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某些动辄小题大做大写自己的所谓名人不同,与某些老是用花边新闻来把自己炒得沸沸扬扬的所谓明星不同,与某些挖空心思甚至不惜牺牲名誉来推销自己的所谓大腕不同,池莉写自己的作品很少很少,几乎没有。几年前,她为自己的女儿写过一本书《怎么爱你也不够》,那上面提及过她自己,再就是我们看到的《真实的日子》了。池莉说过,《怎么爱你也不够》将是她唯一写到自己经历的书。她这辈子,绝对不会再写自己的经历了。她要把自己隐藏起来,在隐藏中获得安静的生活……
在《真实的日子》里,我们能看到池莉的真实生活:早上起床,先给丈夫女儿做早餐;待丈夫上班、女儿上学后就开始写作;中午再给家人准备午餐;下午去逛街逛商店或到单位去和同事聊天;四点半再回家做晚饭;晚上边看电视边给家人缝扣子缝开裂的衣缝;然后和朋友打电话;再然后看书报杂志……再没有比池莉更百姓化的作家了,不光是她的作品大都是反映武汉三镇最底层的老百姓的生活,她自己也是一个贫民意识非常强烈又非常乐于安于过老百姓的生活的着名作家。
真实的日子原来如此美丽,真实的生活原本也非常幸福。比起那些矫揉造作冷声冷气动不动就“哇噻”、“酷毙”、“喂喂呀呀”连中国话都说不好的名人,我觉得像池莉这样的名人倒很真实。走在街上被人认出来,一听有人指着她说“池莉池莉”,就低下头赶快溜掉。连她的女儿都说长大了不当作家,因为像她妈妈那样的生活太平常了。
真实的日子原来这样美丽。过真实的日子的人照样能名扬天下。
谁能养活麻雀
儿子特别爱养鸟,反反复复地央求我给他买一只。拗不过儿子的执着,只好答应他的要求。星期天,带儿子来到了鸟市。那真是一个百鸟啁啾、万雀争鸣的世界。百灵、画眉、鹦鹉、黄鹂、红莺、杜鹃……赤粉的、淡红的、深砂的、暗绿的、雪白的、黧黑的……闭目沉思的、静卧养神的、信然迈步的、引颈高歌的……一只只被关在圆的、方的、高的、低的各式各样的鸟笼里,发出或清脆或雄浑或高亢或低沉或欢快或凄婉或深情或哀怨的鸣叫……
儿子看花了眼,一会儿觉得鹦鹉好,一会儿又觉得百灵棒;一会儿说白的像一片雪,最美了,一会儿又说红的像一团火,最棒了。结果,大半天过去了,一只鸟儿也没买上,只买了一只细竹片编成的很精美的鸟笼回来。说好了下个星期天再来买。
不巧,到了又一个星期天,因为老家有事,只得回去一趟,儿子也跟了去。
那天,下了一场薄薄的雪,弟弟八岁的儿子扫开一团空地,用筛子扣麻雀,竟然扣下了好几只。儿子说:“干脆,我们带一只麻雀回去养吧!”老父亲说:“麻雀不比别的鸟儿,宁可把自己撞死也不在鸟笼里呆,哪能养得活?”,儿子不信爷爷的话,硬是提了一只麻雀回来。儿子在鸟笼里为麻雀设置了个小“天堂”:小米、清水,还有一个一碰就响的八音盒……等把这一切准备好了,才小心翼翼地把麻雀放了进去。
那只麻雀自从进了鸟笼,就毫不迟疑地扑向笼边。“哐哐哐!”“哐哐哐!”一次又一次地用头撞击鸟笼,又一?夂次被挡了回来。但它绝不死心,仍在拼命地撞……给它准备的小米、清水、八音盒,它瞧都不瞧一眼,双眼盯着笼外的湛蓝扑去。
儿子急得不知道该怎么好,赶紧弄了些面包渣丢了进去。麻雀看都不看,依然用头撞击着鸟笼。一下,又是一下。看来,自由的诱惑要比面包渣大一千倍、一万倍。
