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什么是感冒?
答:感冒(commoncold),又称“伤风”、“冒风”、“流感”、“感冒”、“上感”,是风邪侵袭人体所致的常见外感疾病。
2.感冒可分为哪几类?
答:中医可将感冒分为风寒型感冒、风热型感冒、风寒夹湿型感冒、风热夹燥型感冒、外寒内热型感冒、暑湿型感冒、气虚型感冒、血虚型感冒、阴虚型感冒、气阴两虚型感冒、阳虚型感冒及时行感冒等多种类型。
西医依感冒的特点常分为普通感冒和流行性感冒(infuenza.简称流感);依病原菌的不同分为病毒性感冒和细菌性感冒;依致病因素及发病部位不同,可分为普通感冒、病毒性咽喉炎和支气管炎、疱疹性咽峡炎、咽结膜炎及细菌性咽-扁桃体炎等。
3.感冒会传染吗?是如何传染的?
答:是的,感冒会传染的,尤其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流行性感冒,是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易发生于春季,传染性强。流感的传染源是病人或病毒感染者,流感病毒存在于病人或健康感染的呼吸道分泌物中,主要通过空气飞沫传播。说话、咳嗽或喷嚏使病毒散播至空气中,易感者吸入后即能感染。
4.感冒的基本特点是什么?
答:普通感冒中医称“伤风”,是由多种病毒引起的一种呼吸道常见病,也是一种急性传染性鼻炎,其中30%~50%是由某种血清型的鼻病毒引起,其中以冠状病毒和鼻病毒为主要致病病毒。病毒从呼吸道分泌物中排出并传播,当机体抵抗力下降,如受凉、营养不良、过度疲劳、烟酒过度、全身性疾病及鼻部本身的慢性疾病等影响呼吸道畅通,容易诱发感染。感冒发作后易继发细菌感染。普通感冒多发于初冬,但任何季节,如春天、夏天也可发生,不同季节感冒的致病病毒并非完全一样。
感冒病例通常呈散发性,不引起流行,但易合并细菌感染。普通感冒起病较急,早期症状有鼻咽部干痒或灼热感、喷嚏、流涕,开始为清水样鼻涕,2~3天后变稠;可伴有咽痛、鼻塞、嗅觉减退、全身不适或有低热、头痛,常有鼻粘膜充血、水肿、有大量清水样或脓性分泌物等。若无并发症,一般经5~7天痊愈。
5:流感的基本特点是什么?
答: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病原体为甲、乙、丙三型流行性感冒病毒,通过飞沫传播,临床上有急起高热、乏力全身肌肉酸痛和轻度呼吸道症状,病程短,有自限性,老年人和伴有慢性呼吸道疾病或心脏病患者易并发肺炎。流感病毒、尤以甲型极易变异,且传染性大,即使是患过流感的人,当下次再遇上流感流行,也仍然会感染,所以流感容易引起暴发性流行或大流行。一般在冬春季流行的机会较多,每次可能有20~40%的人会传染上流感。甲型流感病毒因抗原转变而产生新亚型时,即能引起大流行,约每隔10~15年1次,乙型为4~6年1次,丙型则常呈散发。
6.全球流感大流行的历史情况如何?
