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不放弃而最终成功的例子当属“创维”彩电,今天“创维”彩电的名字已经响彻大江南北,在1997年以超过20个亿的销售额位列全国第五的排名。但是,很少有人知道,在“创维”二字的后面隐藏着它的创始人黄宏生多少鲜为人知的故事。
黄宏生说:“人生走过的路很长,但最关键的只有几步。”老走好这几步,就会取得成功,但要坚持走好这几步,是不容易的。
黄宏生的花季是在知青部落度过的,用他自己的话形容那段日子就是四个字“艰苦卓绝”。但他并没有放弃,他坚持学习。终于迎来了恢复高考的信息。
1977年高考成为黄宏生人生道路上一个明晰的目标,成就了他在关键时刻的转折。黄宏生是穿着露出大脚指的解放鞋进入无线电班的,他成为华南理工大学恢复高考后第一批大学生。在大学里,他就像“饥饿的乞丐扑在了面包上”,专业理论知识和世界上一流企业家们的成功故事,融进了他的血液。
毕业之后,黄宏生进入华南公司,不甘寂寞的他在无人问津的冷板凳上沉寂了一年有余。但他并不急功近利,却琢磨办法使自己所在的电脑事业部成为华南公司效益最好的部门,他由助理工程师升任电脑事业部长、副总经理并在28岁时成为该公司有史以来最年轻的常务副总经理。
但是到了1988年,他放弃了来之不易的职位,只身到香港白手起家重新创业。多年的电子贸易生涯使他清楚地知道中国电子产品的水平,由贸易转向实业的思路在他的脑中浮现。“广东不缺外贸人才,缺的是高科技电子企业。”黄宏生树起了“创维”的牌子,开始一试身手。
当时几个共同出身于华南理工大学82级无线电系的学生在中国的彩电市场上纷纷树起自己的旗帜,貌不惊人的黄宏生是其中引人注目的一个。
万事开头难,创业之初,生活给予黄宏生的礼物是接连不断的打击。他以代理电子产品出口、组织进料加工开始资本积累,原来生意场上的朋友转眼间成为竞争对手,纷纷为各保其身而割袍断交。人地两生的黄宏生处于经济拮据、孤立无援的境地。加之基础薄弱,市场不熟,生意经历的中间环节太多,又连连出现亏损,急火攻心,黄宏生一下子倒在了医院的病床上,一病就是两个月。许多亲朋劝他找一个稳定的工作,拿着不低的薪水安稳度日,可是他告诉别人:开弓没有回头箭。
1990年,正在香港寻找机会的黄宏生听到一条可靠消息:香港要开丽音广播试验,但当时市民的电视机尚不能接收丽音广播。他奔回办公室,几天内与菲利浦公司签订合作开发机顶盒丽音解码器协议,投入资金、引入人才,只等石破天惊。没想到最后震惊的是他自己,电视台感到丽音广播成本太高,说停就停了,他们在悬崖边缘一个急刹车,却从没想到后边跟着屁股跑的人反应不及,跃下深渊——那可是500多万港币的投入埃
当时急昏了头的黄宏生决定背水一战:决定直接生产彩电。估计东欧私有化,市场会很大,于是他从内地知名厂家聘了40多位专家,但在当时小集成电路和单制式已跟不上新技术发展了,一年后,300万美元贷款打了水漂。
黄宏生的两次大失败都是栽在速度上,一次走得太快,一次走得太慢。或许是真的印证了那首歌中所唱的“不经历风雨怎么能见彩虹,没有人会随随便便成功”。成功不是那么容易的。认识到这一点之后,有过彷徨、有过悔意的黄宏生也终于在失败中逐渐看清了企业的定位和走向。
1991年,香港著名的彩电企业讯科集团因财政困难,急于出让。由于当时世界彩电市场每年销量高达1.5亿台,潜力巨大,争购者如云而至。香港录像带大王瑞林集团用十几个亿收购讯科。但在人才的选拔和任用上,它将原讯科集团有才之士一并排挤,从英国调来新手打理企业,引起内部混乱。黄宏生觉得人才是最可宝贵的财富,抓住机会,游刃口舌,用半年时间的不懈努力将30余名怀才不遇而有专长的科技人才收于自己的麾下,并出让公司15%的股权吸引他们技术入股,使自己这间名不见经传的公司获得相当的技术支撑和人才优势。
1991年底,创维推出了第三代新型彩电,并在德国展览期间,出人意料地获得了几万订单。银行贷款随之而来,利用信用额度的滚动支持,创维得以还债翻身。
黄宏生初尝成功的喜悦,不断督促企业推陈出新,率先开发出国际新潮流、具有自动识别功能的新型彩电,产品制式的普遍适用性使创维逐步在全球5个国家和地区建立起稳固可靠的销售网。
1992年,黄宏生已拥有年产20万台外销彩电的东莞生产基地。但他已不满足于单纯外销,决心踏入国内彩电市常经过广泛的调查和接触,创维与中国深圳彩电总公司、中国电子器件工业总公司合资成立深圳创维RGB电子有限公司。创维借助银行贷款注入流动资金3个亿,取得51%的股份,开始以创维RGB的牌子杀进国内彩电市常为确保创维在技术上年年有重大突破,黄宏生每年将销售额的5%投入科技开发。创维成为行业内上升速度最迅猛的企业。
黄宏生的新目标,是要使创维成为中国的索尼,他的目光追寻之处在于创维所代表的“天空一样广阔的价值空间”。
当回顾起这些年来的商海沉浮时,黄宏生说:“成功是辛酸的集合。”同时,成功也是坚持的结果,不断地坚持努力,永不放弃,使他有了今天的成就。