那只麻雀的力量越来越小了,撞击的声音也越来越低了,但它仍在撞!撞!最后,它躺在那里不动了。
我们以为它死了,刚要打开鸟笼,谁知它又站了起来,拼尽全身的力气,向鸟笼展开了最后一击。最终没有撞开鸟笼,倒使自己气绝身亡。撒手生命前,它最后看了一眼笼外的自由天空,然后闭上了眼睑。
我和儿子怔怔地站在那里,不知该说什么好。
儿子突然大哭起来。
我拉了儿子赶忙往鸟市跑。我知道,今天要是买不来一只鸟儿,儿子会伤透心的。
鸟市依然万雀啼鸣,百鸟啁啾。
我们细心地观察那一只只叫得出名字或叫不上名字的鸟儿,不管它们唱几声,还是走几步,就要停下来吃几粒糜谷,也就是说,它们已经接受了失去自由的现实,安于现状。有的甚至沾沾自喜,认为吃嗟来之食比自己出去觅食更好更轻松,悠然自得。我把麻雀撞死的事给一个卖鸟的老伯说了。老伯说:“甭看麻雀样子不好看,叫声不好听。但它是鸟类中最热爱自由的鸟儿。宁可把自己撞死,也要自由……谁能养活麻雀?谁?”
我明白了一下子觉得那一只只神态自得的鸟儿不怎么好看。儿子也似乎明白了什么,说:“爸爸!不买了,我们回吧!?“我对儿子说:“如果那些百灵、画眉、鹦鹉什么的是一般人的话,麻雀就是曼德拉。它是个自由斗士,是鸟儿中的英雄。我们不能把它随便扔掉,得厚葬!”
回到家,我和儿子把麻雀的尸体小心翼翼地用白纸包好,上面加了个小纸条:谁说“鸟为食亡”?然后把它埋在了我们最喜欢的一盆花的土壤里。
萤火之光,怎能与皓月争辉?
《南方周末》上有一篇题为《于敏——“中国的氢弹之父”》的通讯,看后使人感慨万千。
“于敏简介”中说:“于敏,核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在氢弹理论突破和解决核武器理论的一系列问题上提出了从原理到构形基本完整的设想,起了关键作用。长期领导并参加核武器理论设计,解决了大量关键性理论问题。”
就是这个私下里被称为“中国的氢弹之父”、“中子弹之父”的人,以七十多岁高龄居住在一套三居室的住房里,对此,他非常满意,表示“十分感谢组织的照顾”。在此以前,一家五口挤在两居室的房子里,晚上只能在厨房里工作。“也行”,他说。
因为爱好京戏,六七十年代于敏常和“中国的原子弹之父”邓稼先到戏院门前等退票。为了国家核武器事业,他“隐身”长达三十年,着作多未公开发表。因此在业外知名度不高。连老伴都说:“没想到老于是搞这么高级秘密工作的人……”
于敏,正是你无限挚爱自己的民族,才会不折不扣、切切实实地把自己看得很普通。“十二亿分之一,从历史上看,不晓得多么微小。”正因为你是大学者、大专家,“一瓶子水”,知道宇宙的无限广阔和知识的无穷无尽,才能用非常平和平等的心态,特别是自知之明的心绪来看待自己和世界。才会说:“不敢说我是什么之父,核武器是集科学、技术、工程于一体的大体系,我只是起了一定作用。氢弹又不能有好几个‘父亲’。”才会住了个三居室“非常满意”。才会爱看个京戏,在门口等退票。正是你无限地热爱生活,热爱人类,才会说:“我打心眼里赞成核武器最好都彻底销毁,完全禁止。”才会当别人问道“销毁了核武器岂不是销毁了您毕生的心血”时,你毫不犹豫地回答:“这种事怎么能从个人角度考虑?事关民族、国家、人类的大事岂能和个人相提并论?”