答:早在公元前412年的古希腊时期,希波克拉底就已经记述了类似流感的疾病。到了19世纪,德国医学地理学家Hirsch详细列表记述了自公元1173年以来的历次类似流感的流行病爆发情况。明显由流行性感冒引起的第一次流行病发生在1510年的英国,后来又分别在1580年、1675年和1733年也曾出现过流行性感冒引起大规模流行病的情况。而对流感大流行最早的详尽描述是在1580年,自此以后,文献中共记载了31次流感大流行。其中,1742年至1743年由流行性感冒引起的流行病曾涉及90%的东欧人,1889年至1894年席卷西欧的“俄罗斯流感”,发病范围广泛,死亡率很高,造成严重影响。
自从上个世纪以来,全球已有五次世界性大流行的记载,分别发生于1900、1918、1957、1968和1977年。
1918年,一场致命的流感席卷全球,造成了2000万至5000万人死亡。尽管这场流感在美国被称为“西班牙女士”,但是它似乎首先起源于美国,有可能是从猪身上传播的。在那一年,近1/4的美国人得了流感,导致50多万人死亡,几乎一半的死者是健康的年轻人。平时流行的流感虽然没有这么致命,但是平均每年在美国也导致11万多人住院,3.4万人死亡。作为一种由病毒引起的传染病,流感没有特效药可治,可以注射流感疫苗预防,有效率为70%至90%。由于流感病毒极其容易发生变异,每年流行的流感病毒类型不一样,因此必须每年注射疫苗才能发挥作用。世界上又出现过三次以上流感大流行,即:1957年“亚洲流感”、1968年“香港流感”以及1977年“俄罗斯流感”。
在1957年开始的由甲型流感病毒(H2N2)所致的“亚洲流感”及1968年出现的由甲型流感病毒(H3N2)所致的“香港流感”爆发流行期间,各年龄组均易感染,死亡率升高,65岁以上老年人尤为显着。在具有高危因素(如心肺疾病)的人群中也出现了较高的死亡率,这两次流感均波及世界多个地区。据美国公布的统计数字,在1957年“亚洲流感”流行期间,美国共有7万人因此死亡。而在1968年“香港流感”流行期间,共有3.4万人在美国因感染致死。1977年11月至1978年1月在苏联发生的由甲型流感病毒(H1N1)所致的“俄罗斯流感”流行。1978年1月,“俄罗斯流感”开始在美国在校学生及征募的新兵中爆发流行。至1978年冬,其他许多国家也纷纷出现感染流行。
最近一次流感流行为今年3月以来从墨西哥暴发的甲型H1N1流感,世界卫生组织已将流行趋势提升至5级,目前仍有继续流行趋势。截至北京时间5月23日日12时,世界卫生组织确认全球44个国家和地区共有11168例甲型H1N1流感确诊病例,其中包括死亡病例86例。
我国从1953年至1976年已有12次中等或中等以上的流感流行,每次流行均由甲型流感病毒所引起进入80年代以后流感的疫情以散发与小暴发为主,没有明显的流行发生。但今年的甲型H1N1流感已经传入我国大陆及香港,有可能引起大流行,须引起高度警惕。
7.感冒好发于哪些人群?
答:每个人在任何情况下,都有发生感冒的可能,每人每年平均患感冒约2~5次。但尤其好发于以下人群:①全身营养不良者;②免疫功能低下者;③进行放疗、化疗期间的肿瘤患者;④长期应用免疫抑制剂的某些慢性病患者;⑤婴幼儿;⑥老年人;⑦孕妇。
8.流感疫苗有何作用?如何接种?
答:由于流感病毒变异较快,人类无法获得持久的免疫力,故而每年都有流感暴发流行,因此,每年都必须设计新的流感疫苗并重新接种,从而使之与正在传播并预期可能引起下一次流行的病毒相匹配。在流感流行季节,接种流感疫苗预防效果明显,不仅能减少25%~39%的住院人数,还可使总死亡率降低39%~75%。
对于儿童、老年人、患有心肝肾等脏器慢性疾病人群、经常接触流感人群的医护人员等易感人群,尤其应考虑接种疫苗预防。接种时间以每年10至11月中旬为宜。总的来说,灭活疫苗安全性很好,但反应性各有差异。其中有15%~20%的接种者会有持续1~2天的局部反应发生,最常见于年幼儿童。少数受接种者在接种后6~12小时内会出现发热、全身不适或肌肉疼痛等一过性全身反应。
9.什么是人感染禽流感?
