造脱节的局面。况且他们的学习是为了离开劳动,进行纯艺术的学习和工作。线描在工作和生活中的运用不是直接的,多数情况下是抽象或者隐形的,这种隐形的语言被充分运用时,将是科学进步、人类幸福的时刻,它将使人的创造行为具体而有效。线思维与手绘的创造性智慧长期以来只停留在书写的笔墨纸面上,不能同科技探索联系起来,长于线描的人们由于满足于笔墨的精神因素而忽略对生活实用的创造。使设计领域长期关注于西方文化的研究,而忽略中国传统科学与现代科技的结合探讨,设计思想就缺少新意,缺少独立思维和创造。使设计的形象思维在模仿中兜圈子,缺少创新意识和自然科学规律的有机结合。线意识的忽略并不能磨灭它的存在,只能使人们在古人的线描成就中束缚了形象思维的能力。或者喜爱就模仿、照搬;或者排斥,不予采纳。任何态度都影响着我们创新的成就和能力的突破。
长期以来养成的单一思维和单向思维方式,使人们安于简要明快地认识和思考问题。而事物与物质世界并不以人们的忽略而丧失其复杂的自然特征,人们习惯于思考的惯性方式就很难适应事物发展的需要,普遍的社会创造性就发展不起来,创造的设计环境需要培养。在单向思维形成着普遍共识与环境中,面概念和面意识很容易被理解被接收,而形成共识。反过来制约和遏制线性创造的个性体质和个性设计与研究的发展,损坏线形创新意识的环境养成。线形的创造承认个人的贡献与突出才能,并且关心这条思路的发展与完成,其形态不形成统一的认识和承认的迫切,而并不影响其主体的形成与整体创造的实现。尽管这种表面看起来并不怎么整体和光滑,但却能充分发挥每个创新设计个体的能力和智慧,互相包容和欣赏各方的成就,并可借用各自成功的经验发展自己,不至于形成大面积的碌碌无为。“武大郎开店,见不得大个子”的局面。
线描在创作的历程中孕育着文化,讨论着生活的感受和需求,这种深藏于人们心中的一种隐隐约约的需求,发自于内心,孕育着感情,交流在共同理想之中。这种酝酿通过言语或者线描形式不时地反映出来,手绘表现深层内心的精神情感的文化作品目标就达到了,也可能通过对形态的追求显露出来,达成了某一种需要。这既是一种需求,也是盘根问底的思考,同时会转换成一种信心和精神,为设计提供了可能性和创造的土壤,为科学技术和掌握科技知识的人们提供了发挥才能的机会。设计预示着行动,行动必须“意在笔先”,有需要和目标,没有好的、真正的需求欲望,设计有时候就会打折扣或叫做有无必要。生活中的需求所产生的设计和创造的需要是多方面的,就像人需要穿衣所产生的服装制作、布料工艺、服装文化等。需要安全就产生了门的需求、警察的保护,需要运输就产生了修路和车的生产。需求是根本,酝酿着市场和工作,提供着才能和智慧表达的位置和条件。在“曾经的年代”,人们因为此种需要而掩盖了另一种需求,有时谓之“牺牲”,实际上是牵强的、不公平的。“牺牲”和“贡献”不同,贡献是在某件事物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得到称赞和被崇拜、被感激,或者无报酬,但有了明确的表示。“牺牲”却是白白地牺牲了应有的需要和报酬,有时还要搭上荣誉。往往在体面的顾全中,使许多人做了这种无谓的“牺牲”,同时影响和耽搁了事业。需求被掩埋、改变方向与改变目标的事情是经常发生的,这种行为同时产生虚假的设计和产品,只强调感觉而压抑感受,图虚表而抛弃内心的渴求。孤注一掷的创新冒险是投机行为,不存在真正的生活需求和支持,设计也只能是圈套,不是善意的,根本不可能是持续发展前途的条线。
由绘画到产品设计基本过程如下:
动机目的主题思想、绘画内容思想情感生活情感与工作情感、社会基础生活需求生活必需品和消费品生活理想审美爱好,情感的物化行为意志想象、态度生活需求、消费内容、方式生产用品及工具改善生活品用途及式样消费方法及消费品审美性实用性科技含量市场条件受欢迎程度,使用效果消费信息反馈待改进的设备购买力绘画在一定历史阶段,反映着这个时代的生活,同时孕育着时代的理念和审美观念。绘画的创作来源于生活,是生活需要和愿望在心灵的反映。其内容与形式感的选择不只来自于作者的心源,多数情况下来自社会群体共同的生活感受和体会,是一定环境条件下人们同时关注的问题。在经济条件下,绘画也不可能丢弃人们的生活态度而违心地去追求利益的最大化,创作的目标也才可能被人们所接受。绘画创作首先感动着作者自己,表达内心之真诚与时间、环境下感受群体的理想,表达出一定的述说语言和心声,在观众中产生着共鸣与智慧的介入。这个创作智慧是社会智力共同酝酿的结果,虽然经艺术家之手将其展示出来,但还需要观众的讨论与参与使其聚集更大的智慧和精神。发出广大群众的呼声,才能产生持久和感人的力量。如旷野之古钟,震出心灵的呐喊,久久回荡在苍域空间。
绘画的这种过程酝酿着生活的升华与创造,是生活质量提升的精神、物质的共同感应。在发出新生活内容的标志性思考,为新设计与科技创造提供着良机,如果有才能的设计与制造业的跟进,那促成的创造趋势与生活理想的实观,就会为天才的创造者建立起非常优越的社会条件,使优秀的设计者有了展示才能的机会。艺术创造及开发若赶不上这种形式,就预示着该社会环境内人们共同想象力不足,群体智慧赶不上来,所谓的天才绘画或者其他的创造也都不可能实现。围绕生活需要展开的科技制造与开发就会走向模仿的道路,并由生活产品的模仿带动社会生活的模仿。
设计与科技创造是受到生产条件限制和原料的制约的,受条件制约的设计不可能像绘画艺术那样任凭想象力驰骋,遇到的困难之多是不可想象的且无法更改的,时间、经济、严密的配套工程与设备是不允许犯错和随便变更的。只能在文化创作领域建立可信的生活需要和与之适应的内容、产品目标、获得生活文化的支持。这个产品的大概雏形轮廓才能显示出来,需求目的越清晰,创造动机才能具体,设计才能更好地表现并顺利满足设计风格和社会效果。设计不可能鄙视线描绘画的想象力,因为需要绘画艺术为其创造社会的受众,绘画酝酿为整体社会文化活动。设计却不能,因为设计不能冒险,投机和冒险付出的代价太大。不是它欺骗消费受众,就是消费者冷落它。
文化为产品的设计完善铺设道路,也为产品的审美和使用奠定着基础,并为新产品的成功使用创造着环境和空间,扩大着使用规模。因为新产品的出现,也使文化创造树立了信心,人们的想象愿望得到实现后,更加坚定了创造的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