于敏,你是有怎样境界的人?氢弹、中子弹不是小玩艺儿,也不是个小作品。能被业内人士称为“中国的氢弹之父、中子弹之父”的人,绝不是只有点雕虫小技的人,对中华民族的贡献也不敢说小。可你的心态竟如此平和,如此淡泊。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你以诸葛亮为自己心目中的英雄,当有人说你和孔明一样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时,你连忙制止:“我怎么能和诸葛亮比?他是中华民族的英雄,我只是萤火之光。萤火之光,怎能与皓月争辉?”想想某些人,也看不出来本事到底有多大,磕磕绊绊闹了个小官,刚当上便不可一世。住着三室一厅、四室一厅、五室两厅尚不知足,觉得全中国人民都欠了他的;出有车、食有鱼还觉得组织上亏待了他;瞧不起这个,看不上那个,老子天下第一。滑稽可笑之极,自己还浑然不觉。这些人也确实做过一点工作,但拿其和于敏一比,真是萤火之光,怎能与皓月争辉?
从“隆平科技”上市得到的
1998年,湖南四达资产评估事务所对农业科学家袁隆平进行了品牌价值评估,结论是其品牌价值1000亿元人民币。在此以前,没有一个科学家得到这样的评价。
那个整天脸上带着恬然的笑容,身材瘦小,皮肤晒成农民那样古铜色的老头子,其品牌价值竟达1000亿元。就是他,率先研制成功杂交水稻,为中国能用占世界10%的耕地养活占世界20%的人口,解绝大多数人的温饱问题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也因此成为当代最杰出的科学家之一。以他的名字命名的“袁隆平农业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已经成立并在深交所挂牌上市。袁隆平作为一个科学家以其品牌为无形资产持有公司5%的股份。尽管5%的股份与1000亿元的品牌价值是不能等量齐观的,但对袁隆平这样杰出的科学家来说,能用市场的手段来体现自己的价值,确实是一件值得人高兴的事。
和大多数矢志不渝地在科学领域里探索的科学家一样,七十多岁的袁隆平默默奉献了一生。对他来说,1000亿元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他依然拿着那一点微薄的薪水。他是个不为金钱所累的人。用他的话说:“我觉得我的生活很好,钱够用够花就行了。”
我们为袁隆平高兴,为我们所处的时代欣慰。靠知识学问挣钱,靠大知识大学问挣大钱的时代终于到来了。投机取巧、胸无点墨的人腰缠万贯,才华横溢、着作等身的人清贫如洗的时代结束了。随着市场经济的一步步完善,随着法制体系的一步步确立,令人尊敬的人有知识有学问的同时也会较为富有,而他富有的原因正是因为他有知识有学问。一个社会的进步,不能离开劳动和创造。没有劳动,财富从哪里来?没有创造,历史怎么进步?如果看不起劳动者的劳动,看不起创造者的创造,而崇尚投机取巧,怎么得了?
尊重袁隆平这样的大科学家,就是真正意义上的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科学,而尊重知识、人才、科学不能长期停留在口头上、精神上、观念上,而应该在更实在的内容上有所体现。知识经济时代已经到来,像袁隆平这样有大贡献的人应该首先知识与经济结合。中关村的精神领袖王选响亮地提出:他要在方正创造100个百万富翁。我想,中国有多少个袁隆平这样的大科学家就应该有多少个亿万富翁!遍身罗绮者,应是养蚕人!