答:要想弄明白人感染禽流感,首先得了解禽流感。禽流感是由A型流感病毒引起的家禽和野禽的一种从呼吸病到严重性败血症等多种症状的综合病症,目前在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都有发生,给养禽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这种禽流感病毒,主要引起禽类的全身性或者呼吸系统性疾病,鸡、火鸡、鸭和鹌鹑等家禽及野鸟、水禽、海鸟等均可感染,发病情况从急性败血性死亡到无症状带毒等极其多样,主要取决于带病体的抵抗力及其感染病毒的类型及毒力。
人感染禽流感是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A(H5N1)的简称,是人类在接触该病毒感染的病/死禽或暴露在被该病毒污染的环境后发生的感染。感染人的禽流感病毒H5N1是一种变异的新病毒,并非在鸡鸭鸟中流行了几十年的禽流感H5N2,无须谈禽流感色变。目前没有发现吃鸡造成禽流感H5N1传染人的,发病者都是和鸡的密切接触史者,可能与病毒直接吸入或者进入黏膜等等原因造成感染有关。我国大陆从2005年10月底确诊第一例人禽流感病例,到2008年5月共确诊30例,其中17例死亡。
10.人感染禽流感是怎么传染的?
答:人禽流感最主要的传染源是被A(H5N1)感染的禽类动物,尤其是散养家禽。当然,被A(H5N1)感染的哺乳动物和人也可成为潜在的传染源。通过活家禽的国际贸易,禽流感可从一个国家传播到另一个国家。迁徙鸟类,包括野生水禽、海禽和岸禽类,可长距离携带病毒。禽流感病毒不同于SARS病毒,禽流感病毒迄今主要通过禽传染给人。
人主要通过吸入具有传染性的飞沫或飞沫核、直接或间接接触污染物,将A(H5N1)接种到上呼吸道或结膜的黏膜上而致病。多数证据表明存在禽-人传播、环境-人传播和母-婴间垂直传播,少数证据支持人际间的有限传播。目前人禽流感病例中大多为年轻人和儿童,多数病例在末次暴露后1周发病,发病2周后传染性就大大减弱。
11.人感染禽流感的预后如何。
答:人禽流感的预后与感染的病毒亚型有关,感染H9N2、H7N7者,大多预后良好;而感染H5N1者预后较差,据目前医学资料报告,病死率约为30%。影响预后的因素除与感染的病毒亚型有关外,还与患者年龄,是否有基础性疾病,治疗是否及时,以及是否发生并发症等有关。对于禽流感患者来说,有关的危险因素包括年龄较大、住院过迟、出现各种并发症,肺炎、肝、肾功能损害,白细胞降低及淋巴细胞减少等。
12.禽流感为何多发于冬春季节?羽绒制品是否传播禽流感?
答:高致病性禽流感在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冬春季节多发。主要原因是:
(1)流感病毒对温度比较敏感,随着环境温度的升高,病毒存活时间缩短。另外,夏秋时节光照强度相对更高,阳光中的紫外线对病毒有很强的杀灭作用。
(2)夏秋时节,禽舍通风强度远远高于冬春季,良好的通风可以大大减少鸡舍环境中病毒的数量,因此,病毒侵入到鸡体内的机会和数量就明显减少,感染几率下降。同时良好的通风也减少了不良气体对鸡呼吸道黏膜的刺激,对维持呼吸道黏膜的抵抗力具有重要意义。
羽绒制品通常会经过消毒、高温等多个物理和化学处理过程,传播病毒的几率应当很小。
13.人感染上人禽流感后该怎么办?
答:禽流感病毒引起的流感病情,比一般流感严重,患者需要住院治疗。某些抗病毒药物对病情可能有效,但这些药物有不良副作用,必须听从医生指示,小心使用。
14.禽流感病毒的致病力及毒力如何?