官是命,命是纸
朋友用非常沉重的心情告诉我一件事:他们单位有一位副局长,平时工作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兢兢业业,非常谨慎,群众关系也很好,在大家的心目中威信不错,近日有望提拔扶正。据圈内人士说,任命书都打印好了,只等部长出国回来就签字下发。可正在这时,这位几十年不请一天假的副局长忽然要请假回一趟老家,并且要在财务上借五万元,说是老家有急事,要去处理一下。因存折没到期,先借上公家的钱,等回来后再还。
谁知副局长一去一个月没有音讯,连个电话都不来。部长已经回来了,要找他谈话,谈完话就要宣布任命。当事者不见面怎么能行?局里赶快査他老家的地址打电话。谁知他的老家在偏僻的乡下,根本不通电话。只好打发人去找。
去找的人回来说,好不容易找到了他老家,老家的人说他根本就没有回去。
这下局里慌了。不知道他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将他的社会关系翻了个底朝天,亲戚、同学、朋友、以前的同事问了个遍,还是杳无音讯。
正在局里束手无策时,副局长从上海来电话说他在上海住院。也没有什么大病,很快就会痊愈出院,过几天就能上班,并说让局里再电汇五万元来。
副局长(过几天后就是局长)住院,局里不去人看像什么话?局里要去人去探望,副局长坚决反对,说局里那么忙,来回路又远,再说他又没有什么大病,就不要来人了。
局里还是觉得不对劲,没有什么大病,要这么多钱干什么?两个五万元可就是十万元哪。局里研究了一下,还是决定派人去一下为好。
副局长还要反对,听说是领导班子作的决定,便不好再硬推辞,但提出要去人,就让他的司机去。
局里研究后认为只派一个司机去似乎不太重视,但为了表示尊重副局长和家属的意见,先派一个司机去看看情况,随后派一个局级领导去。
谁知道司机一去也没有了音讯。打手机对方没有开机,让医院去叫,说是病房里没有人。
局里没办法,只好派一位党委副书记去。副书记到了上海,才知道副局长已经不行了。肝癌晚期,医院明确地告诉他,就这几天的事。并埋怨说,早就通知家属让单位来人,怎么今天才来?
副书记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便在病房外问副局长夫人怎么回事,副局长夫人说,又没有什么大病,通知单位干什么?并以各种理由阻挠副书记进病房。
副书记将司机拉到外面质问为什么不给单位打电话,司机说副局长不让打,他有什么办法?说副局长怕他打电话,把他的手机都给收了。
“他为什么要这样,就怕给单位添麻烦吗?”
“好像还不全是……”司机嗫嚅道,“副局长两口子好像特别在乎局长任命的事,说要是传开了他有病的事,怕对任命有影响”
“副局长知道他的病情吗?”“大体上知道。”“那他老婆就很清楚了?”“就是。主要是她不让通知单位。”
副书记无话可说了。心想,这么远来了,总得见一面。不管三七二十一,就往病房里闯。
副局长已经奄奄一息了,见了副书记,苦笑了一下,有气无力地说:“我一辈子也没个什么建树,这次有这么个机会,也算对自己有个交代。任命下了吧?”
副书记不知道怎么说好,只好打圆场:“就等你回去宣布呢!”“那就是说,还……没有下?”副书记无言以对。
第二天,副局长就不行了。弥留之际,副书记问他对组织上还有什么要求,他说:“能不能……等任命……下来后,再火化……我的……尸体……”
为官十羞
有朋友告诉我为官经历中的“十羞”,说出来供大家一乐:
爬天跪地地闹了个小官。自此,走路脚下生风,铿锵有力;说话声若洪钟,音震天界。行则前呼后拥,食则七碟八碗。张口说话成了指示,闭口缄默成了沉稳;衣饰考究成了庄重,衣着稍旧成了朴素。勉强知道地有多厚,决然不知天有多高。不料老婆竟说:“总得学习学习,不然,满嘴错话,丢了人自个都不知道……”此乃一羞。
动辄对部下大加呵斥。不问青红皂白,铺天盖地。以为部下皆是白痴,朽木难雕,唯有自己学富五车,才储八斗。部下惧于权势,唯唯诺诺,鸡啄米般地点头称是。于是自得有加,声音又高八度,教训得部下面红耳赤。孰不知部下临出门,竟意味深长地看了你一眼,那眼神里包涵的内容太多,力透你的心肺……此乃二羞。在主席台上口若悬河,津津乐道。把一个问题前三十年后四十年的讲了个昏天黑地,看到台下一片静寂,不少人还奋笔疾书,便以为自己是孔丘再世,孟轲又生,愈发滔滔不绝。直讲得额头青筋暴起,嘴角白沫四溢。等讲完后,台下掌声雷动,振聋发聩。便心旌飘飘,如驾云雾。谁知事后有人说:“人家是为了你好不容易讲完了,终于可以散会了才鼓掌。”此乃三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