答:禽流感病毒致病力的变化范围很大,临床表现轻重差别也很大,轻者可能表现不明显或呈温和的一过性的综合征,重者造成100%的发病率及死亡率。疾病的症状可能表现在呼吸道、肠道或生殖系统,并随病毒种类、动物种别、龄期、并发感染、周围环境及宿主免疫状态的不同而不同。禽流感病毒的毒力主要决定于病毒粒子的复制速率和血凝素蛋白裂解位点附近的氨基酸组成。
目前国际上一般按欧共体规定的静脉内接种致病指数(IVPI)来判定毒力,当IVPI1.2时,则认为是高致病力毒株。
15.禽流感病毒对理化因素的抵抗力如何?
答:禽流感病毒属于A型流感病毒,是一种囊膜病毒,对去污剂等脂溶剂的灭活性比较敏感。福尔马林、β-丙内酯、氧化剂、稀酸、乙醚、去氧胆酸钠、羟胺、十二烷基硫酸钠和铵离子能迅速破坏其传染性。禽流感病毒没有超常的稳定性,因此对病毒本身的灭活并不困难。病毒可在加热、极端的pH值、非等掺和干燥的条件下失活。禽流感病毒并不耐热,只要加热到一定温度,即可杀灭病毒,一般以56℃度加热3小时、60℃加热30分钟或100℃加热1分钟均可。因此,如果要食用家禽肉类、蛋类时,最好能保证加热煮熟后再食用。
在野外条件下,禽流感病毒常从感染禽的鼻腔分泌物和粪便中排出,病毒受到这些有机物的保护极大地增加抗灭活的抵抗力。此外,禽流感病毒可以在自然环境中,特别是凉爽和潮湿的条件下存活很长时间。粪便中病毒的传染性在4℃条件下可以保持长达30~50天,20℃时为7天。
16.什么是甲型H1N1流感?
答:2009年3月墨西哥暴发“人感染猪流感”疫情,造成人员死亡。4月30日世界卫生组织(简称WHO)宣布将流感大流行警告级别提高为5级。研究发现,此次疫情的病原为变异后的新型甲型H1N1流感病毒,该毒株包含有猪流感、禽流感和人流感三种流感病毒的基因片段,可以在人间传播。WHO初始将此次流感疫情称为“人感染猪流感”,但随着对疫情性质的深入了解,现已将其重新命名为“甲型H1N1流感”。我国卫生部于4月30日宣布将其纳入《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乙类传染病,依照甲类传染病采取预防、控制措施。
根据目前所掌握的资料,本次发生的甲型H1N1流感是由变异后的新型甲型H1N1流感病毒所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临床主要表现为流感样症状,少数病例病情重,进展迅速,可出现病毒性肺炎,合并呼吸衰竭、多脏器功能损伤,严重者可以导致死亡。由于这种甲型H1N1流感是一种新发疾病,其特点仍待进一步观察总结。目前只有预防猪流感的疫苗,尚无疫苗预防人感染甲型H1N1流感,常用普通流感疫苗对甲型H1N1流感没有预防作用。甲型H1N1流感疫苗的研制需要一定的时间,但人感染甲型H1N1流感是可防、可控、可治的。
17.人是如何感染甲型H1N1流感的?食用猪肉是否会感染甲型H1N1流感?
答:甲型H1N1流感病人为主要传染源,人群普遍易感。虽然猪体内已发现甲型H1N1流感病毒,但目前尚无证据表明动物为传染源。主要通过飞沫或气溶胶经呼吸道传播,也可通过口腔、鼻腔、眼睛等处黏膜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播。接触患者的呼吸道分泌物、体液和被病毒污染的物品亦可能造成传播。
目前尚无证据表明甲型H1N1流感能通过食物传播。因此,食用处理得当的熟猪肉和猪肉制品是安全的。将猪肉烹制内部温度达到71℃,可杀死细菌和病毒。
18.世界卫生组织对甲型H1N1流感病毒初步调查结果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